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晁盖和宋江的关系
自然会有啊,晁盖作为梁山老大,手下众将却都以宋江马首是瞻,晁盖肯定对宋江不满;晁盖称为“天王”有明显的造反意图,而宋江却一心想着诏安,给丁己一个好前程,对于昭安的态度,也可见两人关系不会太好,只是碍于宋江在众头领中的威望,晁概也不好发作;晁盖死前说擒杀曾头士者为梁山之主,想那宋江,武功平平,多次有杀身之祸,全靠着别人施救,和平日里施舍钱财得来的好名声,屡次逃过一难,可见晁盖并不想让宋江成为梁山老大
二:水浒中宋江于晁盖斗智斗勇
到了梁山后,宋江顺理成章的坐了第二把交椅。宋江在梁山的基本班底共两拨人,一拨是花荣等清风寨清风山罗致的兄弟,另一拨则是在江州网罗的。两拨人加起来共有25人。而晁盖系统的不过12个头领,其中吴用和公孙胜还比较超然。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远比晁盖响,晁盖的名声充其量不过在济州市一地,而宋江的名气则是全国性的,论名望恐怕只有柴进比得上宋江。所以宋江一上梁山,就显出强龙压地头蛇的气势。梁山的领导权从宋江上山的第一天起就十分微妙。
说宋江不想当这个老大,那是假的。能写下“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人,岂能是居于人下之人。但宋江做事情向来是刀切豆腐两面光,让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有品。要想拿老大的位置也不急于一时。一上山晁盖有一手做得非常漂亮,焚起一炉好香,就要把位子让给宋江,说我们兄弟几个人的命(指生辰纲一案)都是你宋老大救的,没有你哪有我们梁山的今天。晁盖不是王伦,引宋江入伙,当然是为梁山的整体利益考虑,以宋江在江湖上全国性的知名度,加盟对组织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何况这次又有这么多道上兄弟跟着上山。
但是晁盖也是当惯老大,并不是个愿意屈居人下的人物。对晁盖来说,下属有本事有野心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关键是老大是否能够驾驭得住。这一手相让水浒上写得情深义重,但实质上却是晁盖故作姿态,以退为进,抑或是一种试探。若是宋江一个人上的梁山,比如发配江洲途中,直接上了梁山,晁盖未必需要如此,直接给个第二把交椅就完事了。而现在却是宋江带了一大票人来,如同自己上梁山那时一样,已显强宾压主之势。怎么安排,或者说如何驾驭宋江,是晁老大比较头痛的事情。这件事处理不好,弄不好又是一场如同王伦般的火并。
晁盖摆出如此一道,宋江也是明白人,强龙不压地头蛇,初上梁山就夺人老大位置不是宋江的风格。宋江处事是自己总是要扮出一幅仁义大哥的样子,龌龊的事情最好是让小弟比如李逵这样人的来做。何况晁老大刚从江州把自己的命救出来,岂能就这样夺了他的位子,且不说夺得成夺不成还是个问题,就算夺成了,自己的名声也要受到很大的伤害。再说晁老大这番相让,试探作戏的成分不小,自己不妨做得也漂亮点,再说以我宋江的江湖地位和带了这么多兄弟上山,一个老二的位子肯定是逃不了的,要当老大日后的日子长着呢,何必现在吃相如此难看呢?这些厉害的算计估计在宋江脑海里一闪而过。于是宋江推辞:“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宋江推辞的理由很有趣,说老大你比我大10岁,所以应该您老坐老大的位置,并不是说我宋江能力不行,或者威望不够,或者新到组织不能做这不讲道义的事,而是年纪小。那么要是有个人年纪比晁盖大,是否晁盖的位置就该让给那个人?要是年纪大就可以当老大,那么江湖也就不叫江湖了,而是模范社会了。
宋江的辞让也是一种姿态,理由并不重要,关键是表明心迹无意争老大。一让一辞,一攻一守,两个老大的应对可以说是高手过招,一招一式令人回味无穷。晁盖目的达到,就坐上老大的位子,宋江则顺理成章地坐了老二的位子。本来老二的吴用是军师,老三公孙胜是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大-师,顺延坐了三、四的位子。再下面难题又来了。剩下的这些大哥怎么排?宋江的问题好解决,梁山可以给他的,和他自己的定位都是第二把交椅,但跟宋江来的这些大哥怎么办?下面这些大哥要是摆不平,搞不好还是一场内讧。问题棘手的是,论贡献当然原先在梁山的12位大哥贡献大。但已经占了第一,第三,第四,前四名里占了三位,按理说第五把交椅应该是宋江系统的人坐。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清风寨事件后宋江的第一拨人马已经上山了,梁山当时已经排过了一次位置,当时的排名是晁盖老大,吴用第二......余下全文>>
三:晁盖比宋江如何?
《水浒传》中,晁盖和宋江同为山东富户,都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在群众中威信也都比较高。两人比较,晁盖务农,宋江为吏;晁盖性格豪爽,宋江工于心计;晁盖的生活环境与下层民众结交较多,倾向于基层民众情感,受正统思想的浸润较少;宋江则周旋于封建官僚之中,属中间阶层,既有普通群众的感情,又有官场坏风气的熏染,特别是他还有个正统思想极其严重的老爹,对宋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两个人的思想差距从开始就存在,在特定的情况下就会显露出来。上梁山前,两个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宋江救晁盖等七兄弟在先,感恩图报,晁盖众兄弟数救宋江于后,这时候,晁盖是真心实意地想让宋江一起入伙,共打天下。
宋朝时,正统的儒家思想、古老的道家思想和舶来品的佛家思想已逐步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统治阶级主流思想。主旨都是要老百姓老老实实接受他们的压迫,现在生存环境不好你还可以等来世吗,来世就好了。这样的精神雅片长期麻痹着人民的神经,对于生存状况相对较好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更是比较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思想意识。宋江受传统教育影响颇深,再加上他非常孝顺老父宋太公,而宋太公更是传统观念的卫道士,更使得宋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造反一生的结局,他要尽最大努力改选这些绿林草莽,这就使他怀晁盖间产生了矛盾。
宋江到梁山后,看到的一切都和他想的格格不入,因此他要千方百计改变这种现状,试图把梁山引入他所谓的正道。他利用了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一步步实现了“和平演变”。他先是说服晁盖众人,把造反性质的“聚义厅”改为忠顺性质的“忠义堂”,一字之差,性质已变。接着,他又着手抓兵权,搞小集团,只要有军事行动,就以“杀鸡焉用牛刀,有事小弟服其劳”为借口,抢着出兵。在战事中,逐步组织了自己的小圈子,先后把秦明、呼延灼、花荣等一批封建将领,多数是抓住之后,亲解其缚,纳头便拜,痛哭流涕地讲明自己上梁山是不得以而暂栖身,日后一定想法为朝庭效力,用厚黑手段把他们请上梁山,结成死党,为日后接受召安集结力量。
晁盖人虽厚道,但也很精明,他看出了宋江的野心和正在进行的阴谋,所以在二打曾头市时,他一定要自己带兵出战,不幸中箭负伤。按以前的交情和宋江当时的威望,晁盖在临终前理所当然地应当把权力交给宋江,但他对宋江已经绝望,不想让宋江等人毁掉来之不易的梁山大业,又不好直接说不让宋江继承的话,因此,才在临危时定下谁擒住史文恭即为梁山之主的遗命,可惜当时宋江羽翼已丰,非他莫属了。成为梁山之主的宋江迫不及待地要实现他寻求招安的梦想。一方面排除异己,一律不重用造反思想严重的刘唐、阮氏三雄、李俊、张横等人,几次差一点杀了多次舍命救他的,但又阻挠他接受招安的李逵(他是真的想杀掉李逵),重用封建将领出身的头目;一方面千方百计找门路寻求朝庭招安,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梁山好汉们浴血奋战活捉了宋朝四大权奸之一,与不少梁山兄弟都有血海深仇的太尉高俅,本应把高俅碎尸万段为弟兄们报仇,而宋江却又一次拜倒在高俅脚下苦苦哀求,让众多弟兄寒心!在放回高俅仍然没有达到招安的目的后,他甚至于不惜再一次使用厚黑手段,拜倒在高级妓女李师师的石榴裙下,终于得到了招安的机会。但也被朝庭权贵用驱虎吞狼之计,让他与方腊两败俱伤,残兵败将又被权贵一个个收拾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断送在宋江手里。
梁山起义的失败,实际上是传统观念的胜利,代表了作者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当矛盾不可调和,晁、宋不能两存时,他选择了让晁盖死去,让宋江按照作者的思路,把起义军一步步引上他所谓的“正路”,即使是后来宋江等全部遇害,他也无怨无悔,这就是所谓的“君叫......余下全文>>
四:水浒传里面的晁盖和宋江谁厉害
晁盖有勇无谋,可以说他是宋江给害死的。宋江就是一个卑鄙小人,无耻之徒。
五:梁山宋江与晁盖的关系好吗
《水浒》中,晁盖和宋江都声称和对方是兄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说,宋江和晁盖从来都不是兄弟关系,他们一开始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变为夺权与反夺权的关系,当然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在二人均为良民的时候,宋江是押司,是县里的领导;晁盖是里正,是基层的治保主任。他们只间当然只能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由于晁盖坚持服从领导,注重摆正自身的位置,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所以宋江对晁盖还是很满意的,晁盖也就成了宋江的心腹弟兄。第十八回《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宋江听到晁盖犯了事,心想:“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诸位看官,什么叫“心腹弟兄”啊?心腹,就是指做事非常得力、可以为上级做许多隐私事情的下级、奴仆。晁盖在宋江心中的位置,其实不过就是个非常可靠的下级而已。再看宋江到晁盖家报信时的说法:“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一见面先要表一表关系,表一表自己的功劳,真要是生死之交,用得着这样吗?宋江的话,无非就是要让晁盖感恩戴德而已。再看宋江最后说的话:“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这句话清清楚楚地表明了宋江的救人底线,仅仅是报个信,走不了的话,宋江绝对不会站在晁盖一边和晁盖一起杀官军。在第六十二回石秀劫法场一段里,石秀和卢俊义根本没有大交情,又不熟悉周围环境,但为了救卢俊义,奋不顾身地从楼上跳了下去。两相比较,宋江对晁盖的感情如何一目了然。 晁盖等人上了梁山之后,宋江一直不以为然,“那晁盖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同时刻意和他们保持距离,以免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晁盖为表示感谢派刘唐送了一百两黄金,宋江极力推辞,并再三暗示刘唐不应前来:“贤弟,我不敢留你相请去家中住,倘或有人认得时,不是耍处。”以后宋江有难时晁盖再三邀请宋江入伙,宋江也只是不肯,因为宋江根本就瞧不起占山的。可以想象,如果有政治上的需要,宋江没准也会带兵去打梁山。只是这种机遇还没到来,宋江就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只好到梁山入伙。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宋江大概就是好士兵之一。他不入梁山则已,一入就拿出了老大的气派。宋江在梁山做老大有一个天然的优势——他本来就是晁盖的上级。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一个事物一开始是什么样的,它就一直是什么样的。比如东南亚国家训大象,在象很小的时候用一根木桩把象拴住,这头象以后再也不会试图拔出这根木桩,因为它认为拔不动。晁盖也是这样,给宋江当下级习惯了,再让他给宋江当老大他就觉得不习惯,不会训斥、反驳宋江,以至于被宋江一步步架空起来。 莫非这晁盖的智力水平有问题?当然不是,傻瓜能当上治保主任?傻瓜能劫了生辰纲?傻瓜能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聪明人都能当领导。有的人天生就有领袖气质,能想着法的折腾别人,明明自己能做的事非要让别人去做,明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日常生活的小事,却非要听一听别人的汇报,这样的气质就是领袖气质,只有一个人具备了这些气质,我们才说他像个领导。什么事都是自己做,时时处处都为别人着想,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是领导,即使当了官,别人也会说这个人没有领导能力。我们国家自古就有“妇人之仁”这个词,说的就是那些只知道关心别人的领导,真正的领袖是不能单纯地关心他人的,关心他人必须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晁盖或许是个合格的领袖,但相比之下,宋江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领袖人物。晁盖败给宋江,绝对正常。(我无论如何也不明白,宋江为什么非要当一......余下全文>>
六:水浒传中晁盖的死和宋江有关么?
多少有点关系。宋江上山后晁盖把第一把交椅让给宋江的时候宋江拒绝了。因为他这个时候当老大谁会服他。宋江上山后把晁盖架空拉。大家看可以看宋江的亲信有多少。花荣,戴宗,李逵,穆弘,穆春,李俊,张横,张顺郑天寿,王英,燕顺,吕方,蒋敬。在看晁盖那头。除了三阮,白胜。白胜这个人如同虚设。还有早期的宋万,杜迁,朱贵。这三位原来是王伦的属下未必会忠心服从晁盖。林冲可能是中立。以他的本事不愿意做谁的亲信。晁盖如同一个摆设而已。难免会向李秀清那样逼宫红秀全。在权力面前恩惠什么都不是。这就是施老爷子的高明之处。让晁盖死在了史文恭的箭下。公孙胜真的不求名利离开梁山的吗?那他为什么还要取生辰纲。因为他知道一山难容二虎。吴用倒向了宋江。公孙胜不愿看到他们斗。脱离了梁山组织。这就是晁盖不得不死的原因
七:宋江和晁盖谁适合做领导人
宋江
宋江这个人,确实各方面都不突出,他自己也说过自己 “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但就是这么一个被人侧目的“孬种”,却被拥为梁山之主,这一切都是和宋江的为人处世分不开的。
一、乐善好施,赢得广泛的社会声誉
关于宋江的为人,《水浒传》十七回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宋江的乐善好施,有三个特点:一是出手阔绰。宋江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太好,他父亲家在农村,自己也是一个小小的办事人员,并非家财万贯。但宋江为人,却十分豪爽、出手大方。阎婆死了丈夫,无钱送葬,宋江不仅施舍她一具棺材,还主动给她十两银子办理后事;宋江避难柴进庄上时,自己也在难中,却送武松十两银子做路费;宋江戴枷流配江州时,路遇使枪棒卖膏药的病大虫薛永,见看客没有一人出钱买其膏药,于心不忍,便叫公人取出五两银子给薛永;宋江和李逵第一次相见时,李逵要去赌钱却苦于没有本钱,便在酒店闹事,宋江便随手给了他十两银子。当时的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3000元人民币,一出手就是3000元,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由此可见宋江的大方。宋江的仗义疏财的第二个特点是一视同仁,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不管是英雄豪杰,还是一般的平头百姓,只要别人处在困难中,他都同样乐善好施、慷慨解囊。从上面事例我们知道,无论是阎婆、武松、薛永还是李逵,宋江送钱给他们时,都是和他们第一次见面,彼此之间还根本谈不上熟悉不熟悉。另外,在受他资助的人中,既有武松、李逵、薛永这样的英雄豪杰,也有阎婆、唐牛儿这样的普通百姓。可以说,宋江送人钱财,并不看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是出于本身的豪爽和对弱者的同情。第三,宋江的乐善好施,是不求回报的。从上面的事例同样可以看出,宋江送阎婆、武松、薛永和李逵钱财时,都不认识他们,有可能今后也不会在和他们再见面的,当时根本就不可能希望他们能知恩图报,今后回报自己。要是宋江真是有目的的话,他把送这些人的钱拿来送上司,不是更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吗?由此可见,宋江送人财物,并没有什么特别目的,并不要对方回报什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宋江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做法,给他带来广泛的社会声誉,从此以后,大江南北,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知道了及时雨宋江的大名,使他在江湖上能化险为夷,纵横驰骋。
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在江湖上逃难,一天,被清风山的喽罗抓住,要被挖心做醒酒汤,宋江想到就要死在这里,忍不住叹口气:“可惜宋江死在这里!”一听这话,头目锦毛虎燕顺忙问:“你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杀了阎婆惜,逃出在江湖上的宋江么?”宋江说:“我正是宋三郎。”燕顺一听,忙把绳索割断,纳头便拜,请宋江上座。
还有一次,宋江刺配江洲,路过揭阳岭,被催命判官李立用蒙汗药麻翻,准备做人肉包子。混江龙李俊听说宋江被刺配,专门在揭阳岭等候,在李立剥皮之前,把宋江救了下来。
宋江的乐善好施形成的名声,不仅能使他能化险为夷,也赢得各路英雄豪杰的敬重,武松对柴进讲的一段话可以说是大多数人的心意:“我虽不曾认得,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且又仗义疏财......余下全文>>
八:宋江和晁盖有矛盾么?
宋江和晁盖根本就不是一路人,矛盾也就无法调和。《水浒传》中,晁盖和宋江同为山东富户,都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在群众中威信也都比较高。两人比较,晁盖务农,宋江为吏;晁盖性格豪爽,宋江工于心计;晁盖的生活环境与下层民众结交较多,倾向于基层民众情感,受正统思想的浸润较少;宋江则周旋于封建官僚之中,属中间阶层,既有普通群众的感情,又有官场坏风气的熏染,特别是他还有个正统思想极其严重的老爹,对宋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两个人的思想差距从开始就存在,在特定的情况下就会显露出来。上梁山前,两个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宋江救晁盖等七兄弟在先,感恩图报,晁盖众兄弟数救宋江于后,这时候,晁盖是真心实意地想让宋江一起入伙,共打天下。宋朝时,正统的儒家思想、古老的道家思想和舶来品的佛家思想已逐步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统治阶级主流思想。主旨都是要老百姓老老实实接受他们的压迫,现在生存环境不好你还可以等来世吗,来世就好了。这样的精神雅片长期麻痹着人民的神经,对于生存状况相对较好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更是比较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思想意识。宋江受传统教育影响颇深,再加上他非常孝顺老父宋太公,而宋太公更是传统观念的卫道士,更使得宋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造反一生的结局,他要尽最大努力改选这些绿林草莽,这就使他怀晁盖间产生了矛盾。宋江到梁山后,看到的一切都和他想的格格不入,因此他要千方百计改变这种现状,试图把梁山引入他所谓的正道。他利用了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一步步实现了“和平演变”。他先是说服晁盖众人,把造反性质的“聚义厅”改为忠顺性质的“忠义堂”,一字之差,性质已变。接着,他又着手抓兵权,搞小集团,只要有军事行动,就以“杀鸡焉用牛刀,有事小弟服其劳”为借口,抢着出兵。在战事中,逐步组织了自己的小圈子,先后把秦明、呼延灼、花荣等一批封建将领,多数是抓住之后,亲解其缚,纳头便拜,痛哭流涕地讲明自己上梁山是不得以而暂栖身,日后一定想法为朝庭效力,用厚黑手段把他们请上梁山,结成死党,为日后接受召安集结力量。晁盖人虽厚道,但也很精明,他看出了宋江的野心和正在进行的阴谋,所以在二打曾头市时,他一定要自己带兵出战,不幸中箭负伤。按以前的交情和宋江当时的威望,晁盖在临终前理所当然地应当把权力交给宋江,但他对宋江已经绝望,不想让宋江等人毁掉来之不易的梁山大业,又不好直接说不让宋江继承的话,因此,才在临危时定下谁擒住史文恭即为梁山之主的遗命,可惜当时宋江羽翼已丰,非他莫属了。成为梁山之主的宋江迫不及待地要实现他寻求招安的梦想。一方面排除异己,一律不重用造反思想严重的刘唐、阮氏三雄、李俊、张横等人,几次差一点杀了多次捨命救他的,但又阻挠他接受招安的李逵(他是真的想杀掉李逵),重用封建将领出身的头目;一方面千方百计找门路寻求朝庭招安,甚至于不惜再一次使用厚黑手段,拜倒在李师师的石榴裙下,终于得到了招安的机会。但也被朝庭权贵用驱虎吞狼之计,让他与方腊两败俱伤,残兵败将又被权贵一个个收拾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断送在宋江手里。
九:宋江和晁盖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一般读者都认为宋江是个忠义双全的人。《水浒传》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但实际上,宋江在相当于现在骸县政府当一般干部时,便有意放走官府要捉拿的晁盖等人,并继续与那些人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还上过梁山,单纯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可以讲宋江很够“义气”,但讲宋江忠,就有些难为情了。而且,放走晁盖后,宋江似乎不讲忠,也不讲什么“国家法度”,而发配江州时,梁山好汉劫得他,欲放下他的枷锁时,他却说要不得,“此乃国家法度”;江州酒楼的反诗,更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笑黄巢,造反心态跃然纸上,等到上了梁山,他又一心忙于招安,还说“宁可朝庭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庭”。
十:晁盖临终前为什么没有把第一把交椅传给宋江?
宋江其实一直都在排挤他,想夺权
当时宋已是老二理应继承,可晁盖说谁擒住史文恭谁做老大,而宋江100个也不可能抵住史文恭,这晁盖是知道的,这样说晁盖已不信任宋江.从宋的性格和一些作法可能看出宋是一个搐降派<比如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如果把队伍交给他,晁是不会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