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字曼倩

一:东方朔传,翻译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禒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声)。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

一天,大伏酷暑,武帝下诏官员到宫里来领肉。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员还未来,东方朔就自己拔出剑割了一大块肉,并对同僚们说:「大伏天,肉容易腐烂,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对东方朔说:「昨天赐肉,你为何不等诏书下来,擅自割肉归家,这是为什么?你要自作批评!」东方朔说:「朔来!朔来!受赐不等诏书下来,为何这样的无礼!拔剑割肉,为何这样勇敢!割得不多,为何如此廉俭!带回家给细君(妻妾),又为何表现得如此的仁爱!」汉武帝听后说:「要你自作批评,倒是表扬起自己了!」又赏赐给他酒一石,肉一百斤。他都拿回家去孝敬老婆。

二:东方朔是哪个散文集的角色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县(今山东省今山东省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表自己的不满。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备加称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名《颜字碑》。日本侵华期间,此碑曾被日本当地驻军当做军营门前水沟上的石板,马踏车碾,致字迹局部损毁。目前《颜字碑》的真迹和仿制品都存放在陵县人民公园的“颜碑亭”里。

《西游记》里东方朔是东华帝君的弟子,道号曼倩。

三:东方朔为什么为相声始祖?

先说说东方朔吧,人都说智圣东方朔,此人确实聪明,但是又是个玩世不恭的人,好戏谑,言行幽默诙谐。

各个江湖行当,都要有个祖师爷,以显有本有源,作为一个神明来供奉,更能规范行业操守。一般都是以古时名人、伟人为祖师爷,又有面子,又可以作为珐习的榜样。

相声演员多诙谐,好滑稽。这便使得相声演员和东方朔一拍即合,又兼东方朔聪明盖世,和相声演员要求聪明伶俐,反映能力好,更是符合。

所以,东方老师,便顺理成章的,成了相声演员的祖师爷,要是不选他都可惜了他这人才,太合适了。

四:东方朔是哪个朝代的?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西汉著名词赋家,在政治方面仕途也颇具天赋,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五:说相声的为什么供奉东方朔?

每一个行业都供奉自己的祖师爷,相声行业供奉的祖师爷就是汉代的东方朔,《史记·滑稽列传》里面有关于东方朔的记载,旧社会相声场子上下场门一般还写着“曼倩遗风”,就是因为东方朔字曼倩。

六:东方朔的介绍

东方朔(生卒年不详),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1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的名篇。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人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七:东方朔的《 戒子书》全文是什么

西汉·东方朔《诫子书》

【原文】

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在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文】

明智的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于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的名声,便能得到华彩。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简介】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为汉武帝时有名的大臣,性情诙谐,应对敏捷。东方朔是用了三千竹简,写了一封洋洋自夸的信,自荐于武帝的,但没有被重视,一直呆在公车署中,拿着微薄的俸禄,武帝也不召见他。一天,东方朔见到给皇帝表演杂耍的侏儒,就骗他说:“像你们这样的人,一不能种田,二不能打仗,没有什么用处,所以皇帝打算把你们都杀掉,免得浪费粮食。”侏儒大惊,当武帝乘车经过的时候,一起下跪哭泣求饶,皇帝听说原委,就找来东方朔问他为什么恐吓侏儒。东方朔说道:“那矮子身长三尺,拿着一袋米、二百四十个钱的俸禄,臣身长九尺,也拿这么多俸禄,矮子饱得要死。臣却饿得要死。陛下广征人才,您认为我是个人才,就重用我,认为我不是,就辞退我,别让我在这里浪费长安的粮食。”武帝闻言大笑,将东方朔提升为代诏金马门。东方朔虽然喜欢开开玩笑,但他不畏权贵,仗义执言,也曾冒死劝谏武帝不要荒疏朝政,沉溺于享乐。可是汉武帝却总是把他看作调笑豆乐的弄臣,这使他一直郁郁不得志,写下《答客难》等文章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在这封写给儿子的信中,东方朔指出,明智的人处事,崇尚中庸之道,凡事恰到好处即可。那些才华毕露的处境常危,深孚众望的一生忙碌,自命清高的人缘不好,任何事都不留有余地的没有前途,都是因为不循中庸之道。人应该顺乎时势发展而主动变化,不要一成不变。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