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一: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有哪些,并说出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一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艳者亦呼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时期“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

——《新编中国通史·晚清社会风貌》

材料三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动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必修Ⅱ):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1)特点:西化、商业化和平等化。(9分)

(2)原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晚清政策的调整;民主进步人士的推动;人们观念的变化。(12分)

二:浅析高三最后阶段怎样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高三最后阶段复习的有效性要依据学情而定,我校学生有一定基础知识,但遗忘性强,存在知识模糊、不到位的情况;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但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细致辨析历史事件能力仍然很弱。

链接: pan.baidu.com/s/1skOUq9f 密码: gqdw

这个可以帮到你,若是失效,请追问,我发给你

三: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的目录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5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四:大庆新潮怎么去新村十区啊

在汽配城坐车到公交总站,倒车到力佳广场坐车346直接到九区就行了

五:跪求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和必修三的目录! 5分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5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储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第19课 电影与电视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学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的目录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稜与迟滞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5课 亚洲与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七: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 包括必修一 二 三 英语人教版高中目录 包括必修一至五 还有选修六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 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O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歌咏言

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

第11课 梨园春秋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5课 理性之光

第16......余下全文>>

八:谁有英语分类单词啊?尽量全面细致:按词性分类、按社会生活分类 20分

学科

mathematics / mAWi5mAtiks/ 数学

arts / arts/ 文科

science / 5saiEns/ 理科

history / 5histEri/ 历史

geometry / dVi5Rmitri/ 几何

geography / dVi5RgrEfi/ 地理

geology / dVi5RlEdVi/ 地质学

biology / bai5RlEdVi/ 生物

chemistry / 5kemistri/ 化学

physics / 5fiziks/ 物理

literature / 5litEritFE/ 文学

sociology / sEusi5RlEdVi/ 社会学

philosophy / fi5lRsEfi/ 哲学

psychology / sai5kRlEdVi/ 心理学

engineering / endVi5niEriN/ 工程学

medicine / 5medisin/ 医学

agriculture / 5AgrikQltFE/ 农学

astronomy / Es5trRnEmi/ 天文学

economics / i:kE5nRmiks/ 经济学

politics / 5pRlitiks/ 政治学

law / lR:/ 法学

finance / fai5nAns, fi-/ 财政学

architecture / 5a:kitektFE/ 建筑学

艺术流派

Byzantine / bi5zAntain/ 拜占庭式

Romanesque / 5roumE5nesk/ 罗马式

Gothic / 5gRWik/ 哥特式

Baroque / bE5rEuk/ 巴洛克式

classicism / 5klAsisizEm/ 古典主义,古典风格

romanticism / rou5mAntisizm/ 浪漫主义

realism / 5riElizEm/ 现实主义

symbolism / 5simbElizm/ 象征主义

impressionism / im5prZFEnizEm/ 印象主义

expressionism / / 表现主义

Fauvism / 5fouvizm/ 野兽派

abstract art / / 抽象派, 抽象主义

Cubism / 5kju:bizm/ 立体派, 立体主义

naturalism / 5nAtFErElizEm/ 自然主义

existentialism / / 存在主义

futurism / 5fju:tFErizm/ 未来主义

文学

author / 5R:WE/ 作者

essay ......余下全文>>

九:谈谈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并举例说明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川度,已走过艰难曲折而又灿烂辉煌的五十个年头。回顾这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但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就是像我们这样一个过去长期受封建主义毒害,缺乏民主和法治传统的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已逐渐懂得掌握和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正在进一步增强。这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五十年法制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鲜明体现

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人民群众应有的民主权利。可是,在某些掌握权力的干部看来,法律是管老百姓的,群众只要老老实实遵守就行了。他们担心群众懂得和掌握了法律,敢于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现象作斗争,他们以往惯用的那一套“土政策”行不通了,工作“难做了”。这种靠长官意志来“治民”的思想,是封建“愚民”流毒的反映,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的方针是格格不入的。许多事实表明,社会上群众意见比较大,反映强烈的一些违法行为,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纠正,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同群众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进行斗争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当群众一旦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捍卫合法权益,情况就会有明显的改变。比如,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政府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党中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不少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规,但农民不合理负担的状况并未得到切实改变,有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什么“政绩工程”、“限期达标活动”等等,处处向农民伸手要钱,农民苦不堪言,慨叹自己成了“拉毛兔”,办什么事情都可以到他们身上拉一把,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重视学习法律法规,明白了哪些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合理的负担,哪些是属于“三乱”,该缴的费自觉地缴纳,对于不合理的负担,能够以法论理,坚决予以抵制。在群众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下,不少不合理的涉农收费项目已被废止,从而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再如,过去,广大消费者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总觉得无可奈何,不少人只能自认晦气、倒霉。有的还因商品质量问题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得不到应有的处置。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颁布以后,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提高。如今,群众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进行投诉,获得合理的补偿。

由此可见,法律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和运用,才能确保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有效地维护群众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民治”的特色。

二、运用法律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斗争,是人民群众法治觉悟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封建残余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市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人治”的观念和习惯势力,还不容易消除。人民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须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冲破各种障碍和阻力,与一切违法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人民群众法治觉悟的日益提高,“民告官”的案件逐渐增多,老百姓同行政官员对簿公堂,已屡见不鲜。据报载,徐州市一市民因其邻居违章占用了公用的小巷建造自家房屋,在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他向徐州市鼓楼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拆除违章建筑。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徐州市规划局应在判决书生效后60日内对这一违章建房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但市规划局借故拖延,并未......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