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中高端,在于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于创新要素质量的全面提升和结构优化。
首先,要全面推动劳动力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与过去的劳动力结构相比较,我国现在每年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人才基础。未来一段时期,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把精英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培养一批高水平技术工人。
其次,要推动资本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对于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来说,资本也有好坏之分,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投资不能形成对社会投资的“替代效应”,金融发展不能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攫取效应”。从财政资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全社会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从金融体系看,要发展“创新友好型”的金融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资本要素引导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要坚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要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强化竞争和统一市场,使土地、矿产等稀缺的公共资源能够成为产业升级的杠杆,而不是利益输送的手段。
二:结合环境污染谈谈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做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
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在扶持企业要有选择性,不能为了保稳定,保增长,对所有企业进行同等水平的扶持。要大力扶持和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深入调研基础上,排出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逐个制订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配套措施,避免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些实施方案还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三大产业规划等其他规划相衔接,并充分考虑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要,前瞻性地规划并建设一批能源、交通、物流、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对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排放产业要坚决不给发展空间。产业升级的目标就是:加快形成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
2、加大转型升级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建立统一的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技术改造贴息,以推动转型升级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引进培育人才等。同时,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优秀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力度。
3、通过成本逼迫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自然演进或政策推进,迫使企业从低端产业走向高端产业,或从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瑞安的企业现状是,长期以来绝大部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产品初加工的传统行业,附加值低,整体竞争力较弱,产业升级缺乏足够的压力。政府要积极利用成本倒逼机制,对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利用土地、环保等方面提高成本来促进产业升级。不能为了暂时的经济指标而丢失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机遇。
4、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在成本逼迫下,企业必须走技术进步与创新之路,积极化解成本压力,走出困境。要引导企业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障作用,从而达到产业从无到有之目的,要引导和支持企业走高端产品发展之路,引导和支持更多的企业开发生产专利产品、品牌产品、高端产品以及各种形式的新产品,加快提升成本传导能力。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投资进入新领域,促进高附加值产业加快发展。
5、政府加强引导,强化服务。
在转型升级中,政府除了制定目标、出台政策以外,还应该发挥选商引资的作用,特别是对我市空白产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节能减排项目等予以全面跟踪;把好项目推荐给好企业,并做好配套服务。市政府牵头建立几个相关产业领域的专业团队,对产业现状和今后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研究。并对这些高科技产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前景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发展。
三:企业怎样做到转型升级
第一,优化调整产业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为重振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纷纷推进“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新优势;新兴经济体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则利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机会,加大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力度,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两头受压的困局,必须改变以往以做大规模为导向的产业政策,调整为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产业政策,具体思路可以归纳为:“抓两头、放中间,调结构、促创新,搭平台、造环境,定标准、强监管”。“抓两头、放中间”要求产业政策转向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支持处于发展阶段“两头”的产业,即对处于孕育期和幼儿期的新兴产业给予扶持,扶上马再送一程,促进产业快速成长;对处于衰退期的传统产业,在职工再就业培训、转产就业安置、设备淘汰补助等方面给予企业退出援助,盘活存量资源;而对处于“中间”即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产业,则要充分放开,让其在市场竞争中强筋健体、自由发展。“调结构、促创新”是指产业政策的目标要从原来的“扩能增量”调整为“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一方面,要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全面创新,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传统制造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搭平台、造环境”要求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搭建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上。“定标准、强监管”主要强调通过标准引领,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并积极推动我国产业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提升我国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努力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
第二,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补齐基础工艺、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更加重视工业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提升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能力,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卡脖子”问题,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加快制定工业强基实施方案,引导各类要素向基础领域集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促进基础工艺水平提升等。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快速突破。《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战略重点领域,这些领域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符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下一步应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这些领域快速发展,加快推动这些产业成为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三是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中国制造2025》另外一个鲜明特色是更加重视服务功能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即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制造业国际化和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更加强调促进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问题。四是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余下全文>>
四:产业转型升级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产业转型升级,是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稜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型城市实现华丽转身,需要生态、文化、社会、机制的全方位转型。
产业转型升级,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中国正式实施转型升级体制改革。
五:如何实施我市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局面
易货,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可以扩大企业的销量、用自己的商品直接换回自己需要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可以帮助企业节省现金开支,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
六:如何创新驱动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导向,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过去的五年,江苏经济年均增长13.5%。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人均达到7700美元;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0.6%和42%;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江苏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有待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主导力量。未来五年,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性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我们要坚持高端引领,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增强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集中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主攻高端技术,加快推进重大产业技术研发和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争取在掌握优势产业核心技术、前沿先导技术、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积极发展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强重大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要突破高端环节,大力发展知识、人才密集的高附加值行业,加快向自主研发跨越、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响“江苏创造”的品牌。以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物流、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一代网络服务、互联网内容产业、网络电视等新兴服务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七:如何处理好传统产业与转型升级的关系
首先应明确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目标传统优势企业肩负着新型工业化产业现代化历史使命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既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企业转变发展式、提高效益、持续自我选择前我围绕科发展主题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转变经济发展式提高产业核竞争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客观要求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应树立自我发展产业助推双重战略取向由引申双重目标其实现企业转型与包括市场与产品结构、科技与工艺、制度与管理全位创新实现企业绩效提升持续经营;其二推工业现代化产业核竞争力提高体现主导制造业改造提升、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引导能源产利用式变革述双重目标立割裂机融合于我新型工业化全程
八:怎样认识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要想转型升级,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用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九:怎样认识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几十年靠并不均衡的三驾马车的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取得高速发展。这种发展目前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靠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来调整。好好听听《80、90后可能面临的重大机遇》吧。
十:怎样认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导向,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过去的五年,江苏经济年均增长13.5%。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人均达到7700美元;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0.6%和42%;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江苏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有待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主导力量。未来五年,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性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我们要坚持高端引领,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增强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集中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主攻高端技术,加快推进重大产业技术研发和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争取在掌握优势产业核心技术、前沿先导技术、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积极发展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强重大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要突破高端环节,大力发展知识、人才密集的高附加值行业,加快向自主研发跨越、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响“江苏创造”的品牌。以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物流、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一代网络服务、互联网内容产业、网络电视等新兴服务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