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率

一:怎样看待大学生就业率

不过这次他不是攻读研究生,而是花两年时间读技校,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拿着本科文凭回炉读技校,在10年前,这事听起来肯定不可思议,如今却已并不新鲜了。在当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上,技校生成了很多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与此相对,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却呈下降趋势。大学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就业的反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一个招聘人数不多的岗位,前来应聘的常常有上百个研究生或是上千个本科生。

这是一位女大学生对某大城市招聘会现场的描述,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因而有人就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高校扩招惹的祸,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前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快的发展,这是在长期坚持内涵发展基础上实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国家、对民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在努力培养和挖掘人才,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人才资源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本钱。但是,中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是35%,日本是23%。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他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不上大学也是要就业的,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培养,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

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还在于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它表现为

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

等等现象。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国家人事部公布的数据表明,

2005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个城市就接收了15个省市10.9

%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编制数量、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即使想到这些地方去就业也往往难以落实。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空间狭小、渠道不畅,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也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一定关系。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等等。

另外,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更新滞后。许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

,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很多......余下全文>>

二:大学的就业率是怎么算的??

我们学校好像是添个表只要你添里就说明你就业了 可能有的学校是用毕业证卡就业率 钉果你不就业 那毕业证就费点事 还有就是不管你什么工作都是就业 只要你现在没有在家带着 进工厂了 当个服务员了 或者保安什么的 都是就业 你总要找个工作赶着吧 不能一直在家带着 学校会那几个 工作的找的好的学生的 照片在学校和社会大肆宣传 这样就业率就出来了 个人是真认为的

三:为什么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率这么低

A.从国家方面来看:

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市场,为经济市场供应人才

2.做到就业平等,确保“以才供业”凭才能高低去就业同时择业。(现在靠关系就业的问题很严重,太多的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B.从学生方面来看:

1.不想以后出去被人看扁的大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给自己充实。肚里有货,就不怕没事做

2.事事要多靠自己,没有人会帮你打理一切。现实有太多的不公平,你也要认命!

原因:1.中国人口太多了!

2.大学生眼高手低,能力不行!

3.一代不如一代!

4.教育体制问题!

四:2017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情况如何?

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12日在京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5届基本持平。

这份报告的调查样本为2016届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28.9万名大学毕业生,覆盖了1313个专业以及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5个职业,327个行业。报告显示,本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为91.5%,与2015届的92.2%和91.2%基本持平。

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月收入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且高等教育在毕业3年内回报明显。2016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988元,明显高于2801元的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

在就业去向方面,报告指出,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大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且比例持续上升。信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比例持续上升,建筑、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下降。

报告分析指出,本科就业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高职高专就业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来为需求增长型专业,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而本科就业的美术学、音乐表演,高职高专就业的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等专业近年来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每年都会说大学生毕业就业难,但是大学生的质量也是其就业难的一项主要因素。所以大学生,在校的时候,应该努力学好功课,锻炼自己的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好办法。

五: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3

大学生就业事关高校的声誉与发展,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需要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一、学校方面     (一)学科专业建设要考虑社会需求。大学是专业教育,尽管每个人将来从事的不一定就是大学所学的专业,但专业对多数人今后的人生道路影响巨大,而且走出学门的第一步求职往往要求专业对口,所以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就业率的源头。高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就业面窄的专业可以适当压缩招生规模;新建专业从设立之初,就要考虑学生出路;同时,要有超前意识,能够预测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目前暂盯需求量不大的专业,但如果有发展前途,也可以先把架子搭起来,如我校工商管理系的物流管理专业,前几年了解的人并不多,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抢手货,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了100%。   (二)教学模式要随社会对人才要求而变化。未来时代的发展,那些具备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再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既博又专、文理兼顾的复合型人才必然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大纲的修定、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作适当的调整,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不少大学开设了实验班,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创业训练;开辟第二课堂,加强素质培养;还有一些大学实行按类招生等都是培养能力的好途径,)。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据调查,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几个主要因素为:工作福利(21.02%),自我价值的实现(19.21%),专业及个人兴趣(19.45%),工作环境(14.63%),社会需要(7.20%),工作稳定性(6.25%),社会地位(4.31%)。笔者在多年指导大学生就业中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或专业或待遇或地域一次性到位,如果满足不了,就一直等待。其实从国家人事管理角度讲,工资待遇、晋职晋级等往往都与参加工作的时间年限有关,如工资调整时,会规定某年某月某日前参加工作可能会提高一级工资,晚一天都不行;再如职务晋升,规定大学毕业工作满5年以上可以申报中级职称,中级职称满5年以上可以申报高级职称等,年限不够就没有资格。不少大学生总是以还没有找到最理想的单位为由,迟迟不就业,岂不知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为以后晋级埋下了障碍。   2、引导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智联招聘在全国各地的1.5万余名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日前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认为个人定位不清晰是就业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的占近40%。所以,不少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全面了解,找不到自己的最佳就业方向,盲目求职,成功率不高。求职前,帮助大学生全面分析一下自己,确定出我喜欢作什么(主要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人爱好等)?我适合作什么(主要包括职业性格、气质、天赋才干、智商情商等)?我擅长作什么(主要是职业能力倾向,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字运算能力等)?我能够作什么(主要包括已掌握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等)?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导大学生确定出其职业目标。这对大学生调整择业期望,调适求职心理,规划好职业生涯,转变择业观念,提高求职成功率将起到极大的帮助。   3、引导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非常看重个人的实践能力。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知识不等于就业能力,现在有些大学生为什么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就是因为缺乏就业素质,比如怎么打电话,怎么与人交往,怎么与人......余下全文>>

六:大学生真实就业率只有30%,大学生们,你们心理什么滋味?

有什么滋味?找不到工作就不了业都是自身定位不准,高不成低不就的,真的想找份工作都有的。我周围的同学没有一个是游手好闲的。

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哪些专业就业率较低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2017年,第二产业人才缺口将达1720万人,而第三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325万人,就业形式严峻;三十六行行行有状元,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在选择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上你后期学习的努力学好一门技术,以后的生活肯定是不错的。在选择的时候,选好一个热门的技术,现在的话,感觉餐饮业发展很不错,尤其是湘菜、火锅这些,厨师现在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对于你来说,学个湘菜厨师什么的,应该是挺不错的。

八:当代大学生就业趋势如何?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尹蔚民分析说,“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

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超过700万人。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的原因

第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第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第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 —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 660万个

中国13亿人 ——中小企业 1100万个

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企业超过3400万个。

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为什么就业容易?鼓励人人创业,中小企业多,就业相对容易。

第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需要。据2000年《洛桑报告》称,在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中均属倒数第一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余下全文>>

九:郎咸平:为什么中国大学生就业率低,一句话说出真相

这个其实有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眼高手低,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了,其实前期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要以学习经验为主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十:中国的大学生为什么这么难就业?

有副对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披是“愿赌服输”。这幅对联虽然说的有些绝对,但也是生动地概括了现阶段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公务员考试人数的激增数,千人争一职位的现象,也可以是观照就业形势艰辛的另一个鲜活标本。

2007年实际上有495万的毕业生,但是还有100万没有就业,2008年560毕业生,还有150万没有毕业。到2009年,中国将有 610万大学生,根据人力资源部的目标,力争就业率达到70%,专家估计可能还有200万大学生不能如期毕业。这个是比较严峻的问题,中国现在处在大学生毕业年年增长,但是我们的就业岗位,我们的社会经济结构不能满足的这么一个局面。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也是社会上的一大现象。大学生就业有多难,看看上面的数字就知道了。为什么会这么难,这个问题也被分析过很久了,在我看来,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人说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已经不稀罕了。诚然,高校扩招的计划经济的数超过了市场经济的增长。从2001年的145万,一直到2008年的560万,中国大学生增长数量呈井喷式的增长,这样的增长速度是扩招前的6倍,而经济规模实际上是没有增长的,所以人才的超前增长实际上是造成目前就业难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但在数量激增时,我国的大学生真的供过于求吗?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过剩。我国的大学生占整个国家人口的比例目前只有5%到6%,而发达国家实际上占到的比例是30%到40%,加拿大的大学生毕业生人口则占到了国家人口的50%。对比之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有发达国家的1/8。所以我国的大学生并不是过多。但是为什么出现就业难的情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目前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单位实际上是不够的。很多大学生都想着进国企,但僧多粥少,实际上真正吸引大学生就业,或者城镇人口就业的70%和90%都是靠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但目前我国能够吸纳大量学生就业的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德国联邦劳工局下属研究机构一项调查发现,在德国失业人数超过400万的大背景下,德国高校毕业生却仍然就业前景良好。其重要原因是研发、管理、咨询和教育领域等需要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不断增多。

而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不到 40%,在发达国家实际上占到80%,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很多行业,包括金融、保险、电讯、医疗、卫生,更重要的包括教育行业,实际上都还处于半封闭状态,很多垄断行业都没有真正放开。这些行业如果真正开放,将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大大的“蓄水池”。

在过去30年里,我们走的是低成本的中国制造模式,这种模式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但是在大学生的就业上所做的贡献还很少。我国的制造业实际上还定位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虽然吸收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如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动力。真正能吸收大学生的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我国却发展的远远不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也导致了我国千万学子走出校门后找不到归属地。

另外,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分布也是很不合理。毕业生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这些大城市。实际上我国大学生应该向更多需要人才的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城镇发展,如温州、珠海、烟台、青岛。我去年去过一个沿海的城市,它们有一个企业每年的订单都是好几个亿,但是这个企业里面却没有一个懂外语的人才,都是国外的人拿着订单来。实际上我国大量的二线、三线城市都很缺乏人才。但也不是说上了大学......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