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民俗活动

一:中国民俗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余下全文>>

二: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9.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余下全文>>

三:中国有哪些民俗节日?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9.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浮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余下全文>>

四:中国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www.china.com.cn/ch-jieri/

这个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网站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余下全文>>

五:中国有什么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回答者:飘羽寒鹰 - 经理 五级 6-25 08:20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余下全文>>

六: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端午节有以下民俗活动: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余下全文>>

七:中国所有的节日和风俗

春节

俗称“过年”。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邻人见面,互说吉利话。晚辈向长辈磕头问候,长辈为孩子发压岁钱。

初二到初五,出嫁女子要娘家“拜年”。携带礼馍、礼条(带肋骨的猪肉)、四种鲜青菜(寓四季长亲)。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五、十六两天有各项民间娱乐活动。家中用白面蒸出形似长虫、刺猬、口袋和枣山等大型蒸馍,象征来年好收成。

二月二

又称龙抬头。民间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禁忌,因此人们多等这一天剃头,以取吉利。家家摊煎饼,爆玉米花,炒大豆。

清明节

为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在坟头烧纸,挂白纸条,以招幡扬魂。

端午节

俗称五月端午。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脚脖系五彩线。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中元节

俗称鬼节,在七月十五,炸油馍,上坟祭祖。

中秋节

即八月十五。节前带月饼、水果走新串友。晚上,全家团圆拜月。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

十月一

俗称鬼节。上坟,为坟墓添土。户户吃油馍。俗语说“十月一儿,油唧唧儿。”

冬至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从冬至起开始数九。家家户户吃饺子,俗曰: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腊八节

俗称腊八儿。民间有“吃罢腊八饭,开始把年办”的俗语。腊八粥象征五谷丰登,还有人在树上涂腊八粥,并祈祷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祭灶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摆设灶糖,送老灶爷上天,并让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来年合家平安。正月初一早上请回灶爷,“腊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来。”

除夕

全家团聚守岁,又称“熬福”,睡得越晚,来年越有福

八: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大量农村城镇化以后,尤其是沿海地区先富起来的农民纷纷弃农经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是那样举足轻重。

尽管如此,四季轮回,春去秋来,气候更替仍然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特别是在四季分明的江南一带。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人就有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它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在《淮南子》一书中,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录。

二十四节气可能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中,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大都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与农业结合得十分密切,因此从中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与收割。

有人误认为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有关。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24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天),每一段叫做一个节气。每月月首者称“节气”,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节气;在月中者称“中气”,包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的总称。在全年24个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二分二至。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因而纯属阳历,只是形式上不同于通常所说的阳历。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而太阳通过每等分的时间大致相等,因而在公历中,每年各节气的日期基本上变化不大,最多相差一两天,但在农历中的日期却不固定,为了便于记忆,我国劳动人民创编了“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二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出大量与节气有关的农谚,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惊蛰一犁土,春分地如筛”“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下种,谷雨栽秧”“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三朝遍地锄”“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赛过水浇园”“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等等。

现代农业气象学兴起以后,很多地区将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气象资料相结合,编制农业气候历、农事历或农事活动表,使古代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相互参照、补充,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继续发挥作用。因此,作为农业气象资料重要依据的二十四节气理所当然地和产生于农业社会的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打春牛......余下全文>>

九: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活动 怎样过节的?

除了中国传统的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国外的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节日。这些节日比较本地化,象征当地一种风俗和文化。下面为极客们讲述世界上10个最古怪的节日,给大家增加点趣味常识吧。   UFO节日,美国   这个UFO节日庆祝RoswellIncident周年纪念,节日中,人们穿着另类服装,扮成外星人模样。   Hadakamatsuri(裸体节),日本 世界上最古怪的节日盛会裸体节   裸体节是日本民族的一种节日,参加者必须穿最少的衣服,只要一只缠腰带或者宽松外套即可,很少全部裸露。无论是什么衣服,这个节日中的穿着都被认为最普通粗俗的装束。日本的很多地方都有这种节日,一般在夏天或者冬天举行。在半裸人群里藏着一个全裸的人,人们找到他并且抚摸他,就感觉得到幸运,今后会幸福。这是一种信仰吧。日本民族骨子里就觉得裸体很高尚?

世界上最古怪的节日盛会圣火节   UpHelly-Aa(圣火节),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   这个传统节日火焰节貌似是北欧海盗给岛屿的回馈和赠礼,每年一月最后一周举行,火焰高达32英尺,燃烧物是一艘北欧海盗船,极具节日盛会气氛。

世界上最古怪的节日盛会猴子斗殴节   猴子斗殴节,泰国   每年,每个地区大约要邀请600只猴子前来吃各种水果和蔬菜,这是罗摩教的一种信仰,罗摩教首领说到,这是在感谢类人猿。在节日中,这些猴子大约用3,000kg的水果和蔬菜互相嬉戏打斗,人们对这点东西还是不吝啬的。     世界上最古怪的节日盛会彩色胡里节   Holi(彩色胡里节),印度   胡里节也称为彩色节,是印度,哇亚那,尼泊尔等地为了庆祝春天来临的节日,印度的女孩子投抛彩色的粉末到其他的人当北印度的节日,那记号是春天有力的开始。在这一天,人们互相投掷彩色粉末和水,据说春天是病毒性感冒和发热的高峰期,人们所投掷的彩色粉末具有药用作用,彩色粉末成分包括Neem,Kumkum,Haldi,Bilva和其他草药。这个节日类似中国傣族的泼水节。

世界上最古怪的节日盛会干酪翻滚节   干酪翻滚节,英格兰   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不错,可是乳酪翻滚似乎有点危险性。在陡峭的小丘上追逐7磅重的乳酪轴,可能随时有危险。事实上,警方曾经制止过这种节日行为,但是参与者拒绝服从命令,他们能够很容易和乳酪轴拉开距离,因为乳酪最高滚动时速可以到达70mph,人们是很难追到手的。最后滚到山下,第一个赢得他的人将被赋予高的荣誉。   世界上最古怪的节日盛会自由拳击节   Maslenitsa(自由拳击节),俄罗斯   马勒斯尼沙(Maslenitsa)狂欢节是俄罗斯的民间节日,它最早可追溯到异教徒时代。Maslenitsa一词源自Maslo,在俄语中解作牛油,用鸡蛋、牛油、牛奶做成的俄式薄煎饼是节日里的主角,因为在俄罗斯人眼中,圆圆的金黄的薄煎饼,象征着金色的太阳,也象征着生命本身。 当然,Maslenitsa狂欢节的形式远不止吃薄煎饼,在长达一周的时间里,人们会互相走亲访友、点篝火唱歌、砌雪堡、掷雪球、骑马比赛……同时用稻草扎成Lady Maslenitsa(象征冬天)人物造型,在节日到达高潮的星期日晚上,会被人们架着穿行于大街小巷,最后装扮华丽的她被撕成碎条扔进熊熊大火中,意味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在正统国家,有着一系列有趣的节日,比如这个没有任何规则约束的自由拳击节。但是在1世纪之前,拳击参与者是那些被剥夺人身权利和否定血缘关系的低等人。现在不同,自由拳击是节日的美好体现。

世界上最古怪的节日盛会金枪鱼折腾节   金枪......余下全文>>

十:农历八月十五什么节日和民俗活动

一、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

1、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3、各地其它中秋习俗: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