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要纵向加总才能得到社会需求曲线? 5分
消费相同数量的公共产品每个人愿意花费的不同,因为具有非排他性,所以社会总价格就等于每个人愿意花费的之和,即竖向加总。
二:公共物品
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最优规模与效率的分析是困难的,一般认为目标是帕累托最优。。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交处的公共服务数量就是公共产品的最适数量。
1956年,蒂布特发表了《地方支出的纯理论》(3)一文。文中讨论了有效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方式及有效运作方式所需要的条件。?
首先,蒂布特阐述了地方公共产品不同于全国性公共产品的选择机制。蒂布特认为,萨缪尔森等人的观点对于分析联邦支出是有效的,但不适合地方支出。现实中有一些公共产品如警察、消防、教育、医院和法庭等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地方政府的支出和中央政府的支出的适用原则是不同的。对于地方公共产品来讲,不同地方的公共产品之间如同私人产品一样是存在竞争性的,因为同一个国家的居民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居住地的,实际上就如同在市场上选择私人产品一样。在公共产品选择中,也可以通过类似市场的选择来进行,因为消费者是否选择一个地区作为自己的居住地,就是通过比较居住在该地所能获得的居住环境与为此而支付的税收的大小,即当地政府提供的消防、医疗、绿化、交通等公共产品的效用是否能够补偿居住在该地而支付的税收。如果是,那么消费者就会选择该地区。通过这种“用脚投票”的方式,消费者可以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居住地。?
其次,蒂布特论述了形成最佳社区也就是提供最适公共产品数量必须具备的条件。他认为,消费者能够在提供最适公共产品数量的社区生活,必须具备以下七个方面的条件:(1)消费者在各社区间的流动不受任何限制;(2)各社区的税收—服务组合的信息是充分的;(3)可供选择的社区数量是很多的;(4)社区选择不影响就业机会;(5)公共产品或服务在社区间没有外部性;(6)任一类型的社区都有一个最优规模;(7)低于最低规模的社区会寻找新居民以降低平均成本。?
最后,蒂布特论述了最优地方公共产品数量的实现。因为消费者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进行社区的选择,因此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人应该有相同的公共产品需求曲线或边际收益曲线。如图1所示,MBi线代表任一消费者的边际收益线,∑MBi为总需求线,等于所有个人的需求曲线的垂直相加。由于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都相同,所以∑MBi=nMBi,n为消费者人数,MC为边际成本,hi为任一消费者分摊的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交处的公共服务数量E*就是公共产品的最适数量。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会导致什么经济问题
无法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生产者不知道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也无法从公共物品的生产中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如果由私人部门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去生产公共物品,市场机制所确定的均衡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均衡。
四: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很多很多,举不胜举!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也可以这样分类: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激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另外也可以探讨一下,一般课本上讲,公共物品只有政府才能够提供,私人不提供。但根据平时的教学发现,私人也能提供公共物品的。关于这点我本人也很疑惑,也希望其他网友给予补充和探讨。
五:公共物品和公共产品的区别?
公共物品是由政府投资生产的,大多属于公共消费类!市场上不能反映出确弧的价值!公共物品的出现和使用通常使市场调节失败。
公共产品确不同,公共产品在市场中能确切的体现出价值,并有相应的价格体现。
六:政府应该如何做来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而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而排他性是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须付费。公共物品的提供对社会福利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提供而无法依靠市场,例如国防等。而一些公共物品的供给虽然来自市场,但是又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协调,如交通和通讯等。一、公共支出的定义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政府决定以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那么公共支出实际上就是提供产品和服务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公共支出是政府政策选择的反映。通过公共支出分析,可以对政府的行为作出更好的判断,从而更好地进行公共支出管理。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来看,我国的公共支出由公共预算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组成。二、公共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公共支出服务于政府职能,是政府活动的经济表现。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调节供求均衡公共支出中的消费支出直接扩大了社会总需求,投资支出不仅增加了当前的投资需求,而且提高了未来的供给能力,对居民和企业的补贴支出也可增加居民和企业的购买力。这样,当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时,可通过增加公共支出的方法扩大社会总需求;当需求过大时,可通过减少公共支出的方法抑制社会总需求,以实现供求均衡,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2.经济结构调整公共支出既可通过直接参与公共物品生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也可以通过公共补贴的手段来对企业进行扶植,使资源流向那些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但风险较大,投资期较长的行业。3.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公共支出是对通过税收等途径筹集起来的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无异会改变国民收入在不同地区、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尤其是公共支出中的转移支出部分,直接改善了受益者的福利状况,起到调节收入差距、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共支出对生产和分配都将产生影响。三、公共支出的原则公共支出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指要通过公共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社会得到最大的“效益”。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此时整个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二是由政府公共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原则。2.稳定原则稳定原则是指政府支出应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激烈。公共支出可以作为稳定经济的杠杆。3.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公平原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横向公平,同等对待同一层次的居民;二是纵向公平,差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