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二:作为老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1、师德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就实现了它根本的功能。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必须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影响、正确引导的作用。一个师德良好的教师不但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2、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就是指在国家学校教育制度所限定的学制系统内,取得不同级别科类教师资格的教师,在履行相应职务时所应具备的学科门类知识和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肩负人才培养使命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讲起课来就能旁征博引、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鼎。3、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正常状态的思维、观察、记忆、注意等智力因素和意志、兴趣、情感、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对学生的爱心,对事业的责任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反叛性,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较差,平时不注意关爱学生,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对立情绪,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社会的竞争加剧,教师的心理素质也面临着考验。如果一个教师能够豁达地看待一些问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人生,那么他不但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还可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把握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4、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一个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审美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品位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修养的迫切要求。教师审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美带给学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就会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够自觉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只有懂得尊重、珍惜和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开发这种价值,以此创造新的价值。5、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是教师道德品质、学识才能、为人处世、心理品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格特征,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现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这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有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总之,教师要以其渊博的学识、开拓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21世纪对教师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集中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这既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也是向教师素质提出的严峻挑战。任何国家要想实现经济腾飞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根本的出路是发展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三:当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一、正确敏锐的判断力
教师的判断能力,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找准方向,不受外力和他人的影响,在个人政治立场的选择上能认清形势、站稳脚跟,以至于正确引导学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飞进一些“苍蝇”来,一些不健康的社会思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用相应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去观察、去辨别、去判断,以帮助学生澄清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必须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不间断地学习,以具备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素养。第二,保持一身正气,一股爱国之正气,爱祖国、爱家乡、爱自己的民族和人民,并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二、明透科学的分析能力
教师的分析能力是指将各种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客观、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之能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且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教师有了科学的分析能力,就能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地对待学生。
教师要提高分析能力,就必须掌握下以分析的方法:第一,善于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既看到事物的个性、特殊性,又看到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确对待学生,准确分析形势。第二,敢于运用典型的方法,对典型的国内外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剖析,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看清国际国内形势。
三、快捷适度的调控能力
教师的调控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的调理自己的情绪和教法,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各种要求。
渊博的知识确实重要,也为古今中外学者所强调,但笔者认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教育教学方法的恰当性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就必须用不同的知识和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才能有好的效果,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良好的情绪是成功教育的一半,在实施任何教育时肯定要做到心理相融,“好情绪”就是最有效的融合剂。心理不相融,情感不和谐,再好的教育都会产生逆反,都会被理解为是说教,教育效果将无从谈起。
教师要增强调控的能力:一是要善于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及时确定合理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二是要时时驾驭自我,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是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愤不怒,急不躁,经常性地保持清醒、理智而又不死板的头脑,在艰巨而又复杂的素质教育工程中完成任务,做出成绩。
四、形象到位的行为示范能力
“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示范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教师的身教能力。所谓身教,就是要教师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教师有什么样的人格和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格外化表现,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所谓“名师出高徒”、“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身教的重要性。
教师要具有好的示范效力,取得身教效果,就必须认清自己的地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思想进步,品行高尚;谦虚好学,知识渊博;工作认真,执教严谨;作风正派,秉公办事;平易近人,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句话,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到讲课、谈话都使学生受益信服,行动举止为学生所佩服、模仿,成为学生的榜样。
五、优质高效的施教能力
施教能力是教师有效地运用知识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本领,是体现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砝码。
施教能力包......余下全文>>
四:如何培养教师学生心理素质学习心得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受益匪浅最近参加了xxx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例如,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在这些新现象。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是学校因素。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帮他们重拾信心,给予学生鼓励,有学习方面,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新问题面前。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因此,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让学生如沐春风。教师的言谈举止,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还要有健全的人格。。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 感受颇多,教师是很神圣的。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这表明,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待人接物的方式,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通过学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五: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余下全文>>
六:教师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国家及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简称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是对广大公民的一种教育.对于小学而言,素质教育的要义可以概括为“二全一活”,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则是着眼长远,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考虑,它强调诸方面和谐、协调地全面发展,它关注个性的张场.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压力.
一、素质教育给教师的压力
(一)社会变革中的现实“压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除了要面对诸如家庭结构、学生群体等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上的新问题,还要应对经济改革带来的更高要求.
经济的开放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蜂拥而至”.“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一时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也就成为必须掌握前沿“技术”的生力军,他们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而这又必须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都必须对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学无止境”对教师来讲恐怕体会尤为深刻.
(二)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压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性格,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一分子.如果理想的教育过程或教育结果、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长结果基本上一致,教师就会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但是,学生不是机器,他是有独立人格的现实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的共性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教育的个性差异,这是教师面对学生的现实压力.事实上,学生并不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在“控制”中成长.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科研究与教育,则无法适应充满个性的学生在成长中的各种要求.而来自社会、家长的期望“压力”,又使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发展差异之间的距离无法缩小,在“互动”过程中加大了负担感.
(三)传统观念中的形象“压力”.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里,“敬业”与“奉献”等价值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形象期待,同时也成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这种观念无形之中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社会性的一面,使教师职业缺少生活性和主体性,不利于教师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
一个新世纪的教师,要在激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需求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排解,直接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何要求呢?
(一) 教师有要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一种......余下全文>>
七: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主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一、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平庸的教师,无视教育的伟大和自身的使命,只会照本宣科,不思进取,不信学生有创新潜能,不会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只会用冷眼,教鞭摧残创造幼芽;新型教师有较强的创造意识,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主体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特征,使传统形态的“说教”变为学习者思维形态的感悟,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完备性。教师应不求人人语数优秀,必求每生各科合格,做到让每生有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处理好“减负”与全面负责的关系。帮助学生立志、乐学、慎思、立志是学习的动力;乐学可以使学生持之心恒,坚持不懈,慎思能使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处理好师生、教学的辨证关系。做到转化有决心,提高有信心,思想要关心,辅导要耐心,对学生有爱心,以朋友的真诚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的核心是文化知识。今天全球化的网络知识已使人目不暇接,而知识进入书本就陈旧了。因此,提出了“联系生活,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虽然知识的传统 是有限的,有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就更无限了。变“教书匠”为“研究型”教师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全面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要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应掌握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语言实验、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遵循教育规律,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与“素质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对“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内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教育地位和作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研究系统的学科方法论。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工作需要。如,学科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学科知识的学与教,学科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学科改革的方向,如何迎接知识的挑战。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二、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一) 为人正直、正派,要树立正气。讲正气,就是讲一个人要树立正气,有正义感。在新世纪之初,作为一名思想上进的教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必须自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去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辈子献身教育,虽清贫,终不悔,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表现出最佳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要目标高远、信念坚定、精神富有、思想充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二)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必须首先净化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为人正直、心底无私、真诚待人、公正处事。看问题一是一、二是二、善恶清楚、是非分明,谁的问题就是谁的问题,不姑息、不株连、不感情用事,不因个人好恶而偏袒学生、嫌弃学生。对学生不分贫富,不论成绩好坏,要平等对待,倾注一样的心,付出同样的爱,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三、树立学习意识,......余下全文>>
八:教师的心理素质名词解释
1
.教学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2
.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对各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手段等
的领会,
分析,
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
领会课程标准能力,
分析教材能力。
了解学生能力。
3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课前对各种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
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整合能力,
教
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4
.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方案,
解决具体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
主要包括课堂调控能力,实施教案能力,教学应变能力。
5
、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制定的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进行
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
6
、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
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掌握知识,并且能够把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7
、课堂调控能力是;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
意力,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
学的预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能力。
8
、
教学反思能力是指:
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
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能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
9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认识所作的概括,是人们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
的理论。
九: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质及教学研究能力。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
(2)学术研......余下全文>>
十: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刘忠武首先,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空,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你的引导和组织下,开展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能照顾到个性差异,能在各方面作好表率,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其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实,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与学生交流是教师获得快乐的源泉,能够在交流时使学生获得快乐,获得教育,同时也获得了对你的肯定和认可。最后,教师是学生的“父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同时学生除了智力培养外,还要学习其他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从关心每一位学生入手,从学习上、生活上来真正关心学生。殊不知,一个“学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或本身心理方面的缘故,能够适时送去一个微笑,一份祝贺,一句问候,给他们信心和鼓励,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总之,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来与学生交流,用爱心来关爱学生,用耐心来教育学生,用责任心来对待一切学生,让你和学生心连心。(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句容市二圣中学)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杜建民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同时还要面对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的学生,这种“夹心饼”似的角色更令挫折倍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在遭受挫折时不会产生悲观、动摇和畏惧的心理。能承受困难的压力,同时能冷静思考对策,克服困难和险阻。要保持一种“乐观、自信、坚强、耐心”的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洪流中勇往直前,泰然处之。?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平县好生镇中心校?我心中的优秀教师■朱凯一、教会学生做人。二、教会学生学习。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学习上自然如此。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快乐中获得真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一般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取水”,并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教会学生都有“吸水”的本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境界。三、教会学生生活。一个不会生活的孩子,他就不可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如果把学生的生活单单理解为学习、吃饭、睡觉,那就大错特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社会的多变和繁杂,就会出现诸如青春期困惑、游戏厅网吧的诱惑及社会其它不良思想影响等。作为优秀教师,应该有“生活处处皆课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头脑,引导学生;聪慧的双眼,观察学生;灵敏的耳朵,聆听学生。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濉溪县南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