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态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的逻辑区别
“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之“要素变化”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是对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的延伸和发展,是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综合考虑的成果,主要研究的是长期比较优势变化的决定因素及其福利的影响。国外现有的关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基于要素变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基于技术进步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基于其他因素变化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这里的“要素变化”包括两方面含义,即一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和某类产品的要素密集度的变化。H—O—S理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理论)、S—S理论和罗伯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是在H—O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个重要的研究成果。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则提出“反向贸易效应”,进一步放松假定,考察了要素可以跨国流动情形的效应,证明了要素的跨国流动会改变各国的要素存量和相对要素价格,进而改变其贸易结构。
此后,日本学者鬼城两人(Oniki)和宇泽(Uzawa)、美国学者罗纳德·芬德雷(Ronald Findlay)、J.巴格沃蒂(Jagdish Bhagawati)和陈志奇(Zhiqi Chen)等人都先后从不同角度对长期比较优势变化的决定因素和结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动态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许多学者还对以人力资本为主的其他要素对贸易模式动态变化的影响展开了各类研究。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检验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模式的决定因素,认为国家之间出口结构的差异是由于各国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禀赋共同导致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结构的升级将随着禀赋结构的改善而不断提高。Gene M.Gressman 和 Giovanni Maggi则从人力资本配置的角度研究了国家间的比较优势,认为一国的贸易模式是其劳动力中智力要素禀赋的反映。
从产品密集度的变化来研究比较优势动态演化方面,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在1966年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的变化。之后日本的赤松要、小岛清和山泽逸平等许多学者都不同程度地扩展了该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之“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技术由外生变量变成内生变量,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研究也随之不断完善和发展。此类分析框架同时综合了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三方面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技术视为外生变量,从动态角度研究技术的进步对贸易模式和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另一类则将技术视为内生变量,除了研究技术变动怎样影响贸易和经济增长外,还将技术发展作为科学研究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一种结果。
将技术作为外生变量的研究主要是技术差异和技术转移模型,主要是利用既定胆技术差异来说明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此类研究的代表人物有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马库森和斯文森(Makusen and Svenson)等。吉恩·M.格罗斯曼(Gene M.Grossman)和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 Helpman)在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动态的国家贸易与增长模型,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来自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研究了外部贸易环境及产业政策对长......余下全文>>
二:请举例说明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并说明什么是比较优势陷阱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点: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不同点: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三:比较优势陷阱的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由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节。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
四:比较优势陷阱的现实意义
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表明:比较优势战略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面貌,也无法改变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现象。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推动作用。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有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
五:如何理解比较优势陷阱 国贸作业
1、企业工商登记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复印件(盖单位公章);
2、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的相关文件;
3、《企业自行组织开展职工培训计划》;
4、《企业自行组织开展职工培训经费补贴申请表》(审核系统上有,包括承诺书,法人需签字);
5、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上年度职工职业培训计划和上年度经费使用情况的决议分为两张详见样张(工会需2015年底之前组建完成);
6、组班式培训:教案或课程安排表,学员签到名册、鉴定成绩册等记录培训的过程性资料;
7、讲座类培训:学员名单、授课者信息、讲座内容;
注:6、7的补贴标准详见《闵行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使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闵府发﹝2015﹞34号 )
8、企业委托具备教育培训资质的相关单位实施培训的,提供培训合同(协议)、培训实施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合法支付凭证、受训人员名单;
9、职工参加继续教育、行业特有培训、特种作业认证培训、资格证初、复审等社会化培训等提供合法支付凭证;购买网络课程的,提供实际受惠人员名单和合法支付凭证;
10、职工参加非全日制的中专、大专、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提供历年学费发票和毕业证书(2016年度颁发的毕业证书)。
六:中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吗
1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当然存在比较优势陷阱。2为减缓或是预防比较优势陷阱,一方面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加强自主创新,减少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避免陷于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陷阱;另一方面,调整自己的贸易发展战略,突破比较优势战略的束缚,实行竞争优势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避免陷入初级产品出口比较优势陷阱。与此同时,中国贸易要增强创新能力,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途径的依赖,发展以及创新高技术产为,要小心掉进比较优势的陷阱!
七:如何理解比较优势陷阱和中等收入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点: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不同点: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八:结合中国国情,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出比较优势陷阱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由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节。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
比较优势陷阱之所以形成,首先是因为比较优势理论所讲的比较优势产品是本国产品间的比较,而在一国国内具有优势的产品并不一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才是产品通过市场检验的资格。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劳务时所创造的独特的并持久的属性,这种属性可能来自于产品或劳务的本身固有的属性或产地,也可能来自于生产方法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应是具有垄断性的产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间流动,再加上技术的进步和对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推动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新材料对资源的替代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数量不足的弥补,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再具有垄断优势,所以根据本国拥有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贸易利益,但却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其次是由于不同的要素会带来不同的利益。各国的经验表明,制成品的出口比初级产品出口带来较大的利益,而制成品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一般要比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刘易斯所说的:“如果增长的引擎是较发达的国家的工业产品和欠发达的国家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那么较发达国家的引擎就比欠发达国家的引擎转动的略微快一些。”第三,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使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出现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国际贸易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一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可以直接形成竞争优势并成为引发对外贸易的经济变量。而在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从而引起贸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成为引发国际贸易的新经济变量,这使得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
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表明:比较优势战略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面貌,也无法改变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现象。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推动作用。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余下全文>>
九:优势陷阱的读后感百度知道
闲来无事,拿起了蜘蛛一文看了起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只小蜘蛛从“火海”到“水海”的经历,让我懂得不要自暴自弃,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 每当我读起这篇文章时,我都会想起一事。一次,我在家里发现了一只蜘蛛在客厅里爬来爬去的,我正要拿起一本很厚的书向它砸去时,我妈妈连忙跑过来说:“别砸,小蜘蛛也是一条小生命,它每天都在帮我们捉害虫就不应该砸死它!” 我放下书后,我仔细的看着蜘蛛爬行的路线。最后,小蜘蛛终于爬到了那个角落,我叫妈妈抬来梯子,我爬上去一看,原来这个角落里是小蜘蛛布置陷井的地方,它的蜘蛛网上还有一只苍蝇被粘在了上面。我想:原来是蜘蛛发现了自己的陷井有了食物,所以“千里迢迢”回到了蜘蛛网上。苍蝇在网上挣扎,我准备用窗台上的小石头把它砸死时,妈妈说:“别砸,如果你一砸去,如果砸不准或砸准了都会任务到蜘蛛网。我看着看着,苍蝇在蜘蛛网上奄奄一息。蜘蛛准备过来把苍蝇吃掉时,突然,一根蜘蛛网断了,小蜘蛛从网上重重的摔了下来。接着,我急冲冲的从梯子上爬下来,我看了蜘蛛的优势后,蜘蛛又托着断了的腿努力的向陷井那爬去。我觉得小蜘蛛都这样不灰心,那我也要学习这样的精神。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像蜘蛛一样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不要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