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卜生的介绍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挪威语: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二: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介绍的易卜生的主张有哪些
亨利克·易卜生是一名挪威戏剧家。现代散文剧的创始人。其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彼尔·京特》(1867),社会悲剧《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1882)、《海达·加布勒》(1890);其象征性剧作《野鸭》(1884)、《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等反映其“精神死亡”的思想。
三:建筑大师易卜生的介绍
易卜生1828年3月出生于挪威南部小城斯基恩,后来家道中落,16岁时当了药店学徒。他1848年开始写作诗歌和剧本,第一个剧本是三幕诗剧《凯替莱恩》;1851年开始职业戏剧家的生涯。1864年,易卜生离开祖国,在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侨居20余年。他一生共写过26个剧本和许多诗篇。他的剧作对现代戏剧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故而被称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在易卜生的创作生涯里,有两点特别突出。一是易卜生身体力行地倡导挪威民族戏剧。历史上挪威很长时间受丹麦统治,没有自己通用的文字,挪威的民族文学也不被重视。易卜生自幼学习的也多半是丹麦的诗歌、散文等,然而他在家乡时接触到不少挪威古老的民歌、传说、童话、史诗,心灵深深地被本民族文学艺术所打动。1848年,在欧洲革命运动的推动下,挪威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易卜生也在这场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戏剧创作,尝试建立挪威民族文学语言。由于易卜生的倡导和实践,挪威戏剧以其独有的特色震动了欧洲文坛,大大提升了挪威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二是易卜生创作了一批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作中最有光彩的亮点,重要剧作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这些问题剧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鞭辟入里,振聋发聩,其尖锐性和深刻性都达到了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高峰,震动了欧洲乃至世界剧坛。
写于1879年的《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剧本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婚姻及其伦理的虚伪性,抨击了男权社会的不合理制度,它是一个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女子向社会的公开挑战,最后幕就落在挪拉出走的碰门声中。英国大戏剧家萧伯纳曾说:“在她身后发出的碰门声,比滑铁卢或色当的炮声还更有力量。”
他的另一部问题剧《人民公敌》,写主人公斯多克芒从北方来到南海岸城市的一个游客众多的浴场当医官,但斯多克芒发现皮革厂的污水污染了温泉,危及人们健康。他提出关闭和改建浴场,并要公开揭露事实真相。此举直接触犯了浴场主们和政府官员的利益。他在市民大会上被围攻,并被宣布为“人民公敌”。作品充满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
易卜生对中国戏剧产生过重大影响。早在清末民初,我国翻译家林纾就把《群鬼》译成中文。易卜生逝世的第二年1907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两篇文章里推崇易卜生“瑰才卓识”,“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1914年,春柳社首次把《挪拉》(即《玩偶之家》)搬上了中国舞台。“五四”时期,易卜生戏剧更如狂飙一般席卷了中国剧坛。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期推出了“易卜生专号”,发表了罗家伦、胡适合译的《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剧本以及《易卜生主义》、《易卜生传》等文章。接着,《群鬼》、《人民公敌》、《海上夫人》、《野鸭》等纷纷在中国上演。其中《玩偶之家》影响最大,“挪拉出走后将怎么样”成为中国青年和观众热议的问题。戏剧家欧阳予倩、洪深、曹禺等都受过易卜生的深刻影响。曹禺曾说:“我开始对戏剧及戏剧创作产生的志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胡适的剧作《终身大事》、曹禺的《雷雨》、《日出》,都可以看到易卜生的影响。洪深更是直率地说:“如果可能的话,我愿做一个易卜生。”易卜生逝世已经一个世纪,然而他的剧作至今还活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我们从中还能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和力量。
易卜生的《建筑大师》历来被认为是他最具争议的作品。易卜生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建筑者,并把自己的戏剧比作建筑作品。正如剧中主人公建筑大师索尔尼斯一样,易卜生一直恐惧从高处向下或者从平地向深渊......余下全文>>
四:契诃夫简介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下面是更详细的简介了:
契诃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万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余下全文>>
五:曹禺的生平简介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31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幼年在家塾读书,1923年考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在导师张彭春指导下,于易卜生戏剧《娜拉、国民公敌》中扮演娜拉等角色而绽露表演才华,闻名京津。1926年发表处女作小说《今宵酒醒何处》,并试笔杂感、诗歌和改译剧作等。1928年中学毕业并保送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秋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大学毕业进清华研究院。1934年,其名著《雷雨》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同年9月回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1935年再度与老师张彭春合作,将莫里哀的《悭吝人》改编为《财狂》并扮演主角韩伯康,轰动津门。1935年发表《日出》,同年8月应邀赴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以其渊博的知识、创作的经验埂表演的才能于一体的教学,赢得学生的热烈欢迎。1937年发表《原野》,曹禺青年时代,就渴望光明,追求真理,《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曲,以其深邃的思想,雷雨般的激情和精湛的艺术,批判旧的世界,呼唤新的社会,不但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而且标志着中国话剧文学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曹禺满怀热情,投入全民奋起抗战的激流,随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迁入四川,并担任教务主任。1938年10月,与宋之合作,创作了洋溢着抗日激情的剧作《全民总动员》。同年冬,应周恩来邀请到重庆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作客,由此不断得到党和周恩来的关怀和爱护。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会见社会人士时,赠言曹禺"足下春秋鼎盛,好自为之"。抗战期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先后创作了多幕剧:《蜕变》(1939),被誉为十大抗战剧作之一;《北京人》,被认为是其创作的高峰;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被称作是改编剧作的范例。1946年3月,与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7年初回国,在上海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编导了电影《艳阳天》。1949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安排下,秘密转道香港抵达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全心全意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担负起繁重的社会活动和多种社会职务,历任中国文联常务理事、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多次作为中国文艺界和知识界的使者访问苏联、日本、印度、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
曹禺在建国后,先后创作了多幕剧:《明朗的天》(1954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创作一等奖;《胆剑篇》(曹禺执笔,1961年)被誉为此类题材中最佳之作;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抱病而作的王昭君(1979年),是奉献给祖国三十年大庆的压卷之作。1996年,河北省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亲自审定的《曹禺全集》,这部全集共七卷计三百万字,包容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瑰宝,他的剧本,被翻译为英、法、俄、日、朝鲜、罗马尼亚等文字,并在美国、苏联、日本、越南、朝鲜、韩国、新加坡、马来南亚、蒙古、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他的剧本,被广泛地改编为电影、歌剧、京剧、花鼓戏、音乐剧等艺术形式。
作为中国文艺界的领导人,曹禺一贯忠实地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坚定地贯彻文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余下全文>>
六:关于《玩偶之家》的故事梗概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节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潜在矛盾暴露出来,并产生激烈冲突,从而完成主题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剧本结构紧凑,情节集中。全剧采用追溯的手法,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突、决裂的过程。
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珐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七:易卜生《人民公敌》~~解答~~
中文名称: 人民公敌
主题词或关键词: 中国话剧大系 话剧
剧情简介:
海滨城市温泉浴场的医生斯多克芒,发现从制革厂流出来的脏定污染了浴场,他准备写文章在报上披露这调查结果。市长兼浴场委员会主席彼得是医生的哥哥,他要把浴场污染的丑闻掩盖起来,于是兄弟俩矛盾尖锐化了。彼得市长利用权利略施手腕。报社及医生的朋友纷纷看风转舵,从原来的支持者变成反叛者。
医生召集市民大会,无情地揭露了官僚的虚伪和社会的腐败。但市民大会却被市长及其追随者所把持,医生竟被宣布为“人民公敌”。但他不愿出卖良知: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
内容类型
视频类型: 话剧
所属国别: 中国大陆
语种: 中文
内容创建者
编剧: 亨利克·易卜生
导演: 吴晓江
主演: 李如平
八:周国平简介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周国平简历
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在上海市紫金小学读小学
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中学读初中
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学读高中
1962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军队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任县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和县委党校教员
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
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开始时受聘为助理研究员
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8年受聘为副研究员
1994年受聘为研究员
周国平出版年表:
1986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0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
1992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台湾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个人生》,台湾林郁工作室。
1993 译:《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4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东方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1—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湖南文艺出版社。
《对世界的认识》,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华龄出版社。
1997 著:《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精神的故乡》,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著:《精神的故乡》,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贰 著:《周国平哲理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散文二集》,东方出版社。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著:《周国平小语》,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语编》,上海......余下全文>>
九:格里格的创作简介
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他沿着布尔、诺拉克等人开创的道路,努力钻研民间音乐,作曲家L.M.林德曼搜集出版的《挪威山区民间曲调》《挪威民间叙事曲曲调》等集子,成为他创作的音调源泉。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包括百余首抒情独唱曲)。如歌曲《来自祖国》(1894),以淳朴的民间曲调,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感情,钢琴曲《祖国之歌》(1868),以古挪威民间叙事歌的庄严风格,赞颂了民族历史的光荣,诗人比昂松特为此曲配上《前进!这是我们先辈们的战斗呼唤》的诗篇,借颂扬祖先的业绩,为现实的民族独立斗争呐喊。在合唱《水手之歌》(1868)、《乡土在望》(1870)和许多民族题材的作品里,都以鲜明的民族情调表达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争取独立的愿望,适应了当时挪威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在格里格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如以民间歌曲、舞曲为素材写的钢琴曲《挪威民间生活素描》(1871)、《挪威农民舞曲》(1903)等,特别是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点的钢琴抒情小品(共66首,分别编为10集发表)。在这些作品里,通过民间音调和精雕细刻的艺术提炼,借景物抒情,把挪威的大自然和民间生活乃至神话世界,都描绘成一幅幅色彩瑰丽、风格质朴的音乐水彩画。其中,出色地再现了挪威民间节日和农村婚礼的欢乐场面,响彻着典型的挪威民间舞曲哈林、斯普林的热情奔放和活泼的旋律,艺术地模拟出西部峡湾地区民间提琴手拉奏的五度和弦音响和山区牧民的牧牛歌调,也生动地刻划了民间童话里山妖、风精、侏儒等奇幻形象。在民族风格的探索上(如民间乐汇、调式的运用、民族色彩性的和声配置、民间舞曲特定的节奏音型等),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许多以个人精神生活为题材的抒情歌曲里,格里格表达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之情,歌颂了爱情、母爱和友谊,为“消逝的日子”写过叹惜的哀调,为“孤独的流浪汉”唱出了同情的短歌。如在《我爱你》(1864)、《茅舍》(1869)、《游吟艺人之歌》(1876)《母亲的忧伤》(1868)等形象单一并具有随笔性的浪漫抒情歌曲里,他着力于细腻的心理刻划和独具一格的艺术意境,笔调简洁,形象真切,渗透着强烈的挪威民族的浪漫主义感情色彩,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1874~1875年间,格里格为H.易卜生的幻想诗剧《彼尔·金特》写过2段音乐,后来选出8首重新配器,分别编为两部管弦乐组曲,成为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戏剧原著采用挪威民间传说,通过青年农民彼尔所经历的光怪陆离的冒险生活(如战胜山魔、掠财致富、异国漫游等),嘲讽了追求权力与金钱的私欲,讴歌了淳朴、自然的生活理想。格里格还为戏剧写了一系列充满诗情画意、色调丰富的配乐。如《晨景》中音乐如一股凉爽的清泉,在一片安谥的田园气氛中,衬托着太阳破云而出的晨曦美景,颤动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脉动;《山魔的大厅》中那种狂暴粗野、咄咄逼人的音乐给人难忘的怪诞印象;《奥塞之死》是彼尔在弥留的母亲床前的挽歌,忧伤的旋律如长眠前最后的呼吸和生命的慢慢衰亡;而《索尔维格之歌》则是全部配乐中的杰作,它以晶莹透彻婀娜多姿的民歌风格,刻划了索尔维格温顺、纯洁的性格和心灵。此外,在一些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片断里,如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的《阿拉伯舞曲》,既文雅轻盈又热情奔放的《阿尼特拉舞曲》,都由于......余下全文>>
十:《日出》内容简介
日 出
曹禺(1910 – 1996)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出身于官僚家庭。他仿佛是天生的戏剧家,从小就有机会欣赏中国的传统戏剧,在被称为中国话剧摇篮的南开中学又获得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在清华大学就读时,更广泛地接触了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等人的西方戏剧,不断地探讨戏剧艺术,使他与中国现代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场得以确立,并在中国观众中扎根。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
剧本《日出》的节选部分主要表现了潘月亭与李石清之间的明争暗斗,在人物对话当中鲜明地表现出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老奸巨滑、深谙世故、心狠手辣、藏而不露……
当潘月亭得知李石清用偷看文件的方式掌握他的底细之后,只表现出原始的愤怒:“你怎么敢——”随即又转变话锋:“石清,不不——这不算什么。不算多事。互相监督也是好的。”他一改嫌李石清多事的骄横态度,与李石清成了“一条战线”的朋友,显得异常亲密。他并非宽怒了李石清的多事之举,而是将怒不可遏深深地埋藏地心底,用缓兵之计让李石清有充分的“表演”的机会和时间,况且,“燃眉之急”的时刻,李石清还会派上用场,此等小人此时还得罪不得……
潘月亭接受李石清想做襄理的暗示:(沉吟)“昌,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件事总可以帮忙。”他对李石清又采用了欲擒故纵之法,更显示了潘月亭的狡猾和老谋深算。
潘月亭渡过了临时的难关之后,他一改对李石清的态度。在李石清得意地描绘银行的美好前景时,他毫不隐讳地说:“有人说不定要宣传我银行的准备金不够?”“说我的银行这一年简直没有赚钱,眼看着就要关门。”“同人背后骂我是个老浑蛋,瞎了眼,昏了头,叫一个不学无术的三等华来做我的襄理。”潘月亭对李石清的憎恨和不满已溢于言表,话语中暗含嘲讽和杀机。他终于炒了李石清的鱿鱼,解除了心头之隐患:“不过你今天坐的汽车账行里是不能再替你付的。”对潘月亭再也没有利用价值的李石清转眼之间由襄理变成了扫地出门的“废物”。
在“小东西”事件和公债的问题上,潘月亭对金八爷表现出了极端的退让。这也是他深谙世故的体现。
如果潘月亭是当时社会上层人物代表的话,那么李石清就是上层与下层人物之间的枢纽。他精明、能干、咄咄逼人,然而他的自恃聪明却导致了悲剧。
李石清掌握了潘月亭已将资产全部抵押出去的抵细,自鸣得意。看到潘月亭对他的退让后,更是步步紧逼,(再顶一句)“的的确确行里不但准备资金不足,而且有点周围不灵。金八爷这次提款不就是个例子吗?”他抬出潘月亭不敢得罪的金八爷再打一打潘月亭已落了一半的气焰。看到潘月亭有些不安,李石清便抢了一句:“可是,经理,自从您宣布银行赚了钱,把银行又要盖大丰大楼的计划宣布出去,大家提款的又平稳了些。”这一“顶”一“抢”,使李石清觉得自己已操了一半的胜券。他进一步暗示潘月亭:“我总是为经理服务的。呃,呃,最近我听说襄理张先生要调到帝的地方去?”李石清乘潘月亭之虚而入,使潘月亭就范,他急功近利的心理此时已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但是,一时的占上风并没有给队带来好运气。潘月亭在他踌躇满志勾勒银行的美好前景时给了他以致命的打击—— 解雇了他。李石清恼羞成怒,在潘月亭离去后愤恨地说:“我要宰了你,宰你们这帮东西”,显赫几日的李襄理就此从上层社会中消失了。他自作聪明、急功近利、卑鄙、自私,最终落得悲剧结局。
潘月亭在辞退李石清之后,也难逃破产的命运。曹禺在剧中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和腐朽糜烂,表现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揭露了“损不足......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