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到底多有钱

一:古代的严监生有多富

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小说中,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

二:严监生的一生有多少钱

严监生是小说人物,有多少钱才是无法给个具体数的的。但肯定的是这个吝啬鬼敛财无数,绝对是腰缠万贯。

三:严监生有多少家产

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严监生很吝啬;他一分钱都不肯花,直到死那天,还为那灯盏的两条灯草着急!!!

四:《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真的是吝啬鬼吗?他不是有钱吗?怎么会吝啬呢?

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1、“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私富豪,足有十万多银子。严致和见差人来说此事,他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见哥哥不在家,不敢轻慢。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2、“当下商议已定,一切办的妥当。严二老官连在衙门使费,共用去了十几两银子。官司已了。”

3、“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的肿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都是人参附子,总不见效。”

4、“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

5、“严致和(严监生)又道:“却是不可多心,将来要备祭桌,破费钱财,都是我这里备齐,请老舅来行李。明日还拿些首饰,留为纪念。”

6、严致和又拿出五十两银子来,二位喜形于色去了。

7、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

8、两位借了银子,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出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算算这花了多少银子,是该用不用吗?只是因为两根灯芯,就成了“吝啬鬼”。想想葛朗台的那些奇葩行为,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把严贡生和吝啬鬼联系起来。中小学语文课本因为种种原因(适应中小学生的理解、政治正确等等),在选材上绝大部分都会经过删改,比如著名的《口技》,而基本上不删改的就只有鲁迅的文章(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说的)。具体可以戳这里:80后语文课本上被删改的文章。我觉得之所以选这段上课本主要是因为这一段读起来有点意思既迎合了中小学生的趣味、理解,又可以借此来有力的批判一下什么封建地主阶级吧啦吧啦之类的,同理,范进中举也差不多是这个原因。只选这段,前言不搭后语的,当然就会认为这个严监生就是个吝啬鬼。放进原著里的话,有了前面列举的几个例子,应该就不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吧!至少我当时也会有题主这样的疑问,然后,大呼:课本误我!

所以,有自己的想法就好,语文课本,现在又不考试,who care~~~

另外,至于其他的涵义,有人说“两个手指头”是指严监生而是因为忌讳“老二”的身份,我觉得颇为牵强。有兴趣的戳这里:严监生。

五:有钱的严监生临死前却因为什么而难以断气他真是什么

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六:哪些词语可以概括严监生的钱

这些词语可以概括:数量繁多,一毛不拔。

《儒林外史》第五回节选: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仆人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便是我也不好说。不瞒二位老舅,象我家还有几亩薄田,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七:严监生觉得灯草很珍贵吗?

严监生觉得灯草很珍贵,因为他是一个及其吝啬节俭的人。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作者是以灯草为例,用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

八:为什么说严监生不是吝啬鬼

中国文学中四大吝啬鬼:

李梅亭——钱钟书《围城》

卢至——徐复祚《一文钱》

监河侯——庄子《外物》

严监生——吴敬梓《儒林外史》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