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当前的社会道德失范问题有哪些
1、失去中国五千年积累的道德传承;2、对外来所谓文化崇拜;3、不知道道德是生命根本基因;4、没建立道德教育长效机制;5、不懂中国文化不认中国文化不用中国文化。6、道德和文化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定义完全不明不清。7、对老子道德经注释解读应用境界层次不明。8、真讲道德受到大笑之,层层堵截。9、人文环境受到破坏。10、道德只浮在表面形式宣传,没落实到实处等等!
二:我国道德失范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好多学校老师都失德,你去追责,她会告诉你:“孩子的教育,你们家长影响最大”,意思大概是家长是主责!相反好多老师却没有进行自己的义务,行为随意——家长没有在学校看着!
三:诚析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成因
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当前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大学生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 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自律道德”的弱化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1.“自律道德”的弱化
“自律道德”是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主要是受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不是外部规范的制约。其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是道德发展水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由于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性,如互联网的不太友好及开放自由,网络和现实的分离,网络环境的“去个性化”状态,这些都将导致大学生的主观价值标准模糊和自主意识降低,自律道德弱化,并因此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
2.“他律道德”难以形成
“他律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主观的动机。他律的道德标准具有客观性。由于互联网缺少规范和监督,大学生难以形成这种受制于外部规范的“他律道德”。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个体“现实身份”的丧失和“平等身份”的获得,将不再受到原有社会规范的影响,因此,网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现实社会的 “他律道德”是建立在规范和权威的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个体触及社会的规范及他人的利益时,他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压力和自我良心带来的拷问,也就是必须考虑到道德成本的问题。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他将会进行理性的道德判断,考察行为将带来的压力自己能否承受,然后才决定是否实施行为,这就要求他对大多数的信息进行分析。然而在网络空间,个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现实社会的直接对话,责任之外的其他人很难对不道德的行为采取相应的道德措施。此时道德行为的维护也仅仅表现为行为者本身的“道德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者可以随意解释其行为来为自己辩护。互联网正面临着道德评价体系的缺失,个体在互联网的行为很少会被人评价,即使有评价,其道德约束力和现实压力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 他律道德”在网络空间就很难形成。大多数人在这种缺少评价和制约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与自己性格和现实身份不一致的行为。
综上所述,网络“自律道德”弱化和“他律道德”难以形成最主要和关键的因素是网络中缺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机制,网络中的个体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再加上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中的自主道德意识存在问题,网络环境在此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网络的道德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对策
1.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不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的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人的道德的发展有一个从无律到他律最后发展到自律的过程。在网络中他律因素已经不存在或很少存在,主体必须具有自律精神才能做出道德行为。对于学校德育而言,网络社会的影响是一个现实的客观存在。学校德育只能对多元信息的选择和接受环节进行调控,以形成学校德育对象本身的鉴赏、批判能力,培养青年大学生自律精神,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加强网络道德自律,自觉趋利避害。
2.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学习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应该具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提高青年学生对网络文化信息的......余下全文>>
四:如何看待道德失范
是当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裂变解体时,出现的正常现象.
你这种情况应该是社会转型期间不可避免的现象。
五:结合现在实际情况,谈谈怎么治理道德失范现象
个人认为,这是根本上是个长期过程。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礼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避害是本能激发。失范是由于失范成本较低,法制不彰,陌生社会,缺乏社会公众的约束。
要治理,根本上,提高全体国民生活水平,实现相对公平,加强法治,解决各项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