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杜甫诗的思想内容

早期,困居长安, 《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 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深入的认识和失望。

安史之乱时期,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思想感情:因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的心痛和为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的感动等。

晚期,定居成都、后又辗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 写生活艰难和自己的希望自己志向等。

二:简要概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分类并列举作品

一、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

首先是表现在他所具有的那种一贯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他的诗反映出人民所受到的各种压迫和苦难。

1、揭露出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如《岁晏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对统治集团其他各种腐朽现象加以多方面的抨击,如《丽人行》、《枯棕》、《洗兵马》、《草堂》、《潼关吏》、《诸将五首》、《释闷》等诗。

3、他总是怀着满腔热情去歌颂人民、赞美人民,对人民表现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如《负薪行》、《又呈吴郎》。

4、控诉封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前出塞》、《兵车行》。

5、统治阶级的腐败所引起的各种内乱外患,造成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惨状,如《征夫》 、《垂老别》。

6、诗人不单单是反映了战乱给社会所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更表现出阶级矛盾因此变得更加尖锐。这一切都反映在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尤其在《石壕吏》这首诗。

7、地方军阀的叛乱,吐蕃、回纥的入侵,这许多战乱给人民所带来的灾害,“官军”和敌军一样地残害人民,如《三绝句》之三。

8、不断地喊出了这个代表着当时人民愿望的呼声:如《洗兵马》、《昼梦》)。

9、诗人并不是一味反对战争。他又怀着沉痛的矛盾心情,在《新婚别》等诗中,劝人民去从军,平息这一给国家民族带来极大祸害的叛乱。

10、认为只要减少对人民的剥削,实行良好的政治,天下就能安宁;所谓“盗贼”,其实是逼得无路可走的人民,如《有感五首》。  二、反映时事的诗,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还有另一类诗就是反映时事的诗,在诗人的作品中,一贯地表现着对政治的深切关怀。

1、还在安史之乱前夕,当诗人看到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日益走向腐化时,就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了,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2、诗,在杜甫的手里,也是干预时事、指责国政的手段,如《塞芦子》、《悲青坂》。

3、对祖国爱得深,当国家残破时也就痛得深,如《春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自然界的花飞雨落也无不挑动诗人的爱国感情如《对雨》、《登楼》。

三、其它方面的诗

除写了很多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诗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诗。在这些诗中,或感怀、或赠送、或咏物、或题画、或登临、或怀古,都写得非常好,并且闪动诗人自己所独具的风采,同时又能变态万千,不拘一格。如他的怀念李白的诗《不见》。善于描写大自然,这也是杜甫诗歌的突出成就。他有许多山水诗、田园诗或通过写景来抒情的诗,都写得非常精绝,并且自成家数,如《水槛遣心》 、《秋兴八首》其一 等。

三:杜甫前后期诗歌主要思想感情。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余下全文>>

四:联系具体作品,从内容、艺术风格、思想感情等方面分析杜甫诗歌特点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双子星座,杜甫的家庭早年十分显赫,后来家道中落,又适逢大唐国力衰退,以此为他创作的情感积淀,所以他的诗歌正好与生活在大唐鼎盛时期的李白成鲜明对比,他的诗苍劲悲怆,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悲壮感情。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遣词造句少了李白似地浪漫优美,多是有苍劲力大气滂沱的感觉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五:喜欢玉兰油的姐妹,能不能介绍一下效果

多效修护系列效果很好。但是据说玉兰油有依赖性,用过3瓶之后不再用皮肤就会越来越黄。你可以查查。

六:杜甫早中晚期诗的特点和思想 20分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国学宝典中杜甫的介绍

[又名:杜工部,诗圣]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余下全文>>

七:描写杜甫思想杜甫的诗句

杜甫——《月夜忆舍弟》

【年代】:唐

【作者】:杜甫——《月夜忆舍弟》

【内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