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

一:中心静脉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1.感染: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无严格无菌操作;

2.心律失常:导管插入过深,其顶端会进入右房或右室,对心肌造成机械性刺激而诱发心律失常;

3.血管损伤:导管的硬度、导管顶端在血管腔内的位置及穿刺部位是影响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左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内的导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

4.空气拴塞:导管连接不紧密或导管撤除后造成空气拴塞的主要原因。可让病人左侧卧位,用导管将气泡从右室抽出;

5.血栓形成:仅占3% 血栓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的时间有关。(为预防肝素盐水冲管)

二:中心静脉置管的注意事项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②测压管的零点必须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面,体位变动时应注意调整。③保持静脉导管通畅,每次测压所流入导管的血液应冲洗干净。④血管收缩药物可导致假性静脉压升高,因此,测压前暂停使用。⑤若压力波形不能顺出时,可以变动导管的位置。⑥拔管时,应用注射器抽吸,以防尖端有附着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塞。 一、CVP降低::⒈血容量不足⒉应用血管扩张药物二、CVP升高:⒈血容量超负荷⒉胸腔压力增加⒊腹腔压力增加⒋使用血管升压药物⒌输液治疗时(静脉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静脉与右心房的距离、体位、呼吸运动、肌肉运动等都可使静脉压增高或降低。测量静脉血压可以协助诊断某些疾病,以及在治疗严重休克病人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并发症(与留置导管有关的并发症):1.感染: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无严格无菌操作;2.心律失常:导管插入过深,其顶端会进入右房或右室,对心肌造成机械性刺激而诱发心律失常;3.血管损伤:导管的硬度、导管顶端在血管腔内的位置及穿刺部位是影响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左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内的导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4.空气拴塞:导管连接不紧密或导管撤除后造成空气拴塞的主要原因。可让病人左侧卧位,用导管将气泡从右室抽出;5.血栓形成:仅占3% 血栓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的时间有关。(为预防肝素盐水冲管) 目的: 探讨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结果:穿刺46次、46条血管,均置管成功。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关键词:深静脉置管颅脑损伤护理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全肠肠外营养),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方法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近期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深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实施深静脉置管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46例,其中男41例,女5例,年龄22~55岁。留置深静脉置管时间8~36天,平均(14±1.45)天。深静脉置管部位:颈内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43例患者痊愈或病情好转后拔管,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脑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 、结果46例深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后剪下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结果46例病人留置深静脉置管均未发生感染,满足临床要求。2例病人的导管进针点红肿,给予拔除导管换另一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每天用2.5%碘伏消毒红肿部位并用无菌敷料包扎,2~3天内好转。3、 讨论3.1 预防感染是深静脉置管成功的关键 感染直接影响着中心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操作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进针处皮肤,穿刺现场应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对穿刺部位也要严格无菌操作,实行局部换药。一般情况下,可2~3天更换无菌薄膜1次。更换无菌贴膜时用2.5%碘伏消毒进针点和周围皮肤,若导管周围渗血或病人出汗较多,进针点周围潮湿时,应及时更换。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细菌在周围残留而致感染。导管输液应采用密闭式,导管衔接部位要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在静脉推注药物和衔接导管前用75%酒精消毒衔接处。病房应每天通风......余下全文>>

三:静脉导管的拔除规则

PICC导管拔除流程

[适用范围]

1、PICC导管留置时间达1年的患者。

2、当PICC导管被怀疑受到污染、出现不能解决的并发症或结束治疗时应立即拔除。

[准备用物]

中心静脉换药包1个、3L伤口贴1个(7×7cm)、无菌手套1付、止血带、治疗巾、0.5%碘伏、75%酒精。

【操作步骤】

1、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应由医生决定,由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与程序拔除。操作前和患者(或家属)签署PICC导管拔除知情同意书。

2、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穿刺手臂外展与躯体成45度—90度,上肢低于心脏水平。

3、按无菌技术打开中心静脉换药包,将3L伤口贴打开备用(保持无菌)。

4、垫治疗巾,放止血带。

5、撕除旧贴膜,左手戴无菌手套,右手倒入消毒液制作碘伏棉球和酒精棉球,右手戴手套。

6、按照PICC换药的消毒方法消毒皮肤和导管。

7、拔除时,将1块无菌纱布置于穿刺点双方,左手扶住纱布,但不要按压穿刺点(以免把一些血栓和纤维蛋白鞘遗留在体内),平行静脉方向,右手在距离穿刺点1 cm 处捏住导管,沿直线缓慢向外拔出,每次拔出2cm,动作要轻柔,不可暴力拔管,完全拔出导管后,左手经纱布2指按压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然后穿刺部位覆盖3L伤口贴继续压迫15min,告知病人和家属待2天穿刺点愈合后去除3L伤口贴。

8、拔出导管后要评估导管的完整性,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拔除导管长度。三向瓣膜的PICC导管尖端有易于识别的黑色三向瓣膜,让患者和家属看,确认导管已经完全拔出;末端开口的PICC导管,查找维护记录中的原始置管长度,核对拔除导管的刻度无误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注意事项】

1、PICC导管拔除后不能再次被送入血管。

2、拔除PICC导管看起来简单,但是要有风险意识,要警惕导管断裂体内、空气栓塞和血栓脱落甚至造成病人肺栓塞。导管断裂体内和空气栓塞这两项隐患如规范操作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血栓脱落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必须要把风险告知患者和家属,要做到知情同意。所以,在拔管过程中不要按压穿刺点。

3、预防导管断裂。由于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较长,可能会发生拔管困难。拔管前把止血带放于病人PICC穿刺点以上的上臂下,一旦发生导管断裂,立即系上止血带,防止断裂的导管随着血流进入心脏。病人制动, 每间隔20—30 min放松止血带1次,每次放松30 s。

断裂入体内的导管如在浅静脉,可以请外科医生协助手术取出,导管在近心端的深层静脉及心脏时需要导管室协助取出。

4、预防空气栓塞。PICC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形成窦道,拔出PICC导管后,置管静脉与外界相通,吸气时胸腔呈负压状态,易发生空气栓塞。拔管时要让患者的肢体尤其是穿刺点位置要低于心脏水平。有窦道形成时,导管快拔出体外的刹那间让患者憋气,直至压闭该静脉。

四:中心静脉导管头端位置与血栓的关系

中心静脉导管以其安全,简便,置管时间长,病人痛苦少等优点被许多住院患者所接受。它不仅仅是一条快速输液通道,为抢救治疗指导补液,同时还可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是现代临床治疗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副作用也逐浙显现出来。据报道,长期卧床的肿瘤化疗患者在经中心静脉置管之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由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形成多无显著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非常困难。即使是深静脉血栓最危急的并发症-肺栓塞的临床诊断率也很低,临床上因为导管血栓造成死亡的病例报道也越来越多。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对临床上已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血栓形成情况,为将来血栓高危人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五: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即PICC医保报销的比例为多少,这一类耗材属于医保报销的哪一类? 50分

该项目不在医保报销范围。

输液港植入要慎重,需'综合患者情况,目前虽然技术成熟但并发症也不在少数,特别是静脉栓塞。一般医生是不会告诉你的。一旦静脉栓塞,抛开危险,单是后续治疗,至少需要大半年,费用超过手术费至少三倍,而这些全是自费。慎重慎重

六: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并发症:(一)代谢性并发症1.低血糖症2.高渗性非酮症昏迷3.其他代谢并发症(二)感染性并发症(三)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四)其他并发症

七:如何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净化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1 临床资料

我们应用的对象年龄在1天~15岁,总计280例;其中男158例,女122例。置管时间为1天5例,占1.8%;3~5天150例,占53.5%;5~7天108例,占38.6%;7~10天11例,占3.9%。穿刺失败6例,占2.1%;套管针阻塞15例,占5.4%;套管针脱落19例,占6.8%;局部渗漏肿胀7例,占2.5%。并发静脉炎7例,占2.5%;成功201例,占71.8%,其中一次成功192例,占68.6%。

2 常见并发症

2.1 穿刺失败 6例

主要包括4种情况:(1)血管选择不当,有3例,其中1例为选择血管弯曲不直,加上送套管时动作过猛,捅破血管;2例所选血管太细,导致套管送入困难。(2)见回血后针柄固定不当,致使针尖退出血管,此类情况有1例。(3)针尖进入血管后立即见大量回血,随即停针,此时外套管尚在血管外,此时退出钢针送外套管,导致套管在血管外卷曲而不能进入血管,此类情况有1例。(4)有1例是由于穿刺前未松动外套管,致使钢针退出时将外套管一起带出血管外,造成穿刺失败。

2.2 套管针堵塞15例

套管针堵塞是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套管针堵塞有两种可能:(1)血栓堵塞在管腔内。即为血凝块堵塞或是输注高营养液时,部分静脉营养物质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另外,导管冲洗不彻底也会形成堵塞。此类堵塞,既回抽血液不畅,亦无法推注肝素钠稀释液,则拔除置管。(2)在管腔口形成血栓活瓣。此类堵塞,因为滴注液体畅而无阻,我们有时会抱着侥幸心理,继续为患者接上液体输液,一旦血栓发生脱落,栓子随血液进入肺循环,可造成肺小动脉栓塞。

2.3 套管针脱落19例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3m胶贴固定。其中4例是由于肝素帽固定不牢,患儿在睡眠中翻身时被被褥撕脱;11例是患儿在烦躁哭闹中由于看护不当,患儿自行抓脱;另有4例是患儿头部大量分泌油脂汗液,使附贴失去粘性,导致套管针脱出。

2.4局部渗漏肿胀7例

输液肢体长期保持不动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发生肢体肿胀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患者都认为输液肢体保持不动可以防止漏液,但没有注意到输液肢体不动使肢体背面受压,肢体的静脉血液回流受到相应的影响,使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术后需要大量的输入液体,补液又加重了输液肢体的负担,引起输液肢体由远端向近心端回流走向而发生水肿,停止输液后水肿可缓解或消退。有报道指出,对输液肢体按摩、伸屈活动可以有效地预防输液肢体的肿胀。肢体活动能促进微血管运动—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改善肢体血管渗透性—促进组织重吸收—组织水肿减少。

2.5静脉炎7例

2.5.1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穿刺部位有关

有研究表明,静脉炎下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肢,其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在血管内,易形成血栓有关。但也有研究表明,远端(踝部、手背)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高于近端(腕部、肘部以上),可能与远端血液回流速度不如近端血液回流速度快有关。

2.5.2静脉炎的发生与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有关

输入刺激性药物以及高渗性液体,特别是液体量过多时容易引起静脉炎。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收缩与痉挛,患儿感到疼痛、麻木,以致静脉变硬、成条索状,严重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另外快速补液,超过血流速度,使血管壁的侧压增加,可能导致机械性损伤而发生静脉炎。

......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