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进京赶考

一:古代秀才进京赶考要多久,包括来回的时间和考试的时间

第一,秀才只是到省城考举人,举人才有资格进京考进士,包括进士第一名——状元!

第二,明清时南北直隶省(南京和北京)的举人可以在当地考进士,而当地的秀才也在当地考举人。

第三,才是你的问题,全国各地的举子(上两条说了,不是秀才)进京赶考,得看生源地到京城的距离。

这里面又有几个问题,一是看各朝代京城在哪,隋唐时在长安,各地人到长安考试,但是有时候圣上会临时让人到洛阳考试。宋朝人考试当然云开封,河南人就沾光,而陕西人就吃亏了。到南宋,京城移到临安,苏南浙北的人就沾光了,而河南人就得过淮过江,陕西人亏更大,得先到河南,而四川人得顺长江飞流直下,快倒是快,只是沿路山高峡深,浪高礁尖,危机四伏,稍差片刻一船的举子就会“拍在沙滩上”。而金国、元朝也都开过科举,京城又北移至开封、北京,南方人就吃亏了,得千里迢迢的北上。到了明清时,京城主要在北京,除南北直隶(南京市、北京市)的举子可以在当地考试,其他人都得赶到北京参加考试——所以,你不能随便就问一下考生进京赶考得多长时间,主要是得看生源地到京城的距离。而且刚才举例的,只是以主要都城所在省份举例。除了陕西、河南、浙江、江苏、北京(含河北、天津)等曾经靠近都城的省份,还有很多人更冤,比如刚才说的,北宋时苏轼父兄三人,沿长江顺流直下,出川进湖北,后世有了火车,到武汉可以乘平汉线上北京,而三苏当时大约得到襄樊一带,北上进入河南南阳地区,沿旱路一路北上,到开封,很不容易,所以大苏考了第三名(主考官欧阳修以为该试卷是他的弟子曾巩,就主动避嫌,不让他得第一,打开密封条才知道是苏轼),小苏也名列前茂,老苏年纪大,直接选官,但是苏夫人死在老家,三个男人,又得一路哭着入川,那种父子三人名镇汴京的意气风发马上就中断了,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地理环境、路途远近、交通方式的特点给考生带来的困难。

二、看考生的家底。有的富有,过水乘船、旱路骑马,而穷人则是徒步,或沿路“搭车”。当然,政府到时会提供方便,有时会“公车”接送。按马行速度,加上原来的路线,就可以明确计算出时间来。比如某地到北京,步行算几个月,骑马算多少天,这都有表格可以计算的。

二:古时候可以进京赶考的人称作什么

您好。

在乡里考中的是秀才

在县里考中的是举人

三年一次京城大考是全国的举人,考中前三名的叫:壮元,榜眼,探花。其他的叫进士。

三:古代学子进京赶考赶考高中的诗句有哪些?

楼主您好;

找到几个:

及第后归(唐·李频)

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

苦吟身得雪,甘意鬓成霜。况此年犹少,酬知足自强。

及第后还家过岘岭(唐·李频)

魏驮山前一朵花,岭西更有几千家。

石斑鱼鲊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

及第后酬故园亲故(唐·欧阳詹)

才非天授学非师,以此成名曩岂期。杨叶射频因偶中,桂枝材美敢当之。

称文作艺方惭德,相贺投篇料愧词。犹著褐衣何足羡,如君即是载鸣时。

四:古代人自学到什么程度就进京赶考

只要认为自己可以通过了就能参加科举,但是要进京考试需要经过多次考试之后,才有资格参加。

首先通过蒙学童试获得童生资格

之后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考试成为秀才,即贡生。

接着参加省里组织的乡试,成为举人。当了举人后才有资格进京赶考。

进京后还要参加礼部组织的会试,获得进士身份。

成为进士后,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决定了进士的排名(也就是三甲排名)。

五:古代学子进京赶考以什么身份参加哪一级考试

科举考试好像一架伸向云端的阶梯,只能一级级往上爬。

考童生:这是第一步。有的白身,即没有学位的人,到了70岁还在考童生。考童生就是考秀才,要经过由知县主考的县考、由知府主考的府考和由省里学政主考的院考,取得秀才资格。

乡试:有了秀才身份,便可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乡试是省里的考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环节。乡试又叫秋闱,都在秋天举行。试题由皇帝亲定,监考官也是皇帝从中央任命。乡试竞争十分激烈,一般10到20个秀才中选取一名,考上就称举人。

会试:做了举人,便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即进京赶考,会试也叫春闱。会试考场设在北京顺天府贡院,共试三场,每场三天,连考九天,淘汰率在90%以上。通过考试的人取得“贡士”称号,也就是“进士”。

殿试:中了“进士”就可做官,但官大官小取决于最后殿试。殿试最初在紫禁城太和殿,乾隆以后在保和殿。清朝初年,皇帝亲拟试题和评判考卷。康熙以后才改由阅卷大臣批阅,只有前十名试卷进呈皇帝御览。

殿试一甲取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共取一百到三百人不等。头甲和二甲前七名次序由皇帝钦定,之后一、二、三甲按成绩排序填写金榜。金榜有大小两种,小金榜奏呈皇帝御览,大金榜则张贴于长安门外。

得中头甲的披红挂彩,骑马街前亮相,何等风光!落榜的却面如死灰,脆弱的或昏倒在金榜之下,或一根麻绳上吊,从此永诀考场。也有乐极生悲的,就像《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得中举人却又疯了。

六:古代什么样人可以进京赶考?

通过会试而获得举人资格的考试

七:古时候可以进京赶考的人称作什么

在乡里考中的龚秀才

在县里考中的是举人

三年一次京城大考是全国的举人,考中前三名的叫:壮元,榜眼,探花。其他的叫进士

八:古代的穷学生进京赶考都是怎么去的

一般在考试前准备行李和书籍等,可乘船,乘马车,步行等,提前一段时间,比如半年一年的样子,以熟悉环境,适应生活,学子交流等。

九:古代进京赶考要拜什麽

传说中的文昌帝君,是一位大善神,有求必应,所以古代考生在临考前都会虔诚地祭拜它。现在信仰自由了,几十年前被“破四旧”破掉的全国各地文昌帝君祠的香火,又兴旺了起来,特别在临近高考这几天,烟火燎绕,终日不绝。

除了拜祭文昌帝君,古代考生还会拜祭“魁星”。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故有“魁首”、“魁元”一说。此星神主金榜题名,主文章兴衰,在古代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要想“高中魁首”、要想“夺魁”,必拜魁星。古代各地考生祭拜魁星的方式很多,在二十八宿中,此星又叫“奎星”,因“奎”与“蛙”相通,所以古代的福建考生一般会在应试之年七夕那天,买回青蛙放生,以此方式祭拜魁星。

另外,在开考的前三天,还有拜祭孔庙活动。孔庙所供对象大家都知道,是古代圣人、大儒孔仲尼,古代考生相信,孔子的在天之灵,孔子的博大才识,会给他们带来好运气。主考官也希望孔大儒能保佑本届科举考试顺利,选拔到国家需要的人才。所以,除了考生,官方和考试机构在开考前,也会有一系列祭拜孔庙活动。

十:古代人进京赶考带书童的意思

因为古代赶考带书籍很多,需要在路上是不是拿出来温习,而且总得有个人照顾起居,毕竟稍微有钱的都是一心读书,别无他顾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