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游击词

一:《赣南游击词》的意思

《赣南游击词》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天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搓,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天还未晓,游击队员们就早早醒来了。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呢?这是因为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五岭深山昼夜温差很大,夜风很凉,战士们席地而卧,裹在身上的衣服、被子(被子实为一条毯子)又被重浓的露水给打湿了,所以虽值夏时夜里还是觉得很冷。这里,一个侵字便把寒气袭人之状逼真地写了出来。还不仅如此,不解人意的知了也早早地在四周树间唧唧地聒噪起来,冷冻加吵闹,又怎么能让人睡得着呢?由于衣服都给露水打湿了,所以起身之后,浑身都沾满了野草 不仅是睡不好,饭也吃不饱。天将午,饥肠响如鼓。还不到开午饭时间肚子早饿得咕咕叫了。但是,由于敌人搞移民并村,把群众赶往山外,对山上的游击队长期实行粮食封锁,口袋里剩下的米已少得可以一粒粒数算了,因而只好野菜和水煮了。 睡不宁,吃不饱,还经常面临着敌人的合兵清剿和突然袭击。第三节写游击队傍晚时分正在集会议兵机,指挥员扳着指一算,联络员从早晨出去后一直没有传回消息,已过了约定归队的时限,所以立即果断地决定迅速转移他处。这一节表现出游击队富于警惕,机动灵活,巧于周旋。集会方机,反映出游击队的军事民主;交通晨出二句,则含蓄地反映出红军处境艰险,敌情瞬息万变;立即就迁居则表现了指挥员当机立断,迅敏制变。 接下来四、五两节进一步写行军野营的艰苦和月下野营时的高度警惕性。 连绵的阴雨已下了二十多天,在这样的天气里夜行军自然是又难又苦的。更糟糕的是由于敌人不断搜山、烧山,房屋皆被敌人烧光,恶风暴雨住无家,野营已自无篷帐,只好在大树底下遮身等待天明,努力想睡觉都几番梦不成。直到天气转晴,疲乏困顿的战士们才得以月下安营歇息。闷热的夏夜,徐徐的清风催动着人的睡意,繁盛茂密的树木聚集如云,正是避敌隐身的好所在。但就是在梦中,战士们仍然念着敌情,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 前五节是按时间顺序组织词章,六至八节则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场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游击健儿坚韧不拨的战斗精神。 第六节以战士们林中潜伏时的纠偏,继续写游击队的高度警惕性和严明的纪律性。战士们相互轻声提醒,潜伏时不要开玩笑,附耳说话也要把声音放低,免得被林外的敌探听到。上回不就是因为有人咳嗽暴露了行动秘密吗?一定要虚心接受教训,反映出了游击队严明的纪律性和战友们之间生死与共、亲如家人的密切关系。 第七节则借描写战士们采集野蔬、猎取野物的生活场景,表现了游击队为打破敌人的粮食封锁,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克服困难以坚持斗争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遍山忙、二更长六个字热情洋溢地活现了游击憨员们生......余下全文>>

二:概括《赣南游击词》主要内容

这组词调寄《忆江南》。《忆江南》词牌短小活泼,如行云流水,很适宜于边叙事边抒情,边写景边议论。这一组词共十二首,每首可独立成章,每一首《忆江南》恰似电影的一个镜头,它们之间又有内在联系,也可看成一整首长诗。

前五首词,从形式上看,是以时间为序来写的;从内容上看,是描写当时红军极端困苦的游击生活的各个侧面。

诗人头一首先写“宿苦”。“天将晓,队员醒来早”,在天将明还未明之时,游击队员已经早早醒来了。为何队员醒得这样早呢?“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可见原因一是露寒,二是知了鸣叫,更主要的是后一句,“满身沾野草。”露宿野营,大地作床,野草当被怎能御寒?宿营可谓极端苦矣。但诗人抓住“满身沾野草”这一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以诙谐的口气写出,就使得这首诗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和红军战士的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不是给人以低沉压抑之感。

第二首是写“食艰”。“天将午,饥肠响如鼓”。天还不到午时,而肚子已饿得咕咕鼓响。这说明红军战士在经受着饥饿的折磨。原因何在呢?“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敌军重重包围严密封锁,时达三月有余,囊中存粮已剩无几,妄图把我红军战士饿死在山上。但我红军战士以野菜充饥,忍受着肚中响如鼓的煎熬,坚持战斗。表现了他们决不屈服的顽强的战斗精神。

第三首是写“居危”。因为“已误期”,我派出的交通员未能按时返归,说明发生了敌情。“立即就迁居”说明我红军战士警惕性很高,恰当地反映出了游击生活的特点。如稍一麻痹大意,就会发生危险,因此我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对敌情十分敏感,一有异变,立即转移。这里从居无定处来反映红军队员的处境的艰难危险。

第四、五首写“夜难”。前者写阴雨,后者写转晴。前一首是难以成梦,后一首是入梦还念叨着敌情。前首是写无法入睡的难,后首是通过梦中念敌情反映军情的危急在战士心理上造成的高度警觉。

下面七首有变化。每首头一句三个字似是一首诗的小标题,基本能概括本首的主要内容。其内容是写红军战士与敌人顽强巧妙的斗争,写敌人的疯狂屠杀,战士与人民的鱼水关系,战士勤于学习,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必胜信念。

“休玩笑”首,写红军战士严密的军事纪律和高度的革命警惕性。这首主要侧重议论。

“叹缺粮”首,自己动手,解决吃的问题。粮尚无几,何尝食肉。他们除了寻找杨梅和竹笋充饥外,还猎取野猪和蛇来做肉食,改善生活。“三月肉不尝”可见生活很苦。但“猎取忙”、“捉蛇二尺长”,却又见战士的生活情趣很浓,又使人联想到,当他们在久饥之后,饱餐野味时的欣喜之情状。

“满山抄”首,封锁围困无济于事。前三句写国民党反动派对游击区残酷烧杀,敌人越残酷,人民反抗的烈火就越旺盛,纷纷请求与敌交兵,这首前后衬托。

“讲战术”首,人民怒火中烧,但我军不是和敌人去鲁莽拼杀,而是讲究战术策略,以巧制敌。“稳坐钓鱼台”,是成语,说明成竹在胸,牢牢把握着斗争的主动权。“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这是对游击战术的生动概括,说明我军实行的是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实就虚,乘其不备,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敌人只好“乖乖听安排”。实力强大的敌人,在我游击战士灵活运用游击战术面前,已成为囊中之物,瓮中之鳖。

“靠人民”首,是写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鱼水血肉关系。用“再生亲父母”、“好儿郎”来写军民关系真挚、贴切、动情。有了这样密切牢固关系基础上的人民群众的支援,我们的军队就会“革命强中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也就......余下全文>>

三:赣南游击词的赣南游击词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侵:侵蚀、浸润之意。《北齐书·邢邵传》: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交通:指当时游击队的联络员。淫雨:连绵的阴雨。《礼记·月令》:(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早降。汉代郑玄注:淫,霖也,雨三日以上为霖。兼旬:两旬,一旬为十天。若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多而盛。《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鱼俪汉舳,云屯冀马。北周庚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千乘雷动,万骑云屯。二更长:二更多。更,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单位。每夜分作五更,二更大约相当于夜晚十时至十二时。稳坐钓鱼台:相传商朝末年姜太公钓鱼于溪,常用直钩钓鱼,曰:愿者上钩。他在八十岁时遇见了周文王,成了周朝的开国元勋,事见《武王伐纣平话》。后因以钓鱼台喻事情有把握,靠得住。古代谚语有 任凭风雨起,稳坐钓鱼台的话,比喻胸有成竹,不怕风险。锦归:衣锦还乡,即富贵后回到故乡。《梁书·柳庆远传》:四年,出为雍州剌史,高祖(梁武帝)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联无西顾之忧矣。本州相授,用答元功。词中指凯旋而归。贼子狼引输禹鼎:比喻卖国贼引狼入室出卖祖国。引狼:即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进自己内部。这儿指把日本人引入中国领土。《元曲选》张国宝《罗李郎》楔子: 我不是引得狼来屋里窝。输,送给、出卖、断送。禹鼎:又称九鼎,夏禹所铸,象征国家主权。这里用以代指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四:赣南游击词表达了作者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红军游击队员满怀革命理想在艰苦斗争生活百折不挠、坚韧不拨的顽强革命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