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李清照

一:李清照的《偶成》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李清照—《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此诗当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去世后,具体时间待考.诗人因眼前景致触发了情思,不禁追忆起当年与丈夫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并由此发出了感慨.诗中抚今忆昔,表现诗人对亡夫的思恋哀悼之情.

二:李清照的<<偶成>>和<<春残>>两首诗的翻译及诗评 谢谢

偶成

诗中抚今忆昔,表现了诗人对亡夫的思悼之情和对人生的伤逝之感。 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的瘁死,对李清照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她不仅由此失去了物质上的依靠,更主要的是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这首七绝,从首句所提到的“十五年前”来分析,当为李清照晚年所作。诗的前两句首先倒叙昔时,后两句以今昔对比来抒情。今景与旧景的极其相似,今情与旧情的极端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正是通过揭示这一反差,来让人们体察其今日的“情怀”。诗人今日情怀究竟如何?诗中没有直接道出,但了解诗人晚年生活状况的人都知道:自南渡以后,国已不国,家已不家,对一位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来说,是实在难以承受的。这一切,诗中皆未道出,也许正是诗人不忍道出的缘故吧?活着本已困苦,又何必徒增苦闷呢!

春残

梁头的栖燕终日无休止地互相倾诉着心曲,帘外的蔷薇被细风送进一缕缕清香。这些本应带给诗人的是什么呢?是美好的回忆,还是苦涩的情思?是欣慰,还是愁上加愁?诗人没有直言道出,留与读者去想象了。  是诗人南渡以后的作品。故乡远在千里之外,思念不成,主人公生病了,彻夜难眠。梳妆时,她厌烦呢喃的春燕,即使幽香沁脾的蔷薇花也难以撩拨起她的情绪。语意凄清,情思婉约,深沉的思乡之念寄托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

三:偶成的注释译文

①花月底:花前月下。②相从:相伴随。赋:作。③浑:尽,简直,完全。④安得:怎得。情怀:心情。往时:过去。 《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后两句“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诗境。与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写作手法相似。两个“似”字,前一个“似”是花和月似旧时,承接第一句的“花月底”。“安得”一词,是这两个“似”的转折。后一个“似”是心情再也不似旧时,让人感叹世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抒情诗,道出了李清照丧夫后孤苦落寂的心怀。 王学初:此首乃黄盛璋先生首先发现者,见《李清照事迹考》。 王传胪:《偶成》读起来颇有唐人的写作手法味道……李清照的诗散佚比较多,这首在李诗中也不算突出的作品。可能是闲散时随手作品,所以古人多不收录。

四:《春曰偶成》中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五:《冬夜偶成》

乾隆皇帝在《冬夜偶成》一诗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紫禁城冬季的“供暖”情况及其感受。诗曰:“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瓢碎霜。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 表达了诗人于静阒而漫长的冬夜里,悠然听风降霜,自己已然能在明烛于高堂之上,境由情生,心花袅袅,时间慢慢过去,夜长但人静。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