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朝历代君王关系

一:高丽王朝各代君王之间的关系

高丽国祖王景虎——————【徽陵】

高丽懿祖王帝建——————【光陵】

高丽世祖王隆建——————【昌陵】

1高丽太祖王建【918—943】【显陵】

2高丽道宗王贞【943】———【辽陵】

3高丽惠宗王武【943—945】【顺陵】

4高丽定宗王尧【946—949】【安陵】

5高丽光宗王昭[王仙]【949—975】【宪陵】

6高丽景宗王胄【975—981】【荣陵】

7高丽戴宗王旭——————【泰陵】

8高丽成宗王治【981—997】【康陵】

8高丽湣宗王讼【997—1009】【义陵】

(改为:高丽穆宗)

9高丽安宗王郁——————【武陵】

10高丽显宗王询【1010—1031】【宣陵】

11高丽德宗王钦【1031—1034】【肃陵】

12高丽靖宗王亨【1035—1046】【周陵】

13高丽文宗王徽[王绪]【1046—1083】【景陵】

14高丽顺宗王勋[王烋]【1083】—【成陵】

15高丽宣宗王运[王蒸/王祈]【1083—1094】【仁陵】

16高丽献宗王昱【1094—1995】【隐陵】

17高丽肃宗王颙[王熙]【1095—1105】【英陵】

18高丽睿宗王俣【1105—1122】【裕陵】

19高丽仁宗王楷[王构]【1123—1146】【长陵】

20高丽毅宗王晛[王彻]【1146—1170】【禧陵】

21高丽明宗王晧[王昕]【1170—1197】【智陵】

22高丽神宗王晫[王旼]【1197—1204】【阳陵】

23高丽贞宗王韺[王惪]【1204—1211】【硕陵】

(改为:高丽熙宗)

24高丽康宗王祦[王祷/王贞]【1211—1213】【厚陵】

25高丽高宗王皞【1213—1259】【洪陵】

26高丽英宗王淐——————————【元陵】

27高丽元宗王倎【1260—1274】【韶陵】

28高丽中宗王口[王昛/王椹]【1274—1298/1298—1308】【庆陵】

29高丽宪宗王璋[益知礼普花]【1298/1308—1313】【德陵】

30高丽太宗王焘[阿剌讷忒失里]【1313—1330/1332—1339】【毅陵】

31高丽孝宗王祯[普塔失里]【1330—1332/1339—1344】【永陵】

32高丽继宗王昕[八思麻朵儿只]【1344—1348】【明陵】

33高丽哀宗王蚳[迷思监朵儿只]【1349—1351】【聪陵】

34高丽武宗王祺[伯颜帖木儿]【1351—1374】【玄陵】

35高丽庄宗王耦[辛耦]【1374—1388】【乐陵】

36高丽原宗王昌[辛昌]【1388—1389】【思陵】

37高丽纯宗王瑶【1389—1392】【高陵】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余下全文>>

二:历史上高丽王的排序

高丽〔918-1392〕,简称丽,是亚洲中世纪时一个位于东亚朝鲜半岛的王国(西元918年-1392年),由王建所建立。1287年起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恭愍王回复独立。 13世纪至14世纪时曾向元朝称臣,被元朝划为行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直到元朝灭亡为止。为免与高句丽混淆,在中国大陆又称之为王氏高丽。

9世纪末,同北方的渤海(698—926)并存的后期新罗(670—935),由于农民反对封建残酷剥削的斗争,逐渐衰落下去。在此过程中,西南地区的甄萱和北部地区的弓裔,分别成立了后百济国(900—936)和泰封国,从而朝鲜半岛被分裂成了“后三国”。

后三国各自扩张领土,展开角逐,空前加强封建剥削和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松岳(开城)地方的大封建势力、原弓裔的泰封国臣下王建(高丽始祖王)趁弓裔因残酷暴政丧失民心的机会,918年6月伙同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等人发动政变,推翻泰封国,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定名为高丽,定都于开京。 还有当欧洲进入黑暗时代后,高丽人被分为了三个对立的王国:北部的Koguryo,西南部的Paekche和东南部的Shilla。在中国的帮助下,Shilla于公元七世纪征服了其它两个王国,后来又消除了以前与中国人的关联。然而在当地领主的压迫下,Shilla的中心政权在公元8、9世纪被分裂。公元十世纪,高丽族人又一次联合起来,组成了Koryo,之后,在公元993年,恢复之后的领土,以Amnok河与中国接壤。公元1170年,一场军事政变将平民贵族赶下了台,这一军事统治长达60年之久。

公元1231年,蒙古入侵,引发了一场30年之久的战争。蒙古族经常被他们在中国的战争所干扰,但最终还是积聚了足够的权力以承担Koryo与入侵者在1258年达成的和平协议。在蒙古族的领导下,Koryo保留了他们特有的文化,并以一场旋风式的艺术成就向征服者们展示了自己的优越性。

土地改革,新官僚机构的形成,佛教的衰弱,以及儒教的形成,这些发生在15世纪初的事件都是新王国诞生的一部分。Choson将统治高丽一直到20世纪。公元1234年,高丽已成为学习和木版印刷技术的重要中心。

历史

918年后高句丽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推翻弓裔,定都于迁都至自己的家乡松岳,并改称为开京(即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 高丽王朝成立后,采用了中土国家的皇室制度,直到1275年向元朝称臣为止。这与后来朝鲜王朝采用比中国低一级的名称的诸侯制度区别很大。例如: 首都被称为“皇都”;

首都的皇宫被称为“皇城”;

国王的命令称为“诏”;

国王的继任人被称为“太子”,而不是“王世子”或“元子”;

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而不是朝鲜王朝的“大妃”。

官制与中原相同,尚书省、中书省、六部、枢密院等。

993年,高丽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北宋的关系,向辽国称臣。此后为防入侵,高丽在北方修筑了千里长城。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1135年西京平壤发生“妙清之乱”,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农民暴动。 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华岛,高丽三别抄义军抵抗蒙古和元朝军队至1273年。 1275年,元朝命令高丽更改官职爵号,尚书省和中书省改为佥议府,枢密院改为密直司,御史台改为检察司,吏部和礼部改为典理司,刑部改为......余下全文>>

三:朝鲜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国王?

个人感觉,朝鲜骇史上比较著名的,对于朝鲜半岛有贡献的有这么几个

1.新罗的武烈王。他在位期间,联合唐朝,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第一次统一。

2.高丽王朝的王建,建立高丽王朝,再次统一朝鲜

3.朝鲜王朝的李成桂。建立了五百年的朝鲜王朝。

4.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李裪,在位期间朝鲜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并发明了现在的朝鲜文字。

5.至于李昖,他本人并不怎么样,但是在日本即将灭亡朝鲜的时候,他极力请求明朝救援,并称明朝为朝鲜父母,最终挽救了濒临灭亡的朝鲜王朝。所以,勉强也可以算一个

四:韩国的古代朝代及皇帝

历史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礌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余下全文>>

五:中国各个朝代是公元几几年?对应的皇帝是谁?韩国对应朝代和皇帝是?

朝鲜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

朝鲜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朝鲜太宗 李芳远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朝鲜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朝鲜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长子

朝鲜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朝鲜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朝鲜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朝鲜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长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 成宗长子

朝鲜中宗 李怿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

朝鲜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长子

朝鲜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朝鲜宣祖 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珲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侄

朝鲜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朝鲜显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朝鲜肃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 显宗嫡子

朝鲜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 肃宗庶长子

朝鲜英祖 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 肃宗庶四子

朝鲜正祖 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

朝鲜纯祖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长子

朝鲜宪宗 李奂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 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朝鲜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 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

朝鲜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储63年-1907年 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朝鲜纯宗 李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间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长子

年号

太祖 李成桂 用明朝年号 (洪武)

定宗 李芳果 用明朝年号 (建文)

太宗 李芳远 用明朝年号 (永乐)

世宗 李祹 用明朝年号 (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文宗 李珦 用明朝年号 (景泰)

端宗 李弘暐 用明朝年号 (景泰)

世祖 李瑈 用明朝年号 (景泰、天顺、成化)

睿宗 ......余下全文>>

六:李氏朝鲜王朝的历代君主有哪些?

朝鲜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

朝鲜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朝鲜太宗 李芳远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朝鲜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朝鲜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长子

朝鲜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朝鲜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朝鲜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朝鲜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长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 成宗长子

朝鲜中宗 李怿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

朝鲜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长子

朝鲜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朝鲜宣祖 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珲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朝鲜仁祖 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侄

朝鲜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朝鲜显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朝鲜肃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 显宗嫡子

朝鲜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 肃宗庶长子

朝鲜英祖 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 肃宗庶四子

朝鲜正祖 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

朝鲜纯祖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长子

朝鲜宪宗 李奂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 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朝鲜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 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

朝鲜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 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朝鲜纯宗 李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间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长子

1太祖 神懿王妃(安边韩氏) 神德王妃(谷山康氏)

2.定宗 顺德王妃 (庆州金氏)太宗继位封为顺德大妃

3.太宗 元敬王妃(骊兴闵氏)世宗继位封为厚德大妃

4.世宗 昭宪王妃(青松沈氏)

5.文宗 显德王妃(安东权氏)生下端宗后死。文宗死后当时掌权的是世宗 嫔 惠嫔杨氏

6.端宗 定顺王妃(砺山......余下全文>>

七:高句丽王的帝王世系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 ”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将属于中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来李氏朝鲜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近代韩国与现在的朝鲜半岛南北朝。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王氏高丽对高句丽历史的歪曲高丽王朝自称继承高句丽,自《旧五代史》开始,历代正史却将不分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并承认两者有继承关系。关于中国史书不辨两个高丽的原因,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3宋元丰五年(1082)二月己巳条可以看出:“史馆修撰曾巩言:‘窃考旧史,高句骊自朱蒙得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句骊,因以高为氏,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徙。圣历中,藏子德武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国。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同光、天成之际,高丽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长兴三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因以建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伷,伷弟治,治弟诵,诵弟询,相继而立。盖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而失国。其后,复自为国,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 高句丽21王的谱系清晰可考,但高句丽灭亡之后几百年,怎么会出现一个王建的高丽来,史馆坦承“皆不可考”。然而,王氏高丽向宋朝奉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公式继承高句丽社稷。中国各政权从此不辨两个高丽,承认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有继承关系。《资治通鉴》卷201中记载了唐高宗对高句丽的看法,他认为高句丽百姓也是他的百姓,这表明唐对高句丽所属的态度:“戊寅,上幸九成宫。夏,四月,丙辰,彗星见于五车。上避正殿,减常膳,撤乐。许敬宗等奏请复常,曰:“彗见东北,高丽将灭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谪见于天,岂可归咎小夷!且高丽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许。戊辰,彗星见。”

八:(1/2)各位网友,朝鲜和韩国在古代曾经是一个国家的两个统治时期,其君王为金氏,谁能说说这其中的历史... 20分

首先说说朝鲜和韩国这两个名字的由来。

“朝鲜”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李氏王朝(14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正式国号,取“朝日鲜明”之意(因为李朝是明朝的属国,在开国初期求明太祖朱元璋册封时,因其在大明之东,即日出之方向得此名),因此李氏王朝又称朝鲜王朝。

“韩”是朝鲜半岛南部原住居民的自称,也就是说是我国所称的朝鲜族这个民族的自称,就像我们自称华夏族、汉族一样。历史上朝鲜半岛的统一政权称为韩国的时期很短,只在甲午战争后,李氏朝鲜王国正式脱离清朝属国身份,为与清帝国和日矗帝国并立,以本民族名称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也就是说其实朝鲜王国和大韩帝国只是同一国家同一王朝的两个时期的名称而已),但是实际上很快就完全沦为日本的附属国,大韩帝国存在的时间很短,十几年后就被日本正式吞并。

而你所说的金氏,是朝鲜半岛上第一个本土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以控制半岛大部分为准)——新罗王朝的王族姓氏。早期的新罗原先是南部的一个的部族制地方政权,在国家化之后,在唐朝帮助下消灭了半岛上的两个主要对手——百济,和横跨我国东北大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勾丽;然后经过与唐朝的战争(在唐高宗时期),完成了韩民族居住地区的统一。

金氏的新罗王朝于10世纪灭亡(在我国五代时期),取代之的是王氏的高丽王朝。而取代高丽王朝的就是朝鲜王朝。

同我国一样,韩民族的同一姓氏并不一定是同一祖先。他们的族谱系统称为本贯,也就是籍贯+姓氏,例如新罗王族是安东金氏,朝鲜王朝的王族则是全州李氏。同一姓氏出自不同的本贯则为不同的家族,比如李氏、金氏这类大姓同时存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本贯,有些是分支关系,有些是互相独立无关的,甚至有20%~30%的本贯是可考的汉姓(中国移民),例如朝鲜的曲阜孔氏,是孔子的支派子孙。传统上同一本贯的族人之间互不通婚。在二战之后,北方跟我国相似大肆破坏传统文化,宗族系统不大健全了。而南方还有许多的旧名门的嫡系支脉还保持着地主身份,称为宗家府。

需要注意的是,本贯虽然本来是贵族专有的(奴隶的后代不会有什么家谱),但是因为朝鲜王朝的两班制度下(一种严格近于残酷的等级制度),平民和贱民的生存空间被过度压缩,所以朝鲜王朝末期70%左右的人属于两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贵族),也就是说除去世代作为奴仆的人口,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并不高的大部分农民都有自己的本贯。

-------------------------------------------------------------------------------------------------------------------

上面太多内容,考虑到你可能对有些不那么感兴趣,针对你的问题总结、补充一下:

韩民族/朝鲜族的统一国家有三个:金氏的新罗,王氏的高丽,李氏的朝鲜。其中李氏的朝鲜末期的十几年改称大韩帝国。半岛北方的国家取了朝鲜王朝的原名称为朝鲜,而南方取了更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大韩,只是因为政体变化改为了大韩民国。现在一般北方称南方为南朝鲜,而南方称北方为北韩。中国之类的汉字文化圈国家过去是按意识形态附和南方或北方的称呼,现在一般就称为朝鲜和韩国。而其它语言里基本是按照古称高丽音译,例如英语称为North Korea和South Korea.

现在姓金的有一大部分是新罗王族安东金氏的子孙,比如金日成家族出身的全州金氏,就是安东金氏的分支。但是请注意,金氏、李氏占半岛人口的相当大部分,也就是说非嫡系子孙满街都是。而且因为朝鲜王朝长达500多年的严苛等级制度严重挤压了原先平民的生存空间,可以说半岛上大部分居......余下全文>>

九:中国各朝代的开国皇帝分别是谁

中国朝代列表(自秦朝开始)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嬴政(汉族)汉朝(前202年——220年),刘邦(汉族)三国·魏(220年——226年),曹丕(汉族)三国·蜀(221年——223年),刘备(汉族)三国·吴(222年——252年),孙权(汉族)晋朝(265年——420年),司马炎(汉族)十六国·成汉(304年——347年),李雄(汉族)十六国·前赵(304年——329年),刘渊(匈奴族)十六国·后赵(319年——351年),石勒(羯族)十六国·前凉(300年——386年),张轨(汉族)十六国·后凉(386年——403年),吕光(氐族)十六国·南凉(397年——414年),拓跋乌孤(鲜卑族)十六国·西凉(400年——421年),李皓(汉族)十六国·北凉(397年——460年),段业(匈奴族)十六国·前燕(285年——370年),慕容廆(鲜卑族)十六国·后燕(384年——409年),慕容垂(鲜卑族)十六国·南燕(398年——410年),慕容德(鲜卑族)十六国·北燕(409年——436年),冯跋(汉族)十六国·前秦(350年——394年),苻洪(氐族)十六国·后秦(384年——417年),姚苌(羌族)十六国·西秦(385年——431年),乞伏国仁(鲜卑族)十六国·胡夏(407年——431年),赫连勃勃(匈奴族)南北朝·宋国(420年——479年),刘裕(汉族)南北朝·齐国(479年——502年),萧道成(汉族)南北朝·梁国(502年——557年),萧衍(汉族)南北朝·陈国(557年——589年),陈霸先(汉族)南北朝·北魏(386年——534年),拓跋珪(鲜卑族)南北朝·东魏(534年——550年),元善见(鲜卑族)南北朝·北齐(550年——559年),高洋(汉族)南北朝·西魏(535年——556年),元宝炬(鲜卑族)南北朝·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觉(鲜卑族)隋朝(581年——618年),杨坚(汉族)唐朝(618年——907年),李渊(汉族)五代十国·后梁(907年——923年),朱温(汉族)五代十国·后唐(923年——936年),李存勖(汉族)五代十国·后晋(936年——947年),石敬瑭(汉族)五代十国·后汉(947年——950年),刘知远(汉族)五代十国·后周(951年——960年),郭威(汉族)五代十国·前蜀(907年——925年),王建(同名同姓人物,汉族)五代十国·后蜀(934年——965年),孟知祥(汉族)五代十国·吴国(904年——937年),杨行密(汉族)五代十国·南唐(937年——975年),李昪(汉族)五代十国·吴越(904年——978年),钱镠(汉族)五代十国·闽国(909年——945年),王审知(汉族)五代十国·楚国(897年——951年),马殷(汉族)五代十国·南汉(911年——971年),刘隐(汉族)五代十国·荆南(907年——963年),高季兴(汉族)五代十国·北汉(951年——982年),刘旻(汉族)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王建(同名同姓人物,朝鲜族)大理国(937年——1253年),段思平(白族)辽朝(907年——1123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宋朝(960年——1279年),赵匡胤(汉族)西夏国(1038年——1227年),李元昊(羌族)金朝(1115年——1234年),完颜旻(满族)元朝(1206年——1388年),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族)明朝(1368年——1662年),朱元璋(汉族)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李成桂(朝鲜族)清朝(1616年—......余下全文>>

十:中国各个朝代的皇帝都是谁

三皇五帝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新朝 9-23年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人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人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人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太祖杨......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