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的思维方式

一:政治学和政治学的思维方式是一本书吗

从名称上就看出来它们并不是一本书,而且实际上内容也不一样,政治学的思维方式是入门级的那种,只不过它们的作者都是英国政治学大师安德鲁·海伍德(Andrew Heywood)

二:学习政治学有什么意义

我是政治学系的。感觉还是蛮有意义的。理解政治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伟大人物的伟大思想。学习到了不同派别的思维方式,尤其是这种思维方式我认为不管以后做什么事,都会有很大帮助。

三:如何系统地学习政治学,培养自己的政治思维

政治学理论  “政治学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批恢复建设的高校政治学二级学科之一,具有较长的学科历史和文化底蕴。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中文名  政治学理论  时 间  改革开放以来  属 性  高校政治学二级学科之一  核 心  政治关系、政治现象  基本情况  一级学科:0302政治学  二级学科:030201政治学理论  国家重点学科: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覆盖)  研究领域  “政治学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批恢复建设的高校政治学二级学科之一,具有较长的学科历史和文化底蕴。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政治学理论的研究中,人们所持的观点、方法与社会需要不同,对同样的社会政治关系、政治现象的认识和说明也会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政治学理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为我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背景和条件,认识新形势下我国政治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或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理论如何加以分析说明,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政治学理论”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学说"和"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方向。  参考资料:《政治学理论与方法》/p-293566453.html

四:政治学和哲学学哪个比较好

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哲学的核心是“求真”和“求知”,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

词源

哲学

“哲学”一词,汉语中本来没有,1874年,日本启蒙家西周首先采用它来译西语philosophia一词.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此语源自希腊语,是philein(爱)加上sophia(智慧)构成的,意即“爱智慧”.照此意,哲学就是求智慧的学问.

定义

所谓哲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上的一切普遍规律的科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普遍规律的科学,就是通过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人类种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人类种族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切普遍适用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科学.研究规律是手段,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目的.人类怎样认识世界,就会怎样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哲学,归根结底就是研究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

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个领域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有兴趣而改变着.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不同的想法.虽然哲学源自西方的传统,但许多文明在历史上都存在着一些相似的论题.东亚和南亚的哲学被称之为东方哲学,而北非和中东则因为其和欧洲密切的互动,因此常被视为是西方哲学的一部份.

后现代主义把哲学定义为创造概念的学术.

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世界观.

哲学是研究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范畴涉及到一门学科的最基本研究对象、概念和内容,哲学具有一般方法论的功能.

哲学有别于其他方法去承述问题的方法是借由其有批判性的、一般有条理的方法与其依赖著有理性的辩论.

历史

哲学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特征

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现实中,人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即是说人们能够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而有限的,思维的不可封闭性使得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进行无穷追问.

抽象是哲学的根本特点.因为一切存在之间都拥有抽象的同一,这种抽象的同一是内在结构的抽......余下全文>>

五:在你看来,学习“政治学”对于日常生活有什么意义?

政治是一个人思想的趋向,思想决定做事的方向。要走仕途政治更为重要。

六: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中国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以西方乃至印度 的学术思想为背景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字、思维、文化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笔者试图从 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 ,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 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 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在大脑中,形象和 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 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 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 因。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 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 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 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 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 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 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发展特点。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 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 杜威也指出:“吾谓思维无语言则不能自 存 。” 而我们的语言学教科书则反复强调,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与此相反, 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本《老子》一章)、“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秋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诗品·含蓄》)等等。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和语言关系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为了更好 地发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西方人很早就很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从古希腊时期以来,语言 学就“变成‘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枚独立学科”, 一直到近现代,西方的语 言学一直是遥遥领先的。而中国人的思对语言的依赖性小,此相应,中国对语言研究就不那么重视。在中国古代语言学一直没有得到独立发展。孔子早就提倡:“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的音韵学就是文学和经学的附庸,人们只是为了写好诗赋和第才去研究它。学者们 甚至把文字、音韵、训诂贬称为“小学”。直到十九世纪末,马建忠才照搬西方的语言理论, 写 成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此后,中国的语言学才逐渐独立发展起来。

中西思维的这种不同特点,还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气质。中国哲学史上的三大流 派儒道佛都强调内心的反省、体验与觉悟。儒家先贤曾参早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同上 书《论语·述而》),以反省为必不可少的修身手段。道家则更进了一步。王弼认为:“忘象 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余下全文>>

七:学习政治学对你有什么意义

都会有很大帮助。感觉还是蛮有意义的我是政治学系的。学习到了不同派别的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伟大人物的伟大思想。理解政治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尤其是这种思维方式我认为不管以后做什么事

八:根据本讲,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思维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方法要尽快从书斋走向现实一一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方法转型问题的思考霍宪森一、关于问题的提起我写的《论创立中国特色的两权分立的公共权力结构形式一一论当代中国社会权力结构的改革》一文,于2005年1月12日在燕南学术网中国研究栏目发表之后,随即有两位学友先后对这篇理论文章发表了个人的网上评论意见。其中有一位学友认为,文中提出的观点严重脱离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一般要求,因而是糟得很,是胡扯淡;而另一位学友则认为,文中提出的观点充分体现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因而是好得很,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政治实践价值。应该如何看待两位学友对我这篇文章中阐述的观点所作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和提出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评价意见和看法呢?我认为,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前者以完全否定的评价意见给我以激励,还是后者以充分肯定的评价意见给我以鼓励。他们都能对我个人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我对他们两位学友都应该表示衷心地感谢。但是,从两位学友对我文章观点作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和根本对立的评价意见中所体现出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结合近年来我国政治学界一些专家学者在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中所反映出的理论研究方法上的一些实际问题来看,我认为,我国政治学界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一些政治学爱好者,在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上,当前明显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一种是书斋型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一种是现实型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由于书斋型的研究方法明显具有就书本理论研究书本理论,凭个人的主观愿望,脱离开当代中国现实政治生活自身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去研究中国政治理论,因而使研究结果及其政治观点有着较多空谈性的特点,而现实型的研究方法明显具有就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着的实际问题研究书本理论,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眼于从当代中国现实政治生活自身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中去研究中国政治理论,因而使研究结果及其政治观点有着较多实用性的特点,所以,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中国政治学在新时期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促进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学特别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方法应该尽快从书斋型研究向现实型研究转型。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书斋型理论研究方法的主要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书斋型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严重脱离开了当代中国现实政治生活自身内在发展规律的那样一种就书本研究书本、就理论空谈理论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避开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的改革,而去片面地研究和思考当代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根据多年的政治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和中心问题,就是一个对共产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在当代中国国家政权机构系统和社会管理机构系统中的具体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进行改革,并通过改革使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的执政方式在其中能够得以科学定位的问题。所以,如果避开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的改革以及如何对其执政方式给以科学定位的问题,去片面研究和思考当代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就难免会使研究结果及其理论观点自然陷入书斋型研究领域,使其与中国社会现实政治生活的实践严重脱节。但是,从近几年来看,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例如:在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我们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他们作为一般政治学爱好者,在对作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的国有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