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一:如何培育和创建特色小镇

一、精心培育特色小镇

1、遴选的基础

一是产业有优势。特色小镇应是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的新平台。培育特色小镇要求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定位科学精准,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特色方面要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同时能够吸纳就业,带来长足发展。

二是风貌有特色。特色小镇应是融合风貌、文化、旅游等多元要素特色发展的新载体。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的风貌建设的各个方面,指引建筑、街区、空间、环境等多维度的风貌建设,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促进特色旅游发展。

三是发展有成效。特色小镇应是创新发展的引擎和有示范作用的排头兵。特色小镇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能够在短期内快见成效,成为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引擎,同时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上能成为条件相似的小城镇发展的范例。

四是动力有保障。特色小镇应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的新热土。培育特色小镇要选择动力有保障的小城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让小城镇在提升社会投资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培育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特色小镇的创建关键在“产业形态、宜居环境、传统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主导产业定位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独特性,注重采用新技术手段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优势明显,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高,利润率和装备水平有优势,注重研发投入。产业环境优良,有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产业增长势头良好且经济社会带动作用明显。

产业要有基础、有依托,产业选择不可“空穴来风”;产业类型能完善小镇功能,拉动小镇发展。兼顾镇里原有产业,提升品质。

二是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城镇风貌和谐统一,能有效彰显小镇特色文化内涵。镇区新建建筑体量适宜,形式与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能较好的表现本地区的建筑文化特色。镇区沿街建筑的体量、色彩、材质、符号、细部协调统一。特色小镇周边美丽乡村建设要保留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

注重自然山水,避免人工打造;景观多用自然,不要套用城市。风貌要突出地域、民族、时代的特征,注重地域材质、符号的应用,避免欧式,尊重地域文化,找到文化自信。

三是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独特的民俗活动、特色餐饮、民间技艺、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类型。保护好文保单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挂牌等物质文化遗存。政府支持传承人及非遗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文化传播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质,宣传途径多样。

特色小镇要有文化、有内涵。要注重保护历史、传统文化,提升完善小镇精神,形成小镇的文化认同。

四是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镇区对外交通路面等级在二级以上,且情况良好。道路设施及绿化配置完善。公用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给水管网全覆盖,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镇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且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建成区小学建设规模、标准、配置数量达到要求,可满足实际需求。镇区内中心医院、卫生院建设规模和标准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镇区建有一座综合超市,商业设施可满足多元需求。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是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相得益彰;共建共享,与原有镇结合,不要两层皮,考虑季节性需求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要适用、要小,切忌大规模;共建共享,满足生活、发展需求;集约利用,符合小城镇的特点;污水、垃圾处理做到科学合理,保护特色小镇赖以发展的环境。

五是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有创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建设管理方面......余下全文>>

二:如何做好特色小镇的综合规划

划是引领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涵盖产业、生态、空间、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因此,特色小镇规划是一项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不能照搬现有某个单一领域的规划方式和方法,而应在“多规合一”的基本理念下,针对特色小镇特点开展的创新性实践。

以浙江省为例。从目前浙江省第一批、第二批79个省级特色小镇的申报创建经验看,全省各地编制的规划名称有实施方案、实施规划、创建方案、创建规划、概念规划等多种,并无统一范式。特色小镇专业规划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特色小镇规划应是一种“创建概念性规划”,内容上应采用“务虚+务实”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有作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性研究,又要有概念性空间设计和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并在主要的规划内容上与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进行充分对接。

特色小镇规划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个定位策划+5个专题研究+2个提升+1个空间优化落地。

1个定位策划: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独特的潜力,抓准特色,明确特色小镇的精准定位,进行充分的策划来支撑特色小镇发展。

5个专题研究:产业、宜居、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和实施方案,保障特色发展;

2个提升:旅游和智慧体系两个提升规划;

1个空间优化落地:最终通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规划落实所有规划设想,并明确实施步骤。

三:特色小镇的内涵是什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特色小镇是面向未来的新产业生态和成长空间,新常态下建设“特色小镇”,主要是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资源挖掘、旅游品牌打造等功能,成为传承文化和推进城乡统筹的平台,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社区功能的叠加,做到“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基于多年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经验和实践案例,认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规划设计,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是根本原则。对于一些距离大中城市比较近的城郊地区,具备交通方便快捷、区域旅游要素多、民俗文化深厚、主题特色鲜明、地形地貌独特等条件的,在规划设计和后期建设运营上,应大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解决农村就业,提供回乡创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特色小城镇。

四:如何打造特色小镇,最全分析

1、特色小镇规划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个定位策划+五个要求+两个提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的规划体系。

一个定位策划:要找准发展定位,明确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重点;

五个要求:产业、宜居、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保障特色小镇发展;

两个提升:旅游和智慧体系两个提升规划,建设系统提升;

一个空间优化落地:最终通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规划落实所有规划设想,并明确实施步骤。

2、特色小镇规划重点

特色小镇规划是以特色为导向的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元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特色导向。作为立镇之本的产业规划要找准自身的特色,要为自身发展提供充足的背景支撑。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之源,其规划要注重挖掘文化魅力,围绕文化内容深入挖掘。特色小镇一般生态环境优美,其旅游规划要注重挖掘、整合小镇的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

多元融合。提高产业竞争力,注重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产业、项目规划,引导特色小镇空间规划的功能组织与布局。以文化特色、生态资源为导向,在空间、风貌、项目、活动、环境等方面进行落实。规划内容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高度融合。

3、特色小镇规划方法

多规合一。从内容上看,除了常规的空间规划内容,还包括产业规划、社区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等,同时需突出生态、文化等功能。特色小镇规划必须坚持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推进产业、空间、设施等方面协调有序发展,引导项目与产业落地。

重点突出。特色小镇规划的重点应在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上,确保规划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项目落地。建设项目落地是衡量特色小镇规划可操作性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划成败与否的关键性要素之一。结合小镇特点选择发展项目并进行合理定位布局是保障建设项目落地的重要手段。

近远结合。专业规划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近远结合是评价特色小镇规划可实施性的重要标准。以往的小城镇规划重视规划期末终极蓝图的编制,而忽视近期建设规划的安排。近期建设项目对于完成规划期末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特色小镇规划应注重近远结合,尤其要保持近期建设规划的相对完整。

五:探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有哪些内容和重点

特色小镇规划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个定位策划+5个专题研究+2个提升+1个空间优化落地。

1个定位策划:根据自身的基础,抓准特色,明确特色小镇的精准定位,进行充分的策划来支撑特色小镇发展。

5个专题研究:产业、宜居、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和实施方案,保障特色发展;

2个提升:旅游和智慧体系两个提升规划;

1个空间优化落地:最终通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规划落实规划设想,并明确实施步骤。

特色小镇规划机构前瞻产业研究指出一个完整的特色小镇规划体系,系统解决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其中每部分的内容的关键又各有侧重。

1、根据资源禀赋做好精准策划

根据区位等资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自身特色,组织好,精准定位。对小镇名称、组织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融资模式等内容进行明确定位和策划。

2、坚持精选产业、项目落地的理念

传统的城镇规划是留足城镇的发展空间,不以产业为重点;这次特色小镇规划要以产业为重点,特别要突出产业选择。产业选择主要是结合传统产业,发展适合小城镇的产业,小城镇适合的产业往往是传统加工业、高新研发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不发展不适合小城镇的大规模制造业,在产业选择上还要考虑聚集人气的项目。

重项目落地。找到有基础的产业项目,做精做强,在空间上落地。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建设时序都要落地,在图纸上都要标注,并且这是特色小镇规划的重点内容。

3、注重营造美丽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

传统小城镇规划重视发展空间,对风貌考虑不足,不重特色。本次特色小镇规划既要考虑美,重视风貌,还要考虑特色,既要考虑空间的精准,又要注重美的营造,要注重打造有特色的人居环境,不能千镇一面。通过特色风貌,体现更高层次的追求。

有条件的地方一定要编制特色小镇城市设计或风貌设计专篇,对老镇区的外部环境、整体格局、居住街坊、商业服务、街道空间、建筑风貌、绿地广场等风貌要素提出提升方案。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符号、材质的提炼和应用。

4、规划复合高质量的设施服务并辐射周边

传统规划注重量的发展,忽视质的提升;更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解决有无问题,忽视服务水平的高低;特色小镇规划注重高质量的、复合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要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基于服务圈的理论配置,要小而综,适合小城镇特点,达到一定标准,并辐射周围乡村和地区。

5、注重传承和发展文化,使小镇富有内涵和魅力

特色小镇不仅要有特色还要有文化,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要建设有品质,有内涵,有吸引力,要建设成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空壳。挖掘、传承、发展文化变得尤为重要。文化要有历史、有人物、有故事,要鲜活。挖掘和整理后的传统小城镇文化要在空间上予以体现,要提供文化场所,要在建筑、雕塑、小品、题匾、园林上予以反映,形成新的城镇“八景”。还要不断结合当前的形势归纳和总结,传承并形成当前的文化。

六:国家对特色小镇建设有哪些政策支持

建设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贫困地区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为特色产业脱贫搭建平台,为转移就业脱贫拓展空间,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提供载体。为深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与脱贫攻坚战略相结合,加快脱贫攻坚致富步伐,现就开发性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要求,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推动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紧密衔接,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特色小(城)镇建设带动区域性脱贫,实现特色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双重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规范引导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防止盲目建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坚持协同共进、一体发展。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农民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确保群众就业有保障、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

——坚持规划引领、金融支持。根据各地发展实际,精准定位、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特色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通过配套系统性融资规划,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区域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主体多元、合力推进。发挥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导作用和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融资、融智优势,聚集各类资源,整合优势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共同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完善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加强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使金融资源切实服务小(城)镇发展,有效支持脱贫攻坚。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导。加强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推动地方政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特色小(城)镇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工作进度。开发银行各分行积极参与特色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统筹考虑财税、金融、市场资金等方面因素,做好系统性融资规划和融资顾问工作,明确支持重点、融资方案和融资渠道,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与开发银行各分行、特色小(城)镇所在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积极支持系统性融资规划编制工作。

(二)支持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加强协调配合,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城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二是开发银行各分行要运用“四台一会”(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贷款模式,推动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以批发的方式融资支持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以及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周边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全面融入产业发展。三是在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中积极推动开展土地、资金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余下全文>>

七:什么是特色小镇呢?

近日,西安有不少的好消息,不仅在丝博会上签约了不少的项目,还将西安宣传了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安。前几天万达集团与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正式签约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西安浐灞万达文化旅游城选址浐灞生态区,总投资660亿元人民币。而在6月8号下午,兵工特色小镇的也拉开帷幕。

6月8日下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新型房屋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位于经开区的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内,合作建设兵工特色小镇。

山青水秀的江西大地,星罗棋布着近2000个小城镇。

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江西进贤县的文港镇、贵溪市的上清镇、宜春市的温汤镇和婺源县的江湾镇入选。

两个月后,江西出台《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十三五”期间,江西全省将建设60个特色小镇。

而今,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即将公布。在特色小镇建设潮中,江西正在走一条怎样的道路?对于历史文化底蕴雄厚而又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特色小镇的功效和前景又将如何?

“农业大乡”变身“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一般是指以产业发展为依托的建制镇,或非行政区划的创新创业平台——如杭州的“基金小镇”。2014年底,浙江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迅速将其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引起全国关注。

继浙江之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和规划力推特色小镇,不仅政府着力打造,从阿里巴巴到华为、从万科到万达,民营资本也争相涉足特色小镇建设。

据江西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高级工程师张庆园介绍,其实,江西很早就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只是没提出“特色小镇”这一概念。2010年和2013年,江西分别启动建设了28个示范镇和百强中心镇,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如八景镇、李渡镇、温汤镇、永和镇、江河镇、江湾镇等。经过政府扶持后,这些小镇发展得都还不错。这也为江西建设特色小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南昌市新建区溪霞镇的村民对此就深有感触。

过去的溪霞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乡镇,民居大都是瓦房,镇上的溪霞大道也是一条让人叫苦不迭的“烂路”,路面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积水严重。

2012年,南昌市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休闲观光特色小镇,溪霞镇凭借生态休闲农业的特色名列其中。随后,溪霞镇全面实施特色小镇建设,改造了道路,“刷亮”了溪霞水库等景观,并规划建设约2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园区。

昔日的“农业大乡”变身“特色小镇”,一位村民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喜悦:“我们现在住的是楼房,路也修好了,还开通了往返南昌的公交车,变化很大,有了城里人的感觉。”

以特色产业为发展引擎

如果说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底蕴,那么产业就是特色小镇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引擎。我国现在产业布局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均衡,资源向大城市、超大城市过度集中。放任这种现象的发展必将出现中小城市的弱化和小镇功能的退化。所以不论从均衡产业布局还是从拯救乡村的角度出发,特色小镇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战略要点。

江西全省共有四个入选中国特色小镇的城镇,而其中有三个都主打发展旅游产业。

位于宜春明月山脚下的温汤镇,几年前还是一个城镇人口不足五千、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乡镇;但如今的温汤镇,每天的流动人口超过两万人,已成为一座集旅游、疗养、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城镇,正全力打造特色城镇的江西样板。

与上述三个特色小镇不同,文化用品产业是文港镇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文港镇主要负责特色小镇事宜的周苏雁告诉记者,入选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是动力更是压力。文港镇将继续围绕“文化名镇、商贸重镇、产业强镇、旅游新镇”的目标定位,走出一条“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人文......余下全文>>

八:什么样的特色小镇才能撑起中国经济转型

特色小镇规划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个定位策划+5个专题研究+2个提升+1个空间优化落地。

1个定位策划: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独特的潜力,抓准特色,明确特色小镇的精准定位,进行充分的策划来支撑特色小镇发展。

5个专题研究:产业、宜居、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和实施方案,保障特色发展;

2个提升:旅游和智慧体系两个提升规划;

1个空间优化落地:最终通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规划落实所有规划设想,并明确实施步骤。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九:允许民营企业能独立建设特色小镇吗

创新路径,开辟绿色通道  为推进“特色支行”建设,积极拓宽经营思路,不断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在授权管理、考核激励、资金管理、担保方式及团队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为特色支行创建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特色支行”建设步伐。  一是完善实施方案。在吸收借鉴同业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特色支行建设方案》的框架内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细则,进行明确的业务授权,为支行开展特色服务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二是调整管理架构。按照现代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要求,重新调整支行业务组织架构,在市行方面重新整合与支行开展特色服务关系较为密切的部门,使它们各自的职责更加明确,从而对特色支行建设的支持和连接更加严密;在支行方面,对支行科室设置进行改革整合,进一步明确“二线为一线服务,一线为客户服务”的理念,为业务的营销拓展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支持。  三是扩大贷款审批权限,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对特色支行的特色业务,根据其产品特点及风险管控能力,适度扩大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给予特色支行更大的自主权。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及担保方面给予特色支行充分的自主权,允许特色支行对目标客户给予一定的小额信用贷款授信,并自行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对特色信贷业务简化信贷审批程序,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缩短办理业务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四是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强化正向政策激励。大力探讨实施差异化考核政策,对不同的特色支行探讨实施不同的考核管理,引导激励支行发展特色经营,实现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尤其是信贷考核机制,设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如对信贷质量的考核,尝试改变原来形成不良逐笔追究的“零”容忍度做法,科学设置不良率的容忍度指标,规定凡控制在容忍度指标以内的,不进行绩效处罚,不影响综合考评。建立尽职免责制度,客观公正地确认特色支行不良贷款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经认定为“尽职”的,免于责任追究,真正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  五是加强内部资金调配,确保业务拓展需要。为确保特色支行全力推广特色业务,一方面采取压降集团客户和单户大额贷款、主动营销小企业客户和特色业务的措施,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将资金真正用到小企业及特色业务上,不断提高小企业贷款和特色业务贷款占比;另一方面,加强支行间资金的调剂力度,对特色产品推出多、特色业务发展快的支行优先给予资金支持,确保业务拓展需要。  六是创新担保方式,满足客户需求。根据不同客户和产品特点,推出借款人互保、多人联保、商户联保、经营业主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切实解决个人及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并有效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  七是推行综合客户经理制,实现营销主动化。面对小企业数量众多、点多面广这一难题,应积极转变营销理念,在全行大力推行综合客户经理制度,通过竞聘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将业务骨干充实到综合客户经理队伍,实施以2-3名客户经理组成服务小组的营销作业模式,主动走入市场,走街串巷宣传自身业务优势,营销小企业贷款业务及相关金融服务,真正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  同时,根据各支行所处地理位置和客户资源状况,实行划分区域营销,引导客户经理贴近批发市场或社区,全面深入了解客户金融需求,帮助制定融资规划,拓展融资思路和贷款渠道,做自己熟悉的客户和业务,在服务中让客户得到更多便利、更多实惠,在服务中体现各个支行的特色。此外,实行客户经理一站式服务,并适当扩大支行行长的审批权限,使客户经理营销的信贷业务能够尽快得到批复,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

十:特色小镇整体打包项目如何办批选址

一、特色小镇培育原则

1、产业有优势

特色小镇应是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的新平台。培育特色小镇要求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定位科学精准,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特色方面要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同时能够吸纳就业,带来长足发展。

2、风貌有特色

特色小镇应是融合风貌、文化、旅游等多元要素特色发展的新载体。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的风貌建设的各个方面,指引建筑、街区、空间、环境等多维度的风貌建设,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促进特色旅游发展。

3、发展有成效

特色小镇应是创新发展的引擎和有示范作用的排头兵。特色小镇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能够在短期内快见成效,成为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引擎,同时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上能成为条件相似的小城镇发展的范例。

4、动力有保障

特色小镇应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的新热土。培育特色小镇要选择动力有保障的小城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让小城镇在提升社会投资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特色小镇培育重点

特色小镇培育重点主要体现在“产业、环境、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5个方面。

1、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主导产业定位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独特性,注重采用新技术手段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优势明显,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高,利润率和装备水平有优势,注重研发投入。产业环境优良,有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产业增长势头良好且经济社会带动作用明显。

2、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城镇风貌和谐统一,能有效彰显小镇特色文化内涵。镇区新建建筑体量适宜,形式与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能较好的表现本地区的建筑文化特色。镇区沿街建筑立面的体量、色彩、材质、符号、细部协调统一。特色小镇周边美丽乡村建设要保留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

3、传承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传承独特的民俗活动、特色餐饮、民间技艺、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类型。保护好文保单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挂牌等物质文化遗存。政府支持传承人及非遗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文化传播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质,宣传途径多样。

4、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镇区对外交通路面等级在二级以上,且情况良好。道路附属设施及绿化配置完善。公用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给水管网全覆盖,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镇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且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建成区小学建设规模、标准、配置数量达到要求,可满足实际需求。镇区内中心医院、卫生院建设规模和标准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镇区建有一座综合超市,商业设施可满足多元需求。

5、创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有创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符合自身发展规律。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实现多规协调,设有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实现“四所合一”,制度健全,能实现规划管理数字化。社会管理服务水平高,建有综合的办事大厅,基础行政管理适度下放。在机构人员、购买服务、财政收支、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突破性创新。

三、做好特色规划

1、规划重点

特色导向。作为立镇之本的产业规划要找准自身的特色,要为自身发展提供充足的背景支撑。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之源,其规划要注重挖掘文化魅力,围绕文化内容深入挖掘。特色小镇一般生态环境优美,其旅游规划要注重挖掘、整合小镇的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

多元融合。提高产业竞争力,注重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产业、项目规划,引导特色小镇空间规划的功能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