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戏曲存在有何意义
中国传统戏曲很有保留的意义。
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国宝。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精神世界的历史产物,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她凝聚了我国古人民的智慧,中国的戏剧把非常优美的传统艺术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目目一新,是中国一个国家的特色,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土人情。 我国传统戏剧反映了古中国众多英才猛将,巾帼英雄,像穆桂英、吕布、刘备、诸葛亮,孙悟空等等。
我们要宏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永远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中国传统戏曲极有保留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为此而努力多做工作。
二:中国戏曲脸谱中颜色所代表的意义
白脸表示奸诈,如《群英会》中的曹操;
红色表示忠勇,如《单刀会》中的关羽;有些反面人物也勾以红为主色的脸谱,这是具有讽刺意义,如《法门寺》中的刘瑾,表现其养尊处优。
黑色表示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如《秦香莲》中的包拯。
蓝色表示刚强,骁勇,有心计,如《连环套》中的窦尔敦。
黄色梗示骁勇剽悍或凶暴残忍,如《南阳关》中的宇文成都。
紫色表示刚正威严,稳练沉着,如《鱼肠剑》中的专诸。
绿色表示寓意为勇猛暴躁,如《响马传》中的程咬金。
粉红脸象征年迈,如《取洛阳》中的苏献。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如《蟠桃会》中的二郎神;有的将官为表示英勇无敌也用金色,用来助增脸谱的威仪,如《挑滑车》中的金兀术。
三:说明你对中国戏曲的现状和传承的方法及意义
论当代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的意义
提要:
“复兴传统文化”是当下返璞归真的重要蜕变,这将会是整个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最为华丽的转身。中国自古就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我们是一个秉持“仁孝”的民族。我们的强大不是为了征服其他人,我们强大是为了保护自己爱的人。
关键字:中国戏曲 当代艺术 艺术发展 社会意义 戏曲改革
前言:
中国戏曲的改革——已算得上是个非常热门的“老话题”的了。而我们若对这个话题进行追溯,便可以得知,这其实只是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话题的一个影射。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其民族的传统文化即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传统文化不但能作为民族的标志,更关键的,它还能让该民族的人民得到“归属感” [1] 。而“归属感”,则会帮助人民加强并稳固民族本身的集体与种族意识、强化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的团结,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上都有不容小觑的重大意义。以下,本文将围绕传统文化复兴对整个社会的意义、以及中国戏曲在此复兴其间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和大家简单地讨论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选择中国戏曲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冲锋将领
中国人穿回唐装、看回戏曲、提回花灯、读回国学,这或许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而当下的许多年轻人,关心更多的不是民族、不是文化,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是恋爱、游戏、旅游、购物……不过,这倒不是因为社会腐败、也不是因为教育失败,而是因为前辈们之前做的那些有关经济的努力没有白费——社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今天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相比从前有了明显地提高,大家的生活富裕、生活小康了。但是,一个民族必须维持一个民族本身的传统和习俗。无论这些民俗思想在现在看来是落后的还是先进的、是可取的还是可弃的,真正重要的是这些民俗文化里有着这个民族的宝贵记忆,而这份宝贵的记忆会唤起属于这个民族人民该有的“归属感”。
现在这个时候,“复兴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返璞归真的重要蜕变。故而我认为,在整个社会都在共同经历转折的这个大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正面的、有效的引导和宣传。
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中国当下的传统文化复兴,虽然从革命意义上说并不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向其借鉴到一些有效的革命方式。譬如艺术在文艺复兴中实际起到了功不可没的宣传思想的作用——这一点,在当下也依旧会十分适用。但是,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意识的特殊产物,其种类非常繁多,且,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能轻而易举地达到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所以,为了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复兴尽量有效率地进展,我们必须精心挑选一个最有实力的艺术形式作为整个复兴的冲锋将领,并将其重点发展以便为我所用。
在意大利的那场文艺复兴的变革中,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要代表的美术作品,是当时革命中最功不可没的战士。美术作品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作用与价值,即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美术是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式。它几乎有足了当时的一切优势,也因此起到了最好的宣传作用。然而,今天的世界里,绘画已经没有办法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网络、媒体的泛滥,让美术更广泛地活跃于美术馆以外的其他地方。好在戏剧就目前来看还不那么糟糕,故而在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对比了无数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我最终将目光落在了中国戏曲身上。
中国戏曲几乎像是为了开辟这场意义重大的传统文化复兴而量身定做的冲锋将领。我敢肯定,再没有其他的传统艺术比中国戏曲更适合担此重任。
二、选择中国戏曲的理由
思想的宣传,是整个传统文化复兴中最重要的。而表演艺术,原本就能作用于这一方面。虽然文学及其他艺术形式也都有相似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表演艺术是最贴近当......余下全文>>
四:国家重视戏曲艺术发展有什么意义
①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 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五:民间戏曲的概念和作用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 戏曲 戏曲(traditional opera)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秦腔等五十多个剧种。 释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中后期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时期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朝时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明清时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余下全文>>
六:戏曲脸谱意义大全
象征性格和命运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戏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除颜色之外,脸谱的勾画形式也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例如象生凶毒的粉脸,有满脸都白的粉脸,有只涂鼻梁眼窝的粉脸,面积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标志着阴险狡诈的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面积越大就越狠毒。总之,颜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画法则表示性格的程度。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中国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 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 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白色: 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 勇猛而暴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其他:猛将。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 刚强阴险
角色分类:
生、旦、净、丑"。
"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在"京剧"的"票友"中有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中包括清朝的光绪皇帝载恬,他不但会唱戏,还能司鼓,并且是京、昆、腔的多面能手。著名的慈禧太后则是一个大戏迷,在今日颐和园内还保留一座中国最大的戏楼,该戏楼高21米,共有三层,可见她在京剧上花了不少的功夫。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
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 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
窦尔墩,典威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余下全文>>
七:国家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
中央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开展起来。
但也有不少民众和学生家长会产生质疑:传统戏曲虽是文化瑰宝,但毕竟和学生当前的学业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传统戏曲似乎也难产生什么促进作用。那么“戏曲进校园”到底有何意义,有何价值呢?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份子,作为“戏曲进校园”的践行者,小新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说来与大家分享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戏曲进校园”不是肯定不要培养千千万万的戏迷,甚至是戏曲表演的从业者。而是要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戏曲进校园”一定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灌输,而是针对当代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深入浅出的教授。和时下流行的兴趣班一样,如果授课形式不对,就会产生负面效果,让学生反而产生抵触情绪。
说到具体的价值,小新认为有三:
一、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审美,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其脸谱艺术上。
戏曲脸谱是戏曲艺术中面部化妆表演一种独有的程式化方式,它的设计审美又体现在设色、图案等方面。在设色方面,戏曲脸谱大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色彩为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用以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特点等。这种指代的功能,把色彩象征作为手段,使人一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聪慧愚蠢。
在图案设计方面,戏曲脸谱同样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在净角身上尤为突显。无论是脸蛋、额头、眉毛等都施以各种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也有一定的寓意和说明功能。比如包拯脸谱上常以月牙表示“日断阳,夜断阴”,象征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脸谱图案的设计是艺人在长期劳动中不断改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图案中包含了对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典型总结,是印在人们头脑深处的符号。
此外,戏曲演员身上穿着的服装同样能体现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服装上的花纹、图案同样色彩缤纷,美丽动人。它们与脸谱相辅相成,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使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与认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在戏曲演出中,有些舞台动作并不能被大多学生观众所理解,这正体现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之一虚拟性。在此举两个例子:在京剧《白蛇传?游湖》中“以桨代船”的身段,演员都通过身体的前后晃动来表现行船的颠簸,四人步调一致,相互配合,使观众觉得满台无水却满台是水,这是“空间”的虚拟;另一例子便是“时间”的虚拟:京剧《三岔口》,明明台上灯火通明,两位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使观众觉得的确是在黑暗中一般,生动逼真。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这种渗透道家“虚无主义”的传神表演,突破了舞台对时空的限制,正是戏曲艺术的高明之处。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虚为实、虚实相生的特点,能够让当代学生培养一种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育化有着积极影响。
三、增进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词,但到底何为“情操”,又该如何“陶冶”,可能很多人心里并没有概念。小新认为,如今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时代,信息太多纷乱繁杂,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各种不费脑力、不花时间的快餐文化。如此一来,也就造就了当下的年轻人心浮气躁的普遍特性。
戏曲的表现形式相对拖拉,而且唱词艰涩不易理解,这和如今的快餐文化是完全相悖的。但正因如此,......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