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觉得学校和社会脱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育憨要改革。大学里学到的实用的东西太少。

现在反而一些专科技校的学生很好找工作,比如我一同学读的是专科,学桥梁工程什么的,现在已经毕业了,3000多一个月,而很多本科生却找不到工作。

教育制度要改啊,现在国外很多民办的大学,很多是企业和学校共建的直接给企业输送人才。而中国统一教育,大学生都偏偏一律,想复制的一样,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建议刚入校地大学生,多看看一些招聘网站,看看别人需要些什么人,然后制定目标学习,要是只学课本上的知识,如计算机,就是科科100分,但没有自己的技能,估计都没人要你。

二: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为何还说高考决定命运?

首先,你必须个人综合素质过硬,否则,再好的文凭也改变不了你的本质。但是,综合素质也不是自己夸出来的,倘若你没有好的大学做积淀,再好的素质也没有用武之地。

通俗的讲:你自己跳的高,不意味着就能跳上高峰,必须起点高。

名牌大学的优势:

师资、教学水平、教学规模、文化底蕴、

国家投资与地方的重视、人文气息、还有学习的氛围

名牌大学基本上都具备那些条件,如果能进入名牌大学,那么所受的熏陶和教育也就不一样了,并且能在文化底蕴那么浓厚的地方学习生活多么幸福啊!!

名牌大学就业优势;

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大学的毕业生你就会感觉到差距了。

比如说我吧,我高考的时候分数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超一本线10多分,当时有两种选择:选一个好的专业但普通的大学;选一个好的大学但是个冷门的专业。我选择了后者,上了一个985、211的名校,但选择的专业却是全校最不强的一个专业。跟我考的相同分数的一些人则都是选择的一些当时比较热门的专业,如法学、国贸,当然,学校很一般。四年过去了,我应聘到了一个国家重要的航空军工企业,待遇自然不用说了;而他们却到现在还在为月薪不到一千块的工作而奔波。

当然,名校不名校的,关键得靠个人,如果你真有能力,到哪里都会受到重视。名校也有垃圾人,普通学校也会出天才。

但一般来说,当你找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都是有名校情节的,比如说我们单位,所招的应届毕业生90%以上是来自北航、南航、哈工大、大连理工、北京理工。你在招聘会上就会感受到,如果你是重点大学的去应聘,那么面试官就会跟你聊很长时间,但如果你是普通的大学,那甚至有可能连简历都可能不会看。

如果说优势的话,有时候名牌大学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很可能不如普通大学的,但是用人单位就是看重名牌大学。所以说,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上,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能使自己的脸上有光;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的导师、他们的朋友和他们的同学将来肯定不是一般的人,这样一来,我单位的人际关系就有优势了;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有较高的起点,将来在我单位上成功的要快一些,对我的帮助要大一些。

有公平的地方,也有不公平的地方。不公平的是凭什么名牌大学的人就一定比普通大学的强;公平的是名牌大学历经十年寒窗,付出了多少就得到了多少回报。

当然是选名牌大学的好,名牌大学的牌子等你毕业后你就知道多么有用了。我就是一般大学毕业的,找工作特难找,尤其是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都要求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啊!

公务员考试(有时不明显):

什么优势都没有~~

你就是一张白纸~~

公务员笔试着重个人能力,行政测试偏向于智力高的人,申论偏向于语言逻辑性强、对当今社会焦点问题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就是会思考的人;

公务员面试着重应变和临场发挥能力!

只要是大学毕业生就可以参加公务员的考试,不分名牌和杂牌! 没有优势,笔试是公平的,考的高的人就进入面试

面试里也没有什么优势,因为评委不知道你的资料 没有优势,只要符合报考条件的都是在同一起跑线.

名牌大学又没得分加,说实在的,没觉得名牌大学一定就更厉害怎么的. 没有什么优势,如果你考的分高就能进去面试

学历只是一个基本线,什么本科都可以,名牌没用!

面试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你的母校!也没用 报名的时候如果你们的学历和专业都符合 那重点和一般院校都允许考 笔试成绩要看你的能力了 上面试线才有机会啊 面试据我自己经验 没有什么优势 我的岗位面试 一个人大博士还不如我成绩高

如果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 不要骄傲 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语言能力都很重要

如果你是普通大学的......余下全文>>

三: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有哪些建议

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在众多求职者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备受关注。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年甚一年。因此建议你可以市场和自己的爱好兴趣点出发,比如厨师就是现在很热门的一个行业,就业机会多工作轻松薪资高,建议你考虑一下。

四: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从就职角度讲,大学生对社会工作环境过于理想化,还想应用上自己的专业,实际上学校教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尤其是喜欢与同学作对比,此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安心屏气地做事。

其次:从用人单位来看,对新人和大学生缺少包容性,没有完整地培训体系和传帮带的传统。尤其是要求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因为新人缺乏定性,不愿意投资培养,习惯用熟手节约成本。

三,大学生就业受他人因素影响较多,有要求职业规划的,有要求薪资待遇的,有要求专业对口的,有要求公司有发展潜力的,其实,静下心来成长是最重要的。

五:大学生就业难是谁的责任

其实这个跟自己或者是企业都是有关系的哈!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企业又不肯花心思培养,因此两者都是有责任的!

六:如何写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工作压力继续增大,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基于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现状和就业形势的分析,从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市场供求、市场机制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机制,如推广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对策

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更体现着每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始终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一问题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工作压力继续增大,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更好的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有必要在新的环境里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探索就业指导新思路、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现状

我国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 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1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29万人。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结合百度数据针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与解读。从整体需求来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相比去年增长10.14%,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有所下降。智联招聘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有增无减;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智联招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

另外,就某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38%,有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约7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5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变为平民化,人才的存量资源已经大大增加,这就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在下降,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供求关系的矛盾、专业设置的问题、就业指导工作的欠缺等原因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空前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毕业生供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速加快,不仅是公办大学扩招,民办大学也层......余下全文>>

七: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通过对近两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的统计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例如,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为610万,10年则达到了630万,2011年毕业生总数将突破650万。这个数字是庞大的,特别是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部分学校盲目扩招导致的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益凸显,我国高校的大学生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制度和就业政策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当前教育制度上的缺陷密不可分。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据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或者因为社会关系,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些都与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学校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别的学校需要的人才也出不去;有的学校追逐热门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付,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其次,政府的就业机制还不完善。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长期以来困扰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壁垒和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着。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附加各种条件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二)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对于就业的影响。

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等院校软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需要比较滞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教材多年未变,专业划分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对能力培养却比较轻视;“在高校加大改革和发展力度的过程中,许多高校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短期效应,不搞深入的社会调研,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产出与需求不成比例。”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导致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三)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余下全文>>

八:怎样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上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基本问题,有些人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拉动内需、彻底化解金融危机的一张王牌,它可以使GPD至少增长两个百分点,而且是绿色GDP的增长。

第一,预支工资给大学生可以立即解决大学生的生活保障与就业问题。自从国家抛弃对大学生工作的统一分配制度之后,大学生就业就一直是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特别是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严峻。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会成为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不少人认为是大学扩招引起的。其实并非如此。据说西方各国大学并没有像中国一样扩招,可是大学生就业同样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因就业难,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出租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去端盘子并不少见。可见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归结为“扩招惹的祸”很难令人接受。

其实,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性造成的。我国目前对大学生的保障,实际上是延续西方社会保障的模式,这就是由大学生自己来寻找工作,政府只是对为寻找工作提供一些免费的支持,例如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和一定的生活保障。不过由于资金的缺乏,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就业保障非常不完善——在整个学习期间到就业前,大学生并不能领取由社会保障体系发放的生活津贴和失业救济金,而只能领取低保,大学生也不能像西方一样,享受全面的医疗保障。这就给大学生学习期间的生活以及就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可以预言:如果继续沿袭西方的社会就业及保障模式,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大学生的生活与就业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不可能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即使在十年之后,盯国建立起全面的西方式大学生保障体系,也不能解决问题,西方社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到现在也是一个基本的社会难题。

但是如果突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樊篱,让大学生以未来的收入实施自我就业保障,则可以立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大学生保障及其就业问题。所谓以未来的收入实施自我就业保障也就是:1、当学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和各种职业教育,就马上可以从社会保障体系预支未来的工资(其标准可以参照毕业三年后市场平均工资),一直到毕业、找到工作为止(或毕业之后十二个月);2、等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形成还款能力后,再逐步偿还所预支的工资及其全部利息;3、如果发生意外导致工作能力的丧失,可以豁免;4、如果找到工作之后又失去了,可以暂缓偿还,直到找到新的工作、形成还款能力之后再继续偿还。

如果这样,大学生就业问题将减少很多,因为即使他们找不到工作,也可以预支未来的工资。

其实中国大学生现在所面临的难题还不仅仅是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他们在整个学习期间的生活保障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没有任何收入,他们在学习期间的生活来源依靠家庭的支撑,也就是用父母的钱(学校所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因为根本不能维持学生的全部生活需要)。这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给绝大多数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使得他们在学习期间的生活非常艰难。应该承认,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不容忽略的。

如果按照以上办法作了,从大学生一入学开始就预支未来的工资,可以从根本上立即改变学生及其家庭收入状况,也符合学生及其家庭的根本利益。

第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是一个认识误区。或许会有人对预支工资给大学生质疑,因为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一定可以找到工作。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引起的。如果不能找到工作,预支工资也解决不了问题。

不错,如果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则预支工资给大学生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起新的问题。不......余下全文>>

九: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002年“大学生就业难”开始出现,2003年以来就业难形势持续严峻。2009年将达到600万人大关,

十:“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300字左右就行了,谢谢!

1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的毕业生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历史高峰,人数达到了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了68万,增幅为32%,预计到2005年毕业生将达到340万人。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四)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