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药的起源?
西方的医药发展历史,以古希腊为最早,但是当时宗教盛行,传教士们的宗教迷信思想和医药是根本不可能同存在,以宗教统治的奴隶社会压迫和统治医药。其最终的导致的结果就是古希腊的灭亡后,他们的医药就被世人忘却。罗马帝国的医药也是和希腊医药有着相同的命运,当时的基督教不西医看作眼中钉,医的灭亡药也就根本没机会滋生。长期的压迫下没有理论的记载的医药,新生的化学药(西药)就可以轻易取代它们。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和新学科的出现,人们可以轻易的研究和提取单一成分的化学单品,这就是以后西方人用化学方法提取制成比中药更纯洁更单一的西药。而西药的被人所重视和其所在的西方社会强大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近代的科学发展快速和对生物等的研究。
西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它能在几百年的历史的短短历史中就被全世界人的认可,和它的治疗和防止疾病所作出的贡献分不开。社会的飞速发展疾病也在快速的进化,西药对疾病的快速有效治疗正是人们所求。它的治疗作用我们不应对他忽视。我们是应当加快开发和利用它的优越性。
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但是中国仍未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加之国家连年战争,社会动荡,经济衰退,致使中国科技发展缓慢而不平衡,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失去了16世纪以前中国在世界科技上普遍领先地位。在西方科技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与此相应,社会和医药界对传统的中国医药逐渐有了“中医”、中药”之称,对现代西方医药也因此逐渐称为“西医”、西药”。
社会的发展进步,疾病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药物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对抗所有的疾病,中药的传统性和西药的开发时间问题已经不能应付很多的新疾病,中药和西药的合并已经不可避免。2003年的非典,正是一个成功的中西药结合医疗的典型范例,而现在的对抗癌证就有很多是中西药结合同时治疗的成果。它们的成功已经被很多的国内外人士的认可。2004年的西药巨头“葛兰素史克访问中国“太极集团”就是一个认可。
二:药物发展历史 5分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yrus)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后来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 (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意大利生理学家F.Fontana (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了天然药物都有其活性成分,选择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的客观结论。这一结论以后为德国化学家F.W.Serturner(1783-1841)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所证实。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宁、可卡因等。以后还开始了人工合成新药,如德国微生物学家P.Ehrlich从近千种有机砷化合物中筛选出治疗梅毒有效的新胂凡纳明(914)。药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应从德国R.Buchheim(1820-1879)算起,他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第一本药理教科书,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其学生O.Schmiedeberg(1838-1921)继续发展了实验药理学,开始研究药物的作用部位,被称为器官药理学。受体原是英国生理学家J.N.Langley(1852-1925)提出的药物作用学说,现已被证实是许多特异性药物作用的关键机制此后药理学得到飞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药理新领域及新药,如抗生素、抗癌药、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抗组胺药、抗肾上腺素药等。近年来药动学的发展使临床用药从单凭经验发展为科学计算,并促进了生物药学的发展。药效学方面逐渐向微观世界深入,阐明了许多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也促进了分子生物学本身的发展。展望今后,药理学将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发展病因特异性药物治疗,那时将能进一步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基因药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是随着基因的发展,受体学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也算是一门边缘科学。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发现,同样的药物和剂量,对A病人有效,对B病人无效,对C病人可能有副作用。而在药理学上,一般的报告是某种药物作用于某个受体,从而有某种药理作用,有某种治疗效果。这二者的差异,或者说病人之间的个体差异,需要由基因来解释,这就是基因药理学要解决的问题,基因药理学的基本观点是病人对同一药物的不同反应是由于他们之间不同的基因造成的。
基因药理学对今后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是一场革命,从这里能派生出各种诊断剂,治疗药物,不同治疗剂量的规格,不同的剂型等。
首先,诊断剂生产商会开发更多的诊断剂试剂盒......余下全文>>
三:有谁介绍一下西药在中国的发展史,什么时侯引进我们国家的
个人觉得西药在中国大行其道,主要是战争频频发生造成的,因为战争中的大量外伤和急性病变,中药力所不及,但是西药却能够有效治疗,从而渐渐在人们心中形成了西药比中药好的观念,但中药也有长于西药的方面,这些你可以查看相关的资料
四:历史上超过120年的西药有哪些?现在还在应用的有哪些?
奎宁【金鸡纳霜】
奎宁(Quinine),俗称金鸡纳霜,茜草科植物金鸡纳树及其同属植物的树皮中的主要生物碱。化学称为金鸡纳碱,分子式C20H24N2O2。1820年P.J.佩尔蒂埃和J.B.卡芳杜首先制得纯品,它是一种可可碱和4-甲氧基喹啉类抗疟药,是快速血液裂殖体杀灭剂。
吗啡
吗啡(Morphine,MOP)是鸦片类毒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鸦片中的含量为4%-21%,平均10%左右。1806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首次将其从鸦片中分离出来,并使用希腊梦神Morpheus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吗啡。
五:历史题,西医西药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提问
宝宝知道宝宝问题妈妈知道立即下载
西医是怎么传播到中国的?
结合历史证据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下载百度知道立即下载
满意回答
在明末就已经由传教士传入中国,但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医术不能算是中国主流医术。
清朝汤若望曾经得到皇室信任,给顺治展示并使用过西医,具记载汤若望用西医手段治疗过顺治的表妹。
但这样的例子非常少见,总而言之就算实在精英阶层,西医都得不到信任,更别说是民间了。西医的理念和中医有天壤纸币,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是很被排斥的,而民间直接把西医当巫术。
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医生郭雷枢、李文斯敦等在广州、澳门一带向华人行医,将西医传入中国。1835年,伯驾在广州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教会医院。 西医开始正式出现在中国。中国最初出现的西医院带有慈善色彩,所以大量没钱的穷苦百姓无奈之下去尝试,就这样西医在技术上逐渐被认可。 逐渐走上了中国的舞台。
之后中国有识之士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对西方文化技术的崇拜也在民国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好像梁启超为了证明西医的优越性还特地拿自个做实验,开国者孙文更是西医出生。 就这样西医逐渐在中国得以跟中医平起平坐甚至超越。
六:药物的发展史发展史 20分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例如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及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yrus)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6)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1000余条,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后来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 (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意大利生理学家F.Fontana (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了天然药物都有其活性成分,选择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起典型反应的客观结论。这一结论以后为德国化学家F.W.Serturner(1783-1841)首先从罂粟中分离提纯吗啡所证实。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也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有机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植物药中不断提纯其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如依米丁、奎宁、士的宁、可卡因等。以后还开始了人工合成新药,如德国微生物学家P.Ehrlich从近千种有机砷化合物中筛选出治疗梅毒有效的新胂凡纳明(914)。药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应从德国R.Buchheim(1820-1879)算起,他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第一本药理教科书,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其学生O.Schmiedeberg(1838-1921)继续发展了实验药理学,开始研究药物的作用部位,被称为器官药理学。受体原是英国生理学家J.N.Langley(1852-1925)提出的药物作用学说,现已被证实是许多特异性药物作用的关键机制此后药理学得到飞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药理新领域及新药,如抗生素、抗癌药、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抗组胺药、抗肾上腺素药等。近年来药动学的发展使临床用药从单凭经验发展为科学计算,并促进了生物药学的发展。药效学方面逐渐向微观世界深入,阐明了许多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也促进了分子生物学本身的发展。展望今后,药理学将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发展病因特异性药物治疗,那时将能进一步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基因药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是随着基因的发展,受体学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也算是一门边缘科学。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发现,同样的药物和剂量,对A病人有效,对B病人无效,对C病人可能有副作用。而在药理学上,一般的报告是某种药物作用于某个受体,从而有某种药理作用,有某种治疗效果。这二者的差异,或者说病人之间的个体差异,需要由基因来解释,这就是基因药理学要解决的问题,基因药理学的基本观点是病人对同一药物的不同反应是由于他们之间不同的基因造成的。
基因药理学对今后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是一场革命,从这里能派生出各种诊断剂,治疗药物,不同治疗剂量的规格,不同的剂型等。
首先,诊断剂生产商会开......余下全文>>
七:中药与西药有什么区别?
80年代至今,随着化学药品开发渐趋艰难,药害问题不断被认识,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兴趣渐增,中药热逐渐升温。在我国,中药在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占药品市场消费总量的40%,呈现出中药与西药半壁江山的格局。那么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呢?为此,中新药业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厂长徐晓阳专程拜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姜廷良教授,以下是与姜教授的谈话记录。
徐: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中药是由天然药物制成的,而西药是化学物质合成的,但中药与西药的区别还远远不止这些,您怎样认为它们的区别?
姜:中药与西药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差别,正像你所说的那样。首先,它们的活性物质基础是不一样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产物,而中药则多由植物、动物和一些矿物经过炮制和其他工艺加工而形成的活性物质群构成,这也是大家常说的天然产物与化学产物的区别。
徐:我注意到您在多种场合下提到中药是由天然的活性物质群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群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与西药又有什么不同呢?
姜:西药由单一的或有限的几个化合物单体组成,所以在人体内的作用模式与中药有所不同,西药主要作用于体内特异的靶点,一般来说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即被人体吸收后在特定的系统、组织、甚至器官中有相当高的含量分布,并作用于这一部分而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高血压常用扩张血管剂等,但如果在其他靶点也有作用的话,那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副作用了,而中药也有特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定的靶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不同的靶点而产生协同、放大的优势作用,以整体的观念治疗病症,可以把中药形象地比喻为“霰弹”,如用桂枝汤解热是多种活性成分分别作用于外源性、内生性致热源,及体温调节中枢中多种神经递质而起作用的,又如用大承气汤泻下,是芒硝、大黄分别通过高渗性、反射性的肠运动增加的综合作用,可以说西药作用于特定的靶点,而中药则作用于多靶点。
徐:实际上每个单一的中药,其本质都是一个活性物质群,可以作用于多靶点,那为什么中成药常常是由几味或十几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呢?
姜:这个问题也正好反映了中药与西药的另一个区别,即中药多为复方而西药多为单一化学成分,我们现在使用的无论是中成药还是大夫开的汤剂,绝大部分都是复方。之所以是这样要从中药和西药的发展史说起。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中药出现在先秦的《山海经》,但记录的都是单味药,这说明自古先民们用中药还是以单味药开始的,但从战国以后的所有中药古书中记载的几乎都是复方,这也充分说明了正是由于单味中药不能很好地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而尝试用复方并取得了成功,从而成为中药发展的方向。此外,由于人体是多个复杂系统组成的有机体,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或一种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同一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情况千差万别。由君臣佐使 组成的复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这也是中药复方得以发展的另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段中药演变发展的历史记录了中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实际上西药与中药发展的轨迹又惊人地相似,西药的起源也是由单味草药开始的,如现代仍然广泛使用的阿斯匹林就是水杨柳树皮中的主要成分,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乙酰水杨酸。但与我们不同的是,随着西方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西药从18世纪就开始尝试从单味草药中提取,精制其中的主要成分,并试图用化学的方法合成得到大批量的、廉价的单体化合物,正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的草药走的是一条由复杂到简单的道路。
有趣的是发展了几千年的辨证施治的中药复方居然正好与现代西方追......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