一: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什么是教学艺术?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一定法。我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么一段话:“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如今,在二期课改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提倡研究性的学习,这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便成了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学艺术,以更好的教学方式把知识更快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教材不仅是“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我们要在课堂中充分地利用好教材。当然,教学不能只是课程教材的传递,更要重视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冲撞,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技能的训法,方法的掌握,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把学到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充分地发挥出来。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一、教学内容的疏与密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它的意思是说:在国画中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而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内容,我便放手让他们自己学,或者以读带讲,一笔带过,这是教学上的粗线条。然而,对于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则必须浓墨重彩,仔细地多讲一些。在教学中,更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例如:我在教学《挑山工》一文中,便注意“疏”、“密”结合。“挑山工走的是什么路线?游人们是怎么走的呢?”学生只需要仔细地读几遍课文就能很快找到答案,不需要我费太多口舌,学生就能知道“挑山工和游人走的各是什么路线”,这便是教学中的“疏”。而文中的重点:为什么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的路线,路程要比游人多一倍,但常常走到游人前头去了?以及,挑山工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这些都需要我重点讲解,于是,我结合前文所说的“挑山工和游人走的路线”讲,把前后文一一对应起来,学生很快知道:挑山工走的路线虽长,但他们是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们却走走停停,东看西看,自然挑山工就比游人走得快了。从而引申出:“做任何事都应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道理。在此我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讲解课文。这就是教学中的“密”。“疏”与“密”的结合,学生就能更好地学课文。
二、教学节奏的张与弛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我因材施教,当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或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稍稍加快些教学节奏。反之,教学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枯燥的,要表现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是对课文中的重点部分则要“动作慢”,要细细讲解,逐句品味。如教学《铁人王进喜》时,引导学生通过“铁人”一词来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找出表现王进喜“铁人”精神的句子,找到后,我便一句句地讲讲读读,通过朗读、讲解,学生渐渐地明白了,王进喜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不顾个人的安危,奋不顾身的精神,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运用了“慢节奏”。但对于文中的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我便用“快节奏”,让学生自己读。教学中有“张”有“弛”,“张”“弛”有度,对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语句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巧与拙
“拙”,这里指的是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大纲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余下全文>>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语言艺术
1.教学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语言规范化是指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应共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的标准和典范。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不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则是在六年中学会什么叫规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果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孩子们初学乍练的时候,让孩子们接触的都是规范化的教学语言,在作业中也坚持使用规范的词汇和语法,到小学高年级,就很容易写出符合标准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一直坚持使用规范化语言,那么,经过六年熏陶的学生们,在与人交往中,在阅读写作中,就会养成良好、规范的习惯。提起语言规范化,多数人认为很难长期坚持,但是长远考虑,我们就会明白“车同轨,书同文”在各种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2.教学语言规范化的深远影响
俗话说“家无规而散,国失法则乱”,小学语文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刚刚进入校门,接触学业的学生们,领到一个规范的道路上来。在所有人类需要遵守的规范中,最最跟人形影不离的就是规范的语言。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把语言规范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灌输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记得小时候,每当暑假大学生们回家,我听他们讲话,总觉得有一种高雅的东西在里头!也许我那时候听到的也不是什么规范的语言,但比一般的土话要好听易懂得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尽早尽快的让孩子接触到规范化的语言,任重道远。小到对学生们以后的发展,大到各行各业的交流畅通,都是功不可没的事情。通过学习了解到:“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通过语言研究的著作如语法书、词典、语言学著作等明文规定下来,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法,推广那些合乎规范的现象,限制并逐渐淘汰那些不合规范的现象,使人们共同遵守语言规范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使语言循着一条统一的正确道路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规范化的影响范围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规范自己的上课语言,耐心解决学生们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规范学生们语言表达和语言习惯都是非常必要的。小学阶段的好习惯养成,能影响学生们的一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语言,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是越规范越易懂,越规范越容易操作。现在,各行各业在相互的交流中,为了让沟通顺畅,来言去语没有任何的歧义产生,都在想尽办法使很多东西规范起来。为了各种标准的更好制定,更容易执行,那么,就让我们从小学生开始,让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担当起语言规范化的重任吧。
二.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1.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标准普通话的必要性
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说完了普通话的定义,我以自身经历讲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用标准的普通话上课,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深远影响。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三十年前,我们那边的小学教师,都是稍微有点学问的农民。我们村小学十几个老师,最高的学历就是初中毕业。那个时候我的老师们,只要把生字教了,课文学了,根本不会在课堂上使用什么普通话。不但小学时候如此,就连我上了初中,都没有听过用普通话教学的课程,以致到了我上高中的时候,一度听不懂老师使用普通话讲课,对于老师张嘴闭嘴讲述的什么内容,我都很难跟上,好在不是每个老师都用普通话教学,才不至于每门功课都需要自学。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半年时间,......余下全文>>
三:初中语文课堂艺术研究需要研究什么内容
主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倡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这些理念要求教师要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有效的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体现其主体地位,同时提高其课堂效率
四: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一)语文教师自己要有无穷的魅力
我认为,一个高素质的、魅力四射的教师,才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创设语文魅力课堂,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渊博而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现代教学论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现代教育科技的前沿,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努力培养自己的改革和创新意识。教师的专业化和教育的人性化,是素质教育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只拳头。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水平,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要知道,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给予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力,往往要胜过一百句空洞的说教。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升学无望的差生带着失落和忧伤的心情离我们而去。常言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认为,这才是语文教师魅力的深刻内涵所在。
(二)注重语文自身的魅力
每篇课文,都是浩瀚语文海洋中的晶莹剔透的珍珠,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瓷片。“先秦诸子中孔子对入世孩子般的热情,孟子原始的人道与民主,庄子对生命机敏冷静的拷问,荀子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铺张扬厉……;韩柳、欧苏、李杜的曲折经历,济世忧时的真诚,傲岸不羁的性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卓越不凡的才智见识,彪炳千秋的诗词歌赋,无不开人心智,启人觉悟,催人奋进;从神话传说到《史记》,从陶渊明到“竹林七贤”,从元曲到《红楼梦》;从张爱玲到鲁迅,从李傲到余秋雨……,由此我们学会了沉浸于“吟赏烟霞”,明悟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淡远,“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雅趣……”多么美好的语文,这位端庄的母亲,她不仅教会了我们说话识字,也始终在养育着我们的灵魂啊!语文人文内涵的丰富,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何其深广。
(三)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
1、定时阅读。我每周抽两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书籍来源于老师,同学互借,家长外借等,总之,保证学生人手一册。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能把阅读的收获及时运用于作文中,对学以致用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上语文课轻松愉快,不自觉地养成搜集素材的习惯,作文能力迅速提高。
2、通过快读速记获取新的信息,丰富演讲内容。我鼓励学生每天到书摊快读速记一篇精彩的文章,看完之后就离开,回校就赶紧记下来,每天换一个地方,天天速记一篇。长此以往,学生把速记来的文章在课前演讲出来,供大家欣赏,不花钱就完成了阅读积累,讲到兴奋之处,往往不自觉地把快读速记文章的精彩经历也讲了出来,令大家捧腹,这样,学生常会感到上语文课轻松快乐。
3、重视语文活动课,尽显语文课堂魅力。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精心设计活动程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设置奖品,比如像糖果、小吃,学习用具等。学生每完成一个问题,都即时给予奖励,为此,学生特别爱上语文活动课,每次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寓教于乐,收益匪浅。
4、情景作文,平添作文魅力。乡村不及城市繁华,但具有独特的优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因此,作文课我常带学生野外创作:半山腰、教学楼顶、小河边、花园里、火车站等等。于是,学生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一扫以前室内编文的痛苦。
(四)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这是现代教学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具体运用。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媒体等几个元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把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加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学信息的传递,提高教学效率,......余下全文>>
五:如何深入研究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时间,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是屡屡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作业一片空白;教室里看似气氛活跃,师生双边活动热热闹闹,配合默契,课后反馈学生却所学甚少;忙忙碌碌一节课到底重点是什么学生茫然不知,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方面却是一片空白。教师并没有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语言,学习多种写作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 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二则》《智子疑临》《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 因此,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会学阅读,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阅读理解。
当然,要想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方法。 “授人以色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爱阅读.还要会阅读、为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教授.教给学生有所选择,区别阅读,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读,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和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的方法有:
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预读。适用于阅读长篇文章,也就是先看开头的两段,接着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后将最后两段逐字逐句读完,这样可以避免把时间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
略读,也叫泛读.用最快的速度先浏览所选择书目的前击‘和内容介绍等,了解其大概内容即可;
精读,对一所学课本中的重点单元内容、范例、篇章或精彩语段须认真阅读,反复留神研读、品味;
对比读.即阅读时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体裁,又是类似内容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读,看有何异同点,有什么创新,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整体认知读,就是瞬间辨认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整体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读,注意搜寻作者用来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例如,搜寻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和过渡句,搜寻在“综上所述”、“总之”、“由此可见”等之后所作的简单概括。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体会,可供大家参考。
一、做好范例,让学生有样可循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完成好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指导学生学习朗读不仅仅是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几遍而已。教学中的重点应该是认真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具体朗读。在学生展示朗读的过程中除对他们的音准、节奏、停顿、语气舒缓等进行优劣评价外,更要指导其中朗读不恰当、不合作者意图的地方,并做好示范朗读,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读效果才更好。
二、.分层阅读,让学生对比。
阅读目标确定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阅读的难易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课文,我们还适时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文字浅易的课外读本,......余下全文>>
六: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做最优秀的自己 。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学懂。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课堂教学艺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一、锤炼课堂语言
心理学家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合理使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纽带,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交流对话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引导、点拨、启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并构建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语言组织有很大关系。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加以锤炼,在课堂中以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优美的词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魅力,创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用精湛的语言将无趣变为有趣、无声为有声、无形为有形,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乐学、会学、善学。
同时,教师课堂教学口头语言的锤炼,还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修养。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肺腑”、“精神”的表现,是内心的表白,是思想的外观。
二、丰富课堂表情
表情是一个人的晴雨伞,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是课堂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表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与低。
教育有别于其他行业,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正处于发展之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对他们产生作用。教师积极、阳光般的外部表情能使他们心情愉悦,愉快地投入学习,而这种预愉悦又是可以传递的,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教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学生由于精神愉快,接受知识快,思维也变得敏捷,能提出有用的问题,并能积极解决问题,这反过来又对教师产生积极影响。这样一来,教学目标的达成就高。相反,如果教师带着一副沮伤的表情,或者是走进教室看到不顺眼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大声训斥学生,他们一个个心理紧张,不敢吭声,教师就真的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了,而且绝对是“顶着磨子唱戏——费力不讨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自身能力的发挥,前面的备课及教学设想就不可能得到正常发挥。
教师的表情是极其丰富而多边的。不光是面部表情,还包括声音和肢体语言。每一种表情都对师生关系的发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表情就是一个交际工具,通过表情与学生交流感情与信息。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教师故意提高声音,以提醒该类学生;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很经典,除了口头表扬以外,还可以报以微笑,树起大拇指等。而学生也能从老师的眼神、手势、体态和声调上的种种变化,觉察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太过严肃的表情让学生敬而远之,课堂气氛也会因此紧张、沉闷起来。而眉飞色舞的表情,看似生动亲切,但却有夸张做作之嫌,有容易让学生“走神”。太过花捎的表情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盖住了学习本身的精彩。所以,教师的表情应适中而不夸张,应贴近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进度及内容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该严肃时则严肃,该舒缓时则舒缓。
三、提高幽默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艺术,是减少摩擦的消炎药,化解矛盾的润滑油,增进感情的催化剂和展现个人魅力的显示屏,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是每个......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