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其困难表现在,各国期待高,自己准备少投入多效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人文环境复杂,
宗教
、民族矛盾多,国家之间边界争端、水资源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在于“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
要想长久的把困难解决好,必须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负着三大使命:
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我国带来哪些好处
“一路一带”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通过发展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突破了理念上的禁锢。二是通过沿海14个城市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开放的领域,形成了开放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三是延伸到长江沿线的开放,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局面。这种按梯度分层次的开放节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其基本驱动力是先开放合资、后扩大出口,通过对内深化改革激发增长活力。通过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其结果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内需外需一起拉动,形成了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增长局面。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吸收过去有效的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需求明显减弱,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已形成了新的压力,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耿耿于怀,不断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及规则的重塑,试图从多方面限制中国的发展。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共建丝绸经济带的倡议之所以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因为在已有的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势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对中国来说,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余下全文>>
四: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对外开放。 中国对外开放30多年来,逐步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阶段,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目前已经到了全面对外开放的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一个互惠互利平台,其深化对外开放的作用,主要包括: 1、国内开放区域均衡化。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度比较高的地区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中,东部地区优先承接了产业转移,并得到迅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只能承接东部地区淘汰的产业,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总是比东部地区要慢一拍,经济建设比较慢,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这就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岗位比较少,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环境不够稳定。我们看到,三股势力影响到了新疆等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如果新疆等地的经济发展起来,三股势力的发展空间就会缩小,其发展的势头也会衰败。“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实施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提高对外开放度、经济起飞的希望。 “一带一路”战略容纳了我国大部分的省,从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出发,贯穿于东、中、西部,分别经过中亚、东盟,到达欧洲。通过国内各省的相互合作,我国与区域内国家的分工合作,转移我国的优势剩余产能、促进我国资本到中西部地区、沿线国家的投资,协调区域经济,振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社会繁荣稳定。战略将新疆作为“一带”的核心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崛起。 2、国际贸易伙伴多样化。
一直以来,我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美国、日本、欧洲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国家进入漫长的去杠杆化阶段,美国经济虽然已经开始复苏,但是进程比较缓慢,日本、欧洲国家刚刚踏上复苏的进程,但是遗留的问题很多,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西方国家的消费能力还处于低位,过去“西方消费、东方制造”模式已经行不通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西方国家的出口一直没有得到提振。 出口西方国家的路阻塞了,我国领导人将目光锁定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沿线国家需要大量的轻工品、家电、高速公路、高铁等,而中国恰好在这方面是有相对优势的。我国经济发展所缺少的矿产资源、沿线国家贮备丰富。过去1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2014年,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26%。“一带一路”战略启动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各方面建设都取得积极进展。
对外贸易方面,2015年1-5月,我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3983.8亿美元,同比下降9.5%,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5.8%。其中,我国对沿线国家出口2439.5亿美元,增长2%,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7.7%;我国自沿线国家进口1544.3亿美元,下降23.2%,占我国进口总额的23.3%。吸收外资方面,沿线国家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67家,同比增长14.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42%。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我国企业共对沿线的48个国家/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48.6亿美元,同比增长3.7%。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地区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105个,新签合同额251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8.6%,同比增长19.1%。对外劳务合作方面,我国企业向沿线的55个国家/地区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万人,5月末在外人数31.2万人,占我国在外出各类劳务人员总数的31.2%。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开展,沿线国家将成为我......余下全文>>
五:一带一路建设,对开创我国全方位什么格局,促进地区和世界什么有重大意义
张高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扎实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
努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六: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内容:“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世界最大的魅力,将不仅仅在于有多少投资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世界带来一股新的潮流,让平等合作、文化交流、经济繁荣,而非军事霸权,成为未来世界秩序的另一条主轴。
国内: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国际:“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贡献:“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14]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七: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有哪些
“一路一带”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在经济层面上,“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有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产能输出+资源输入”,远期着眼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共同繁荣”。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梳理出国内产业发展的五大主题机遇:
一、“通路通航”主题: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吞吐量将明显提升。连云港至鹿特丹港联通的新欧亚大陆桥,将强化其在国际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中国也将全力打造与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方式:海上——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内河——中国出资澜沧江-湄公河河道建设,打造黄金水道;公路——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经开通,东南亚正在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通道;铁路——中国计划以昆明和南宁为起点,建设泛东南亚铁路联系东南亚陆路国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也将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运营、设备制造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优势,推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服务和交通运输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走出去”。中国的港口有用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经验,铁路建设“走出去”给其他基础设施类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样板。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存在强烈的建设大港口的需求,我们认为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存在建设和运营“走出去”的良好前景。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也会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公里,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公里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的空间。而且中国依靠压倒性技术和成本优势,将成为铁路建设的最大受益方。
二、 “基建产业链”主题:包含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
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呈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亚洲和非洲的沿线国家较中国分别有10%和20%的城镇化提升空间,而中国在自身城镇化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经验和产能可以对外输出。从国内来看,西北部区域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国均属后列,新疆、青海、甘肃跻身倒数5位,宁夏、陕西居于中后段水平,为实现“一带一路”各国间的基建对接,中国西北部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基建领域投资需求很有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台阶,我国建筑业及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我国参与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加大对外开展基建投资业务的战略构想。根据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的5%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05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承包完成额2013年仅为0.14万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3%。主......余下全文>>
八: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意义人民网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其困难表现在,各国期待高,自己准备少投入多效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人文环境复杂, 宗教 、民族矛盾多,国家之间边界争端、水资源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在于“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 要想长久的把困难解决好,必须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九:一带一路发展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负着三大使命:
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十: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发挥什么作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二、广西区位优势 第一,国家战略全覆盖。继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去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等发展规划,广西全域实现了国家战略全覆盖,享有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沿海沿边沿江开放、革命老区振兴等叠加政策。 其次,区位优势独特。广西沿海、沿边、沿江,处于珠三角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之地,一头连着粤港澳,一头连着东盟,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广西作为中国内陆进入东盟国家、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内陆的“双向”通道作用越来越重要。 再次,交通便捷。广西是我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和海上通道,是中东部地区“西进”、西南地区“东出”和“南下”的重要交通枢纽。经过多年建设,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今年将超过3亿吨。全国第二大内河运输水道西江横贯广西境内,广西的14个地级市有11个城市均可通过珠江-西江水系直航粤港澳。高速铁路营运里程约1500公里,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以南宁为中心三小时可直达广州、昆明、长沙、贵阳等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可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 第四,资源丰富。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铝、锰、锡、锑、铟、镓、稀土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拥有丰富的农林资源,糖料蔗、蚕茧、木薯、茉莉花、木材、林化产品等产量居全国第一,中草药植物种类居全国第二。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水能可开发蕴藏量居全国第七;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教育和培训资源,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60万人,其中每年在中专院校毕业生超过40万人,用工成本较低。具备一定规模的科技和产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