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军事思想特点

一:以下哪项不是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

答案是D

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作战特点) : 突袭快速; 大规模、 大范围地无后方骑兵征战; 军民军政和一

二: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

应该是D.我们首先了解下其它选项的含义。

A.突袭快速,蒙古骑兵被称为古代的闪击战打法不是没有道理,这点肯定是对的。

B.这个当然,骑兵冲锋,打得过就压,打不过就跑,没有后方一说,特别是在游牧民族身上,这一特性在古代被无限放大。

C.部落式的管理,哪里有草,哪里就是家,平时放牧,战时为兵。军事政治统一度高。

D.先进为退本身有点问题,参照B,再结合A。得出结论:没必要这么做。

三:出奇制胜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特征

不是,一般情况下,出奇制胜是弱小一方最常采用的战术。作为强大的一方,往往会迷信正面硬碰,这就容易给弱小一方以机会。

作为少数民族,在战术用运上不是非常纯熟,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扩张成果,主要还是凭籍良好的激励机制,利用蒙古铁骑的速度和攻击强度,对对方实施暴力碾轧。

成吉思汗的战术,可以视之为冷兵器时代的闪击战!

四: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

1 运动作战,这个是蒙古所有部落都具有的能力,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2 以退为进,善于防御,十三翼之战,成吉思汗面对气势汹汹的札木合,勇于退却(要知道退却在当时以武为尊的蒙古可是被人鄙视的),利用谷地优势防御札木合的猛攻

3 积极寻求盟友,连宋灭金,联合札木合灭掉蔑儿乞

4 先礼后兵,准备充分,灭花刺子摸时,先派使者质问为何花刺子摩帝国杀伤商队,待花刺子摸滥杀使者后才突然初级,灭掉花刺子摸帝国

五:当年成吉思汗是用什么样的军事思想,统一了中原的?这是当时谁的军事思想?

成吉思汗并没有统一中国,统一中国的是他的孙子忽必烈!

六:有谁知道对成吉思汗军事才能的评价

美国著名的蒙古历史研究学者杰克·韦瑟福德去年出版了研究著作《成吉思汗和现代世界的形成》。这本畅销书改变了从前攻方人对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误解。

成吉思汗并不像从前西方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冷酷嗜杀的暴君,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统帅,他的军队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进入了还处在黑暗时代的欧洲,并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在他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

在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发展了自己的战争理论。他创造了闪电战和包围战等革命性的进攻战术,并以此先扫平了东亚的抵抗力量,进而从后方击溃了整个伊斯兰世界,最后让欧洲陈腐的骑士方阵不堪一击。在他的指挥调度下,蒙古帝国从未一次派出超过10万人的大规模军团,却在25年的时间里征服了比罗马帝国400年征战所得还要广阔的土地。他建立的帝国边界从西伯利亚直达印度,从越南直达匈牙利,从朝鲜半岛直到巴尔干半岛,蒙古帝国重新勾画了世界版图,把原来相互隔绝的帝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新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

蒙古人不单单是征服者,他们还创造了当时最先进和公正的赏罚制度和法律。不管到达哪里,他们都把自己的制度带给那里的人民。不论从哪方面来说,成吉思汗都是那个年代最伟大的统治者,也是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但他也是所有伟大帝国统治者中第一个把法律置于自己权力之上的帝王。他还鼓励宗教自由,成吉思汗对信奉任何宗教的人一视同仁,他的家族成员和家臣中许多都信仰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或其他宗教。在他的国家里,富人和贵族在触犯法律时受到的惩罚与平民一样,在军队中,他也不会根据血统任命将领,而是考察他们的实际能力。而且他要求把各个部落的勇士分配到不同的集体中,这样避免了军事将领之间的任人唯亲和拉帮结派。他任用官员时,考虑的只是他们的能力和忠诚与否,而不会管他们的血统或宗教信仰。

成吉思汗对财富的欲望极其强烈,同时还非常重视商业。他在统治范围内建立了自由贸易的制度。他创建的自由贸易通道不仅促进了商业的交流,还促进了东西方的思想、技术和生活方式的交流。蒙古帝国印制了世界上第一种国际通用的纸币,也建立了第一个国家间的邮政通讯系统。蒙古人还把东方的印刷术、火药兵器、罗盘和算盘介绍给西方人。他们还在连年的东征西伐中把柠檬、胡萝卜、毛毯、面条、茶叶、纸牌游戏和裤子传播到东方和西方,并让它们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蒙古军队的入侵还改变了西方人的审美,人们发现蒙古骑兵穿的裤子要比长袍方便得多,也更美观,于是西方人也纷纷脱下袍子,换上仿照蒙古式样的裤子。

确实,蒙古人带给东方和西方的不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东西,但他们信奉知识和财富的力量,并乐意扮演这个传播者的角色。

七: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治军论的内容有哪些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

1、萌生时期: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

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部落间的战争,人们对军事问题也开始有了一些初步思考。夏王朝正式建立奴隶制国家,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军队成为国家机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周时已有师、旅、卒、两、伍等编制,青铜兵器广泛应用于军事。著名的战争有甘之战、鸣条之战、牧野之战、周公东征等,作战样式有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作为观念形态的军事思想也开始萌生,在甲骨文、金文和《尚书》等古代史料及大约在西周时期出现的《军志》、《军政》等兵书中都有反映。

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 伸张正义和保民。《尚书》的《甘誓》、《汤誓》、《泰誓》等都提出以天命作为出兵征战之由,以"恭行天之罚"、"吊民伐罪"、"保民"相号召。军事决策和行动要以天象和占卜的吉凶定取舍。②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易·师》);"尚桓桓"(《尚书·牧誓》),以成威武之师;严赏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尚书·甘誓》)。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不穷不能","成列而鼓"(《司马法》);战争实践中也已注意到以谋取胜。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都采取了阴蓄其力、争取与国、剪敌羽翼、运用间谍、侦察敌情、掌握时机、攻其腹心等方略。《军志》、《军政》中有"允当则归","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地利为宝"等谋略思想的记载。④在作战指挥上,已注意到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兵的配合及阵法的应用。由于这一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2、形成时期: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师直为壮,屈为老";"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左传·宣公十二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计》)。战国时兵学家进一步将战争区分为"义"和"不义",指出:"禁暴救乱曰义"(《吴子·图国》),"义者,兵之首也"(《孙膑兵法·下编·将义》),并由此确定了自己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司马法·仁本》);&qu......余下全文>>

八:简述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600字论文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古代各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兵学家关于战争和军队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是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它随着社会的前进,军队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以及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深化,反过来又指导各时期的军事实践,对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历史上频繁激烈、规模巨大、空间广阔、形式多样的战争实践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所经历的独具特色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态,几千年高度集权的政权体制,以农业为主,兼有游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经济结构,以汉民族为主、多民族共存的民族构成,尚德、勇于反抗侵略和压迫、爱和平、重谋略、荣誉心和凝聚力极强的民族心理素质,长时期领先的科学技术,以长于理性概括和辩证思维为突出特征的诸子思想的相互斗争和融合,平原沙漠、江河湖海、崇山峻岭皆备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决定和影响着它的发展趋势和特色.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是兵书.它出现早、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哲理性强.散见于其他典籍中大量的论兵篇章,史书中关于军事人物、战争、军事制度等方面的记载,也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军事思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部落间的战争,人们对军事问题也开始有了一些初步思考.夏王朝正式建立奴隶制国家,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军队成为国家机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周时已有师、旅、卒、两、伍等编制,青铜兵器广泛应用于军事.著名的战争有甘之战、鸣条之战、牧野之战、周公东征等,作战样式有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作为观念形态的军事思想也开始萌生,在甲骨文、金文和《尚书》等古代史料及大约在西周时期出现的《军志》、《军政》等兵书中都有反映.

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 伸张正义和保民.《尚书》的《甘誓》、《汤誓》、《泰誓》等都提出以天命作为出兵征战之由,以"恭行天之罚"、"吊民伐罪"、"保民"相号召.军事决策和行动要以天象和占卜的吉凶定取舍.②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易·师》);"尚桓桓"(《尚书·牧誓》),以成威武之师;严赏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尚书·甘誓》).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不穷不能","成列而鼓"(《司马法》);战争实践中也已注意到以谋取胜.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都采取了阴蓄其力、争取与国、剪敌羽翼、运用间谍、侦察敌情、掌握时机、攻其腹心等方略.《军志》、《军政》中有"允当则归","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地利为宝"等谋略思想的记载.④在作战指挥上,已注意到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兵的配合及阵法的应用.由于这一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