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一:简答题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及分类 社会制度是社会网络的钢,是进行社会分析的焦点。无论是进行社会结构方面的分析,还是进行社会过程方面的分析,都离不开对制度的分析。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学界对什么是社会制度这一问题的看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把社会制度视为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系统。这种看法认为,社会制度类似于道德习俗,是指导和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标准和要求。美国早期社会学家萨姆纳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第二,把社会制度视为某种社会关系。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人为“制度是由于人类团体活动而引起的某种社会关系”,“是有组织的人类关系的形式或说是有组织的人类活动的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社会学教程》第165页)。第三,把社会制度视为某种社会结构。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谱诺在他的《社会学》一书中指出“制度是为了满足社会基本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一组稳定的社会结构。”(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社会学导论》第288页)。第四,把以上四种或几种看法综合起来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定义: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系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综上所述,社会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领域中具有某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并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系统以及与此相配合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社会学上所说的社会制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社会制度概念不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使用的社会制度这个概念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最宏观的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用社会制度界定人类社会的不同形态,如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等。社会制度也可以在微观层次上使用,指某社会单位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如考勤制度、工作制度等。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制度既有别于宏观的界定,也与微观的定义有所不同,它通常指某一社会领域中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因此,社会学所讨论的社会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与社会制度有关的各种结构和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构成一种具有内在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第二,社会制度不是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和规范,它所涉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适合于某一社会领域的不同组织;第三,社会制度不是整个社会形态,而是构成整个社会形态的某一部分。 为了准确地把握社会制度的含义,需要了解社会制度与其相近的几个概念的区别。首先,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不同。社会制度所涉及的社会规范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社会行为标准;社会制度所包含的行为规范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社会制度不仅包括社会规范,还涉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其次,社会制度与社会组织不同。社会制度的结构需要借助于特定的、相互关联的组织活动,但它并不是社会组织本身;社会制度对社会组织起到指导、调整和约束作用。 (二)社会制度的基本类型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社会制度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社会制度的起源和功能演变为标准,可以把社会制度分为本原社会制度和派生社会制度。本原社会制度是指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会制度,其他社会制度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派生社会制度是指从本原制度中生长、演化和发展出来的社会制度。派生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文明进化的产物,社会越发达、越先进,派生的社会制度就越多、越有成效。 以社会制度产生过程中人所起的作用为标准,可以把社会制度分为自生社会制度和人为社会制度。自生社会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制度。人为社会制度是指根据社会成员的需要有目的地建立......余下全文>>

二:论述题,社会学概论,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初级群体也即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亦称首属群体、直接群体或基本群体。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初级群体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群体类型,如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群、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家庭、部落等。就一个人的发育成长过程来看,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伙均为幼儿最早加入并在其中活动最多的群体形式,故称为首属群体或直接群体。意义  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提出。他解释了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具有几个方面的意义,但主要是指在形成个体的社会性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所起的初始作用。库利这里所说的初级群体概念主要是指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伙,并强调这些群体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人性的养育所”。后来的社会学家将这一概念扩大到人际关系亲密的一切群体。

特征:

第一,成员有限。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人到30人的小群体。

第二,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第三,成员之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由一种角色关系转换为多重角色关系,正是初级群体形成的一种标志。从单纯的“同事”转换为亲密的“朋友”就是如此。正是在多种角色的交往中,初级群体中的成员表现了他们全部的个性,成骇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第四,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感情交流是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基础,每个成员都希望了解对方的内心,彼此间期望相互关心与安慰,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维系。

第五,成员难以替代。在单位,某个职位的空缺,可以随意按程序再挑选一个人来顶替,同事关系可以不断变更。但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充满着富于感情色彩的多种角色关系,因而某个特定成员不是随意可以由另一个人来替代的。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缺失,都会给其他成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震动。

第六,群体整合程度高。初级群体中成员彼此熟悉,关系极为复杂而密切,利益休戚相关,因而,群体意识很强,群体整合程度很高。个别成员的偏离、背叛,会招致严厉的制裁。

第七,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的手段。在初级群体中,一般没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成员行动、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群体的关系,主要依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给正式的手段来控制、维持。

初级群体是在人际交往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第一、交往各方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较小。如果交往各方角色身份差异很大,相互之间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兴趣、气质等方面往往就会有较明显的差异,而这些正是成员间感情维系比较重要的因素。初级群体的建立,本身就是对群体中成员全方位的认同,当然这是在求同存异基础上的认同。群体对成员的行为方式是可理解、可接纳的;而黑道人物与公安人员在价值观的认可上则明显分别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第二、互动持续久,接触时间长。只有在频繁、长久的人际互动中,人们才可能比较深入全面地相互了解,并在彼此之间建立稳定、亲密的人际关系。只有通过多方面的交往,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才可能充分展现,也才可能在共同分享彼此经历的同时进行更加有效的合作。 第三、交往各方活动空间相近。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位置的接近,在传统风俗、习惯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便于相互接触和了解沟通,为彼此间价值......余下全文>>

三:思修论述题:如何建设道德社会? 5分

除了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外,还要为好人营造行善的环境,树立司法公正高效的形象,健全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理念和增强公权力信任度。

所以说,要加强道德建设,必须予以制度改革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健康秩序和良善风俗的形成,才能推动道德向前发展。

四:大连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有哪些科目

2008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体要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

C.劳动力 D.劳动资料

2.在特定条件下,会改变自己的特性的生产力要素是( )

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工具 D.劳动资料

3.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是( )

A.发展经济 B.减少农业人口

C.增加企业数量 D.减少对外贸易

4.我国再就业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启动的时间是( )

A.1975年 B.1985年

C.1995年 D.2005年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劳动参与率“三高”特征的是( )

A.总人口劳动参与率高 B.妇女人口劳动参与率高

C.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高 D.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高

6.劳动定额管理的核心是( )

A.劳动定额水平 B.劳动定额依据

C.劳动定额原则 D.劳动定额方法

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时间不超过( )

A.5小时 B.6小时

C.7小时 D.8小时

8.企业内部劳动力调配的主要依据是( )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组织 D.劳动时间

9.下列选项中属于制定劳动定额技术依据的内容的是( )

A.生产条件 B.工作的负荷程度

C.劳动分工和协作状况 D.工艺规程的完备程度

10.一般情况下,通常由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来反映的是( )

A.工资级差 B.工资形式

C.工资水平 D.工资支付

11.一般来说,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于工资方面的见解或主张被称为( )

A.工资制度 B.工资理论

C.工资管理 D.工资级差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称为( )

A.工资指导线制度 B.工资差额分配制度

C.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D.级差工资管理制度

13.竞业禁止应当有一定的期限,通常是以离职后的( )

A.1~3年为宜 B.3~4年为宜

C.4~5年为宜 D.5~6年为宜

14.集体合同的期限是指集体合同的有效存续期间。我国规定集体合同期限为( )

A.1~2年 B.1~3年

C.1~4年 D.1~5年

15.一般来说,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消灭,被称为劳动合同的( )

A.中止 B.终止

C.继续 D.续订

16.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化解人们生活中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指( )

A.政治上的 B.经济上的

C.文化上的 D.观念上的

17.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低层次的项目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18.我国当前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认为是一项重要的( )

A.社会救助制度 B.社会福利制度

C.社会保险制度 D.社会优抚制度

19.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来自劳动者个人,其形式是( )

A.自愿储蓄 B.强制储蓄

C.义务储蓄 D.责任储蓄

20.目前大多数国家规定......余下全文>>

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重点,论述题急、、、、、

真多~~~~有马基书么?书上有

六: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职能有那些? 2、什么是人力资源战略?它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课程设置:

公共课:

毛泽东思想概论

英语2

日语2

俄语2

专业基础课:

公共关系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经济学

管理学原理

基础会计学

专业课:

管理思想史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薪酬管理

工作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毕业论文及答辩

加考课:

社会学概论

行政管理学(不考外语这加考次二门课程)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舒勒认为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可以分为( )

A.累积型、效用型、协助型 B.分层型、累积型、双向型

C.细分型、协助型、累积型 D.协作型、效用型、灵活型

2.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是( )

A.人事管理阶段的要求 B.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要求

C.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要求 D.人力资源管理初级阶段的要求

3.同一职系中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十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称为( )

A.职级 B.职等

C.职务 D.职业

4.在工作设计中,工作扩大化是指( )

A.工作内容的纵向扩展 B.工作内容的专业化

C.工作时间的延长 D.工作内容的横向扩展

5.在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中,专家评估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技术,又叫( )

A.经验判断法 B.德尔菲法

C.趋势分析法 D.散点分析法

6.通过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来推测人力资源需求量变化的方法是( )

A.趋势分析法 B.散点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回归预测法

7.外部招募具有以下优点( )

A.会提高员工的士气 B.会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

C.可得到更多的人才 D.员工候选人很了解公司

8.以了解企业员工素质现状为目的的测评是( )

A.选拔性测评 B.配置性测评

C.开发性测评 D.诊断性测评

9.评价一项测验可靠与否的指标是( )

A.误差 B.信度

C.效度 D.常模

10.具体而言,绩效辅导的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

A.绩效沟通与过程辅导 B.绩效沟通与数据收集

C.确定考核者与计划跟进 D.发现优秀绩效与激励

11.全方位反馈评价或多源反馈评价的绩效考核方法是( )

A.平衡记分卡 B.关键事件法

C.交替排序法 D.360度反馈评价

12.反映员工所在岗位或所具备技能的价值中较为固定的价值的薪酬部分是( )

A.激励工资 B.绩效工资

C.福利 D.基本工资

13.通过计算与一项工作有关的各要素总分值来确定该工作相对价值的方法是( )

A.工作排序法 B.要素比较法

C.要素计点法 D.工作分类法

14.测定受训者经过培训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行为的改变,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属于培训效果评估中的( )

A.行为评估 B.反应评估

C.成果评估 D.学习评估

15.先由教师综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然后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讨论的培训方式是( )

A.角色扮演法 B.案例分析法

......余下全文>>

七:简答题:经济法体系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经济法体系包括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其中,宏观调控法包括三个部门法,即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和计划调控法,分别简称财税法、金融法和计划法;市场规制法也包括三个部门法,即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

“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这是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财税法包括财政法与税法两个具体的部门法。其中,财政法包括财政体制法和财政收支法,具体包括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转穿支付法等;税法包括税收体制法与税收征纳法,而税收征纳法有可以进一步分为税收征纳实体法(如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与税收征纳程序法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