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式教育的不同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方式2011-01-08 18:24
前不久留美教育博士刘萍对中美教育作了一个比较并得出“美国初级教育不如中国”、“中国的初级教育基本功扎实”的评价(见“一个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2001年5月28日贴于“教育与学术”)。我认为她的看法是很片面的。作为一个教育学博士,如果她的观点广为传播,会误导许多人甚至整个教育界。本人在中国(学士和硕士)和北美(博士)都学理工科,且孩子在北美上学近十年。我想谈谈我的感觉和看法,供教育界人士或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因时间匆忙,不便展开来写,这里仅讨论几个重点并以实例于以说明。
例一、尽管西方初级教育(小学和初中)比起中国来学习内容少、节奏缓,可我十多年来在北美的学校和公司里接触到的老外在业务上多数都很优秀,平庸者比例小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而且普遍敬业精神强。他们的表现一点也无法让我想象他们的基本功不扎实。我真的看不出他们在中学只作过1000道数学题和我们曾作过5000道数学题的差异。说什么“西方的先进科技都是靠移民”,未免太过夸张了,太夜郎自大了。这样的评价也只能在中国人的“坊间”流传,根本不可能被西方主流传媒认可。
例二、文革后公认77,78级学生最优秀。这种优秀不仅表现在学习而且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但恰恰这两级学生的中小学阶段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停课闹革命,在“社会大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五花八门的各种知识,根本没上什么课更别说受什么严格的科学教育了。很多人都是靠的高考前恶补几个月考进大学。
例三、我本人72年(15岁)在四川考高中时正值“修正主义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我们也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小学后三年和初中三年的课程全部补齐,而且弄得清清楚楚。
例四、君不见许多人小学和初中成绩很好,但一到高中便垮了下来。这样的人考大学一般无望。但那些小学和初中成绩一般,但高中成绩往上冲的人一般都是考大学的料。
这些例子这正好说明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佳模式和人体智力发育的自然规律,那就是:
一、人类获取知识的效率是与对该知识的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人类是天然具有好奇心的。而教育的作用就是如何诱导,刺激和引导这种好奇心。填鸭式和题海式教育是泯灭这种好奇心的天敌(必要的记忆背诵除外)。而且极易导致人对学习的反感心理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其他负面影响。
二、15岁(左右)以前的儿童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理解力和接受力相当有限,不宜于承担过重的学习负担,学了也是事倍功半。这段时间应让儿童在宽松的环境中用他们天性中的好奇心加上想象的翅膀,充分地感受生活,积累对自然的认识。而15至25岁才是人类理解力和接受力的高峰期,才是强化在校学习的适当阶段。15岁前是感性的量变积累过程,15至25岁才是一个将前面的积累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质变过程。后一个时期的学习效率可以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前一个时期。
我想在这里多费点笔墨说说为什么在学生15岁以前减压的重要性。虽然15岁以前人的大脑发育不成熟,不宜于进行高强度的在校教育,但人从出生到15岁之间却是人认识社会,观察自然,了解世界的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期间发生的许多外部事件对儿童都是第一次,他们都觉得十分的新奇,会让儿童在脑子里产生千千万万个为什么。这些蒙蒙胧胧,千奇百怪,带有初级哲学色彩的命题会整天萦绕在儿童的脑子里,产生一种寻找解释的强烈冲动,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厚实的思想积淀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积累过程。说通俗点,只有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牛顿们才能够从容地躺在大树下沉思“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瓦特们才能够目不转睛地盯着......余下全文>>
二:一句话区别中西方教育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差别在:
1西方国家教育重视逻辑,中国教育重视经验。
2西方教育重视创新思维,中国教育重传统文化渊源。
3西方教育重视学习效率,中国教育重视完成任务的质量。
4西方教育特别重视科技,中国教育重视平衡发展。
中国教育的缺点:
1太保守,传统文化的壳子太重。考试八股文的气息太重。这一点在作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小学到博士皆是如此。
2太喜欢照本宣科。不管该不该记,一律让孩子死记硬背,忽视了智力的发展。背诵本身没有错误,而且还可以激活孩子的大脑。但是背诵过的东西,除了考试一概用不到就是问题了。如果只是为了遵循传统,或者是为了让孩子显得看起来更有谈资,那实在是个大错误。
西方的教育缺点是:
1忽视了人的重要性。
2凡事都喜欢理论化,凡事都讲系统。殊不知有些问题是不能用系统来研究的。
共同问题是:中西方都把学生的能力低估了,把孩子想象的太幼稚。其实不是孩子幼稚,而是好奇的驱动力和无忧无虑的环境压住了他们深刻的认知。这是符合一个人发展心理轨迹的。很多东西不用去刻意教育,而是会自然习得。
三:中西的教育差距在哪里读后感
亲身体验后 一个中学女孩跟你聊聊中美教育差别
时间:2016-06-05 08:26:00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撰写 责任编辑:张潇宇
原创经典音频给孩子万物启蒙
周周名师课程助父母自我成长
点击标题下“博雅小学堂”关注
最有品质的亲子共学社区
文章授权转载自微信公号“天马的小屋”
文 | 钟颖
今年5月11日,我正式进入美国洛杉矶苏赞安中学学习(Suzanne middle school )。
在美国学校学习的这一段时间里,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当地学生的素养(阳光、热情、自律、文明)以及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和我以前在国内的学习相比较,我深深感受到了美国与中国教育的差异。
洛杉矶苏赞安中学外观
1
学生习惯的养成——要自主,更自律
美国教育以自由与尊重孩子的意见著称,但是在对学生的遵守本份、养成良好习惯上丝毫不让步,他们在这一方面严防死守,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举一个例子,对于学生迟到,学校的要求就十分严格。在一个学期内,你如果迟到4次,你就会被告到校长室。在我家住的这一条街,有一位邻居的小孩也在苏赞安学习。他比较贪玩,对电子产品情有独钟,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玩手机,导致第二天早上赖床不起,经常上学迟到。学校将这个事情汇报给了警察局。
在中国,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警局才不会理睬这种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呢,但在美国,警察第二天一早就找上了门,他们将小孩从被窝里拖出来,盯着他穿衣洗漱,再用警车载他上学,直到他不再迟到。
美国人认为,孩子如果不从小养成好习惯,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从小父母就以严格、正确且点到为止的方式教育孩子。就像我在苏赞安新结交的的一个闺蜜Kristin,她就十分自律——每次和我一起玩,到了父母指定的时间,她就一定会回家,无论多么流连忘返。这是美国几乎每个孩子所具备的习惯,我来的第一天就被他们的这种自律深深震惊了,而在中国,迟到、不守时、作业拖拉现象比比皆是,尽管老师和家长也会去管,但谁会动真格的让警察去押送孩子上学呢?
给孩子应有的自由,但一定要养成孩子自律的习惯,这是一种更为高层次的自由境界。
钟颖和她的老师
2
放开约束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自由翱翔
“妈妈,我和朋友约好了出去打球,我走啦!”
“你给我回来,好好待在家里!作业没写完还想出去?”
像这样的对话在中国家庭里已经成了家常。中国的学生们,尤其是男孩子,普遍个矮,胆小,我认为是家长常常束缚孩子的运动、玩耍和休息所致。孩子天性爱玩,如果常常锁在家里学习,他们的情绪会变得暴躁,发育会迟缓,对学习的热情也会大幅度下降,以致男生会干出出格的事情,如打架,说脏话等等。
不仅在家里,学校里也是。
中国学校常常有主课老师侵占体育课以及其他副课的情况出现,本来一周只有三节左右的体育课(国内除体育院校外,体育课普遍少得可怜),学校的作业量又大,学生没有时间放松身心,于是怨声载道,身体成长也跟不上,肥胖生越来越多。中国普遍家庭中会发现孩子半夜偷玩电脑,或撒谎说做值日,却去其他同学家里玩等现象发生,这跟学校和家庭缺少给予学生的活动时间有关。
同学们在野外活动
你越是束缚他们,他们越是想法设法跟你对着干。而那些所谓的乖小孩,有多少是被磨去了年少的灵气和童真?
而美国的教育,却科学性、人性化得多。
美国男生常被说人高马大、膀大腰圆,其一是因食物摄入热量和营养较多,其二是因为运动量。学校不因学习而学习,每天至少有一节体育课,两点就放学,所有作业最多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充分给予学生课外运动的时间。
校内每学期会有一到两次出游,六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学校组织学......余下全文>>
四: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具体在哪方面?
非常容易区分。
中国教育以通才教育为主。
人人一样,人人成才为目的,但往往庸俗的人一大堆,因为毕竟是同一标准了,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
西方,我以欧美为例攻。
他们的教育是兴趣教育。
也就是说你只要学好某一样功课,某个功课特别顶尖,考大学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样也往往出了很多问题,只专一业的人,等于只有这条路可走。而且生活遇到的问题,往往不能解决,这就是所谓的——怪才
其实都在发展中。
中国教育在发展兴趣以及吸收西方知识,近几年是相当明显。
而外国也开始学习东方。
我想这些就是他们的差异了
五: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英语作文150词左右
Western education focuses more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while Chinese education builds a strong basic knowledge of math and science. In a typical Chinese school, students spend the majority of time doing problems and learning knowledges, and our education system is completely exam based. This also explains why Chinese students tend to do much better in international contests than westerners. On the other hand,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US, focus much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sports. Their homework consist of projects and presentations.
六:中西方学校教育差别
近期,我们陆续选登了一些外国早期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大家看到后可能有很多的想法,也可能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就达到我们编辑这些内容的目的了。大家都知道:各国的历史、风土人情都有很大差异的,特别是所谓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或者曾经被称作社会制度的不同。这些都是造成教育差异的重要原因。当然从文化和习俗来说,不仅仅是教育方面,实际上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这样的差异,包括饮食、服饰、世界观等等。对于我国的教育,早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无论是早期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都在持续的讨论之中。这里我们就此发表另外一些探讨性的文章,以期对这种文化差异做进一步的对比阐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能因为不同而妄自菲薄,而是要辨证的分析和吸取优秀的东西,在丰富自己知识、思维的同时,能够更恰当地教育好孩子。取长补短,这才是我们的初衷!中国多“天才”,美国多“大师”中美两国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美国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笔者就此做一点剖析。“数学神童”与“数学白痴”美国人尽量让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过让其接触大自然、认识真实世界,建立认知基础。多让幼童用五官感觉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用心去体会数字的意义,而不是只获得正确答案。他们认为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样抽象地学习,只有用真实世界的印象建立逻辑思维。中国孩子可以不加理解地知道3+4=7,将乘法表背得滚瓜烂熟,但那只是鹦鹉学舌。也许有人要问,小孩在玩中能学到什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观察他10个月大的儿子时,发现孩子老是把面包撕成碎片往地上扔,并且非常专注地观察面包的落点,小孩丢东西的行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很多父母在拣起这些东西时,会告诉小孩你不可以再乱扔东西,却很少去想小孩扔东西的动机。皮亚杰发现那可能是小孩在探索和学习万有引力的过程。为什么面包会落下去?气球会浮起来?牛奶会流出去?小孩都在认识、体会这个世界。在美国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可能会上演这种情景:当老师发问“7+8等于多少?”时,中国小孩马上可不加思索地回答“15”,天才啊!而美国小孩可能手指不够数,还要把鞋子脱掉,手脚并用,简直笨得一塌糊涂!美国学生数学成绩差出了名,似乎中国教育培养的是“数学神童”;而美国教育培养的是“数学白痴”。当然,今天在北美的华人第二代,虽然多少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但也不不亚于老美,工程师、博士后及专业人才比比皆是。强调结果与重视过程美国教育重视阅读而不要求背诵,因为广泛阅读可增加宽广的背景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想象力;而背诵可能被前人思维所束缚而难有创新。美式教育让学生做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个主题做较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时,他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做实验,写论文,应对质疑和答辩。回过头来,不但经过阅读、写作等综合训练,而且所学的知识大大超出教科书范围。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有广博的知识,又有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博大精深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教育是全社会都要支持的事业,美国高中生进入英特尔科学奖竞赛决赛者的很多实验都在大学实验室里完成,指导老师多是大学教授,成果有一定分量,不是小儿科,而这些获奖者的考试成绩同样也很优秀。美国还把很多大学基础课程下放到高中,给有能力的学生选修,成绩可以被大学承认。但美国基础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水准也参差不齐,在快乐童年观念主导下,......余下全文>>
七:中西方教育理念有何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一)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从古希腊时代起,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把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作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真理的最基本手段,并把“分析学”或“逻辑学”视为一切科学的工具。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这种实证分析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便成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了西方科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老子首创了“体道”说。“体道”,就是以心灵体验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的根本之道。儒家是把认识的对象作为人类自我意识外化的伦理情感的整体来体验的,从中寻找对主体伦理、价值规范的印证。中国历史上缺乏实证科学的探索,封建保守思想束缚。 (二)从价值取向看,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因此,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甚至把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帮助看作是令人难堪的事,以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他们提倡每个人应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越是表现出自我个性,越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很强,靠竞争来取得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价值。 中国古代把并排者之争叫做“竞”,把对面者之争叫做“争”。后来人们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即比赛着夺取的意思。但在中国古代一般把“竞”、“争”当作不好的事情,而提倡“忍”、“让”,缺少对公平竞争的尊重和向往。儒家学说强调的是“长幼尊卑”的等级程序,道家学说强调的是“无为、不争、若水、争雌”,儒道互补,再加上皇权的愚昧与残酷,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比较缺少“竞争”的观念。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在集体中,一人取得成就,被视为集体的成就,集体感到光荣。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无私奉献的情操。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关怀是一种美德。但是个人竞争意识、拼搏意识不强,存在着一种依赖性。 (三)从伦理道德上看,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子女一旦结婚,经济上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青年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亲属关系比较疏远。 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中是行不通的。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担心创新危险,行言立事,总要瞻前顾后,权衡左右,喜好事事而安,维护现状,保持和谐。对待家庭,喜欢大家团聚,老人帮助照看儿孙,以备养老送终。家庭成员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虽然密切了亲情关系,但这种生......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