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翻译

一:秋夜曲的注释译文

⑴丁丁:形容漏水的声音。漏:古代计时的漏壶,又称漏刻。随着壶中水的滴漏,相应地显示出标志时间的刻度。⑵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⑶暗虫:暗处的秋虫。通夕:整晚,通宵。⑷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这天真的出语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很难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表现全诗所要抒写的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上海古籍出版社主任编辑陈邦炎:这首诗与《秋闺思》相似,也是写一个因想到要为征夫寄寒衣而通宵不眠的思妇,也是写她在这不眠之夜里一直凝望着秋夜的天空、倾听着静夜的声响,同样饱含深情。 吉林大学教授张桦:这首诗描写了思妇一夜的情思,将秋月、秋虫这些撩人的东西收入诗里,极为生动传神的展现了思妇的愁思,且读来很是意味深长。

二:秋夜曲 张仲素 翻译

你好,答案仅供参考!

诗的一二句写出了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

三四句写出了诗人对丈夫的思念和深情.

寄托了诗人寂寞悠思的心情.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三:秋夜曲张仲素这首诗的拼音

秋 夜 曲

张 仲 素拼音

qiu ye qu

zhang zhong su

第一声第四声第三声

第一声第四声第四声

四:古诗秋夜曲的轻罗己薄未更衣的薄读什么

应为:轻罗已薄未更衣。(已,不能写作“己”)。

其中的“薄”,读bó,单薄的意思。

这句诗的翻译是:穿着单薄的罗衣还未更换别的衣裳。

出自唐代王维的《秋夜曲》,全诗是: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五:卓茂尝出门怎麼翻译 10分

曾经有一次卓茂坐着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说那马是他的。卓茂询问他说:“你的马丢了多长时间了?”那人说:“有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买了好几年了,心里明白不是这人丢的那匹马,但还是把马解下来给了那个人,自己却拉着车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是您的那匹马,希望您能到丞相府来还给我。”之后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拜访丞相府,把马匹归还给丞相。

或 卓茂有一次出门(坐马车)。有人说那马是他的。于是问他:“你丢马多长时间了?”那人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来给了他,自己拉了车走。将要走时,回头对那人说:“若不是你的马,请牵来丞相府还我。”过了几日那人在别处寻得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还了卓茂的马

“希望采纳”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