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过程理论

一:如何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二:四书有哪些?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是怎样的?学习这一原理有何指导意义?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样两飞跃构成的。

a.从实践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b.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补充、升华、创新)

c.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一步步深化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B.意义:

a. 从理性认识到认识的过渡(第一次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告诉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去粗求精,这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

b.从实践到认识(第二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完成对已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还需要有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也是更重要的能动飞跃。我们要意识到,不仅要注意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应保持美好的心境、坚定的信念等,来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

c.从认识到实践,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就必须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所以我们应深入人民群众。

四:认识的发展是怎样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五: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有哪些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

(1)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2)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3)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4)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1)整体是事物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2)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没有部分也无所谓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4)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6、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造,具有不可抗拒性.

(2)规律只能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规律的客观性并不等于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也要解放......余下全文>>

六: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有哪些?

辩证唯物论主要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唯物辩证法则进一步揭示世界的状态怎么样,所以在理解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充满矛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世界是物质的这一理论前提,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事物联系、发展和矛盾的客观性。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评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①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②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唯物畅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基本观点

根本

观点

分歧的三个方面

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

矛盾

①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人能群,彼不能群”&“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事物的矛盾性&事物中没有矛盾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

矛盾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