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理想教育

一:初中生需不需要理想教育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

学生以学习为主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的,因此要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想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用名人、英雄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仰慕名人、英雄,喜欢听杰出人物的故事,容易受榜样形象感染,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而名人,英雄人物的一生,本身就是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一生,因此用名人、英雄的榜样来教育学生。

3、帮助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民族的振兴,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业迫切期望青少年一代立志、成材。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从而对社会,对人类作出贡献。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学生自觉地确定人生目标并支配其行动,克服困难,在困难和诱惑面前不低头,不迷失方向。

总之,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时刻在教学工作中去体现。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的理想教育

1,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引导帮助他们确立学生时代的奋斗目标。如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是正当的,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并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理想的火花。当兴趣、爱好、特长与志向趋于一致时,就会形成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理想。

2,要告诉孩子,为实现理想,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

3,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孩子兴趣,树立远大理想。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一、结合实际,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中学生的理想具有形象具体、与兴趣爱好相联系、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引导帮助他们确胆学生时代的奋斗目标。如: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是正当的,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并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理想的火花。当兴趣、爱好、特长与志向趋于一致时,就会形成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理想。

二、立足现实,鼓励孩子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中学生对理想充满美好的憧憬,但对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困难和曲折,认识不足。因此家长在这方面应给予引导。

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奋斗是达到理想天国的阶梯和桥梁。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

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为实现理想,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要告诉孩子,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会牺牲生命,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总之,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岁月,开始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开拓,家庭对孩子进行科学崇高的人生理想教育,将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如何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无论在什么时代,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越远大,越坚定,影响支配作用就越大。而支配学生行为的理想是多种多样的,有水平高低的不同,也有性质优劣的差别。在全面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如何使学生确立远大的、崇高的理想,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的中心问题,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这是教育工作中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但要有恒心,而且还要着眼现实,展望未来,对学生循循善诱,有的放矢地诱导。  一、了解分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理想的现状和成因。学生的理想总是通过一些具体事情的向往或态度表示出来的,如对某方面兴趣很浓,对某方面漠不关心,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如个别谈话,组织讨论等)了解各种态度和倾向,加以梳理,从而掌握各个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识水平,分析哪些方面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好的苗头,哪些是坏的倾向。  一般来说,很多学生对理想前途的看法是不稳定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考虑,如家庭成员政治经济生活方面的变化,周围一时流行的风气,教师的感人言行,扣人心弦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等等,都会掀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激情,形成某种愿望,教师要敏感地把握这些客观因素,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动态中掌握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二、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板起脸孔谈理想。促使学生朝着理想不断奋进。  由于学生年龄、经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因而对理想的认识也有差别,每个年级的学生对理想前途认识达到哪个阶段,很难作统一的,截然的划分,因为他受年龄、文化与智力的制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理想发展阶段是为了促进他。比如,当学生还不能独立思考理想时,就帮助他们增加有关知识,积累一些积极素材,在学生进入生活理想阶段,就帮助他们认识美好生活理想的建设要靠集体的力量,当学生考虑长大后要干什么时,就引导他们认识只有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个人的才智方能完全发挥出来。总之,要以高处着眼,从现实基础入手,积极地促使学生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奋进。  四、以德启智,德智相长,培养有理想的新时代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理想是和学习情况分不开的。学习好时对理想前途有信心,否则就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甚至走上邪路,所以教师决不能脱离学习导理想,而要把理想前途教育同学习及各种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开展“着眼未来,立志成才”的主题班会,用一些名人的感人故事去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必须努力学好文化知识。  学生都是各有其优长的,知道自己的优长,了解这优长的社会意义也是远大理想建立的条件,教师必须在这方面花心血,对学困生尤要注意这一点。比如对只喜爱体育活动的学困生,教师应多与他们接触、交谈、因势利导,使他们认识到有体育专长而没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同时,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践自己的优长,使之看到学校给自己开辟的广阔道路,对前途充满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  理想前途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能希冀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的敏感,耐心和远  见卓识,教师要善于抓住社会上和学校中有关积极和消极现象,借积极因素为动力,化消极因素为养料,逐步帮助学生夯实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为中国的振兴,民族的腾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时代学生。

五:浅谈怎样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养成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人的首要素质。应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把对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作为小学辅导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也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素质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小学儿童的习惯中,主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班级的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教育和提醒学生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热爱劳动,积极打扫卫生,勤洗脸,个人衣着干净整洁;懂礼貌,诚实守信,不撒谎,遵守纪律;爱集体,爱祖国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要从起始年级开始,养成读书写字姿势科学、正确的习惯;作业书写认真、规范、漂亮,干净整洁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踊跃发言的习惯;课后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积极阅读课外读物,涉猎课外知识的习惯等。以此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二、进行常规的意志品质等教育要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向上、永葆活力和朝气的自信心,锻炼坚强的意志,遇到任何困难不灰心,不丧气。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利用一些名人的故事、伟大人物的事迹和身边的事例,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并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手,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让学生抱着激昂的信心去对待每一件事。培养优秀的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自尊、自爱、自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健康人格必备的条件。这就要从小学生抓起,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身边的人和事的例证,让学生充分感受,立志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骨气的人。所以,在向学生讲明各种道理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实际行动着手,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困难面前不后退,敢于担当各种任务。我用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和儿童读物,感染学生;用“爱拼才会赢”“人活一口气”等斗志昂扬的经典歌词鼓舞学生;用“亮出你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号召学生积极进取;教育学生要胜不骄,败不馁,培养他们冷静认真地对待成功和喜悦,乐观积极地分析失败和伤痛等良好的情感品质等

六:浅谈怎样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犹如治水,既需要“堵”,更需要“导”。教师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如果只进行简单粗暴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其实就是不得法;时时处处进行“围堵”,其结果也是堵不胜堵,顾此失彼;最好的办法就是“疏导”,以学生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其个体差异,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达到既教书更育人的目的。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有健康的心理,要用恰当的方法,要融入情、升华爱,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药到病除之功。 那么,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教师的头脑要始终保持冷静,多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学生的心理还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不良行为反反复复,表现为幼稚与成熟共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随意***替。那种期望纪律教育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期望学生个个守纪,人人优秀,是不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的。我们教师应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好处理学生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 第二,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语言,不要伤及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违纪学生虽然有时没有是非观,但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批评时要注意态度不宜生硬,语言比较委婉,不能伤及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同时,批评还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多摆事实,讲道理,谈方法。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等、关心和爱护,他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进而改正缺点和错误。 第三,教师还要善于把握批评的时机,因势利导,点拨指引。 后进学生遇到困难、不幸和疾病时,老师在带领同学帮助他之后,说:“今天老师和同学这么关心你,帮助你,你今后一定要争口气!”也许这一句话就可能成为他今后改正错误的强大动力。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而善于批评教育却是一项教育艺术。在批评教育违纪学生时,教师仅有上述健康的心理还不够,还必须有恰当的方法,方法好才可能效果好。不当的批评,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恰当的批评则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受益匪浅。

七:如何树立学生的正确理想教育

当今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动力不足或者动机缺乏、动力丧失,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当今的学生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盲目的学习。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动力。如今的学生由于没有理想和追求,所以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生缺少必要性的唤醒水平和认知反应,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懒于做作业,不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若问起现在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他们常常会一时答不上来,或者说没有想过,或者说是“家长让我学我就学”、“老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别人都学习,我也学习”,从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从而导致学习目标的不稳定性。那么如何如何树立中学生的远大理想呢? 一、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励志教育,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长,随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有流行趋势,人们过分追求金钱、地位,荒芜精神家园,导致精神缺失。在这种物欲横流、精神失落、道德沦丧的环境里,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空虚(焦躁、烦躁、急躁、浮躁、暴躁)。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注重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理想追求,缺乏坚定如一、执著不变的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试想,一个人如果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怎么可能出现精神空虚?精神充实了,学习的动力自然十足了。 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要成为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为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要从自己做起,努力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三.教会学生将远大理想和踏实奋斗结合起来才更有力量。 远大理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真正有理想的表现是知行统一。对于学生来说,实践自己远大理想的最好行动,就是刻苦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周恩来同志在年少时说出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今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了学生崇高而又神圣的使命。学生们躬逢盛世,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

八: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理想教育

当今社会,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理想危机”还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但导致学生理想危机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功近利、惟利是图、惟我所求的思想在作崇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校对学生理想教育的简单化、形式化,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包括理想教育在内的品德与德育工作,没有在学生心目中确立对理想目标终身追求的信念,而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理想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灵魂。为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理想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品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分析学生对理想追求的现状,分析出现理想危机的原因。除了学校教育出现偏差外,现阶段不少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对子女的理想目标疏于引导,简单地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图个好收入,生活得舒服自在,甚至有不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根本就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有限的沟通也只是简单地告诫子女不好好读书将来也和我们一样外出打工的思想。有的还把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不正确理解灌输给孩子,客观上形成了现在的学生缺乏远见、胸无大志。其次,要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理想。学校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实现理想是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不是只想不做就能达到的。理想的确立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实是求事地定位,其总的前提是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向,有利于自身能力的发挥。而在此基础上,再把理想具体化,并且制定出分步实施的子目标,其间还要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挫折,并不断予以矫正。第三,学校要将理想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学校校风、学风的形成,校园文体活动的开展等都是理想教育极好的载体。二、理想教育应该渗透到所有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对理想教育的渗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思品课、德育课教师的事,学校应该对所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该渗透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各科任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自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涵,以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学习的热情,从而消除为教学而教学的片面倾向。三、理想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去。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有理想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激情,表现出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要通过自己对工作的努力,表现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在理想追求上,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也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才能成功,理想才能化为学生的实在行动。四、理想教育应该成为学生内在的驱动器。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宣示理想,并且使之成为其内在发展的动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演讲会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想;可以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理想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而予以疏导解决;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理想话题辩论,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从而拨正航向,走上正途;还可以通过建立理想档案的方式,记录下每一位学生实现理想的过程。总之,确立理想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也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但确立的理想必须是学生内心对未来奋斗目标的设定,并且甘愿为之而努力。由此可知,不防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学校的理想教育也是一样,务必要在不知不觉中去“渗透”,而不能简单地予以“灌输”。所以,我们务必要把理想教育化成学校的文化行为,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九:新时期如何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无论在什么时代,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小学生也不例外。向往一件精致的玩具,向往脖子上挂着一条红领巾,这都是理想。年代渐长理想也更远大。理想越远大,越坚定,影响支配作用就越大。在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个春秋中,我认识到支配学生行为的理想是多种多样的,有水平高低的不同,也有性质优劣的差别。在全面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如何使学生确立远大的、崇高的理想,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的中心问题,也是《品德与生活》课中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这是教育工作中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但要有恒心,而且还要着眼现实,展望未来,对学生循循善诱,有的放矢地诱导。一、 了解分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理想的现状和成因。学生的理想总是通过一些具体事情的向往或态度表示出来的,如对某方面兴趣很浓,对某方面漠不关心,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家访,个别谈话,组织讨论等)了解各种态度和倾向,加以梳理,从而掌握各个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识水平,分析哪些方面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好的苗头,哪些是坏的倾向。一般来说,小学生对理想前途的看法是不稳定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考虑,如家庭成员政治经济生活方面的变化,周围一时流行的风气,教师的感人言行,扣人心弦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等等,都会掀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激情,形成某种愿望,教师要敏感地把握这些客观因素,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动态中掌握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二、 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朝着理想不断奋进。由于学生年龄、经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因而对理想的认识也有差别,初入学的学生只以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一般是教师或家长)的教导作自己的理想,随着年龄和文化知识的增长,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也相应提高,但所想的内容多限于生活方面,与吃喝玩乐等相连,如个别学生只希望爸爸每天都给他一元零用钱,个别学生只希望每天都能看到一部儿童电视剧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生活理想。随着年龄渐长,兴趣爱好越多,学生逐渐考虑到自己长大后要当一名飞行员,一名医师,一名工程师……此时又出现了新的理想。每个年级的学生对理想前途认识达到哪个阶段,很难作统一的,截然的划分,因为他受年龄、文化与智力的制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理想发展阶段是为了促进他。比如,当学生还不能独立思考理想时,就帮助他们增加有关知识,积累一些积极素材,在学生进入生活理想阶段,就帮助他们认识美好生活理想的建设要靠集体的力量,当学生考虑长大后要干什么时,就引导他们认识只有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个人的才智方能完全发挥出来。总之,要以高处着眼,从现实基础入手,积极地促使学生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奋进。三、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板起脸孔谈理想。小学生喜欢活动而厌说教,但因阅历浅,知识面窄,急需提高认识,否则理想无从远大起来,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我们寓哲理于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比如,针对学生脑子里理想前途的观念淡薄的情况,开展“我的理想是什么”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述说自己的理想,如有的学生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篮球运动员,有的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曲家,有的说当一名公安战士,有的说最理想是当一位农民等,针对学生为自己最实惠的想法,开展“假如人人为自己”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引导学生设想一下假如人人都如此,将会造成集体和社会的损失,结果对己也不利。又如组织学生到潮州、海门、汕头特区参观,通过参观,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灿烂文化,似锦前程,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并通过......余下全文>>

十:理想的教育状态是什么

——读《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有感茗儿近几日,阅读了郑杰的教育演讲录——《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总体说来,不是特别满意。

这本书讲的是校长的治校之道,购买时,是在看了他的《边走边叹》之后,当时,对他佩服至极,便马上在网上下单购买。读完后,感觉不太满意,题目似乎是噱头。如果说,《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能够让教师人手一册的话,那么,《没有办不好的学校》就可以让校长人手一册。可见,对于一本书来说,题目是多么重要。

不满意的表面原因是这本书内容有些空,因为是演讲录,所以语言的随意性就较强,所以,似乎废话就比较多。读过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那是叶先生回国讲学的记录,但是,叶先生的文章就很好看,原因很简单,叶先生演讲时,一方面唯恐讲得过于专业、过于学术化而影响一般听众的了解和兴趣;一方面却又希望讲得比较精致深入,不辜负那些对旧诗词有修养的听众,遂在求精和求深的同时,尽量做到大众化。所以,在叶先生讲授的方式和口吻下,我们这些普通人走进了唐宋词的天空。也曾看过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这也是王崧舟老师的教育演讲集,是他参与各种大型的、专题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培训活动的讲座和报告,呈现了他对诗意语文的理解和生成过程。文章结合案例,内容很实在,让读者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诗意语文”。

而对于此书,感觉不满意的原因有三,一方面是感觉内容稍有空洞,更主要的是自己的兴趣点不在于此,最主要的是自己涉猎面太窄,自己对里面的很多理论从未涉足。在以上三点原因之下,在遗憾中合上了最后一页。

尽管有诸多的不满意,但是,这本书有些内容也引起了我内心震动,特别是以下几点是我最大的收获:

一、一所好学校的发展必然经过三个阶段:

追求质量阶段——追求效能阶段——追求人道阶段

追求质量解决了一所学校的生存问题;追求效能使得学校更具竞争力;追求人道使得学校更具社会责任感。三个阶段由追求外在价值到追求内在内在价值,由质量到超越质量,这是三个依次递进而又无法跨越的阶段。现在,大多数学校处于追求“质量”阶段,当在质量阶段,我们的校长很多都已经困惑了:我的学校已经不错了,还怎么发展呢?不,此时,我们要走向“有效能”阶段,追求人道阶段。教育机构的人道主义就是要使教育为学生的人生幸福而尽力,不仅是为看不见的未来谋福,更要关怀此刻的、当下的幸福和感受。

二、教育服务的三个问题:

教育服务的产品是课程,而不是学生。学生不是产品,如果学生是产品,那么学校就等同于制造业了,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

教育的宗旨是增进人的幸福,减少人的痛苦。

三、学校要将学生的生命质量作为关注的焦点。

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最高目的和归宿,教师对学生要进行生命关怀。人的生命是独特的,教师要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要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关注个体生命潜能实现,生命关怀不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压迫学生,而是以自己的关怀,使其释放最大的能量。有了关怀生命的教育是才是“诗性”教育。

四、教师素质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以前,我们习惯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要求教师要“奉献于教育事业”,甚至要求教师做到“无私的奉献”。我们总认为教师理应成为一个“神”,而事实上,教师只是个人。对于一个人“人”来说,最好的提法是“专业”而不是“事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热门话题,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方式是结成共同学习体。

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工作上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幸福不仅仅是获得快乐,而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完美的体验,一句话,幸福很简单,有尊严在场就有真正的幸......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