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一: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5分

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去从政治呢?

孔子说:尚书上有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就是友爱兄弟,把孝悌这个道理施于政治,这本身就是政治,要怎么样才能算是从政呢

二: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停顿怎么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朋”字后面停顿,“亦”字后面停顿

三:子奚不为政的下一句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四:论语集释之为政篇或谓孔子曰:“”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道:”《尚书》上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从事政治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事政治呢?”

五:论语 为政——翻译

有人对孔子说:“先生为何不从事政治呀”先生说:“古书里有两句话说‘孝啊!真是孝啊!又能友爱及你的兄弟。’只要在家施

行孝弟正当有条理,那也是从事政治了,如何才算是从事政治呀!”

参考资料:www.douban.com/group/topic/1557843/

六:文言文虚词例句 250分

一、夫、唯、其

语气词“夫”可用于句首,也可用于句尾。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引出议论的内容。如果是用在复句的最后一个分句的句首,则常常表示对上文的结语或推论。例如:

①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晋灵公不君》)

②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这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许行》)

③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荀子•议兵》)

前三例都是引出议论的内容,后一例是对上文的总结。

“夫”用于句尾,表示感叹语气,有进也表示疑问测度语气,可译“啊”、“吧”或“吗”。例如: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吾歌,可夫?(《史记•孔子世家》)

“唯”(惟、维)作语气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引出主语或强调时间,一般可以不译出。例如:

①《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有德之谓。(《左传•成公十六年》)

②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晋灵公不君》)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

“唯”用在祈使句中,表示祈求、希望,可译为“希望”、“请”等。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②唯天王秉利芳义焉!(《诸稽郢行成于吴》)

③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上书谏吴王》)

句中的“唯”(惟、维)往往用来帮助加强判断,有的可译为“是”。例如:

①晋楚唯天所授,保患焉!(《左传•成公十六年》)

②黍稷非声,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

③是惟子厚之室,既固且安。(《柳子厚墓志铭》)

语气词“其”往往用于句首或谓语前,表示多种语气。

其一是表示估计、推测。往往用来表示自己的意见不一定正确,只是一种推测、估计。或者表示虽有一定看法,但为了谦虚或客气,而使用“其”使自己的意见、看法表述得委婉、曲折些。这种用法的“其”可译为“大概”、“也许”、“或许”、“恐怕”等。例如:

①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灵公不君》)

②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③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厚也。(苏轼《贾谊论》)

其二是表示反问,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例如:

①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诸稽郢行成于吴》)

②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城濮之哉》)

其三是用于祈使句中,表示劝告、祈使、命令。这种用法的“其”,仍然是要使劝告、祈使、命令的语气变得委婉、含蓄些。一般可以不译。例如:

①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左传•成公十六年》)

②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同上)

④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二、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胡”、“曷”、“奚”、“安”、“恶”、“焉”等。这些疑问代词有的称代人,有的称代事物,有的称代处年,有的具有两种或三种称代作用。

“谁”和“孰”主要用于指人,“谁”的用法和现代汉语完全一样,只......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