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从国内环境看,基建投资、房地产和出口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居民消费的作用还不明显。基建投资中,高速铁路正进入全面建设期。房地产面临泡沫风险。出口要看世界经济形势。总之,有效经济增长并不稳固。但是,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头一年,各地政府会铺摊子,会推动基建投资增长。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是可能的。
问题是,经济增长尚未过热,通货膨胀就接踵而至。2010年11月的CPI同比增长5.1%。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是我们没有面临过的情况。我们缺少治理这种情况下的通货膨胀的经验。改革以来发生过的三次通货膨胀,虽各具特点,但都是在经济过热的基础上发生的,都是采用“踩刹车”的方式治理的。
我们正面临一种两难处境:既不能“踩油门”,又不能“踩刹车”。这是我们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走向的一个基本判断。在这种两难处境下,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十分必要。
二: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7
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把握几个方面:
一、经济正在经历艰难时刻
一个时期以来,除了大环境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结束了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开始阶段性转换,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增长速度呈阶梯式回落之势。经济增长速度阶梯式回落,使各方面压力加大,相当多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部分地区经济下滑严重,一些省份财政收入急降、失业问题突出,股市大幅动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升高。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三大需求同时收缩;二是工业生产继续回落;三是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四是部分地区困难凸显。
二、在经济下行中有亮点
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确实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当前,但也不乏亮点。一是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第三产业增长增速较快;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目前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达到60%,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在加速调整,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强化;三是新市场主体继续快速增加。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尽管有些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但又不断有企业新生,实际上企业生生死死是市场经济竞争规律发挥作用的体现;四是能源消耗进一步下降。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内容,是经济运行效益提高的重要体现;五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增长经济增速,说明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幅相对稳定。
三、“三期叠加”下寻找和把握经济发展机会
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困难。所谓换挡,就是从高挡换到中高挡,减速成为必然;结构调整,意味着产能过剩行业收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意味着刺激政策的累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生作用,使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当期宏观政策的选择运用受到掣肘。“三期叠加”矛盾交织,对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形成制约。还有,当前议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官不为”。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相关制度不配套不完善,在守规矩守纪律要求越来越严的大背景下,的确出现一些官员怕犯错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缩手缩脚,积极性主动性下降的情况。近年来对GDP增长指标考核力度减弱,部分区域和县域取消GDP考核,也对地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客观影响。同时,还要看到,经济下行往往会惯性发生作用。
但分析经济形势不能只看一面,看不到困难就找不到政策着力点,只看困难看不到亮点则容易丧失信心。对经济形势有利条件是,近年来陆续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的效应会逐步显现;国家批准的重大工程项目会陆续展开投资并产生相应的经济带动作用;经济运行中的新趋势新亮点会得到强化;基期年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意味着新的经济年度增长基数相对低。只要决策者能审时度势,仍然把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得当,同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扩大“改革红利”,把有利条件变成实际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
三: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环境是怎样的?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 ,我国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上市公司业绩的超预期增长也还在继续,同时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改,因此支撑A股市场牛市格局的基础并没有实质性改变。A股近几个交易日的调整主要出于自身的需要,次级债风波不过是其诱发的一个借口 对策 首先是对内政策。第一,最重要是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用合理的方式来扩大内需。具体而言,首先要深化体制改革。更加积极的推进我们已经形成的城市化热潮,使得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这会提高消费需求。其次要逐步搞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此来启动内需。再次,大力推进城市廉租房建设,推进“中国新城市安居计划”。另外,要大规模提升城市健康计划,建立大量社区医院,这需要改革配套参与。
第二,要研究如何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做好从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变的准备。比如,发改委和财政部可以联合起来,在全国选取200个项目,从中筛选出50-100个真正切实可行的、能够带来民间投资的投资项目。比如,核电厂、核心道路建设等。项目采用之前要做好充分论证,先做好投资方案、防止过度投资。投资最好要结合一定的外资进来,比如请世界银行做相关投资。
其次是对外政策。要以外汇储备为基础、武器,做好准备积极投资发达国家的相应资产。
四: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很困难,已经感觉出来了,工资减发了。越发不敢花钱了。
五: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及前景展望论文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余下全文>>
六:2016年的经济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在过去十年中出现了大分化、大变局。总体上,发达经济体疲弱企稳,内部结构分化比较明显;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内外都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在全球经济变局中,中国经济要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供给侧改革,解决产业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加速去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加速投资产能供给不足的行业。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面临挑战,碎片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苗头。中国新时期的开放政策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利于倒逼推动国内改革,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内部条件。
七:如何看待201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 请分析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约在6.9%,从物价走势看处于比东亚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更为严峻的通货紧缩中,其间还有股市异常动荡,以及外围局势不稳的困扰。前瞻2016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怎样的趋势?我们的猜测如下:
1.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略有缓解。
在2015年9~10月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达到7.2个百分点以上,这显示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加深的不景气状况。目前,令CPI下行的因素在于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令CPI回升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和服务业用工成本的推升。令PPI下行的因素在于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强,令PPI有所改善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
综合权衡,从2015年11月份开始,中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可能温和缩小。从物价的搭配看,可能暗示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会略有缓解。同时,在2015年余下的两个月时间内,央行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也会减弱。
2.投资增速将跌破10%。
2014年和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0%和17%,预期2016年中国投资增速可能跌破10%。支持投资的三大因素中,工业投资有好转的可能性很弱,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仅在0~3%之间,关键因素在于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2015年基建投资规模可能在13.5万亿元,即便要维持12%的基建投资增速,也意味着2016年基建投资规模要维持在15万亿元以上,这极具挑战。即便财政政策将赤字率放松到3%甚至3.5%,也难以支撑基建投资持续膨胀,更何况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式可能是供给侧政策的减税,而非基建。
3.实体经济利润率会有轻微改善。
2016年,从工业投资、增加值和利润总额这些总量指标看,要观察到中国实体经济的改善是比较困难的。但也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的税后净利润率会有所改善,这个净利润率在2014和2015年分别在5.5%和5.2%,到2016年工业企业利润率也许会轻微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利率保持在稳定低位,改善了企业财务成本,并且企业债务成本的重置定价可能持续3年以上;二是PPI也许存在改善的可能。因此对2016年实体经济的状况可能会出现判断分歧,关注总量指标者倾向于认为实体经济仍在恶化,关注边际指标者也许会认为出现改善的迹象。
4.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将进入零时代。
这并不令人奇怪,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影子银行重新萎缩,实体贷款需求不振,中间业务收入渠道枯竭,这些都迫使中国银行业从2016年开始进入利润零增长时代。2015年银行业可能出现约3%的账面利润增速,之后2~3年中银行业的大致格局是,整体利润零增速,业绩分化加剧,不良资产双升,资本补充困难,行业并购重组提速,银行控股渐成主流。如果说产能过剩行业大多属于政府干预下在次贷危机后三年扩张过快的行业,那么符合政府干预和急剧扩张的银行,主要是中小城商行。
5.人民币汇率日趋灵活。
目前看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可能性很大,2016年也许是人民币国际化逐渐加速发力的一年,央行的可能姿态是减少汇市干预,扩大汇率波幅,引导人民币汇率走上均衡可持续的水平。因此2016年即便美元保持强势,人民币汇率的最大特点也并非贬值,而是波动区间的灵活扩大,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持续增强。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最终围绕6.35上下波幅达到4%左右,也并不令人意外。
6.消费增速可能提升至11%甚至更高。
导致消费持续较强的因素有二:一是涉房。存量住宅和商品住宅交易活跃,目前中国房地产已不太具备对钢材水泥等投资端的拉动能力,但仍具备对家居家电等消费端的拉动能力,201......余下全文>>
八:当今社会环境分析?
信任指数在恢复,人群的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提高,社会治安力度增强
九: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分析,或者说当前世界经济环境是个什么样子
自1998年以来,东亚经济持续增长;近两年的增长率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受次货危机蔓延的影响,2008年东亚经济增速放缓,2009年也将出现明显的减速。但相比较而言,此次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体的影响较小。IMF的最新报告预测,今明两年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仍有望达到8.3%和7.1%;东盟各国经济增长率则将由2008年的4.7%降至2009年的3.3%。 目前,拉动东亚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东亚经济体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金融状况相对稳健,对外部的冲击能起到缓冲作用;二是东亚各国政府及时联手干预,金融危机引发商业银行大面积危机的传导机制已被明显阻隔,金融危机经由银行渠道对实体经济进一步冲击的程度进一步降低;三是能源、金属和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全面回落,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化解了通胀风险;四是东亚贸易模式已从原来依赖美国和欧洲、日本市场,转向欧美、日本和中国“三足鼎立”的格局,贸易多元化成为东盟国家规避风险的选择。 日本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动荡对日本的最大影响是:日元急剧升值使出口企业的成本上升,出口减少又对日本整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2008年11月底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已升至13年来最高点。日本大公司营业利润大幅减少,设备投资下降;中小企业举步维艰,9月企业破产数量同比大幅增长34.4%。 2008年1-2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计算仅增长了1.2%和0.7%,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2.0和1.1个百分点,从而结束了自2002年2月开始的经济增长周期。根据日本央行、内阁府、总务省、经济产业省和财务省相关数据的综合预测,日本2008年GDP实际增长率约为-0.3%,2009年将为-0.5%左右。2009年日本物价上涨的压力将明显减轻,相比较2008年约1.5%的物价涨幅,2009年将稳定在0%左右。 韩国经济形势。韩国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亚洲经济体之一。2008年上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5.3%,但至第三季度已降为0.6%,为过去4年来的最低增幅。从年初到11月初,韩国股市下跌38%,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超过30%。外债总额已达3990亿美元,总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90%,已接近1997年最糟糕的情况。外部的金融危机已对韩国的银行系统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虽然韩国的金融系统面临着巨大压力,但还不太可能重陷1997年的金融危机。近年韩国一直谨慎执行财政政策,拥有相对稳定的政府财政收支。韩国GDP居世界第11位,外债对GDP比例是40%;韩国主要银行的韩元仍是净流入;韩元的疲软有助于促进该国的出口,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也使第四季度经常性账户可能转为盈余。 2009年韩国的外部经济环境较2008年将进一步恶化,内需也很难迅速恢复。出口增长将放慢,有可能接近零增长;但经常项目收支有望转亏为盈,物价上涨压力会逐渐消失,韩元兑美元汇率有望稳定在1040韩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2009年东盟经济走势 1997年的金融危机已使东盟国家开始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进行金融和企业部门的综合改革。2008年上半年,印尼和马来西亚继续保持高增长,而菲律宾因实际所得减少导致个人消费增长减速。越南在2008年中一度通货膨胀高企,并陷于金融恐慌,但此后形势好转,1-10月引进外资已同比增长了近5倍。泰国则因政局不稳导致内需疲软,经济低迷。 目前的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金融部门的影响相对有限,但随着欧美市场购买力收缩,出口拉动型的东盟经济体仍将受到一定影响。2009年东盟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3%左右。 全球贸易、F......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