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怎么死的

一: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怎么死的?

齐桓公(公元前716—前643年)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在位),吕氏,名小白。僖公三子,襄公之弟,齐国第十六代君主。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即位为君,率军击败助公子纠争夺君位的鲁军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稳固了统治地位。纳大夫鲍叔牙之谏,释怨于政敌管仲,以其贤能重用为主政大夫。次年,不听管仲之劝,过高估计齐国军事实力,发兵攻鲁,被鲁军击败于长勺(今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继又联合宋国攻鲁,亦无功而还。遂采纳管仲提出的先内后外,富国强兵,以实力求霸的方略,推行经济、政治、军事改革,增强战争潜力。同时,出兵攻灭近邻小国,多次与诸侯会盟,用“轻其币而重其礼”(《国语·齐语》)的外交手段控制诸侯,至周僖王三年(前679年),霸业始成。鉴于“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公羊传·僖公四年》)的形势,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于周惠王十四年(前663年)率军大破山戎,解燕国之危,进击令支、孤竹,获胜而还。此后出兵击败狄人龚救邢于危难,助卫复国。   二十一年,率八国之师击破蔡军,进而伐楚,因见楚抵抗决心甚坚, 齐桓公

乃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之会中,按兵修礼,假周王之命责楚,与楚妥协。后与诸侯平定王室内乱,多次抗击戎人扰周。周襄王二年(前651年),与周王卿士及诸侯会盟于葵丘,将霸业推向鼎盛。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纠合诸侯凡二十六次。晚年信任竖刁、易牙、开方等佞臣,管仲病重时,曾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竖刁等3人出宫,不然3人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于是桓公复召3人回宫。其时,齐桓公年事已高,已面临立储之事。竖刁、易牙、开方极力主张立长子。后来齐桓公生病,竖刁、易牙他们为了矫托王命把王宫用高墙围起,只留一个小洞,桓公饮食,全靠小太监从洞里送入。并很快连饭也不送了,桓公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虫蛆爬出户外,恶臭难闻。齐国霸业随之衰落。

二:齐桓公是怎么死的

齐桓公早时信任贤相管仲,称霸中原,晚年却信任三位奸臣,把自己饿死在宫禁之内。 周襄公3年、齐桓公37年,管仲病重难起,齐桓公到他病榻前探望并询问国家未来之事。管仲交代说:“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个人绝不能接近和信任。”齐桓公问:“易牙把他亲生儿子烹了给寡人吃,表明他爱寡人超过爱他儿子,为什么不能信任?”管仲说:“人世间亲情莫过于爱子,他对亲生儿子都敢下毒手,怎么会爱你国君!”齐桓公又问:“竖貂阉割自己的皮肉进宫侍候寡人,证明他爱寡人超过爱自己,为什么不能信任?”管仲说:“他对受之于父母的皮肉都不爱惜,怎么会爱你国君呢!”齐桓公再问:“卫国公子开方放弃太子之尊到我手下称臣,他父母死了也不回国奔丧,这表明他爱寡人超过爱父母,为什么不能信任?”管仲说:“人生在世,孝道为先。卫公子不当太子、不回国奔丧,证明他有更大的政治野心,这种人你还可以信任吗!” 管仲死后,齐桓公迫于管仲的遗嘱和大臣的压力,不得不将易牙、竖貂、开方三人免 职,但因长期听不到他们拍马奉承的肉麻话,感到非常难受。过了不久,又将这三人复职。这三人被召回宫廷后,便沆瀣一气,朋比为奸,培养奸佞,打击忠良。后来齐桓公病重,他们用桓公的名义张贴了一张布告,禁止任何人入宫,又在桓公寝室周围筑起三丈高的围墙,不给送饭送水,终于把桓公活活饿死在宫禁中。可怜这齐桓公开明一世,称霸一方,到晚年却糊涂一时,任用三位奸佞活活害死了自己。 大凡世人,大多爱听奉承话,也大多爱陷入“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迷宫。然而,过分的热情,过分的肉麻,过分的奉承,总是一种造作,隐约中必然显现出一种虚伪。所谓“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总是这种虚伪和奸佞者的惯技。对这一点,管仲及其左右许多大臣都看出来了,惟独身居高位的齐桓公却昏昏然。尽管过后易牙等人都没有好下场,但齐桓公晚年的悲剧,却像长鸣的警钟在敲打着世人:阿谀是毒,大忠似奸,两面派当防!

三:历史上齐桓公是怎么死的?求大神帮助

易牙以厨艺服侍齐桓公。齐桓公说:“只有蒸婴儿肉还没尝过。”于是易牙将其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吃。 [8]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 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身死不葬,虫流出户”。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

四:齐桓公到底是怎么死的

齐桓公是活活饿死的 谁能料到春秋五霸中最先成为霸主的齐桓公最后竟是活活饿死的。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86年与公子纠争夺君位取得胜利,做了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即位后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在齐国实行全面改革,使得国力迅速强盛;在外交上,齐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借以团结中原各诸侯,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充任盟主达40年之久,成为春秋时期最有实力的第一个盟主。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耍疏远易牙、竖刁等小人。但齐桓公没有这样做,仍然重用这些人。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患重病,易牙、竖刁等认为机会到了,便假借齐桓公的命令,堵塞齐宫大门,并在大门前竖起一道高墙,不准任何人迸人宫内。齐桓公病在床上,没有一个人过问,最后,这位称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在宫内。齐恒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互相残杀,谁也不管父亲的死活。结果,齐桓公的尸体在寿宫中整整搁置了67天,尸体生了蛆也元人收葬,其下场实在可怜。 是“蔡桓公”还是“齐桓公” 陈志群 初中第二册语文《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公”。到底是“蔡桓公”还是“齐桓公”? 蔡桓公,是春秋时蔡国(现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第七代国君,公元前714——前695年在位。(他的封爵本是“侯”,“公”是对国君的泛称,所以《扁鹊见蔡桓公》下文都作“桓侯”。)扁鹊(秦越人)是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扁鹊因诊医秦武王病,被太医令李醯妒忌杀害。查秦武王公元前310——前307年在位。因此,蔡桓公比扁鹊早二百多年,两人是不可能相会的。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与扁鹊是同时代人,相距仅几十年,他怎会闹出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的笑话呢?原来,韩非在《喻老》篇里借这个虚构的事情(恰切地说,是把齐桓公换成蔡桓公)来说明老子的“图难于其易”的道理。擅长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的一大特色。因此,《扁鹊见蔡桓公》不是真实的故事,而是寓言。 然而扁鹊确实给一个齐桓公看过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记载,内容文字与《韩非子·喻老》篇中的“扁鹊见蔡桓公”基本相同。历史上两个齐桓公,扁鹊到底是给哪个齐桓公看病?一个是春秋时的齐桓公,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强盛起来,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他比扁鹊也早二百来年,扁鹊是决不会给他治病的。另一个是战国时的齐桓公(桓公午)。那时齐国掌权的大夫有五家,就数田成子(也叫陈成子,因为古代“田”字与“陈”字可以通用)势力最大。他收买人心,发展势力,消灭了其余四家大夫。到了田和做相国的时候,看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干脆把国君齐康公放逐到一个海岛上去了。整个齐国归了田和之后,他就要挟天王,依照“三晋”的例子封他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封田和为齐侯,就是田太公,历史上叫新齐国(也叫田齐)。田太公做了两年国君,死了。他的儿子田午即位,也叫齐桓公(与春秋时齐桓公小白称号相同)。这个齐桓公(桓公午)公元前374——前357年在位。扁鹊本是齐国人,桓公午第六年,扁鹊回到本国,给桓公午治病。可这位桓公午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结果死了。扁鹊是给这个齐桓公(桓公午)治病的。 弄清了这个问题后,我觉得,语文课本选《扁鹊见蔡桓公》应注明扁鹊与蔡桓公不是同时代人,这篇是寓言故事。我还觉得,节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给齐桓公看病的故事,加个题目叫《扁鹊见桓公午》......余下全文>>

五: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

管仲原本是齐桓公兄长的师傅,为其兄效力,从这一点上来看,齐桓公和管仲算是敌对的关系,那么后来管仲为什么会为齐桓公效力呢,齐桓公和管仲之间有什么特别的故事。任人唯贤,在春秋时期称霸的齐桓公是怎么死的。

齐桓公与管仲的简笔画

齐桓公和管仲有什么故事

齐桓公与管仲起初虽然同在齐国,但是并不是主仆关系,当时管仲在给公子纠效力,而当时效力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的是鲍叔牙。齐襄公时期齐国朝政大乱,灾难横飞,为了躲避灾难各位公子纷纷逃到别国,但是公子小白跟鲍叔牙逃到了莒国,管仲帮助公子纠逃到了鲁国。

后来齐国大乱齐襄公被杀,国君之位空缺,各位公子争相回到齐国争取王位,当时管仲就算到公子纠坐上王位的最大障碍就是公子小白,所以他在护送公子纠回国的途中转到公子小白回国的路线想要帮助公子纠除掉这个障碍。

管仲见到公子小白,假意下跪拜见,乘小白不注意就放了一只冷箭,小白吐血到底不省人事,管仲见小白中箭就快马疾驰赶回去报信。因为公子纠的这个障碍除掉了,所以一行人不慌不忙的返回齐国。

但其实公子小白其实没有中箭,管仲的那一箭刺中了小白的带钩上,所以小白就将计就计假装中箭身亡。在管仲走后小白一行人日夜兼程回到齐国当上了国君,史称齐桓公。当公子纠等人来到齐国的时候才知道小白已经成为国君,于是就利用一同前来的鲁国军队功城,没想到齐桓公早有准备,鲁国大败而回。

直到这个时候齐桓公和管仲都还是敌对的关系,如果不是鲍叔牙的推荐,可能齐桓公与管仲就真的成了一辈子的死敌。多亏鲍叔牙才让管仲得以辅佐齐桓公,并促使两人成为后人赞颂的明君忠臣。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

齐桓公的结局可以用十二个字来形容:齐桓公成于识人亡于不识人。早期雄赳赳气昂昂的齐桓公晚年凄凉,晚年的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谏,重用小人,结果导致几个奸佞小人专权,误导国君。

齐桓公的个人雕像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其子都为了争夺国君之位而拉拢群臣,尔虞我诈的想要除掉其他几人。儿子们都在为争夺王位之事忙的不可开交,病重的齐桓公躺在床上都无人照顾,结果死在病床上的齐桓公因为没有人来收敛而在床上放了六十多天,尸体都已经腐烂长蛆了都没人来收拾,最后新继位的长子无亏将齐桓公的尸体入殓下葬。

齐桓公,他的一生中既有光辉也有腐败。早年的齐桓公,善于任用贤人,在管仲的辅佐下大振齐国,把国家建设得很是风光。而到了晚期,齐桓公对于管仲的劝说也有些反感,固执于他自己的想法。管仲离世后,齐桓公更没有了贤臣的监督,小人当道,齐国有开始混乱起来。总的来说,齐桓公是个可圈可点的历史名人。

六: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桓公死后齐国的发展如何?.

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饿死。 齐桓公死后,齐国迅速衰退,退出争霸行列,

七:齐桓公之死是怎么回事

齐桓公一生显赫,是—位有治国才干和雄图大略的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了一些整顿和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在春秋列国中成为第一个霸主,他“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所以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那么齐桓公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晚年,齐桓公病重,儿子们便坐不住了,都想夺得皇位,于是他们便打开杀戒,根本不顾齐桓公死活。竖刁和易牙故意假装要保护齐桓公,就把他“请”到了一间封闭的小屋子里养病,外人知道者甚少,老婆们都忙着让自己的儿子立君,哪里想起还有一个病重的丈夫。就这样,在无人照顾的黑屋里,堂堂一国之君,“春秋五霸”之首,被他的亲兄弟安排得连吃的、喝的都没有,慢慢的,活活地被饿死了。

八: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桓公死后齐国的发展如何?

重病,饥饿致死。

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卫公子开方、易牙、竖刁等人,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明争暗斗,无力弹压。公元前643年,忙于争位的各方势力都似有意似无意的忘记了病重的齐桓公被三个佞臣禁闭在寝殿里,活活饿死。死亡六十七天后继位的新君才把桓公收敛。而后经过几次大打小小的战争,齐国已无力争霸。

至公元前386年,齐相田和废齐康公,以齐宝侯贿周王室,周安王许之,田氏以齐为国名,取代吕氏专有齐国。田和是为齐太公,因此又称太公和,以与太公尚区别。

之后,历桓公、威王、宣王三代励精图治,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是当时最为富裕的国家。到了齐湣王时,达到巅峰,一度与秦并称东西帝。但是由于齐湣王好大喜功,灭宋后引起五国征伐,齐国一度几近亡国。

襄王复国后,齐国国势日衰,对外采取守势。至秦王政26年,秦灭齐,迁齐王建于共,齐国灭亡。

九:齐桓公的妻子是谁儿子是谁 齐桓公最后怎么死的

当初齐桓公想杀掉管仲报一箭之仇,却被鲍叔牙制止了,鲍叔牙说:“如果只想富国强民,用我就可以了。如果想称霸天下,必用管仲不可!”于是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在管仲的辅作下,终称霸天下。如果齐桓公没有任用管仲,齐国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还真是令人玩味。

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在最后“一匡天下”,一系列的成就接踵而至,随着而来的是万古的芳名和丰功伟绩,然而遗憾的是,齐国的霸业未能持久。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很伟大高高在上,死的时候却很凄惨。齐桓公就是那么一位。

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在齐襄公死于宫廷内乱之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两人争夺王位。

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留在了自己身边辅佐自己,而鲍说牙呢也被齐小白看重,拜其为军师。两位至交,各自辅佐一个君王,都很卖力。可是这王位始终是攥在哥哥齐襄公手里,齐襄公也总是怀疑,两个弟弟要和自己争夺王位,便想设计把二人除掉。听闻消息的二人,赶忙带着各自的师傅出逃,公子纠到了鲁国,而公子小白回到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死于内乱,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成为齐国新一任君王,很快公孙无知又成为了宫廷内乱的牺牲者,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又陷入了一片混乱。鲍叔牙、管仲为自己辅佐的公子谋划,都想趁着国内内乱回国即位,为了争取时间,管仲拦截公子小白的时候,用箭射杀他,齐桓公应箭倒地,管仲以为除掉了齐桓公,便不慌不忙回鲁国将公子纠送往齐国即位。当他和公子纠来到齐国时,却被告知齐国新君主就是齐桓公。而齐桓公杀掉了公子纠之后,却唯独把管仲留下来了,不仅没有加害于他,还重用管仲为相,得益于这个“仇人”,齐国的国力恢复得很快,并迅速在各诸侯国中崛起。

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导下,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尤其注重经济的发展,“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抓住了经济,就抓住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实质。接着任用贤才,发展政治“作内政而寄军令”,把政治和军事统一起来。同时顺应时势,“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肥瘠征税,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几年之间齐国便国富兵强。

“尊王攘夷”可以说是齐国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逐渐失去了对众诸侯的管束能力,但是天下仍有周天子共主的思想,齐国如果贸然征伐蛮夷,必会引起其他诸侯的反感,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尊王”而“使天下莫敢不听”,“攘夷”,拉拢收买弱小诸侯国既减少了争霸的阻力,又使齐桓公威名大震。齐国凭借着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最后成为了春秋各诸侯国的老大,但齐桓公晚年失去了管仲、鲍叔牙等良臣,开始听信奸臣之言,最后被活活饿死。

史书记载:桓公好内,多内宠。在朝堂上一本正经的齐桓公,其实也是个好色之人,有三位夫人和很多宠妾,其中周王的女儿王姬、徐姬和蔡候的妹妹蔡姬都没有子嗣,他的宠妾们倒是为他生了还几个儿子,随着齐桓公的去世,他的儿子们又上演齐桓公和公子纠曾上演过的戏码 ,为了即位而自相残杀。长卫姬生公子无亏(武孟),公子无亏于齐桓公死后曾被立为齐侯,做了几个月的齐王就被杀掉了。齐桓公的诸子共统治齐国四十余年。桓公之子不止以上说的六人,《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齐桓公有七个儿子去楚国做了大夫。齐桓公后,盛极而衰的齐国一度沉寂,直至被田氏齐国所取代。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