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板书的作用
一、深入学习板书的作用,认清板书的意义。
1、板书体现教学意图
目前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但图像、知识点大都一闪而过,学生记忆不深。二板书通过有关教材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学到哪些东西,受到哪些教育,形成哪些能力,可以比较突出的体现出来。
2、板书书写提纲挈领,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给出的信息量大,尤其是教学内容较多时,容易使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在不同的信息上,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传统的板书教学则能够突破上述局限。由于时间、精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板书书写必须突出教材的精华,提纲挈领,做到让学生一抬头,便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板书揭示教材思路
好的板书不仅能对学生理解教材起到引路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结构图示,把教材的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4、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的板书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能力,给学生以美的示范与享受,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好的板书不仅能体现教师逻辑思维、训练抽象能力甚至可以体现教师形象,帮助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5、板书书写灵活互动,有利于捕捉课堂闪现的灵感
多媒体教学是以流线型特征展现的,它在学生思考体会与笔记记录、教师点拨与学生回味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缺陷。我们可以借助黑板板书,把那些不能够完整呈现,需要经过逐步动态展示盒师生共同板书、演绎推理才能逐步完善形成整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板书的形式,以扼要的文字或简明的图画生动地反映其互动、演绎推理的过程。
此外,素材简便的板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束缚小,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课前预设方案。黑板板书及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的增删。教师有突如其来的灵感时(这些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可以随时板书贯彻到教学内容中,这样一来,教学艺术感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有了提高。
二、学习板书设计,提高板书设计的水平
板书设计的要求有哪些要求呢?
1、要有鲜明的目的性
板书在设计时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都要认真考虑,并要在板书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2、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板书的设计一要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如语文课的议论文教学,设计板书时就要尽量体现论证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而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板书时要尽量体现出作品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而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对象,板书设计业不能完全一样,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多选形象性的特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突出逻辑性的特点等。
3、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板书必须简明、醒目、凝练、集中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教材内容必须进行高度概括,用语要字斟句酌,这样既能清晰醒目,又节省了书写时间。
4、有清晰的条理性
板书的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内容因此板书要做到眉目清楚,调理清晰,主次分明,次序井然,使学生通过板书就对教材内容一目了然。
5、要有周密的计划性
设计板书时,一要考虑板书的内容的安排,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具有调理,如何形成整体等等;二要对黑板的板面加以计划,如课题的位置、主要板书的位置、辅助板书的位置都如何安排等等;三对整个板书内容呈现的时间和步骤也要进行计划,以便与教学内......余下全文>>
二:语文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
在倡导素养教育、“人”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是为了生活中经常要用文字与别人交流,为了学习、工作的需要,为了人的精神需要,为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言语活动就像空气与阳光一样不可或缺:蜂拥而至的报刊、书籍,扑面而来的广告,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言语的需求还在与日俱增,人类仿佛落入了语言文字的罗网之中。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言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会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就不会学习,就不能胜任具有较高智能性与挑战性的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不会读、写、说的人要取得事业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语文素养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养之一。新颁布施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是从人的发展方面对学习语文意义的新定性。
语文素养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其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语文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的需求。
言语活动是一种人际交往方式。人是社会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与罚人进行一般性的思想、情感、事务上的沟通。如:了解生活常识,须查阅资料;想求职,得翻阅广告;要防止遗忘,得写日记、备忘录;处理事务,须签各种文书;等等。平时有什么要求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希望与别人分享,这些都需要通过交谈、写信、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
第二,学习语文有益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业余生活、精神生活的质量。
言语活动是一种自我娱乐的方式,有时还是自我进行“心理治疗”的方式。读、写活动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消遣、休闲和宣泄的方式。如在业余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各类作品,可以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或者通过写作,向朋友倾诉烦恼与忧伤,寄寓心愿和祝福,抒发情怀和感悟,讲述对友情的怀念与珍重,满足未得以实现的愿望,等等。这些都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消费。现今网上阅读和聊天之所以成为网民的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就是为了满足网民自身的这种需要。
第三,学习语文使人拥有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题为《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这四个方面都离不开言语活动。其中,“学会学习”被摆在了教育的首位。在怎么“学习”这个问题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认为在各科的学习中,应运用写作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推动、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写作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在的语文课程增加了一个新内容——综合性学习(含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对言语表现、言语创新和写作的重视。在综合性学习中,要由学生自己来选题,制订研究计划,搜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最后还要写出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说、读、写,并最终落在“写”上。这也可以说是“通过语文,通过写作”进行“学习”。推广到各门功课,如能借助写作和口头交流来探讨问题,表达学习心得和思考的成果,就能事半功倍。这实际上体现的是语文学习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四,学习语文使人获得一种基本的工作能力。
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语文能力。求职,要会写求职信;教师,得会写教案;律师,得会写司法文书;公务员,得会写行政公文、述职报告;记者,得会写新闻稿件;工商管理人员,得会写案例分析、策划书;科学家......余下全文>>
三:如何更好的发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实效性如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和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差异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他的话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因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讲读课文的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读质疑,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并在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互助解答的基础上,再向老师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互助学习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去调整教学,组织教学。所以要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要求等设计各种教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学生参与的面要广。比如了解课文大意时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某句、段、篇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读;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讲;对于教师提出解决课文重、难点的问题时,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同位讨论等等。同时又要让学生全感官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教师采用各种教法,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如我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我先设计好表格,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学法,边学习边参与板书这一教学活动,创造机会给学生大面积参与板书,并把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参与训练,就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程参与。 为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亲身实践、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的目光、微笑的暗示或者以鼓励性的语言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我指导学生很快就要学完《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了,学到最后一自然段时,针对小白兔说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一句话,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白兔说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看到举起的小手不是很多,我温和地说:“回答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你的,我看谁最勇敢?”学生听了,纷纷举起了犹豫了一会儿的小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微笑、激励、期待带进课堂,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大胆举手,让学生能由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 四、满足成功的欲望,发挥学生差异参与的作用。 人有千差万别,因而学生群体中客观地存在着心理特征、思维发展、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我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发挥学生差异参与的作用。苏霍姆林斯......余下全文>>
四:如何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人与人相处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印象,这时学生眼里形成的对老师的印象会对以后的判断起参照作用,而且不容易改变。比如老师上课时穿着得体大方,教具准备齐全,说话声音洪亮富有磁性,会给学生留下做事有准备、上课认真的好印象。如果有些老师上课时穿着拖鞋,夹本教科书就走进教室,在学生眼里会觉得这个老师随随便便,上课也不认真,学不到什么知识,听课时也会不认真。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上课前整理好着装,穿戴整洁,调整心态,充满信心和能量地走进教室,带给学生正能量,更好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要把自己的情绪合理地控制好,虽然生活上会遇到不如意,情绪上会有低潮期,也一定要想办法驱逐,赶走雾霾,带着阳光走进教室,让学生沐浴着你的阳光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老师在学生心中树立了大方得体的形象,就如偶像般备受学生的追捧和喜爱,那么上课时学生就会更加的积极,语文课也变得非常有吸引力。
五:教师通识小学全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一)教师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但长期以来,有些老师们对备课存有极大的应付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1.备课与上课脱节,无实效。有的老师完全局限于教参,没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仅在教参和学生间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有的教师则把备课当成是应付领导检查的工具,备课时既没深钻教材,也没经过自己细致的构思,形成考虑周全、条理清楚的授课思路。多数备课是在抄教参,简单化、模式化严重,与上课基本是“两张皮”,没有实用价值;还有的老师,平时基本不备课,专等检查前突击完成,备课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很多学校提倡集体备课,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实现资源共享,但很多老师“发明”出“一人备课,多人使用”或者“分摊备课,集体共用”的轮流备课制,从网络上复制下载的现象十分严重。2.备课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只关注教材内容而忽视教学中的“人”。教师通常只注意思考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而忽视对一个单元板块或整册教学的研究和规划;即便是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经常也只是注意思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只注重思考教师的教学思路,却忽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忽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状态和需求,忽视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只注意思考面向全体学生的划一目标和统一要求,却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研究及针对“具体个人”的弹性化设计研究,造成教学设计缺少规划性、前瞻性和创造性。3.只重视当堂教学,忽视教学后记。教后记应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情况的及时反思,应是以反思为主的融理论思考、教学实践的反思型笔记,能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但多数教师未加重视,往往是三言两语应付而过,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4.教案缺乏完整性、实效性。(1)教案项目不够齐全,少数教师没有写课前准备、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2)少部分教师的教案过于简单,只写大的教学环节,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措施体现少。(3)存在少部分教师机械抄袭其他教师教案与出版社发行的现成书本教案的现象,教案缺乏独到见解的教学设计。原因分析:一是语文老师课时负担重,作业批改量大,且大都兼任班主任,日常教学事物繁杂,加之语文备课的时数太多,语文教材又频繁修订,老师的备课压力很大。二是很多教师未能正确认识备课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对备课存在严重的应付心理及惰性心理,未能踏踏实实走进文本,未能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材处理、环节设计,出现了备课上课脱节的现象。三是学校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一般只看结果,对备课中出现的问题没有采取有效的杜绝措施,导致备课走入“恶性循环”。(二)课堂教学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审视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的老师不明白自己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自己的这堂课究竟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有的老师的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加重任务,拔高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连续不断地讲话,连珠炮式地提问,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慌里慌张地对答,快速扫描式地观看,整堂课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情与情的激荡,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读书似小和尚念经。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教学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问题:①教学目标制定不准。“不准”意味着要么偏高要么偏低,也就是与学生认知特点,现有水平不符,与教材要求有差距,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余下全文>>
六:如何看待语文教学的深远意义
“海”者,每篇课文就是一片蕴涵了丰富智慧思想宝藏的海洋,“百川”者,便是学生的思想之源了,正如我们不能轻易阻断千万条入海的河流一样,我们也无法阻止学生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
七: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要素 语文评价一般分为六大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动机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 1、书面交流评价:老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机会,如借助学生的作文、日记、周记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的信心、努力程度,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习方法、习惯等,从而在评语中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提出善意的批评,诚恳的建议,殷切的期望,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2、自我总结式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在各学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之一。语文学习到一定的阶段后,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进行诊断。诊断要以阶段测试成绩、 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教师的语文学习要求为依据,认真检查自己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在学生上完成自我诊断之后,再引导学会进行自我比较反思,将自己现在的学习水平和状况与前一阶段进行比较,看一看自己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方面较差,自己应如何改进,从而达到自我提高。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自主性与发展性策略:逐步使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学会自我评价,评价自身的学习状态,在进行学习与情绪的自我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 2、及时反馈策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结果用适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及时组织纠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指向教学目标。 3、访谈评价:访谈评价是师生沟通和评价学生的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还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交谈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需要和教学要求来定,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尽可能使用简短的激励性语言。 4、学生自我分析式评价:这是一种形成性学生自我评价方式,是让学生分析自己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将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并引导学生对自己思考的过程进行评定。 5、两次测试法:单元检测中,学生如果对初测成绩感到不满意,经过复习后,可要求重测,并以较好的一次成绩为准,重测试卷难易程度原则上与上次初测试卷相当,但对少数水平较低的学生,可用较易的试卷。 6、评价服务教育策略:通过研究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策略和方法,使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合作性评价的原则:设计愉快的互评方式,创设宽松的互评氛围,营造自由的互评空间。 五、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个维度 1、知识和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2、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六、其他 语文教研组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系统设计学习主题,确定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与任务,按一定的时间周期,组织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活动,引领教师自学,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在教研组内交流探讨,按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教例、备课,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八:新课标对当下语文教学带来哪些好处
一、语文教学中提问及反馈的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他们已不再是传递知识的教书匠,在教育教学、人际交往、课程构建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特别是教学角色,要由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和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两者都是在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注重诱导,注重启发式.课堂提问及反馈作为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作为师生“交往”的场所之一,课堂提问和反馈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课堂提问及反馈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的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的提问与反馈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课堂提问贯穿了整个课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作用. 反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在提问的语言、角度、提问的时机、问后评价和提问主体方面存在很多不令人满意之处.二、现实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及反馈中存在的现象1.问题琐碎、随意性大、启发性不强,失去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课堂,处处设问,问题多而琐碎,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师通过提问与反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不能充分得到体现.一位青年教师教学《秋天的图画》一文,课堂伊始,教师在语言导入后,引导学生看文中插图,提出问题:谁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怎么告诉我们的?然后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接着教师范读全文,提出问题思考:这是怎样的图画?是一幅怎样的景色?图画中有怎样的颜色?这一教学片断,教师提出了好几个问题,但每一个提问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关注什么,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似乎并不清楚,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混乱的状态,课堂实效明显降低.此外,教师提问语言的不简练、不准确,缺少语言魅力,也使提问失去生动性和启发性.“广种薄收”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位一年级教师执教《月亮的心愿》一课,整个课堂提问,问题多而琐碎,且语言表达不准确:像什么叫悄悄?自言自语什么意思?什么叫商量?由谁决定是好天气?心愿是什么?喜欢郊游吗?小女孩会想些什么?你是小女孩会想些什么?你是月亮会想些什么?艳阳天是什么天?诸如这样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学生在盲目的应付中没有得到思维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提高.2.提问适度性不强,片面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使“满堂讲” 变成“满堂问”.有些教师的提问不是从学生的学出发进行精心设计,而关注的重点是自己的教如何顺利完成,表面看课堂有问有答,热热闹闹,似乎是一种对话的民主课堂,但从本质上分析,教师的提问缺少层次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和个性化理解的问题少之又少.一位年轻教师执教《夏夜多美》一课,教师的整个课堂没有围绕“夏夜怎样美、为什么美”展开,而是通过教师一连串的设问,串联课文内容,教师提出了一些列问题,如小蚂蚁为什么哭呀?睡莲姑姑怎么说的?小......余下全文>>
九:语文书好处
浅析语文书的好处 关键词:语文书 媒介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一直以来,语文书被公认为传授语文知识之书籍。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语文书用以培养语文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即语文书媒介作用已广泛被认可。
(1) 基础知识的扩展训练
基础知识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有着奠基石的作用。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基础知识教学作为重点内容。但大多数教师忽略了一点:若教给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方法,会比直接教授来得更实际、更有效。这时,语文书的媒介作用就可以发挥了。通过语文书的字词教授教给学生查字典解决的方法。经过长期的训练,一定会达到学生自行掌握字词的效果。
(2)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书中所选篇目都来源各种书籍中的名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有能力的教师总能挖掘语文书中的思想文化内容。最后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不仅在知识上得以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品德上得以教育。其实,语文书作为一种媒介,作用远远不止这些。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你将发现,语文书还有“隐性”作用:通过语文书的教学,学生将使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为说明文单元,可以作为此种作用的探究案例。本单元一开始,教师未直接进入课堂,而是先传授给学生“说明文阅读五步法”。
明确说明对象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理清说明顺序
指认说明方法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授《中国石拱桥》时,教师让学生先根据五步法自行阅读,把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先自行解决,不理解的通过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给予解决。作为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学生对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有了感性认识。《苏州园林》作为一篇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说明文,可以作为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二项素材。通过《中国石拱桥》的教授,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行解决文中问题,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又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在第一单元课文的教授中,再辅以课外阅读的训练。经过一单元的教授,学生基本上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我相信,这种方法学生以形成自觉行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辨识并读懂说明文,问题不会太大。
同样一此单元说明文教学为例,讲讲写作方法的渗透。每篇选文都是一篇典型的范文,教师必须树立这种观念,才可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中国石拱桥》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让学生掌握“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特征来写”很重要。一开始,教师请学生们列出了一系列的桥并让他们找出桥的共同特征。孩子们经过研究、争论最终得到:连接河两岸的建筑物。通过此训练,学生以学会找出事物特征。根据课文中,作者用举例子的写法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当写作对象特别复杂时,平均用力一一介绍,就会显得累赘罗嗦,行文也显得平淡无奇。这样的说明文,作者最好着力抓住事物的几个典型意义的例子,进行介绍,以点促面,以点带面,让读者窥斑见豹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接着教师以“中国的笔”为例,让学生找出笔的共同特征。作完此训练后,教师问道:“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会怎样来说明呢?”学生很快说出:“典型事例法。”经过课堂练笔,学生深刻地记住了写作说明文的方法:写说明文必须明确要写说明对象的特征;用典型事例法写说明对象复杂的说明文。
经过类似的训练,学生从《桥之美》中学到了说明性质的小品文的写法;从《苏州园林》中学到分门别类是......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