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雨中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
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本家,是半封建半殖民 周朴园剧照
地社会里统治势力的代表,作为脱胎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他天生地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他较早地接触了资产阶级文明,曾到德国留学,甚至接受过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以其留学的经历和后来的经济地位而言,他本应发展为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式的人物,但他却转化为一个封建性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在他的身上,人们更多地嗅到了一种封建遗老的气息。他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只要能弄到钱”“什么也做得出来”。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极凶狠狡诈的伪君子。他行为放荡,道德沦丧。年轻时玩弄女佣侍萍,并跟她生了两个孩子,为了赶娶有钱有地位的小姐,又把侍萍遗弃了。当“死去”多年的侍萍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可能破坏他努力维持的大家庭的秩序时,他软硬兼施,前后矛盾的言行彻底撕下了穿在身上的伪装,露出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在家庭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封建暴君。他十分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在为人称道的“喝药”一场戏里,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在周朴园的专制统治下,周家有如一口大棺材,是个可以闷死人的地方,这个家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杂交的产物,以强烈、浓厚的封建性为特征。周朴园妄图辩护的正是那种封建大家庭的秩序。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 剧照
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这后来发生的故事 又让我们觉得周朴园对侍萍的种种怀念又不全是假的。他对侍萍还是有感情的,他三十年来一直没忘记她。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记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是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他还保留了侍萍的习惯、家具……这些,似乎都证明他三十年来一直记着她,而且还是朝夕怀念着她的。然而很奇怪,当他知道他所怀念的这个人没有死,而且现在就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忽然严厉地喝问对方:“你来干什么?”这样极端矛盾的态度,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声气,实在令人吃惊。不过,只待我们稍稍一静,也就恍然大悟了。这“你来干什么?”的含义无比丰富,它虽没有把三十年来对侍萍的怀念一笔勾销,却也赋予了这些怀念以一种新的含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揭示了这些怀念的一种不易为人察觉的、甚至连周朴园也不一定意识到的隐秘意义。他那伪善的性格表现淋漓尽致。后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而且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他的伪善和冷酷。
伪善
我们似乎看到他对侍萍仍有着深深的怀念,可这种怀念既不能完全是虚伪的做作,也不能完全就是发自内心。在这怀念当中,有着周朴园想掩饰前事以保住自己面子的因素在内。
如果说这种怀念中隐藏的虚伪性还不是十分明显的话,那么,在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以后的一连串对话中,这种伪善性就表露无遗了。当周朴园知道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他马上一反之前深情怀念的语气,忽然严厉地问道:“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单从这两句问话中便可以看出他在“怀念”之下的真正心态......余下全文>>
二:求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性格分析?
周朴园 从“反叛社会”到“归顺社会”到“回归社会” 人物对内(家中): 过去:始乱终弃(对侍萍) 现在:压制(对蘩漪) 人物对外(矿上) 过去:“淹死2200个小工,从每人身上捞300洋钱!” 现在:“开枪打死工人!” (鲁大海口述) 一、 周朴园在剧中“进行时”的人物形象(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1、与外人,下人的关系: 经常以命令的口气说话,与人交往不带商量 在下人眼中有绝对的权威(第一幕中的鲁贵擦鞋) 对不满意的人或事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2、与蘩漪的关系: “什么都依着他,什么都不可商量。” 对周朴园习以为常,无可奈何。除了爱情,接受周朴园的权威。 “喝药”一段要她做出服从的榜样。病的好坏为次要,维护他的权威是主要。 3、与周萍的关系: 周萍绝对佩服父亲,对父亲信服。周萍本质软弱,对于爱上他的两个女人来说都是悲剧。他对蘩漪的恋情并不是反抗父亲,更多是为了情欲和不用负责任。 二、 人物形象的实质:典型中国男人形象 从“反叛社会”到“归顺社会”到“回归社会” 1、 年轻时对社会的反叛(教育背景,与侍萍相爱) 2、 从“踏上归顺之路”到“社会上的好人物” ①“踏上归顺之路”(与有钱门第的小姐) ②“社会上的好人物”的牺牲品(与蘩漪) ③“社会上的好人物”的正常反应(与鲁妈) 3、“天性的回归”(序幕、尾声中的老人) 周朴园在放弃侍萍那一刻就踏上了人生的归顺之路。 30年前的侍萍 有钱门第的小姐 是周朴园踏上生活归顺之路的起点 18年前的蘩漪 1924 周朴园出场时55岁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 19世纪欧洲 社会主义思潮上升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 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 侍萍识字 世袭为奴 周朴园曾对她的感情是真挚的 男性在事业,家庭和爱情发生冲突时永远会选择事业。 事业地点轨迹 无锡—哈尔滨—天津 步步上升 有钱门第的小姐是周朴园有意识地将她的那段记忆抹去了,甚至对其有某种敌对情绪,令他放弃了侍萍,放弃了与社会对抗,从此踏上了归顺之路。 周朴园并不爱蘩漪,他的感情在与侍萍的交往中就完全燃尽了。他在变成好人物的同时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人伦亲情。蘩漪嫁给周朴园时才18岁,从感情上来说“是他把我骗到这儿来的。”所以蘩漪很自然的把周萍当作了救命稻草。周朴园在感情和事业相矛盾时显出了他的无情。 周朴园在与侍萍相认时并不是虚伪的。 因为世事险恶。当一个自己认为永远都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人忽然出现,作为周朴园这样身份地位的人作出如此反应(谁指使你来的……)感觉到这可能是个阴谋,是非常正常的。当周朴园了解了一切,并对完全认清的鲁贵也放下心时,才与侍萍恢复较正常的交流。他要给侍萍5000大洋,甚至后来汇去20000大洋,完全对侍萍抱一种“你生我养,你死我葬”的态度。但对自身利益造成威胁时,周朴园就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人最低的反应是安全的需要。”一样,他首先想到保护自己。 但在与侍萍的交谈时,即使合乎情理,可他已经缺乏情感了。在他这个年纪已不会沉醉于昔日的感情之中,只是在昔日感情的回忆中陶醉而已。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 蘩漪: 爱作品一定要粻害......余下全文>>
三: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资本家,是半封建半殖民 周朴园剧照
地社会里统治势力的代表,作为脱胎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他天生地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他较早地接触了资产阶级文明,曾到德国留学,甚至接受过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以其留学的经历和后来的经济地位而言,他本应发展为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式的人物,但他却转化为一个封建性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在他的身上,人们更多地嗅到了一种封建遗老的气息。他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只要能弄到钱”“什么也做得出来”。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极凶狠狡诈的伪君子。他行为放荡,道德沦丧。年轻时玩弄女拥侍萍,并跟她生了两个孩子,为了赶娶有钱有地位的小姐,又把侍萍遗弃了。当“死去”多年的侍萍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可能破坏他努力维持的大家庭的秩序时,他软硬兼施,前后矛盾的言行彻底撕下了穿在身上的伪装,露出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在家庭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封建暴君。他十分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在为人称道的“喝药”一场戏里,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在周朴园的专制统治下,周家有如一口大棺材,是个可以闷死人的地方,这个家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杂交的产物,以强烈、浓厚的封建性为特征。周朴园妄图辩护的正是那种封建大家庭的秩序。
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他的伪善和冷酷。
伪善
我们似乎看到他对侍萍仍有着深深的怀念,可这种怀念既不能完全是虚伪 杨立新饰演周朴园
的做作,也不能完全就是发自内心。在这怀念当中,有着周朴园想掩饰前事以保住自己面子的因素在内。 如果说这种怀念中隐藏的虚伪性还不是十分明显的话,那么,在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以后的一连串对话中,这种伪善性就表露无遗了。当周朴园知道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他马上一反之前深情怀念的语气,忽然严厉地问道:“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单从这两句问话中便可以看出他在“怀念”之下的真正心态。等到侍萍说:“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后他就不像原先那么紧张了。但他还是认定侍萍是有意找上门来的,于是又冷冷地说了句:“三十年来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当他察觉到鲁侍萍感情上有爆发的冲动时,他马上害怕张扬出去会有损自己的体面,于是一再说着“旧事不必重提”的话,语调也变了,说了两段忏悔的话,想用感情来软化侍萍,目的达到后,他就转入下题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而从侍萍的“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这句话里,这才想起了过去侍萍的高傲倔强的性格,再联系到刚才一连串的对话,发现侍萍的性情原来没有什么大变,他安心了。但他又马上想到如果鲁贵夹在中间,事情就麻烦了。所以他就说出了“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象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几句看来似乎不大连贯的话来。在侍萍告诉他决不会让鲁贵知道这件事后,他就完全放心了。在打听过另一个儿子的消息以后,他要问的都问了,要知道的都知道了,他已解除了一切的恐惧和顾虑。于是他就剥去了一切的伪装,赤裸裸地露出了他的本相。所以他终于说出了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吧!”这句话充满铜臭气的话将他卑鄙丑恶的灵魂揭露无遗。 通过这段话的分析,可以看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有着一条底线的。也就是说, 在往事对他现在的地位、声誉、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他尽可以去追念前情,一旦往事对他的名誉地位和“最圆满的家庭”构成直接的现实威胁时,他那伪君子面具下的丑恶嘴脸就原形毕露了。有了这个“怀念”,不但没有模糊周朴......余下全文>>
四:《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
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他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都有的一面:阴险,狡诈,虚伪。由鲁大海对于他的控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穿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鲁侍萍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让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
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三十年的悲惨遭遇、痛苦已经使她尝尽了人间的酸辛,也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对冷酷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充满了仇恨,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
五:《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朋友,你好。 (一)文章第一部分讲述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冲突”,又可以分为“相遇”和“相知”两个部分。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周朴园和鲁侍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中“相遇”部分,注意朗读语气。并思考:1.周朴园提到的哪些事直接推动了文章情节的发展?2.找出周朴园在这一部分中表现出来的神态和动作。3.仔细体会周朴园的语言,说说这反映出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课件显示3)⑴事情——旧雨衣,关窗,无锡口音,修坟,旧衬衣等。⑵神态动作——觉得她很奇怪,沉思(沉吟),苦痛,汗涔涔,喘气,惊愕,忽然立起,连忙(说不用见她),徐徐立起,低声。⑶语言——“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你,你,你是……?”“是你?”追问:从这些语言中你能感受到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明确:“你贵姓?”——可以看出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但内心比较平静。“你姓什么?”——表明了周朴园有些意外,也有些疑惑。“你是谁?”——周朴园更加疑惑,似乎有一种大难临头之感。“你,你,你是……?”表明周朴园有些不知所措,但仍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是你?”表明周朴园的极度惊讶,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的。⑷通过这些语言,我们可以洞察出周朴园不平静的内心。他的心理变化由“疑虑”到“慌张”到“惊惧”。⑸追问:当“日夜思念”的侍萍突然出现时,为什么周朴园没有丝毫的激动,却显得如此的害怕?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教师适当点拔:周朴园是一个身处“现实”中的人。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担心以前与侍萍的关系将再次暴露,别人会从这一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他以前的罪恶将昭然于天下,这会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会威胁到他在家庭中的尊严,会使他身败名裂。所以当他与侍萍再次相逢时,他则如好龙之叶公见到了真龙一样唯恐躲之不及。⑹我们可以想像接下来周朴园会怎样对待鲁侍萍,因为我们已经从他的语言变化中初步了解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冷酷自私。(课件显示4)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把他的这种冷酷和自私读出来。(二)在初步体会了周朴园的性格之后,我们再来领略第一部分中“相认”部分。再请两位同学朗读这一部分,相信聪明的我们肯定会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语气,读出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学生朗读后,教师给予鼓励,适当点拔诵读技巧。)⑴仔细体会周朴园的语言和神态动作,说说这反映出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归纳:神态动作:忽然严厉地,冷冷地,冷笑,忽然,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课件显示5)语言:课件显示周朴园的三组语言,学生分组体会每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第一组——“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第一组同学讨论总结:当周朴园知道眼前这个老妈子就是他日夜思念的鲁侍萍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马上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侍萍。第二组——“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过去的事情不必再提了吧……”“你以为我的心死了……” 第二组同学讨论总结:周朴园看硬的不行,就企图用哄骗的手段,来软化侍萍。第三组——“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将来你会后悔的……”第三组同学讨论总结:最后周朴园又拿出五千元的支票,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在他眼里,金钱胜过其他所有的一切。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更充分地看出他作为资本家金钱至上的本质。总结得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伪善奸诈、决绝无情的资本家。(课件显示6)⑵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真情?这是一个开放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只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课件显......余下全文>>
六:雷雨人物性格特点
1.周朴园: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形象。他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2.鲁侍萍:这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
七:如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如雷雨中的周朴园
zhidao.baidu.com/question/270905838.html
百度知道已有此问题答案
八:雷雨 这部戏剧中的周朴园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查看文章 谈《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2007年05月24日 星期四 16:06曹禺的多幕话剧《雷雨》写于1933年,1934年发表在《文学季刊》上。它是中国“五四”以来的优秀剧目之一。剧本以周、鲁两家三十年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组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引导观众和读者去思考造成这悲剧的社会原因。第二幕是全剧的重点场次,着重描写了周朴园和梅侍萍(鲁妈)分离三十年重逢时的思想性格冲突,其中还交错着周萍和蘩漪、四凤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特别集中地塑造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的形象,从而深刻地揭露了他凶横、虚伪和腐朽的反动本质。 在第一幕中,周朴园和儿子周萍谈话,说所以要把南方的家具带到北方、按照三十年前的老样子排着,夏天也总是关上屋子的窗户,都是为了纪念侍萍。他给大儿子起名叫萍,也是为了纪念侍萍。周朴园以此来教育儿子,给人的印象是他是个念旧情重道义的人。在第二幕中,周朴园还未认出鲁妈就是当年的侍萍时,他向鲁妈打听侍萍的坟墓在哪儿,想去修一修坟。这不能不使人感到,他对于死去的侍萍有十分深切的怀念。这种怀念之情保持了三十年之久。应当怎样认识周朴园的这种感情呢? 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种种怀念,不能说绝无真情实感,但更准确地说是内疚之心,是一种赎罪的心情在支配着他。他不能无视严峻的事实,即他用爱情引诱欺骗了侍萍之后,又抛弃了她,逼得她走投无路而投河身亡。往事的回忆鞭打着他的心灵。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借此巧妙地掩盖他不光彩的过去,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威严,显示周家是个体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这些才是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纪念侍萍的真正原因。 在第二幕中,鲁妈告诉他侍萍还活着,并且就在此地,不过已经嫁给了一个下等人。鲁妈问他“想见一见她么?”他连忙说:“不、不。”他不愿见,也害怕见怀念了三十年之久的侍萍。侍萍还活着,这一严酷的事实,将他内心的本质显露了出来,从而把三十年前的他和今天的他统一了起来。三十年前,是他这位周家大少爷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做妻子,逼着侍萍冒着大雪,带着刚生下三天,病得很重的第二个孩子离开周家。三十年后,周家大少爷已经是社会上有名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而侍萍已经是嫁给了下等人的妇女。如果相见、相认,会给周朴园带来比三十年前更不好的影响,会大大损害他的名望和身份。因此,他连连说:“不、不。”此刻,对于侍萍的怀念之情,已经被保持地位、身份的阶级意识所替代了。 特别是当他知道面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侍萍时,他的这种维护个人身份、地位和尊严的阶级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他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一连串的质问,是他本能的阶级意识的流露,是他内心紧张、恐惧的表现。他以为鲁妈是受人指使,千方百计地寻找他,是想以过去的关系讹诈他才来的。他是以剥削阶级的庸俗卑劣的心理来看待鲁妈出现在他面前的。为了维护他的尊严和地位,他立刻质问鲁妈:“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立即辞退了鲁贵和四凤,提出“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的条件。这是他害怕事态扩大,威胁到他的个人利益,妄图掩盖以往事实的真相。这和他开始时的托物寄情、怀念故人的感情相对照,似乎判若两人。但这种相矛盾、相对立的感情都是周朴园的真情的流露,不过它们是在不同时间、地点和场合的流露罢了。它们在维护周朴园的阶级地位、身份等问题上统一在一起了。不难......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