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如何编制
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 (l)收入预算的编制。 部门应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本部门取得的各项收入(不含国家税收)来源。收入预算要按收入类别逐项测算、编制,其中部门自行组织的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要列明具体的单位和项目。 (2)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各部门要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政策和规定测算本部门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要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分别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需求。基本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等。人员经费预算应按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的人员编制内的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测算。 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小型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业务费和业务招待费等。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现有的公共资源情况和业务工作性质,按範财政部核定的公用经费单项定额标准和调整系数测算、编制。 (3)项目预算的编制。 项目预算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中的大型修缮费、购置费等;列入部门预算中的国家专门设立的事业发展项目支出;基本建设、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性支出等建设性专项支出。 部门申报项目时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提出的项目从技术、财务、成本费用、组织机构、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列入项目备选库,财政部根据各部门事业发展需要和国家财力可能统筹安排。
二:5.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程序是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按照“二上二下”的预算编报程序完成。
“一上”——单位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主管部门:报送部门人员、资产等基础信息,为编审基本支出预算提供依据;按项目库管理要求,报送项目支出需求,项目库应根据单位工作计划参考上年项目资金规模填报。
“一下”——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部门单位根据控制数及部门预算项目建议修改调整形成预算草案。
“二上”——部门单位上报预算草案,并报送预算编报说明。
“二下”——财政部门完成对各部门预算草案数据的审核,编制汇总形成本级财政部门预算草案。财政部门向本级党委、政府汇报预算草案,并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财政部门根据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草案,在规定期限内批复各部门预算。各部门自财政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财政部门批复部门预算后,在规定期限内,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开各自部门预算。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原则主要有:
(l)政策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坚持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前提下,既要保证国家确定的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2)可靠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紧打足,不能预留硬缺口。
(3)合理性原则。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必要的公务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支出,必须优先予以保证。
(4)完整性原则。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全部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或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
(5)统一性原则。各类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口径、科目、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四: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是一个单位对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如何取得资源和使用资源的一种详细计划,是单位未来整体工作规划的总体安排。近几年来,虽然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已在大部分单位铺开,但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部分单位对预算管理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或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未引起单位管理层的真正重视或未能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事业单位预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预算核定缺乏针对性,预算依据缺乏标准性;对预算管理职能认识不足;预算编制过于依赖财务数据;错误地认为预算是纯财务行为;预算管理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失真。针对这些情况,根据预算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运用,对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谈几点体会。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机构保障
预算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部门、职工个人在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合理组织预算收入及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调人人都是预算编制的参与者,人人都是预算目标执行的实现者,即要求单位全员参与、全员监督、全员考核。因此,预算管理体系可分为以下3个层次:
(一)预算的决策层——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委员会主任由单位最高领导者担任,成员由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批准有关预算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审议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批准年度重大预算调整方案;审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分析报告;审议批准预算考评奖惩方案。
(二)预算管理职能部门——预算管理办公室
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设在单位财务部门,由具有预算管理职能的综合计划部门、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单位预算编制总目标及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年度任务与改革要求,提出年度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纲要;组织和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负责审核、汇总、报批及批复单位年度预算执行调整等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分析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单位年度预算总目标的实现;负责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汇报有关预算管理工作。
(三)预算的责任部门——单位内各基层部门
单位内各基层部门作为预算的具体实施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将预算指标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现预算管理和其他基础管理的有机结合,并提供预算管理所需要的所有实际信息反馈,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编制、预算考核等提供基础数据。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内控制度作为支撑,在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前提下,才能执行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必须有一套适合单位自身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要求,以及单位的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单位需要层层落实职责,严格奖惩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为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完善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度。各部门(岗位)是预算管理执行的最小单位,每一项部门、每一岗位每年首先要根据单位的总体工作和要求,制定有效的工作目标,并进行分解,落实工作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在执行工作目标时明确责任和义务,以岗位责任制度保证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单位资产是完成好各项工作目标的主要载体,对于每一项资产必须有效地体现其使用价值,实现资产管理的最优化。为此,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有关资产的管理制......余下全文>>
五:2015年新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怎样编制
以上2015年部门预算有关支出项目,属于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拨款的,按如下标准填报预算:
1、人员工资:按2014年的实际执行标准填报。
2、津贴补贴:(1)对纳入规范津贴补贴发放范围的人员,按2014年执行的规范津贴补贴级别标准填报。(2)对未纳入规范津贴补贴发放范围的人员,已落实事业机构分类改革的,按有关批复文件规定的渠道和发放标准填报;尚未落实事业机构分类改革的,暂按现行渠道和发放标准填报。其中由财政预算安排的部分,按2014年的范围和标准填列。(3)津贴的计算还包括纪检津贴、计生津贴、保密员津贴、护龄津贴、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公检法部门的岗位津贴、技术津贴和警衔津贴等。
3、医疗费等支出:按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的范围和标准填列,属财政全额供给的在职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每人2,300元/年,二等乙级残废军人按原办法执行。
4、离退休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工资及省、市规定发放的各种补贴以及离退休人员特需费等。
5、公务费:各单位暂按2014年预算安排的标准填列,即按在职人数和如下标准计算填列:市府大院口径单位公务员每人每年8,000元、参公人员和工勤人员每人每年7,000元;其他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员每人每年7,000元、参公人员和工勤人员每人每年6,500元;一类事业单位人员视业务性质分为每人每年5,600元和5,100元两档,对外业务较少的单位按5,100元安排;公、检、法、司部门公用经费已按有关规定予以保障,仍按每人每年3,500元安排。
6、福利费、工会费、遗属供养费、助学金等支出,根据省、市有关规定补助标准计算填列。
六:如何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报表
部门决算报表由于其编报表格之多、数据之间、表格之间逻辑之复杂,一直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我在水利局工作4年了,说实话,如果没有工具,我也很非常烦恼此项目工作,简直不是人做的事。
从去年开始,我用了财政局推荐的工具决算通软件,做决算报表2天就做完了,一次性通过审核。决算通确实很神,能将部门决算报表由复杂变简单,且很自动化。仅仅在一张工作底稿中填报所有的决算数据,就可以生成整套部门决算报表数据(财决01表至财决11表),同时决算通的数据自动导入部门决算报表软件中,并且还能一次性通过部门决算报表软件公式审核。
此软件价格公道,按我工作单位的数据量,如要请人代做,没有2000元肯定没有人愿意接。
七: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水平
预算管理的一大目的是为了严格控制行政事业管理部门的支出。实行预算管理让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支出有计划有规范,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使政务透明化,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所以实行预算管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与我国建立服务性社会相符合的要求。
八: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方式 有何异同
相同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基本都是国家划拨。行政单位为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所需的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从政府预算资金中分配和拨付,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明显的非市场性。与行政单位相比,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渠道,支出使用多用途。事业单位的资金除了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外,还有来源于上级、单位业务活动的的资金等;事业单位资金的支出使用,有用于开展专业业务活动的,有用于开展经营活动的,有用于对附属单位补助的,有用于上缴上级的等等。
不同点:事业单位对外没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能.由于社会职能及资金来源、用途的不同,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运用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以下我将按各会计要素分别进行简要说明。
1、行政单位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政部门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之间,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同所属的行政事业部门之间关于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领拨缴销的方法、形式,以及责任、权力与利益划分的基本组织制度。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级次分为三级,即:
(1).一级预算单位。
它直接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领拨缴销预算资金。有些一级预算单位,同时负责核定所属单位预算,向所属单位转拨汇缴预算资金,也称为主管预算单位。
(2).二级预算单位。
它向上一级预算单位或上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领拨缴销预算资金,并负责核定所属单位的预算,向所属单位转拨汇缴预算资金。
(3).三级预算单位,也称基层预算单位。
它向二级预算单位或直接向一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领拨缴销预算资金,没有所属预算单位。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反映了单位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收支的规模。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预算资金,国家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1).核定收支。它是指事业单位要将全部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人与各项支出统一编报预算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其年度预算收支的规模,其中包括财政补助的具体数额。
(2).定额或定项补助。它是指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采用的补助办法。所谓定额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依据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如对高校实行的人均定额补助。所谓定项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确定对其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如对某些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项目给子补助或对大型修缮及设备购置进行的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它是指事业单位的预算经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以后,由其自求平衡(除特殊情况外),其增加的支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给予补助;因增收节支形成的结余,可由事业单位留用。另外少数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按规定向国家上缴部分收入。
九:机关事业单位如何编制预算
首先,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其次,根据年度事业发展目标和业务计划开展需要,结合单位人员编制、车辆数量等实际情况,测算编制支出礌算。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如果财政部门给单位有预算控制数,可以直接据以编制收支预算。
十: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管理
(一)加强预算编制工作。为了解决预算编制简单粗糙带来的各种问题,给预算执行过程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提早编制部门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提前预算编制时间,扩大延长预算编制周期,才能实现细化预算,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预算的透明度。从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可适当提前从10月起,提前编制下一年度各项财政收支预算。其次要确定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和开支标准。“部门预算”、“零基预算”、“功能预算”的基本要求就是应有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和开支标准,从当前我区经费实际使用过程分析,项目经费就好像是个大筐筐,随便什么费用都可往里装,比如招商经费、调研费、外宣费等,因未规定哪些费用类型可以列支,哪些费用类型不能列支,及可列支比例等等,这样就出现只要与项目有一点点关联就可报销列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同一个单位有好几项经费可列支,给具体经办人控制预算经费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对预算经费的指标体系、项目用途、开支标准、开支范围等等进行细化。第三彻底改变过去严预算、松追加的分配观念,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预算执行中的追加。从制度上建立预算追加机制,在单位不增加工作职能基础上,规定原则上不能追加预算经费;对确实需要追加预算经费的,应区别情况,尽可能考虑从该单位的其他经费项目累计结余额中调剂使用,这样一来可以简化追加预算手续,同时可以降低预算单位预算资金累计结余额,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预算执行的日常控制与监督。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的力度,建立起规范的预算管理执行体系,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变更、决算、监督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法制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多层次的预算监督体系。财政部门在搞好预算编制的同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执行预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和选择确定项目上, 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
1、加强对人员经费支出的管理。对支出的管理,要严格控制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项经费间不得随意挤占和移用。从基本支出的控制方面来看,基本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目前编制预算时,人员经费支出是按实列支,年终统一结算,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是根据预算单位性质分类分档、定员定额。从当前预算执行实际情况分析,人员经费支出上升最快,占全部经费支出比重较大。由此可见,要控制基本支出,关键在于人员经费支出,使预算单位从思想上重视人员增加对预算经费开支的影响程度。
2、加强对项目经费的控制与监督。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比较粗放,开支使用范围不明确,使用进度缺乏详尽的计划。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在项目经费中列支与项目无关的费用支出。当前可采取以下措施,一、严格项目经费审批,从源头上控制项目经费数量,对确实需要追加的项目经费可按照相近原则先考虑纳入当前已有的项目之中,尽量不增加项目经费数量,避免陷入项目经费只增不减现状;二、按照事权与财务相结合原则,清理当前专项项目经费,合并或撤减业务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改变多头支付、重复支付现象;三、按项目经费细化预算后的指标严格控制专项项目经费的支付,特别要对餐饮、娱乐之类的业务招待费进行全方位控制;四、分析项目经费结余原因,视具体情况调剂结余额或用于弥补其他项目经费不足,或结转到下年度项目使用,或交回国库等。
3、建立专项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有效开展绩效评价。建立完善的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跟踪反馈制度是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是对项目经费使用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坚决杜绝与项目无关的不合理支出,使项目经费按既......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