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养目标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在具体的大学生身上的具体化就是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即:大学生要把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成才目标。

学校培养目标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的过程最终所要达成的人才规格。它是学校教育目的、教育价值观在学校“生产”和“加工”的主要产品——人才上的具体体现。

任何学校教育目标的确定都不是随意的,它受着多方面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归纳起来,确定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有二:

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相适应,反映一定社会现实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任何人办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那个时代和那个民族与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民族及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存在的现实的差别,他们所需要的人才的规格也必然有差异,因而他们所确定的礌养目标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说,确定培养目标必须遵循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律。

二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遵循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尽管每个人的天资有一定的差异,但人从幼年经童年、少年到青年、中年以至老年,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因而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把应该在少年所应接受的教育内容延迟到成年,而是一对不同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教育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学习的方法和自学的能力,还有自己去追求的见识

三:制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应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培养方向,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应的未来职业门类。 二是使用规格,指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 三是规格与要求,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素质,即对同一培养方向、同一使用规格人才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具体要求。它是培养目标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四:对于大学生,现代大学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既:让大学生们学到了什么?

其实上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大学生自理自立,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交际能力,口才。学习文化知识是次要的,但也要看得很重,比如专业知识比较强的工程造价,爆破学,桥梁规划等。

五: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六:高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差距究竟有多大

1、作为教育来讲,培养人才是所能达成的目标,作为企业来讲,是希望在企业中得到合格的人才,政府也希望有合格的人才在企业中培养出来。但是对学生和家庭来说,最本能的希望是自己能养活自己,适应社会,并承担社会的相应责任。这是大学生教育一个最基本的目标。

2、中关村5000多家软件企业每年需要新增的岗位超过6万个,但是高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差距较大,严重脱节,致使企业存在着大量的人才缺口。而造成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根本原因是各高校的现行教育体制不灵活,机制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七:奇点大学的培养目标

“奇点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科学界和商界精英。其宗旨是汇聚全球最优秀的年轻人才,采用跨学科教学方式,为应对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能源、健康和贫困等重大挑战培养未来领军人物。建设奇点大学的目标就是能使未来的科学家做好准备,从容应对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未来的机器免于伤害人类,继续作为人类的帮手。该校的学生将探索利用科技改善人类困境的途径,解决贫困、饥荒、疾病、全球变暖和能源稀缺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八:清华大学理学院的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理学院以培养 “ 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 ” 的理科人才为目标。理科本科生的学制均为四年。强调对学生进行扎实的现代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训练,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要求他们具有很强的面对高新技术、工程科学乃至经济领域新发展的适应能力。一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免试进入硕士学习阶段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997 年以来,学校还举办理科本科生“基础科学班”,每年从全国高考生和校内刚入学的非理科本科新生中招收 50 名左右对理科特别有兴趣的学子,实施强化数理基础的专项教学计划,培养有志献身数学和自然科学事业的优秀人才。 2006 年春季学期理学院在读本科生 1701 人、硕士生 488 人、博士生 555 人,在站博士后 136 人。

九:高校培养专门人才以什么为出发点

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答:人才培养工作有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和优秀的培养者。因此抓好创造性人才培养也要从这四个要素着手。美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这里结合他们的成功经验来讨论这个设问。

1.明确的创造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我们要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然而当前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们缺少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对此,美国大学就不一样,他们不仅关心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能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譬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2)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5)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6)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8)具有辩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针对这一具体明了的培养目标,大学的创造性人才培养工作不仅有的放矢,而且可以有依可循、有据可查。我们大学在这方面的不足不仅表现在目标笼统不好操作,更重要的是脱离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要求。美国大学的经验对于我们思考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以为还有一个大学理念需要更新:大学不仅是提供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劳动力输出基地,还应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自主创业的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就应当体现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

2.科学的培养模式。

育人环境决定育人质量。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要素: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情感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而素质结构,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教学改革实际上不单纯是教学问题的改革,而是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模式的设计方面,大学总体上应该在面向社会实际、强调学科交叉、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团队精神、训练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1)教学制度及其改进。

教学制度既关系到学习主体“学的规定”,又关系到教学主体“教的要求”。哈佛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世界领袖地位并经久不衰,就在于近140多年来其7任校长从未停止过教学制度的改革。教学制度设计要体现两个目的:一是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创新性等);二是有利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于教学制度我以为有如下三个方面可以有所改进。一是学分制问题。学分制不仅只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制度,它还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由的办学理念。二是建立暑期学制。为一些求学欲很强、有自己发展特殊要求的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专业深化教育、工程实践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等,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本科生参与研究。在美国尽管专业教育已经过渡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无不设有本科生研究计划,并将之作为一种必要的人才培养制度。为了激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美国大学还专门设有表彰本科毕业生优秀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并专门在影响力极大的毕业典礼上颁发。

(2)教学模式及其改进。

教学模式包......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