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

一:从规范化财政所建设的角度,乡镇财政所如何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基层财政所,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

一是加强基层财政法制建设,按照“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和依法理财”的要求,将预算编制、收入征管、资金分配、预算追加、财政监督、绩效评价、责任追究和财政审批等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二是推进财政改革,健全理财机制。明确界定乡镇财政职能和权限,及时梳理财政各项权力,切实解决财政“行政作为”和“行政不作为”问题。

三是健全约束机制,规范理财行为。规范理财程序,提高理财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首先,规范财政决策机制,建立和实施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其次,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严格追加预算的审定,实现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有章循序运行。再次,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切实增强预算刚性约束。第四,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预算到位率,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第五,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

四是强化执法监督,推进政务公开。依法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五是加强学习制度,狠抓队伍法制教育。

二:创建法治文化示范点要达到哪些标准

一、创建标准

(一)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1.法治文化宣传主题突出,有醒目的主题标识。

2.法治文化宣传内容、形式等方面具有特色。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内容丰富,定期更新,集专业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

4.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法治文化的丰富内容。

(三)效果明显、影响广泛

5.能够生动形象、趣味横生地将法治文化展示给广大市民,使市民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法律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6.市民乐于参与示范点的法治文化活动,每年参加其法治文化活动的人数不少于2万人次。

7.法治宣传效果明显,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深受群众喜爱,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较高。

(四)设施齐备、管理规范

8.具有500平米以上的固定场地,活动开展具有一定规模。

9.设施完备,能够充分满足示范点法治文化传播的实际需要。

10.有专人对示范点进行日常管理维护,管理制度健全规范,保障宣传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五)领导重视、经费保障

11.领导高度重视法治文化示范点工作,并将其纳入本部门、本行政区域的整体工作规划,定期对示范点的法治文化宣传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12.示范点的建设、维护和更新等经费列入本部门、本行政区域年度财政计划,并得到保障落实。

三:标准化工作关键还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直接的是为多边和双边贸易服务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四是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2009年主要任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实施一揽子计划为重点,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在扩大开放中赢得发展机遇。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制度。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强规范管理。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实现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和规范债券市......余下全文>>

四:非税收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依法遵规,规范管理,按照《预算法》和现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遵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切实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购建相对完善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系工作规划,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条件,分部实施。在工作中,注意选准工作重点、争取局部突破、以点促面,形成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新格。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不同特征,有区域的对各种政府非税收入项目进行分类管理。(4)规范要求,加强监督,按照“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要求,逐步推进和完善综合财政预算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

五:简述法治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表现

(1)法治原则的含义。

(2)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在民主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并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国家权力。选民对代表进行监督并罢免代表,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监督人大常委会。

(3)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法定程序产生:并按照法律进行行政管理。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法院通过行政诉讼监督行政机关的工作,检察院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监督: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违法,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并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4)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监督法院的工作,检察院对法院的工作进行法律监督:当事人认为法院的判决和裁定违法,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5)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监督检察院的工作,当事人认为检察院的决定违法,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六:如何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会团体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却又与其公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的政府。本文首先论述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四个必要性,接着论述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五个主要任务,最后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六个相关措施。【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要求 任务 措施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政府行政改革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对传统的行政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型国家,几乎都被卷入了这一潮流。在这场重塑政府的革命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这种新的行政理念包括: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应注重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行政中应引入市场化模式等。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西方国家的政府行政改革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而展开的。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中国政府行政改革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1、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过去数十年,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今天的辉煌成就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又不能片面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改革的要求说,这又只能是一个过渡。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政府有两个严重的误区:一是政府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起主导作用;二是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政府或政府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如农村公共卫生,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长期以GDP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忽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去年SARS危机反映出我国政府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具体偏差,进一步要求加强政府改革,加强服务型功能建设。从抗击SARS当中,我们得出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经济和社会必须协调发展。光注意经济、注意GDP是不够的,要注意社会的全面进步,注意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要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民为本,要把人民的健康、社会的进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国市场化改革走到今天,已为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一,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且主要是民营企业,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第二,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是不成功的,日本也好,韩国也好,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第三,政府是市场经济的服务者而不是审批者,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宏观调控。为此,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第四,政府不是国有企业的“婆婆”,也不能充当国有企业的“老板”,国有资产市场化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正确途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说,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都对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只有推动政府及时转变以GDP为中心的经济管理模式,通过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和有序竞争的秩序,加大公共管理力度,保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解决发展失衡的关键。过去的30年,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现实的情况看,解决各种失衡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治理,但关键在于实现政府转型。这是因......余下全文>>

七: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社会保障的原则

(一) 公平原则(公平特征&福利性特征)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归宿。

公平原则的最充分体现是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国民普遍享受社会保障。

(二)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刚性发展的特征)

社会保障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因此,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 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

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珐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

(三) 责任分担原则(社会化特征)

社会保障制度亦日益呈现出政府主导和社会分责的发展趋势:

 一方面:在正式制度安排中,政府虽然承担着主导责任但已经不再是全部责任,企业与个人均参与其中。

 另一方面: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结合正日益构成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新特色,而非正式制度型社会保障措施通常都是企业、社会乃至个人承担着更多责任,政府只起支持和鼓励的作用。

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结合,将放大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效能。

(四) 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多样性特征)

 普遍性原则:<提出>是1942年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政策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

<优势>普遍性原则符合社保制度对社公平&公正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

 选择性原则:<提出>是一些强调效率优先的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遵循的一项原则。其含义在于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受保障者的经济收入状况及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程度,有区别地安排社会保障的项目、对象范围、筹资方式和待遇水平等。

<优势>遵循选择性原则既能满足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亦不会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构成沉重包袱。

(五) 其他原则(法制规范性特征)

还需要遵循互济性原则、法制性原则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