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好故事

一:身边党员的感人故事

半个世纪的守护

——记共产党员谢秀英无私照顾残疾邻居48年的感人事迹

在瑞金市叶坪乡脚陂村,提及48年如一日照顾邻居的谢秀英,都夸她心地善良,为人厚道;而提及因病致残、手脚变形、生活一直不能自理的杨龙南,人们在摇头叹惜之余,无不为他有一个好邻居而感到欣慰。48年就像一把带有刻度的尺子,标记着谢秀英日日夜夜的辛劳与苦楚,也丈量出这位女共产党员的爱心与善良。

一句“不忍心”引发的世纪守护

今年65岁的杨龙南有着一段不幸的遭遇。3岁时父亲病逝,15岁时,原本体格强壮的他手脚关节经常发麻、肿胀,多次医治无效,病情逐年加重。1962年,19岁的他下肢完全失去了知觉,双手关节也开始慢慢变形,从此躺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冷酷的现实使他想到了死,不顾母亲的苦苦哀求,接连三天三夜不喝一口水,不吃一粒饭,想以此了结自己的生命。

当时,住在他家隔壁的谢秀英听说杨龙南想绝食自杀的事,她急忙煮了碗香喷喷的鸡蛋挂面端到杨龙南床前,并一连几天陪着他,劝说他要坚强活下去:

“作为邻居,我不忍心看到你活活饿死呀!”、“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大家一起帮帮就过去了。”、“再难也得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真情的开导,慢慢消融着杨龙南干涸求死的心,唤醒了他求生的渴望。从此,谢秀英也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照顾生涯。屋漏偏逢连夜雨。杨龙南30岁时,母亲又因病去世,照顾杨龙南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谢秀英的肩上。

一条坚定信念谱写的爱心颂歌

在常人看来,照顾残疾人是件又脏又累的事,亲人都不愿意做,更何况是一个跟自己非亲非故的人。谢秀英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党员,用理想信念谱写了一曲爱心颂歌,竖起了一座人间丰碑。

为了避免杨龙南患上褥疮,谢秀英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帮他翻一次身,每两三天就要给他擦洗一次身体。天热时,杨龙南那双失去知觉的腿不时溃烂,会发出一股股恶臭,别人都躲得远远的,谢秀英却不怕,每天坚持给他清洗双腿,往往一洗就是一大把陈皮腐肉,她顾不上恶心,细心为他敷上药物。天冷时,谢秀英每天一早就到杨龙南家为他烧上火炉取暖,晚上还得常去查看,有好几个晚上杨龙南都滚落在海上冷得直打哆嗦,幸好谢秀英及时发现,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为了不让杨龙南感到寂寞,谢秀英不辞辛劳先后从别人那借来他爱看的武侠章回小说500多部。同时为了方便杨龙南找自己,细心的谢秀英特意帮杨龙南在床头装了部电话,把自己的号码存在话机里,一遇到困难,他只要点电话上的重拨键就能找到她。

为了使杨龙南活得更有希望,2000年已经搬到圩镇住的谢秀英琢磨着在圩镇上租间房子给杨龙南找点事干。圩镇出租房子有很多,可一听说要给杨龙南住谁也不愿意,谢秀英急了,她说:“就是一条小猫小狗死在路上,大家都会难过,何况是一个人,你们就忍心看他砸死在自己的危房里,帮助杨龙南就是做善事,不要顾虑这么多。”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谢秀英如愿在圩镇上租了间屋子,赶紧把杨龙南接到了圩镇上居住,同时张罗着帮他开起了一间日常生活用品店,为杨龙南点亮了希望之火。

48年来,谢秀英尽心尽力,没有半句怨言地照顾着邻居,使整整卧床不起48年的杨龙南思维敏捷、情绪乐观。邻居们都说:“要不是谢秀英的照顾,杨龙南根本活不到现在!”

一个农村党员缔造的大爱神话

今年75岁的谢秀英是一个拥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小就受到在革命队伍工作的叔父影响,经常帮叔父散发传单、转送文件、照料伤员。解放初期,谢秀英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1965年以前一直在原沙坪乡做农村基层工作,先后担任过乡村干部。如今,虽然在家务农,但......余下全文>>

二:找几个优秀党员的故事

平凡岗位“一小卒”

——兰州军区某团“红一连”班长党员赵彪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事迹

心里想着百姓,行动为着百姓 ——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学林

一个共产党员眼中的村支书

张学林和红街村(组图)

公仆本色

远去的夙愿

热血铸就忠诚

深沉的爱——记共产党员姜焕芬

鲜红党旗下的普通小卒

好支书卢定华——记全国劳动模范、甘肃平凉四十里铺镇吴岳村党支部书记卢定华

热血铸忠诚——记山西太谷胡村派出所指导员常冬青

草原牧民的好书记——达保

一位藏族公仆的故事——访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加措

连队“党代表”——姜升立

博爱人生——记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杨再勇

话说支书洛桑

生死行程六万里——记优秀共产党员、西藏边防骡马运输队队长尹祥美

三: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故事

张雅琴和村干部商量,把发展获得的资金先后投入各类民生项目,目前全村90%的村民住上了楼房或别墅,村民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得病受灾等都有村集体补助。她还发动全村党员,多方筹措100多万元,结对帮助35个贫困户全部上了致富项目,脱贫在望。

四:老党员的故事

)“上刺刀,把手榴弹弦拉出来!”说到打鬼子的战斗经历,90岁的老党员闫占江时而面色凝重,时而眉开眼笑。

听老人讲故事的是一群“90后”大学生。讲到紧张处,大家凝神屏气,讲到胜利时,掌声四起。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北京月坛街道的90位老共产党员向大学生讲述自己亲历的革命战争年代故事。过去只是从书本上和影视中看到的战斗故事,如今听当事者亲口讲述,年轻学子们的激动和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于是,他们把这些故事汇编成《穿过幸福时差——听月坛老人讲故事》一书,让更多的人感受他们的激动和震撼。

8人打败300多日伪军

“1941年,为了配合八路军大部队进行反扫荡,晋察冀边区党委和聂荣臻司令员决定,派一支武工队深入敌后打击敌人。”闫占江讲述道,“为此,从房山、涞水、涿县大队抽调20名精干同志组成武工队,由我担任队长。”

在一次行动中,由于汉奸通风报信,300多日伪军包围了武工队所在的涿县宁村。战斗从下午3点打响,武工队中的神枪手狙击敌人,枪声响处,鬼子应声倒地。8名武工队员随后集中投掷手榴弹突围,除一名战友受伤,其余同志安然无恙。8人打败300多日伪军,八路军武工队大灭敌人威风。

“由于屡立战功,我们几个武工队的同志被评为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闫占江老人自豪地说,“1944年秋,我出席了涞水县抗日英模大会,聂荣臻司令员亲自给我们颁发奖品。他握着我的手说:‘祝贺你被评为战斗英雄!你还要好好干。’”

新中国成立后,闫占江老人将革命战争年代荣获的奖励证书和证章送到了涿县纪念馆。他说:“我希望死后埋在涿县烈士陵园,和长眠于此的战友叙叙旧。”

闫占江是90位讲红色故事的老党员之一。这些老党员的平均年龄为79岁,90岁以上的老党员有11位。他们大多经历革命战争洗礼,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革命老前辈,还有一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建设者

一名普通老党员的故事

章秀春,是铁心桥社区居委会的一名普通老党员,现年78岁。他1956年入党,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响应了国家号召,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线,1952年在战场光荣负伤,1953年10月复员。1975年担任牛首山铁矿副矿长职务,1987年退休后,被聘为牛首山居委会主任。由于该同志党性强,政治素质高,在本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被党员和支部推荐为牛首地区党小组组长。在他的党小组中有两位老党员,一位是瘫痪病人,一位是癌症病人,都不能到会学习,为了让他们不落下课程,章老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以及炎热的酷暑,每次都去给这两位老同志送学,把每次学习的内容原原本本转达给他们,让他们共同学习。两位老党员深受感动,他们动情的说:我们有病在身,行动不便,没想到组织并没有忘记我们,章老每次不辞辛苦给我们送学,我们一定认真学习,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当有人称赞章老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还对工作认真负责时,章老只是说:我身为一名老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五:我身边共产党员事迹

党员是一个光荣的称号,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此为荣。我一直坚持党的领导,认真执行公司党委以及单位支部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努力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思想素质过硬是必要的,因此我努力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在支部的帮助教育下,我以党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深入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和政策法规,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经常从广播,电视新闻,书刊中了解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社会动态及党重要的指导方针等。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主动找党支部书记谈心,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确实的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到了工作当中。

我是一名驾驶员,保证安全无事故是我们驾驶员每一个人的信念,尤其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是深刻的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以进取的勇气和强烈的安全意识 认真工作。

安全大如天,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作为驾驶员,前提就是要保障车辆的完好,要从细微处做起,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熟悉自己手中设备的性能。每天,我都提早到单位。细心的擦拭着车辆,按照巡回检查的顺序开始检查仪表、轮胎、发动机、机油、电瓶、防冻液,一切确保无误后,还要认真的再做一遍。同时,在行驶中、出车后还要按照一日三检的要求认真检查车辆,杜绝事故隐患。

我多年来一直服务于****,一干就是十几年。每年,365张路单;每个月行驶3000多公里;每一天都是披星戴月;每一秒都是牢记安全。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多年来我一直坚信此信念,并贯彻执行,因此多年来我一直保障着安全行驶无事故。

随着车辆管理的逐步规范,车辆的费用消耗也逐步缩减,为了更好地保证车辆的安全正常行驶,我千方设百计在节约上下功夫,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一般技术含量不高的保养,从来都是自己动手,对车辆的维修,总是亲自与修理厂的工人们共同探讨,争取少一点费用,多一点好处。尽量节省过桥费和停车费,工作不急时,宁可多跑几步路,也要想办法节省。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油料的消耗使用。能不开空调尽量不开,在行驶中更是严格执行规定,杜绝超速行驶,减少油料的消耗。

一粒砂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我一直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出出起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忘我的工作着,为自己所热爱和追求的事业默默奉献着。

六: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50字

雷锋 中共党员

钉子精神

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雷锋跟着张书记到县机械厂开现场会。在机械厂,张书记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聪明的雷锋这时已经明白县委书记为什么要捡那颗小小的螺丝钉了。只见张书记从口袋里掏出那颗螺丝钉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厂长。在回来的路上,张书记说:“雷锋,你瞧,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这样,我们功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就象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所以,党把我们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底子还薄,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积少成多啊!”

七:乡村老干部的感人故事600

望着银幕上演员曹艳艳饰演的张雅琴,不少曾到医院送别她的同事与金桥村的村民又一次落下了眼泪。29日,反映农村基层干部先进事迹的主旋律影片《张雅琴》在镇江市艺术剧院举行首映式。

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与中共镇江市委书记张敬华、上影集团副总裁王小军共同启动首映式水晶球后,剧院大银幕上立刻出现了演员曹艳艳饰演的张雅琴正挥舞着铁铲植树的画面。观摩首映的许多观众表示,影片人物形象生动,画面真实自然,情节感人。“她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张女士红着眼眶,不时擦拭眼角的泪水。

张雅琴原为江苏省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原党总支书记,10年间把一个贫困村、上访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建门面房、村级工业园、物流园……10年间,张雅琴带领全村白手起家,用汗水泪水架起一座新“金桥”。2010年,金桥村工业产值超10亿元,集体收入超500万元,人均收人超2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0年9月,她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却在群众心中竖起一座党员丰碑。

八:老党员优秀事迹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成。”这是李大钊的一句格言,也是第四分公司***同志的真实写照。

47岁的***是*分公司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自1977年12月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在***工作,先后参加了诸多生产、检修、科研等工作。1998年元月担任一组的班长,在这些年里,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要求演绎着一段人生真义。

严以律己 树立榜样

***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的工作业绩是不平凡的。虽然朴实的他说,他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但毫无疑问他是把他应该做的工作尽可能的做到了最好,他真正实践了“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信念。一直从事核化工的他担任班组长后,更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细心踏实地开展工作,从班组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制定了各种考核细则,完善和细化了班组人员的职责。每逢有生产任务,他始终依照安全生产目标,在生产现场进行认真指挥和严格监督。在生产工作中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闻险而动、身先士卒,充分调动全组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为提高产品质量献计献策,确保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

今年,一组面对的生产任务繁重而复杂,***对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不会错过,从每天正常巡视,检查各岗位生产记录,到检修机械设备、处理各种不正常现象等工作他从不懒散懈怠,都必须细心的过问一番。特别是从3月中旬到现在,他一直奋斗在岗位上,控制台、操作大厅是他工作的场地,化学试剂、管线阀门是他的朋友,他热爱他的工作,在生产中积极组织、合理分工、精心操作,以强烈的责任感全力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凭着自己对核事业的热忱,他指挥岗位员工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处理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当日的工作当日完成,决不能影响第二天的工作。8月初的一天,运输小车出现故障,他立即组织班组人员及电工、机修工进行检修,从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11点多,终于使小车恢复正常。大家都以为可以下班回家了,可是他主动请缨,要求把当日未完成的生产任务干完。在他的带动下,一组和配合人员没有一句牢骚话,坚守各自岗位,一直到深夜2点多完成了当天的生产任务。由于生产任务重、时间紧,需要安排倒班生产,这样造成个别岗位缺员,他一方面加强巡视力度,及时掌握各岗位的生产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他看到哪里人员少,哪里工作量大,他就出现在哪个岗位,协助完成生产任务。他就是这样以一种老黄牛的精神日复一日地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总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那过硬的技术,谦和的态度,时时地感染着周围的同事们,成为带动全班人员不断努力工作的动力,得到分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和支持。

不断学习 努力创新

在**广泛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形势下,***积极参加了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系列学习、座谈和讨论活动。在座谈会上,他说,作为一名平凡的一线员工,他最揪心的是遇到物料情况复杂,杂质成分特殊,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而返工。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就不可能完成生产任务。因此,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他没有豪言壮语,但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时刻想的是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在他心中,共*产*党员就应该是那永不熄灭的烈烈火焰。

从担任班组长以来,***总是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努......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