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原理及其意义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资本竞争的结果。
当某个部门利润高时,必然引起大量后续资本投入,导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利润降低;某个部门利润低时,资本家必然不愿意投入资本,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上升。
两者作用的结果,就是各生产部门利润平均化,即形成平均利润,利润与该部门投入预付资本成正比。
意义就是,表面上看来利润只和投入预付资本大小有关,与工人劳动无关。西方经济学家于是认为,价值是由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产生的,而不是工人劳动产生。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通过这一理论解释了利润平均化的原因,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瓜分的实质。
二:大家如何看待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10分
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这导致了资本在部门之间的竞争。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为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将其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转移,也表现为新增资本向利润率较高部门的投入。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投入,引起各部门商品的供求关系以及价格的变动,结果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转化成全社会一般的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利润也因此向平均利润转化。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原理及其意义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资本竞争的结果。
当某个部门利润高时,必然引起大量后续资本投入,导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利润降低;某个部门利润低时,资本家必然不愿意投入资本,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上升。
两者作用的结果,就是各生产部门利润平均化,即形成平均利润,利润与该部门投入预付资本成正比。
意义就是,表面上看来利润只和投入预付资本大小有关,与工人劳动无关。西方经济学家于是认为,价值是由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产生的,而不是工人劳动产生。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通过这一理论解释了利润平均化的原因,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瓜分的实质。
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在剩余价值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各部门利润率的水平就有高有低。这显然违背了资本本性的内在要求,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要求。利润率低的资本家自然不会甘心,这必然引起各个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种部门之间的竞争,目的是争得更有利的投资场所,采取的手段是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自由转移,其结果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平均利润形成的具体过程是,利润率低的部门的资本家把资本抽出,自由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这样,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因投入的资本减少,生产缩减,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使利润率提高;而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因大量资本涌入,生产随之扩大,产品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使利润率下降。这样,通过这种部门之间的竞争,其结果是各个生产部门本来高低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
假设有经济中有两个生产行业,一个利润高于经济利润的平均水平,一个利润低于平均水平,那么这个利润低的企业的投资者就会考虑向高利润的行业投资,高利润行业的生产商就变多了,供给曲线右移,所以价格更低,利润更少,这种转移投资直到高利润行业的利润为平均利润时才会停止.
同时低利润行业的利润也会随着竞争的减弱逐步提高,同样达到平均利润后就不太变动了.有点拗口,不知道你明不明白,还是多看看经济学的书,关于完全竞争的章节,里面会讲得更细致.
三: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理论的革命意义何在
1,生产成本的形成
(1)取消C与V的区别,把他们都看成是生产中必须投入的费用——生产成本K
(2)W=K+m从形式上m就被看作是K的增加额即所费资本的产物,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2,m-p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是因为资本家进一步认为m不仅是所费资本的产物,而且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当m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叫做利润。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由于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竞争的结果。
(2)平均利润遵循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耿 意义就是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四: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
(1 )由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耗费资本的增加额。商品的价值本来是由c+v+m 三部分构成,m 是由v 产生的。但是,当c和v 合在一起独立化为生产成本后,m 就表现为商品价值中在生产成本以外的一个增加额。即剩余价值成了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其次,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资本家投入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进入生产成本,但是,它们作为物质要素全部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2 )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就其实体和数量而言,两者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它们也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
五:平均利润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①不同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利润率高低就不同,这就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竞争的目的是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利润率,竞争的手段通过资本的转移。 ②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的利润率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即P=M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是一定量预付资本依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③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所以,生产价格并未脱离价值。
六:平均利润的名词解释
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仍然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七:平均利润的关系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不等:(二) 等量资本要求取得等量利润:部门间的竞争,促使不同部门的利润平均化;(三) 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多,出售后只得平均利润,剩余价值转移出去一部分;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则相反;有机构成中等的,其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四) 平均利润形成的意义:1、 掩盖剥削关系;2、 形成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两大阶级的对立。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一)生产价格:即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的和;(二) 意义:1、 市场价格的波动不以价值为中心,而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了;2、生产价格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3、 掩盖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形成了资本家共同剥削劳动者的经济基础。(三) 价值与生产价格的背离是否违反价值规律?1、 不违反;2、 理由:(1)生产价格的形成是商品生产者竞争的结果,即价值规律的作用;(2)个别部门的利润量不等于其剩余价值量,但社会上的总利润量与总剩余价值量是相等的;(3)个别部门的生产价格与价值可能背离,但社会的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是相等的;(4)价值量的变化影响着生产价格量的变化。三、生产价格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一) 部门内的竞争,形成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也称市场价值。(二)市场价格: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一) 古代就有商业资本:(二) 古代商业资本的特点;(三)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形成、作用:1、 从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分化出来;2、 产生的可能性、必要性:(四)商业资本独立出来的意义:1、产业资本减少流通中的占用,增加生产资本,可以多得剩余价值;2、商业资本独立出来,利用周转提高平均利润率;3、 发展贸易,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有好处,对扩大市场大有好处;4、 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二、商业利润也是平均利润(一)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在流通中获得的利润,叫商业利润;(二)商业利润的来源: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三)商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的形成:1、商业资本执行了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的职能,应按此取得利润;2、 竞争使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取得利润;3、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的价值差额的让渡中,获得平均利润。三、商业流通费用(一)商业流通费用的概念:(二)生产性流通费用:(三)纯粹流通费用。(四)流通费用的补偿:1、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通过增加商品的价值来补偿;2、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通过商品的加价来补偿。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八:平均利润形成后~~~~
我也是刚刚做完这题。我是这么理解的:资本家的激烈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不同部门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这句话我觉得可以排除到AD;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不再以价值而是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也就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