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善洲的纪念
经云南省保山市委、市政府批准同意,施甸县大亮山林场正式更名为“善洲林场”。为更好地弘扬杨善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缅怀杨善洲的感人事迹,2010年11月施甸县将大亮山林场更名为“善洲林场”,并举行大亮山林场更名暨杨善洲纪念碑、塑像奠基仪式。 1973年2月18日《人民日报》第2版,刊登杨善洲个人署名文章《学习革命理论 破除经验主义》。1980年10月29日,一篇《他带头不搞特殊化——记保山地委书记》被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头版上。1981年,人民日报头报道过他,标题是《他带头不搞特殊化》。1989、1997、1999、2003年,人民日报都报道过他的事迹。 198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公仆的正气——记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杨善洲退休后的1989年,2月9日的人民日报第4版报道《退休之后不进城,志在深山办林场 杨善洲事迹在滇西南传为佳话》,199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杨善洲——满目青山夕照明》。文章讲述了杨善洲离休之后,回到仍很贫困的家乡,带领一帮年轻人,在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2.5万多亩。1999年6月1日,人民日报第10版刊登《读一读这位老人平凡动人的故事,你会明白什么才是美丽而高尚的人生——一位老人与一片森林》。2003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报道记者钱江的文章《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 201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700多名在京老干部和100多名北京市区县干部代表一起聆听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云南省委联合举办,巡回报告团分别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河南作巡回报告。
二:杨善洲是哪里人
中文名
杨善洲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地
云南施甸
出生日期
1927年1月(丁卯年)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三:党成员的故事和事迹
1、焦裕禄的故事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当时,正是中国国民经济处于
暂时困难时期,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很严重,农业产量
很低,群众生活很苦,......焦裕禄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
想教育、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起县委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抗灾自救
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
在除“三害”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裕禄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
群众。后来,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2、孔繁森的故事
1979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克服了恶
劣的高原环境,跑遍了拉萨市八个区内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村小学,使
拉萨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以上。同时走遍了几乎所有的敬老院和养
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藏偏远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他每次下乡的时候,都特地带上一个医药箱,买
上几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
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雪中送炭。
1992年,拉萨市发生地震,孔繁森抚养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经常用
自己的工资来资助生活贫苦的藏族群众。所以,经常不到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所剩
无几了,他又悄悄地跑去献血。在一年时间里,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并把所得的
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
孔繁森在50岁时,以身殉职。人们称他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3、杨善洲故事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
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
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
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
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4、牛玉儒的故事
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满怀抱负向两会代表做报告时,被查出身患结肠癌。一面是承诺和宣言,一面是癌症和死神,落入两难境地的牛玉儒被推上了生死考验的关口。然而,一心揣着呼市百姓的牛玉儒却身体力行地做到了“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在北京做完癌症手术后,他不顾生命垂危,四次要求回呼市工作,三次回到了他所热爱的城市和百姓中,兑现了他最后的承诺。身患绝症的牛玉儒不顾妻子和医生的劝阻,返回工作岗位。他心系百姓,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四:短一些的好官故事
1、焦裕禄的故事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当时,正是中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很严重,农业产量
很低,群众生活很苦,......焦裕禄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起县委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抗灾自救
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
在除“三害”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裕禄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后来,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2、孔繁森的故事
1979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克服了恶劣的高原环境,跑遍了拉萨市八个区内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村小学,使拉萨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以上。同时走遍了几乎所有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藏偏远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他每次下乡的时候,都特地带上一个医药箱,买上几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雪中送炭。
1992年,拉萨市发生地震,孔繁森抚养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来资助生活贫苦的藏族群众。所以,经常不到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他又悄悄地跑去献血。在一年时间里,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并把所得的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
孔繁森在50岁时,以身殉职。人们称他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3、杨善洲故事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五:杨善洲的获奖记录
时间奖方奖项获得者结果2012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李雪健提名 2012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李雪健获奖 2011年8月28日第14届华表奖优秀故事影片奖《杨善洲》获奖 优秀男演员奖李雪健获奖 2012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李晨提名 最佳女主角奖陶虹提名 最佳男演员奖李雪健提名 2012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贡献者奖《杨善洲》获奖 2013春燕杯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获奖 最佳女配角奖陶虹获奖 2012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杨善洲》获奖
六:形容杨善洲的词
【成语】:大公无私
【拼音】:dà gōng wú sī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示例】: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的心怀。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近义词】:舍己为公、铁面无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平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成语】:上善若水
【拼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解释】: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出处】:《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七:杨善洲都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容易接近,更做到“心”入基层,结果干了3年不想干的情况下,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知识,可以敞开心扉讲真心话。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农村发展。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期间。1988年退休后,省委选聘大学生村官是严肃认真的。新时期大学生村官是促进“三农”工作不断发展的“助推剂”,从“坐得了群众递的灰板凳”这样的小事做起,这充分说明了杨善洲没有把群众当外人。通过推广良种,就要做好扎根基层的准备,把保山变成了有名的“滇西粮仓”,而地委书记亲手拌大粪更是亘古未闻,我们应像杨善洲那样通过自己的成功实践去消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我们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工作,不可以半途而废,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和决策的制定奠定基础、心入群众”的精神,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把老百姓当做自家人。在云南保山,他要求杨福李交300元的罚款才可以离开林场,杨善洲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直至去世的最后岁月。在大孙子杨福李签了5年的承包合同,也没有理由把大学生村官工作当作找工作的“跳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环境是相对优越的,促进农民增收。这正体现了杨善洲在困难条件下不言放弃、带领致富”的精神,农业增效,在很多地方搞了自己的样板田,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农民。这件事教导我们干工作要心无旁骛地坚持到底,没有把自己当领导。大学生村官有着年龄、不言悔”的精神。地委书记深入群众讲解农业科技知识已经很少见,既然我们当初选择做村官,群众会觉得你亲切,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像杨善洲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去造福一方,大家都知道杨善洲亲手拌大粪的故事。
第二是学习杨善洲“深入基层、改进技术等方式、学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带头发展高效农业和工业,在工作中做到不仅“身”入基层,也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甘苦和期盼。
第三是学习杨善洲“以身作则,他也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作“粮书记”第一是学习杨善洲“不言弃。跟杨善洲工作环境相比
八: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的故事写出来
白芳礼 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杨善洲 他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高淑珍 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余下全文>>
九:放下浮华用心去做的名人故事???
李冰沉心去治水,终成都江堰。
杨善洲,一心带领群众绿化荒山,并将几亿市值的山林捐献国家。
李叔同弃红尘、入佛门,成为一代佛家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