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的历史变迁

一:从1840~2015的湛江历史变化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二:湛江的历史沿革

据出土文物考证,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 遂溪县鲤鱼墩贝丘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秦皇统一中国后,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直至清代,属雷州府,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府。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中国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法国殖民当局又根据最早进入广州湾的法军军舰“白瓦特”(Bayard,又译“白雅特”)号,将广州湾城命名为“白瓦特城”(Fort Bayard)。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占领,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1945年8月18日,中法签订《交收广州湾租界地专约》,经历法国和日本47年管理的广州湾重新回归中国。从这一年起,广州湾正式改名为湛江市 。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 1899年,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广州湾,被强租法国。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对外贸易盛极一时。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三:湛江特色民俗,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未来情景,要1500字以上

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的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法国人则称为“白雅特堡”

(Fort Bayard),而此湛江对外贸易盛极一时。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据悉,广州湾(湛江)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在广州湾同盟会的领导下,南路、高雷地区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当年,广州湾、南路、高雷地区有许多爱国志士追随孙中山先生,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巨大贡献。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主持制定的《建国方略》,就提出建设独立自主的铁路和港口部署,更明确提出在湛江兴建南方大港和修筑连贯西南铁路以及粤海铁路大通道。今天,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湛江人民的努力下,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湛江港已建设成为现代化大港口,迈进了亿吨大港的行列,湛江通往全国各地的铁路已建设,孙中山先生建设南方大港的愿望得以实现。悠久的历史据出土文物考证,今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秦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1899年,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强租法国。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历史事件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1945年,中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并改名为湛江市[1]。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注:法国不等两国官员会勘,擅自派军舰驶进广州湾,强行登陆,占领炮台,制造事端,任意扩大租借地范围。由于法国故意拖......余下全文>>

四:湛江有些什么历史呢?

市名由来

由“广州湾”到'湛江"市  海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的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法国人则称为“白雅特堡”(Fort Bayard),而此湛江对外贸易盛极一时。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悠久的历史

今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秦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   1899年,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强租法国。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正面)[1]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历史事件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

五:湛江历史文化多久

雷州“石狗”天下绝 湛江这个地方,一般人不一定很熟悉。但说到因多雷暴而得名的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则是海内外共知的,湛江市就位于雷州半岛。这是一个特别的地理概念,因为这里是中国大陆陆地的最南端,堪称“地之角”,历史上一度被称为“南蛮之地”,这样的边缘地带,能有多深厚的文化?我有点怀疑。  湛江的市容印象:一进湛江市区,四处都是美丽而修长的棕榈科植物,那亚热带城市的优美风情处处呈现。我们住的海滨花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奇花异树,香气扑鼻。而不远处,就是优美的海港,空中弥漫的是海的气息。走在林荫小道上,花香鸟语夹杂着海浪的声音,使整天工作在喧嚣的北京、灰雾蒙罩着生活的我,心情是无比欢畅,惬意的很。湛江真好休闲!

不过几天行走下来,我发现湛江不但是休闲的城市,更是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雷州西湖“十贤”祠,雷州石狗,遂县醒狮,海上丝绸之路——汉徐闻古港遗址,等湛江独特的历史人文与民间文化,一时漫溢在我的脑海,“文明之光辉耀千秋,偏远之地钟灵毓秀”,用这句话来概述我对湛江的感受,很恰当。

西湖“十贤”人文重

史载,“秦朝时期湛江辖地归属象郡。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当时,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态还是原始的俚僚文化,故有“南蛮之地”称谓。这种地方,人迹罕至,地处中原文化圈的人士是不愿意来的,不过这边远之地常被朝廷用来流放不听话的臣子。书上说,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接踵而至。

在雷州的著名景点之一西湖,我们瞻仰到保存很好的这些先贤的遗迹。杭州有西湖,为何此处也叫西湖?正诧异间,听当地文化局同志介绍,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当年苏轼被贬谪期间,曾两次在雷州逗留,一是被贬途中,一是赦归途中。在被贬海南途经雷州时,与谪居当地的胞弟苏辙邂逅。为消除谪居悲苦,他们常游玩罗湖。后蒙赦归,又特意在雷州逗留,常在罗湖吟诗会友。不长的时间内,他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及宝贵的墨迹,而在与乡人的接触中,苏公无意中又成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当地的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于是后来的雷州人为了纪念苏公,遂易罗湖名为“西湖”,并于明嘉靖年间在西湖公园内为苏轼专门修建了苏公亭,亭前有一苏轼石像,昂首挺立,双眸眺望北方,表现出他身在偏地,仍翘首中原的爱国情怀。

西湖北侧有宋园,内有十贤祠,是雷州人为纪念宋代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枢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纲、赵鼎以及参政李光、编修胡诠等十位先贤修建的。这“十贤”可谓是“贤”中的代表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气凛然,学识渊博,政绩卓越,而不是阿谀奉承,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辈。把他们列为“十贤”是反映雷州民众的意愿。入祠内,右侧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贤堂记》首先映入眼里,这是奉祀过宋代“十贤”的故址,它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祠中,还有一方较小的《十贤堂记》石碑,是屡经刀兵浩劫幸存的珍贵文物,碑文由南宋名相文天祥挥泪撰写。据说原稿收藏在“十贤”之一秦观后裔处,直到500多年后的清嘉庆九年(18O4年)才由广东学使、状元姚文田书写刻石,人们喻此碑铭为《正气歌》的姐妹篇。

宋园内还有寇公祠,据载,一代名相寇准终老雷州,他一生的最后18个月都在雷州度过。寇准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一度任北宋真宗时宰相,自宋乾兴元年(1022年)贬雷州当个小小司户,不到两......余下全文>>

六:湛江特色民俗,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未来情景,要1500字以上,谢谢! 5分

赤坎,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古埠赤坎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当前,湛江进入了千载难逢的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机遇期,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赤坎又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朝着科学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舞鹰雄”流传于赤坎已几百年,“舞鹰雄”以高难度著称。

“舞鹰雄”的起源,有一个传说。从前有座大山,山上飞禽走兽众多,其中鹰和雄常一起嬉戏觅食,甚是有趣。又传说鹰、雄能驱邪镇妖,给人们带来如意吉祥,因而每逢新春佳节或喜庆节日,村村户户都渴望着能有鹰、雄的出现。于是人们就模拟它们嬉戏相斗的情景,创造了“舞鹰雄”这种舞蹈形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当地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

“舞鹰雄”属大道具类舞蹈,鹰的造型特征是尖嘴、宽翅、利爪,机灵而勇猛。雄做成龙头凤尾,金钱豹身,麒麟角,显得强悍威武。表演的套路大致为“醒鹰雄”、“格斗四门”、“洗脸漱口”、“过桥”、“采地青”和“采天青”等,其中“采天青”动作惊险,难度最大,是整个舞的高潮。据竹园村年将九旬的老人陈兆明(舞蹈队中年纪最大者)介绍:大约在清朝咸丰年间,这一带就有“舞鹰雄”的活动了,但一直只能局限在地面舞蹈。传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已故的老人梁荣章,在原有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支4米高的木杆,把鹰的表演者顶上空中,在没有任何保险措施的情况下,肚顶木杆,做高空平衡旋转和采青的高难动作,大大提高了鹰雄舞的表演水平。

3月26日是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每年一次的“年例”。上午十时,在欢快的唢呐、锣鼓、鞭炮声中,36名青少年光脚裸掌从21米高绑有36把锋利闪亮钢刀的刀梯上依次爬上。他们手抓刀刃,脚踩青锋,快步登上刀梯顶部然后手抓粗绳滑下,钢刀锋利无比,而表演者却手脚丝毫无损。近万人现场参加和观看了这一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盛会。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俗活动,流传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旨盼驱邪消灾,祈福平安。每年农历二月十一、十二日为年例,主要内容有游神、走轿、爬刀梯、过火海等。其中“爬刀梯”是一种独特的项目,即在平地上竖起高18米的对称木梯,36把锋利闪亮的钢刀分别斜绑在木梯二侧,谓之“刀梯”。光脚裸掌的表演者在欢快的唢呐、锣鼓、鞭炮声中,手抓刀刃,脚踩青锋,一步步攀登上刀梯顶部。钢刀锋利无比,而表演者却手脚丝毫无损。

“爬刀梯”这种“年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会约2000年前,传说有位名叫张兴武的大将军,为了除暴安良,到淮南术山拜师,刻苦修练“三山功”(过刀山、火山、棘山)。农历二月十二日,智勇双全的张兴武率兵攻打罗汉城鬼门关,由于城墙又高又厚,强攻屡败。张兴武便令36名中将赤手光脚搭成人梯,再由108名小将手持钢刀踏着人梯攀越入城内,里应外合,斩除妖魔,百姓从此安宁。张兴武英名广传,为民敬仰,麒麟村民逐步把他攻城的武艺“36个人的梯演变成36把刀的梯”,作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二日的年例“爬刀梯”这一民俗。

“爬刀梯”是当地民众祭祀仪式中庄严神圣的内容之一,充分表现祭祀祖先时心灵的虔诚和向祖先祈祷时感情的真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爬刀梯”成为一项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观赏性艺术,当地民众每年都把这项活动搞得热烈、隆重、精彩,远近闻名。“爬刀梯”是民众为了弘扬先人为民除暴,敢于“上刀山下火海”无所畏惧的精神而逐步演化而成的一种民俗。今天,当地农民群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祖辈那种团结、爱村、进取的优良传统,激发子孙后代关心家乡、团结互助、积极进......余下全文>>

七:急求。。。。广东省湛江市的历史故事

市名由来

由“广州湾”到'湛江"市   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的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法国人则称为“白雅特堡”(Fort Bayard),而此湛江对外贸易盛极一时。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悠久的历史

今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秦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   1899年,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强租法国。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正面)[1]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历史事件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   1供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

参考资料:百度

八:湛江港的港口历史

1956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自己设计施工的现代化深水商港——湛江港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港口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半个世纪过去了,湛江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口作业区不断扩展,设施日益完善,货物吞吐量一再飙升,建成了国家级枢纽港,并以“大、优、深”著称,成为全国十大港口之一。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战略目标,湛江港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光环笼罩的湛江港,昔日却充满苦难和耻辱。湛江港的诞生、发展、巨变的足迹,记录了民族的衰兴,也印证了湛江前进的每一步。法帝侵略湛江 蓄意图谋200年 湛江港,外有硇洲岛为天然屏障,内有东海、南三两岛互为犄角,水深浪静,海面宽阔,终年气候温和,沙泥积淤较少,是得天独厚的军事要塞和海运咽喉。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法国货船“安菲特理德”号遇台风搁浅在南三岛,船员登岸,被眼前这个世界少有的天然深水港湾震惊得目瞪口呆,垂涎三尺之余恨不得立即把其归入法国版图。法国船员在等候拯救的6个月中,偷测水道,暗绘地图,回国后密献给法国政府。近200年过去了,中国换了康熙、雍正、乾隆、咸丰等八位皇帝,法国也结束了君王专制,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由资本主义国家变成帝国主义列强,但它对湛江的侵略野心不死,终于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实现了延续200年的图谋。1898年2月21日,法国以“停船囤煤”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租“南省海面设立趸船之所”,未等划界谈判,同年3月20日竟悍然派出战舰巴斯噶号、狮子号、袭击号直入南三岛和海头讯(今霞山),强行武装登陆,此举激发了湛江人民举行历时20个月、声势浩大、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1899年11月16日,清政府在法帝的武力威逼下,签订了《租借广州湾条约》,把当时遂溪、吴川两县的部分陆地518平方公里及水域1912平方公里,总称“广州湾”租借给法国99年。湛江从此沦为法帝殖民地。法帝侵略湛江后,为加紧控制和掠夺,先后在硇洲建灯塔,在航道立标桩,在霞山筑堤岸,并修建了一座长334米、宽7米的栈桥码头。尽管港口规模不大,水深最深处仅3米,但已由自然港变成了现代港,其经济和战略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法国的船只在海上耀武扬威,中国的资源不断流进法国库房。至此,湛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蹂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为抢占湛江这个战略要地,不管法国租借在先,1943年2月20日出兵侵占广州湾,湛江又成了日本军国主义向南扩张的桥头堡。小小湛江,先后遭受两个帝国主义入侵,灾难深重,耻辱难书。建设南方大港口 孙中山夙愿未竟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革命。他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后,对国家建设有伟大的设想。他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一书中,描绘了宏伟的建设蓝图。具体阐述了关于交通、商港、都市、水力、工业等方面的建设构思。为摆脱外国势力羁绊,他提出建设独立自主的铁路和港口部署,亲自绘制了有关建造铁路和设置港口的地图十多幅,之中就有在湛江兴建南方大港和修筑连贯西南铁路的设想,但孙中山为革命操劳过度,过早地与世长辞,建设南方大港口成为他未竟的夙愿。1945年抗战胜利后,广州湾结束了法国47年和日本2年半的殖民统治,回归祖国,辟建为省辖湛江市。建市之初,国民党当局也曾雄心勃勃,试图建设深水良港和修筑铁路。并计划求助美国建设湛江大港和兴建由湛江为起点,经柳州、重庆、兰州、伊犁到欧洲马歇尔大道的铁路线。1946年5月,行政院还派出中国工程人员组成计划团,陪同美国顾问专家到湛江勘察港湾海岸,成立《湘桂黔铁路来(宾)湛(江)段粤境工程处》负责建港筑路工程,编制了《湛江建港计......余下全文>>

九:湛江湖江岩的历史

湖光岩历史悠久。湖的成因,据说在成湖之前,这里是宁、托两村,有一天村中忽降一头白色神牛,村民宰而食之,招致天降大祸,村陷为湖。

湖光岩游览点,主要有净湖、楞严寺、白衣庵、狮子岭、狮子岗、七星洞、九曲桥、诗廊、观波台和白牛仙女雕塑等。每个游览点,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或故事。千百年来,贬官谪臣、骚人墨客慕名而来,玩月听涛,流连山水,赋诗作文,留下不少佳篇,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郭沫若等也曾游岩题诗,并勒于石碑,传诵于民间。

十: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梁伯才历史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