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越调】小桃红杨果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
小题1:景象:这一句描写了一幅柳外荡舟、莲歌互答的欢乐景象。(1分)一叶小舟从杨柳岸边荡过,舟上有采莲人的欢声笑语,他们互唱互答,打破了夜的寂静。(1分)这种热闹的景象与下文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小题2:①“南朝旧曲”是以陈后主的荒淫比喻当时统治者的腐败,这首曲子令人回溯过去,体会到金的衰亡、元的黑暗。②“司马泪痕多”是从白居易的《琵琶行》化用而来,表达了诗人如同“沦落天涯”一样的亡国之恨。(4分。每点2分。)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问,可根据“采莲人”“采莲歌”“柳外”“舟”,通过联想和想象,就能描绘出一幅采莲人乘着小舟在歌声中欢快的从杨柳岸边荡过的景象,然后根据画面进行概括即可。第二问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作答,在内容上,可指出这种欢乐景象;在结构上,可根据下文的“独”“伤心”“泪”等关键词,可得出与下文的孤独伤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运用历史典故来表达情感,故答题时,可结合着注释了解写作背景,通过分析“南朝旧曲”所暗喻的社会现实,通过分析“司马泪痕多”所表现的亡国之音来表达诗人的亡国之恨。解答思路是“了解背景+分析典故+表达情感”。
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越调]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 ① 望。不似
(1)“不似”二字领起下面三句,写出了往日鉴湖,荷艳花香,采莲姑娘的欢歌笑语荡漾在湖面上的美好、热闹场面。又与首句所描写的令人感到凄清冷落的“秋雨”“豆花”的眼前清秋之景自然形成对比。(2)突然间清溪上传来了渔歌之声,心中的无限忧愁、怨恨全都随风散落到碧水中。抒发了作者要驱散悲恨,摆脱尘世、归隐田园的情怀。 此曲借忆往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无尽感慨。“一城秋雨豆花凉”和“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形成对比,昔日共游湖上时的莲歌互答,畅游嬉戏,而今却一派肃杀。用“城”字而不用“场”,惟言一切浸在肃杀悲凉之中,“凉”直接表露出诗人漂泊异地时内心的主观感受。“不似”非景致迥异,乃情不同所致也。往昔之乐显今日飘零之苦。“西风雁行”含义颇深,“西风”本自有肃杀之苦,前人有“西风紧,北雁南飞”之句令人怅恨久之,此处“西风”除却节令之外,尚有叹自飘零之味,“雁行”无根蒂,岂不恰合诗人漂泊无定之情状,然而雁来之时可有信至,雁往之时可有信去?雁之来往皆无音信,念友怀乡之情甚是急切。多年羁旅漂泊之苦怎不令人生厌,“清溪”之上那声辽远的渔歌,唱动了诗人归隐的念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用此“沧浪”自然是诗人有意而为之,浮生的追求,人生的艰辛,就让那“沧浪之水”尽皆带去,只留下那片仰慕自然的情怀吧。至此,曲已完成,寄友之情得以抒发,然曲又不止于此,时不我遇之感慨也渗透其中。全曲以蕴藉见长,除第二句为叙事和末句的“恨”字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外,其余均为写景。然景物又含飘零之感,孤独之情,途穷之叹,归隐之思。行文曲折有致:由眼前景,倒叙其人,追忆往事,回至眼前,极尽顿挫。
三:2017年5月12日第一期采莲人和采莲不似鸳鸯惊梦破有人独上江南卧伤心莫唱南朝典是什么动物 10分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又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此曲写的是水乡月夜美好的情景。在月色迷茫中,画船上的人们倒影在碧湖之中,随着波光月影晃动,她们并没有伴月入梦,而是在船上彻夜采莲。夜露沾衣,月光如水,在这寂静的夜里,伴随她们的是有那华美的船和溢满全城的荷香。采莲女对爱情的思念。满城烟水,月光迷蒙,水面上,采莲女一面采莲,一面回忆当初和情人对唱的美好情景。如今,伴侣已远在他乡,采莲女只有望断碧云空自叹息。然而,她却以莲自比:她与情人间的情丝恰如藕丝一样,绵长不断。用当时之景写当时之情,形象生动自然。
四: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1-2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①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
1.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或“乐景衬哀情”,答“对比”亦可但不如“反衬”)。前面描写的是人们乘着船儿、和着歌去采莲的热闹景象,后面则描写了独上江楼而卧的寂寞孤独之人。(答“孤独之人”为作者,正确)这样以热闹反衬冷清,以欢笑反衬孤独,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者愈见其悲,孤独者愈形其孤独。 2.白居易抒发的是“沦落天涯”之感,而本词中抒发的则是深沉的兴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