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遇乐亭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原文全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五处用典赏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五处用典,赏析如下:
第一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里用典是为了怀古抒情,引用三国孙权建京京口的典故。“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第二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里用南朝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的典故。这里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第三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第四处: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第五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余下全文>>
三: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注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yong yu yue ,jing kou bei gu ting huai gu)
千古江山(qian gu jiang shan),英雄无觅孙仲谋处(ying xiong wu mi sun zhong mou chu )。舞榭歌福(wu xie ge tai),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feng liu zong bei yu da feng chui qu)。斜阳草树(xie yang cao shu),寻常巷陌(xun chang xiang mo),人道寄奴曾住(ren dao ji nu ceng zhu)。想当年(xiang dang nian ),金戈铁马(jin ge tie ma ),气吞万里如虎(qi tu wan li ru hu)。
元嘉草草(yuan jia cao cao),封狼居胥(feng lang ju xu),赢得仓皇北顾(ying de cang huang bei gu)。四十三年(si shi san nian ),望中犹记(wang zhong you ji),烽火扬州路(feng huo yang zhou lu)。可堪回首(ke kan hui shou ),佛狸祠下(fu li ci xia ),一片神鸦社鼓(yi pian shen ya she gu)!凭谁问(pin shui wen):廉颇老矣(lian po lao yi),尚能饭否(shang neng fan fou)?
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叹刘裕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两句,表达作者对刘裕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的赞叹。
五: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胄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础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否是现在古北口镇?
不是,北固亭在江苏镇江北固山,古北口镇现在通常中指北京密云地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京口是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晋蔡谟筑楼北固山上,称北固亭,原址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又称北顾亭。
原词欣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七: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哪里
京口区,镇江市辖区,镇江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积12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8.8万,下辖6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1个港口产业园区,1个场圃。[1]
京口汉称京口里,至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晋时置晋陵郡,南朝宋置南徐州,隋置润州,宋升润州为镇江府,并一直沿用至今。1983年,镇江市设立城区和郊区,同年12月,城区更名京口区,后又经过2次区划调整,形成当前的行政区划。[1]
京口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运河以东,“十字黄金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境内交汇,是连接苏南、苏北物资流通和经济协作的枢纽地带。辖区内焦山、北固山沿长江分布,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闻名于世,有着“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
八:辛弃疾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讲有哪些历史典故
先看原文——
1、原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3、历史典故:
1)“孙仲谋处”:出自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生的孩子应该像孙权)。孙权,三国时的吴王,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是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这里说的是刘义隆好大喜功,想学霍去病当年远征匈奴,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4)”封狼居胥“: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说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朝代:宋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时抒怀之作,联系辛弃疾生平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描述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时的环境及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