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想的思索阅读答案

一:对理想的思索 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区别是什么? 5分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

二:关于梦想的思考:什么才是难以逾越?

NLP导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是梦想支撑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但是有些人总是无法清楚明白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总是在寻找着梦想,但又在丢弃自己梦想。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成为了一个"梦想实践重度障碍者"? 2012年年底的朋友聚会,大家的话题往往集中在年初制定的梦想计划完成情况。我突然发现,“成功实现梦想的人总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人则各有各的问题”。作为一个疗愈中的“梦想实践重度障碍者”,我深深地感到,尽管今天“梦想”这个词已经快被人谈滥了,我还是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实践梦想的几个常见障碍,以及可能有效的应对方式。 第一种:“寻梦”障碍 有些朋友说,我相信一定有什么事情是我特别想做的,是我一生的梦想和追求,只是我还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也有一些兴趣,但看上去都不像“一生的梦想”。于是,关于梦想的实践始终陷在第一步的寻找僵局中,不知何去何从。 我曾经就属于这样的一类人,一遍又一遍追问自己,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梦想,却始终找不到一件事,可以让我激情澎湃到非做不可。于是,在这种苦苦的追问而不得的情况下,我对自己失望透顶——一个人居然连自己的梦想都不知道! 哈佛大学幸福课中有一句话:“幸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存在一个节点,达到就是’幸福’,幸福不是非此即彼的状态”。我想,人生中有诸多问题皆是如此,比如梦想。 我们的确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梦想,但并不存在这样一个节点,在此之前我不知道自己的梦想,一旦达到,我就瞬间领悟。对于梦想来说,我们都是逐渐清晰自己要做什么。对于所有在追求梦想的人来说,每一天都在路上。每一个当下都既是探索,又是答案;每一次行动都就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梦想”不是个静止的名词,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因此,“梦想”需要重新定义。对每个人而言,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东西悬在一个节点,专等你去发现。“梦想”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只能说“当下”的你认为xx是你的梦想,但时过境迁,梦想也会发生改变。 正如人的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累积而改变,“一生的梦想”是个伪命题,正确的说法是:现阶段,你最想做什么?不用去绞尽脑汁思考未来十年的长远目标,因为现在的你无法给出一个属于未来的答案,你给出的只是“预测”。你无法说:我十年后想当一个作家,你只能说,我现在想当作家。在时间轴上,向回看,可以给结论,但向前给,给出的都只是预测。 所以,当下的愿望,当下想做的事,无论大小,是我们最该满足的——无论它是否看上去像是将要持续一生的梦想。当你实现了当下的梦想,在下一个时刻到来时,未来的你自然会明白未来的答案。今天的你无法给出明天的答案。你问:十年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的我认为十年后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进一步反思,我们在问关于未来的问题时,常常省略了隐含的前提,于是总是觉得看不清未来,觉得自己关于未来的想法非常模糊。其实,当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回答自己“此刻我最想做什么”,你便已经得到了关于“人生”的答案。因为“人生”只存在于当下,此刻的你已经拥有此刻关于梦想的答案。 第二种:“梦想实践”障碍 年初的时候,找来一个崭新的笔记本,认真地在上面写下明年的梦想:“旅行,读书,学画画,游泳,学xx ……”啊,光想想这些事情就分外美好啊!一年过去了,本子还是崭新的,那一页纸上的梦想依旧停留在纸上,居然一个也没有完成! 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困境——明明有自己想实现的梦想,却总是没有付诸实践。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分情况讨论。 目标太高,难以实现 比如,你的梦想是明年......余下全文>>

三:青年人是富于理想的,请你谈谈对如何实现理想的思考

我们思考过世界,也思考过自己,但甚少思考过自己的思维,因为它太难琢磨,也太飘渺,是真正的零距离却无法抓到。

我想只要思考过思维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自我的含义,才能更好更真实的品味人生与世界。

事实上,我用了很长的时间也无法去有条理的分析它,知道在思考机器人智能程序时才有点眉目。我将人的思维与我心目中智能程序对比后,才有了一些较为有意义的收获。

学习+判断+回忆=人的核心思维

将人混乱的思维区分是很艰难的,我也会死在看到有本小说中讲关于人的创造力后反复捉摸创新思维的核心,才找到了线头。创造、创新思维就是从错误的答案(原先被否定的想法)中找到可以用的。

1做某事→2所想出的所有方法→3判断→4否定/5认可,5认可→6再判断→……7可行方案

创新思维的核心概念就是从4到3的过程。

由此我展开了更高的思考,人的判断是否是概率心理或随机心理?我对自己曾经做过的判断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人的判断思维中没有正确与错误,只有通常与不通畅之分,这也解释了判断失误与判断力不足的原因,因为人并没有认为它正确,而是认为它行得通,至少是思考人所预知范围内行得通。我试着将它转为电脑程序,但由于我的水平不足而放弃。

因为我是顺着智能程序的线索思考的,为了寻找最原始核心的思维逻辑,所以我又思考了婴儿的逻辑,当然素材还是我,回忆有幼儿时的思想是十分困难的,但我还是有了些收获。从婴儿的无意识模仿到幼儿的有意识学习的简单核心思考逻辑,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核心)思维是十分简单的,甚至远比1+1简单。这也是我有信心用现有技术做出智能生命的原因。

四:父亲的理想,求阅读答案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平时的辛苦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