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医疗器械有什么关系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昨晚公布,高性能医疗器械再被提及;随着社保、健康、养老、生育的改革深入,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近日公布,这份多达两万字的纲领性文件中,“健康中国”引人关注。
1.“十三五”医疗看点
其中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涉及社保、健康、养老、生育四大方面;涉及医疗器械的主要集中在构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新体系。
社保:做到全民覆盖。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健康:做到大病有保障。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养老:做到退休“红包”越来越厚
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
生育:做到一娃不够可生俩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产业新体系:构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新体系
实施智能制造过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常年也发展壮大。
2.医械黄金时代
高性能医疗器械这次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提及,被列为重点促进十大产业之一。就在不久之前《中国制造2025》公布的路线图中,高性能医疗器械也赫然在列,此外三月科技部联合卫计委两部委共同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试点工作。
可以看出的是,从两部委的重点专项、《中国制造2025》的路线图到国家层面战略规划“十三五”规划,高性能医疗器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期待,在重点关照下,高性能医疗器械将乘风破浪,再创佳绩。
相比高端医疗器械,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企业众多,产品丰富,但受困于市场近来增长缓慢。“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社保、健康、养老、生育四大领域将进行深入改革,释放出巨大的国内市场,为国产中低端医疗器械再增长创造机遇。
此外,分级诊疗、医改等的推进也将逐步释放出国内巨大市场,尤其是目前发展较快的养老产业、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等,由此受益的器械将集中在家庭疗养类、养老护理类、远程医疗类和影像类等。
可以说,“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出台,不仅利好于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发展,同时也为中低端、基础类医疗器械释放出巨大市场机遇。医疗器械行业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二:2015医改后收费变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对医改的工作规划与2014年篇幅基本相同,但改革举措与政策重点却在多处发生了显著变化。
1、年度总目标发生改变。
2015政府工作报告对医改的整体目标被描述为“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变了2014年提出的“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的提法。众所周知,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正是“十二五”规划中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整体要求。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医改的系统工程,其是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显然,这四大体系中的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2015年“奔跑吧!”
2、医保整合疑被淡化。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句提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相比去年提出的“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医保整合今年依旧无望?还是政府工作报告在撰写中对没有信心完成的改革在描述上进行了模糊?
在医保中,中央政府承诺了财政补助中对医保筹资额度的连续性增长,今年再提高60元/人,什么概念?按照目前的全民医保覆盖面,中央财政对医保的支出至少达到5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98亿元。
3、异地结算将成2015医保改革重点。
异地结算困局有望在2015年得到较大程度缓解,其重点为省内直接结算及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近年来医保异地结算的需求爆发式上升,而困难多集中在医保统筹层次低、医保信息保障缺乏系统性、医保异地结算基金不足等,显然,今年提出的先在省内实现医保直接结算为目前的可行举措。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的跨省结算将为随子女搬迁的退休人员提供便利。
4、大病医保全面实施。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而今年则提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5、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速。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而今年则提出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2011年,国务院曾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因此,在今年的“十三五”规划制定中,势必提及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6、公立医院改革大范围推进。
201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到100个以上。而改革的主要举措与目标为“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7、药品、医疗服务价格迎来调整。
李今天上午在谈到价格改革时提出:改革方向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显然,医疗服务、药品都属于这一范畴,因此政府工作报告决定要“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
然而,价格调整能否顺利还需多部委的综合改革。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就认为,药品政府定价取消后,若医保报销价与省级卫生部门统一招标机制也能市场化改革,竞争充分则会让药价降低,垄断则会使药价上涨。
8、多点执业方向被明确。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这两项任务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同一句话中。此前,对于多点执业,政府工作报告多使用的是“鼓励”、“推进”等字眼,而......余下全文>>
三:医药行业政策变天,2017年还要怎么整顿
2017年医药行业政策
学习啦【政策法规】编辑:华炫发布时间:2016-12-21
药企找票冲账等于寻死路?必须转型升级建生途!药企如何应对“两票制+营改增+流通整治”的全面推行,药企进行合规转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年医药行业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年医药行业政策如下
健康未来·持续发展
各有关单位: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均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力挺两票制、三明模式等24条地方改革经验,全国医改未来趋势究竟如何?药企如何作好迎接下一步医改深化的准备?
11月7日,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十三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这一重磅文件,按规划增长率测算,5年后医药市场将有超4万亿的规模;8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中国战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测算健康产业将迎来超八万亿资本盛宴;可见,医药产业结构性机遇涌现,黄金发展期再来,药企如何把握战略性机遇?
虽国家及各部委有关医药的十三五规划,给行业描绘了明晰的发展路线图,但药企同时也面临“两票制、营改增、医保控费、流通整治、工艺核查、一致性评价、临床数据核查……”等系列政策挑战。在10月29日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CFDA吴浈副局长对流通整治、两票制等行业焦点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有人竟误读为将要砍掉1万家批发企业),针对这些的后续细化政策待出,药企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化挑战为机遇,弯道超车?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医药企业,协会定于11月30~12月1日(第7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前),在昆明召开“协会七届六次会长(扩大)会议暨第三十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同步举办“第二十六届中国医药企业营销高峰论坛”、“第二届医药保理服务发展论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座谈会”等系列专题会议。
本届论坛主题“健康未来?持续发展”,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的大背景下,研判全球、全国经济发展大势,解读学习全球健康促进领域最高级别的官方会议精神(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海)、研判医改下一步走向、学习各类医药相关政策,研判改革趋势,将给医药健康行业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产业会如何变局?拟邀国家相关部委领导、行业专家、典型医药企业的高管等相关机构领导和专家,围绕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开展研讨,并与参会企业进行互动沟通。
第一单元:健康中国,未来路线图与医药可持续发展
背景描述:大健康产业八万亿资本盛宴开启,结构性机遇涌现,黄金发展期到来。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战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意味着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也会随之逐渐出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社会契机逐渐成熟,可视为进一步确立健康产业长期发展的契机。
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健康促进领域最高级别的官方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2016年在上海召开,预计大会推出的《上海宣言》有望成为全球健康促进领域的新纲领,意义深远,未来几年内,我国有望以上海为前沿阵地逐步落实会议精神。
拟邀嘉宾: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WHO等机构领导和相关协会领导专家,解读学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精神,探讨如何通过共同的努力契合健康中国内涵、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把握国家战略给医药企业带来的发展机会。
第二单元:国家战略,产业政策扶持与医药行业机会
背景描述:未来五年,医药工业怎么发展?国家给出了答案。工信部、发......余下全文>>
四:2015-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在近日召开的“2014中国健康大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峰表示,“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行业将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其已纳入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点规划。
针对医疗信息化,国家发布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等政策性文件,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稳步提高。2009年,国家已经正式推出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信息化投入将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也是改革成功实施的保障,特别是加大对数量庞大但信息化属于空白的乡镇农村等中小医院的投资力度。因此,新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落实,必将推动城乡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给医疗信息化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新医改推动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下,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呈快速发展态势。
从信息化投入占医院收入比重来看,目前信息化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大约在0.5%-0.8%左右,我预计随着政府投入以及医院自身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提升,IT投资占收入的比重将快速提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按照医院收入复合增速15%(过去5年复合增速达到了22.4%)、信息化投资占比达到1.2%的中性假设计算,2015年医院信息化行业规模将达到248.2亿元,复合增速为32.1%。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持续增加。由于医院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公共卫生系统平台的搭建是提高全行业医疗水平,优化利用医疗资源,增加公民卫生保健水平,最终改善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和提高国家卫生开支效率的重要手段,医疗卫生行业的IT投入将会明显高于整个IT行业的增速。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6a783c8c97f24aef.html
五:十八大五中全会关新医政怎样安排
2015年中医医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根据局党组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医改,突出抓好创新,持续抓好落实,推动中医医政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更好服务百姓健康,更好服务卫生计生发展大局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统筹做好深化医改相关工作
(一)全面实施《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按照“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以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张配置,在地市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地市办中医类医院,在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的要求,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做好县级中医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强化县级中医医院临床薄弱专科、临床优势专科和医技科室建设,全面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配合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探索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能力要求。
(二)在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强化落实已有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好医改中医药相关政策课题研究,编制国务院“十三五”医改规划中医药内容,研究医保支付等有利于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做好按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改革试点,引导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诊疗服务。推动做好江苏、安徽、福建、青海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中医药相关改革工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政策和经验。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办中医,推动将中医类专科医院和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坐堂医诊所作为社会办中医的优先领域优先举办,做好相关试点工作。制订印发《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中医肛肠医院基本标准》等中医专科医院基本标准。实施好《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若干意见》,促进中医类别医师合理流动。
二、服务百姓健康,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四)推进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优化诊区、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改善住院服务流程、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规范诊疗行为、注重人文关怀等,不断强化和提升中医医院服务百姓健康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明显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提高社会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大中医药便民惠民成效。继续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平安医院创建等重大活动。
(五)全力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四项指标和重点任务。全面总结提升工程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加大典型经验和实施效果宣传报道。对进展缓慢省份开展督查。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推进基层中医药集中诊疗区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适宜中医诊疗制剂设备配备。继续加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和县级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对评审合格地区命名表彰。
(六)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依托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项目建设推进区域中医“治未病”工作,完善服务提供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形成一批特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治未病”调理方案并推广应用。制订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对社会性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规范引导和健康发展。
(七)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实施。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项目考核评估,推动扩大项目覆盖面。探索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和孕产妇保健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形成中医药新增备选项目。
三、全面加强中医医......余下全文>>
六:伴随着新一轮医改,执业药师需要注意些什么
十三五规划要提高执业药师的整体素质,从基本的学历开始 以后考执业药师要本科学历才能考的 而且执业药师要分为5级 现在的执业药师可能是初级 也可能是中级 具体评定结果还没公示
七:实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举措说明了什么?
进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目标,这是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对未来一个时期发展卫生计生事业,更好地维护国民健康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健康支撑,意义重大,内涵深刻,任务艰巨,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力推进实施。
一、深刻认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健康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当前,我国已跨越了解决基本温饱的阶段,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追求更突出、更迫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的提出,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要求通过及时有效防控重大和突发新发疾病,保护群众生命健康。通过有效的社会卫生监管,保障群众获得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安全的食品药品、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通过适当的筹资、服务提供和管理等制度安排,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医疗卫生体制,保障全体国民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奠定健康基础。
(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维护国民健康的必然要求
拥有健康的国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卫生计生工作覆盖全人口、呵护生命全过程、竭诚服务全天候,为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国卫生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已处于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长,服务设施条件、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服务,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进展显著,妇幼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多重健康问题叠加的严峻形势:慢性病、传染病双重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新发传染病的严重威胁不容忽视;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要求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的提出,不仅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保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的政治决心,也有利于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国民健康重大和长远问题的有效干预,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
(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深化医改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把卫生计生等民生事业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位置,把深化医改作为保障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关键举措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目前,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100个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得到巩固完善。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改革难度明显加大。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凝聚起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推动解决制约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
(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医疗卫生发展不能仅仅依赖国家的高投入,不能再遵循简单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余下全文>>
八:各地如何推行分级诊疗?
2017年将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国家把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模式,积极推进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选择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工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抓手,各地积极探索,充分发扬首创精神,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以浙江省为例:
作为医改试点省份,浙江省在这一领域通过实践总结了有益经验。目前,浙江全省11个地级市和70个县(市、区)政府均出台了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文件。以杭州市为例,目前全市签约总人数已达173.2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达42.50%。从签约费用看,记者在杭州市余杭区采访中了解到,责任医生按年收取服务费,签约服务费按照每月每人10元标准确定,签约对象个人承担10%,区镇两级财政共承担90%。
这一政策对分级诊疗效果明显。从杭州市数据看,2016年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率达到了64.67%,转诊到省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控制在12.04%,乡镇卫生院的门急诊人次增长幅度也超过了区、县级医院的增长幅度。杭州市卫计委负责人认为,这充分体现了签约服务在促进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成效,而且2016年市医保基金支出增幅也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此外,杭州市依托“互联网+”,推进诊疗服务扁平化,推出联通北京、上海38家知名医院的跨省转诊预约平台,病人不仅能在市级医院医生诊间预约专家,还能在跨省转诊的医院享受异地医保。
基层服务能力存在“短板”,一直是分级诊疗推进中的重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遴选出基层卫生工作相对薄弱的10个县(市),开展为期2年的重点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激励奖补,并采取定向培养、岗位培训、县招乡用等多种途径,破解基层人才不足的瓶颈制约。此外,还创新探索了“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新机制,进一步激活基层机构动力。从政策效果看,到基层就诊人次的占比持续上升。2016年,桐庐、海宁、海盐等部分地区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超过或接近90%。
总结: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
总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要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将便民惠民、实现社会效益作为第一准则,通过政策引导让群众自愿到基层首诊。
九:卫计委副主任:中国不缺人口数量 未来百年都不缺是怎么回事?
既然不缺,还放开二胎做什么?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1日(星期六)10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王培安和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就“‘十三五’开局之年卫生计生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央视移动新闻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有关全面两孩政策的。在我们采访中了解到,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不少群众反映生育“二孩”压力比较大。请问卫计委,我们是否调查过哪些因素影响群众的生育意愿,政策落实一年以来,我国的生育率总体处在什么样的水平,我国将采取什么样的积极措施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谢谢。
李斌:
“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说是家家关心、人人关心,我在“部长通道”时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来媒体总结是“甜蜜的烦恼”的问题。刚才,这位记者还提出一些问题,请王培安同志回答。
王培安:
谢谢媒体的提问。全面两孩政策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情况,人口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情况做出的科学决策。这个政策从去年年初开始正式实施,从一年多的情况来看,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叫做成效初显,一句话叫做符合预判。
刚才记者朋友提出了影响群众生育意愿的因素,2013年、2015年我们委组织了这方面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妇女的职业发展,母亲生完孩子以后的再就业和求职方面的问题。第二,婴幼儿抚育面临困难。托幼特别是三岁以下小孩的托幼资源比较缺乏,多数家庭主要靠祖辈抚育第三代。第三,经济上的压力。
2015年、2016年国务院少儿工委办公室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也做了这方面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3.1%的妇女认为,影响她们生育决策的原因也是这三个方面,和我们调研的结果是吻合的。
截至去年12月底,政策刚好实施一年,全国住院分娩的婴儿活产数是1846万。实际生育的小孩数量大于这个数字,因为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这个数字是2000年以来我国出生规模最大的一年,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出生人口数增加了140万。去年的总和生育率达到1.7%,而新世纪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5-1.6之间徘徊。这几个数据说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相当乐观的。
前面讲到符合预判,这儿再加两个字,叫“完全符合预判”。全面两孩政策的决策在政策实施之前,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组织了深入的内部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利用多种模型进行测算比较,组织的论证会有90多场,形成的研究报告有100多万字。
根据研究结果,符合生全面两孩的目标人群是9000万。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除了刚才给大家介绍的原因,还有年龄的原因,还有健康的原因等不愿意或者不能生两孩以外,我们认为,在9000万目标人群里能够生小孩的只有28%。
还有一个判断,在“十三五”时期全面两孩政策的影响下,每年出生人口的规模是在1700万-1900万之间波动。刚才告诉大家,我们住院分娩的活产数1846万,这是计人头一个一个统计上来的数据。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生育形势完全符合预判。
如果再展开说两句的话,中国的人口问题不缺数量,不光是现在不缺,未来几十年,未来一百年都不会缺人口数量。到2030年峰值时期,我们有14.5亿左右,到2050年还有14亿左右的人口,到本世纪末还有11亿以上的人口。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人口的素质,同时也要特别关注中国人口的结构问题。这是要回应的第二个问题。
回应第三个问题,中央高度重视研究解决群众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明确提出要构建家庭发展支......余下全文>>
十:全面健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当中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越走越近,全民健康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道新课题。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一个人的健康,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13亿人的健康,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夯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的新蓝图,凝聚着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公共卫生树立典范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
“与50年前出生的那一代人相比,今天出生的中国人预期可以多活30多年。而且,中国只用了富裕国家一半的时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今年7月,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计委、人社部“三方五家”发布的医改研究报告如此描述。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可谓“人生七十古来稀”。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居民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岁。中国用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创造了巨大的“健康红利”,赢来广泛的国际赞誉。
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我国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消除了一大批重大疾病危害,有力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2015年5月,我国提前一年宣布消灭致盲性沙眼,这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卫生条件落后,沙眼在我国流行,高发区患病率达90%,民间有“十人九沙”的说法。经过几代人奋斗,我国沙眼防治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并通过连续监测评估,即活动性沙眼患病率低于5%、沙眼性倒睫低于0.1%,彻底甩掉了“沙眼致盲大国”的帽子。
为了预防传染性疾病,我国将1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可预防15种传染病。目前已消除由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控制了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疾病,为人类降低传染病危害作出巨大贡献。我国曾是世界上乙肝高流行区国家,通过为所有婴儿接种乙肝疫苗,使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从近10%降至1%以下。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一成功的乙肝控制策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妇幼健康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2015年,我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5%,产后访视率94.5%。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
“中国已经从‘东亚病夫’变成‘东方巨人’,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健康资本国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健康中国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本质上就是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实现人口健康全覆盖。其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长远目标是构建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社会。
医改成就举世瞩目
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看病难、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