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则

一:如何建立幼儿区角活动规则和如何开展区角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使得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更加充足,教育形式趋于多样化。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而且也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的活动”和“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区域活动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既把课内和课外的行为、情感、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选性、小组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那么幼儿园如何更好开展区域活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就此问题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准备

在区域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因为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它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只有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一)创设有效利用的区域环境

区域的设置并不是越高档、越豪华、越漂亮越好。《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规划,要但它是不是便于孩子活动,利于孩子发展,符合孩子的需要。环境的创设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心地投入活动,充满信心地探索问题,这才识创设区域环境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我们的区域设置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采用固定与灵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具有固定的区域位置,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灵活设置、调整区域的场所,满足不同的幼儿需要,也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达到探索的目的。

在区域设置时,还应注意动静分区,如把图书角、计算角、角色区安排在靠室内的地方,把科学区、表演区、动手区、音乐区安排在靠室外的地方。

(二)投放可操作性的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重要性体现在材料提供少了,区域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要保证幼儿有兴趣探究,又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探究结果。因而,材料的投放关系到活动是否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呢?

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是指材料必须能够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我们之所以提出材料必须有探究性,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是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不能看作是探究活动。例如,我们在上《船》的主题活动时,如果交给幼儿几艘船的模型,让幼儿找找船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或是船有几层楼,这些都不算是探究活动。如果是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纸板、泡沫、胶水、小刀、蜡光纸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自己制作出简单的船,这就是一种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其次,材料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材料的多层次性是指材料的投放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余下全文>>

二:如何培养幼儿在区域游戏的规则意识

一、活动前明确规则要求。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觉的、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幼儿心中有数。因此,在活动前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例如:活动前要进行插牌选区;活动时要保持安静,操作时不随便走动,请求帮助要说悄悄话,不能影响别人;活动中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听到结束信号应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为了较好地帮助幼儿将这些要求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在每一次活动前,教师都根据上一次活动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要求,强调需注意的问题。如:在上一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材料收放中存在问题(幼儿动作慢,听到结束信号不及时放下手中材料,材料放得不整齐等),那这一次活动前教师就应强调这方面的要求,帮助幼儿调节自己的行为。可以这样提醒幼儿:今天我们活动结束时还要比一比哪个区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齐。让幼儿充分注意这一问题,并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二、活动中强化规则要求。 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及坚持性都比较差。他们往往会不加选择地模仿别人的行为,或者是受情绪的影响及外界刺激的干扰,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并使它服从一定的行为目的。在活动前,幼儿虽然明确了要求,知道该怎么做,但在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加强对幼儿具体行为的指导,不断地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例如:要求幼儿安静地进行活动这一点,在活动前通过讨论幼儿已经知道了噪音的危害及安静的环境的好处,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是在执行时,由于受活动方式及内容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困难。如每个区都有五六个小朋友一起操作;有些区中内容需幼儿集体合作;又如语言区都是需要幼儿讲述或表演的内容。为了较好地控制音量,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如:讲话只讲悄悄话。如果和旁边小朋友交流,声音只要能让他听清楚就够了,不能给其他人或老师听到。有了这些具体的执行方法,幼儿做起来就容易多了。在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每一幼儿的动向,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对那些表现好的或有进步的小朋友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摸一摸他的头,投以赞许的目光;或翘翘大拇指,给他额头上贴个小五星,进一步提高他的积极性。如果哪个孩子违反了规则,则马上提醒他,引导他注意规则,鼓励他向旁边的好榜样学习。通过指导,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每一个孩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三、活动后评价规则要求。 幼儿学习活动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幼儿活动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而且还能激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在反馈评价中,通过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规则的情况,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规则意识。评价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集体评价法。让幼儿在集体交流、讨论中反馈活动信息,评价活动情况。例如:评选最佳区域,包括操作最认真区、成果最显著区、最安静区、材料收放最整齐区等。在评选中,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但可以激励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制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规则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合作的意识。又如,对个别幼儿的评价,通过对某一幼儿的好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进一步强化该幼儿的这一好行为,同时还为其他幼儿学习、摹仿提供了榜样;通过对某一不良行为的讨论和分析,可以帮助幼儿认识问题,以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余下全文>>

三:如何建立区域活动规则

规则在区域活动中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这使得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那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起适宜有效的活动规则呢?一、在活动前的明确规定 小班幼儿用小脚印控制进入娃娃家的人数明确规定的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图书区规则:取卡进区,要一页一页看书才能看清楚;看完书要放整齐,看一本拿一本;要安静看书,不破坏图书;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书要放回原处。建构区规则:取卡进区,不能乱扔建构材料;不能相互丢掷;不能踩着材料走;拿同伴的材料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要将材料放回原处。美工区规则:取卡进区,材料要轻拿轻放,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大声喧哗;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材料归位摆好。各班所开的每个区域都有一些明确规定,是幼儿必须遵守的。 二、在试误中逐步形成 中班幼儿使用名片告诉大家:我只是暂时离开有时候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遇到一些有关活动规则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并不着急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让孩子们在试误中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如:在建构区,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也很尽兴,可是最后却没有完整的作品呈现,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请孩子们动脑筋想一想,得到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收拾玩具时,我们碰坏了”“某某某把我搭的火车碰翻了”“我搭铁路往后面退时,不小心自己踩坏了”“那么怎么样老师才能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们再来告诉老师好吗?”以后每次建构区开放之前,老师都会提醒孩子们,玩过几次以后,孩子们有了发现,“玩时要小心一点,就不会弄坏别人的了”“插的时候要插紧一点就比较牢固了”“收拾玩具时绕着别人搭建的物品,在旁边走就不会碰倒了”那么建构区就加入一条规则:小心行走,注意不要碰倒别人的建构物,要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在讨论中共同制定 大班幼儿带手环进入区域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这种问题一般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进行,又是幼儿比较难以自行解决的。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如:大一班的角色区《小医院》是孩子们比较喜欢进的区域,而且都想当医生和护士,不喜欢当病人,可医生和护士只能各有一名,拿到医生和护士牌子的喜气洋洋,拿不到的则垂头丧气,胆大的与之争抢,胆小的细语相求。角色区一下子乱哄哄的,热闹无比,区域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了。怎么办呢?望着孩子们求救的目光,大班孟老师把他们都召集在了一起,“大家都很喜欢当医生和护士吧?”孩子们都使劲点点头。“可是你们这样抢来抢去的,谁也当不上呀!”小朋友都低下了头,“那怎么办呢?”“不能抢”“那谁当医生和护士呢?”“轮流玩,一人当一次”“没轮到的就当病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制定出了规则:轮流当医生和护士,一人一次,不能争抢。由于是孩子们亲自制定的规则,又是他们活动需要,因而,他们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遵守。 四、在商讨中修改规则 建构区、美工区有时候活动结束了,还有一些孩子的作品尚未完成,是否必须把材料放回原处呢?还是制定新的规则?老师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有的说:“延长区域活动时间”有的说:“等自由活动时间继续做”还有的说:“带回家继续做”。。。。。。。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把未完成的作品标上记号,等自由活动时继续进行,这时我们老师就使用了名片,这个名片算是幼儿中途暂时离开游戏的标记,别的小朋友看到这个名片就知道是谁未完成的......余下全文>>

四:幼儿园中班各个区域进区规则有哪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

我们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开展了中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布置。

中八班区域活动的创设共设置了七个区角,分别是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科学区、数学区、语言区和图书角。每个区角可以容纳四个以上小朋友,其中图书区有两块,所有事实上有八个区域,这样足够容纳我们全班33个小朋友。

我们在区域创设时,考虑的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设置相应的游戏内容,比如在科学区、益智区我们设置拼图、钥匙锁对对碰、拧螺丝、穿珠子、会变的颜色(旋转的纸片)等幼儿的手部动作能够完成的操作;提供激发科学探索欲望的游戏,比如乒乓球花转转转、欺骗眼睛的线条、摩擦生电等等内容,通过操作,发现它的奇妙之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的欲望。

我们在数学区创设叶子花朵配对游戏,根据叶子的数量找到标有相应数字的花朵,提供各种形状拼娃娃的游戏,让小朋友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拼出娃娃,然后数一数娃娃身上的各种图形各有几个,提供拼鸡蛋的游戏,进行数字和圆点配对,并且根据不同的缺口进行对应,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提供排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根据前面图片上动物的数量,接着给下面的空格中放上相应数量的动物,从而建立数量的概念,提供图片接龙的游戏,根据图片的图案给图片一张张接龙,在操作中知道接龙的概念,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们在美工区提供的更多的是一些美工活动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让小朋友在教学活动之后,需要进行什么美工活动,就可以用使用这些材料来进行,也可以根据自己心里的想法,来进行自由绘画。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半成品,比如信封木偶的制作,纸筒木偶的制作等等,帮助孩子在自己没有想法的时候启发他们进行制作活动。另外,折纸活动是我们本学期的学习的重点,所以我们在美工区也提供了彩色纸等材料,让小朋友无论在课余休息的时候还是区域活动的时候都可以来学习折纸,材料随取随用。

建构区我们主要提供的是现成的积木、插塑、雪花片、蘑菇钉和拼接玩具,让幼儿通过拼搭、建构等活动锻炼手脑的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

我们的语言区的创设改变了一般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了睡眠室的墙壁,充分利用空间,主要也是考虑到活动室的场地不够,所以进行场地巧妙利用。我们用的是布袋的工具,把一些制作好的材料装到布袋中,平时贴在墙壁上,不占用空间,需要用的时候,配上一张小圆桌,小朋友把椅子搬过去就可以玩了。里面的内容也很丰富,主要看图讲述、排图讲述、说说量词、一字开花、读读古诗、看看认认、创编故事等等。这些游戏开始玩的时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慢慢地他们熟悉游戏的方法之后,就可以自己玩,还可以两个人一起玩,一个出题,一个答题的方式进行,玩起来会很有趣。

图书区也是采用布袋的方式来放置,一是为了节省空间,第二考虑的理由是也是在睡眠室里,因为那里是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达到动静的内容相对分割目的。

我们进区牌用的是插照片的方法。我们看到过,其他幼儿园用一块集中的分区牌来分配区域,但是我们是把进区牌直接贴在区域柜子上,目的是让小朋友更加明确自己所在的区......余下全文>>

五: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的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们宠爱着,呵护着,要啥给啥,惟恐待慢了他(她)。他们从出生那时起就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中,是这个“王国”里的“小皇帝”,他们什么都不缺,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从而导致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的现象。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比如:有的孩子比较自私,不让别人碰他(她)的东西;有的孩子有点霸气,爱发小脾气;也有的孩子不爱说话,见人就脸红,害羞腼腆等表现,这些不良的习性将阻碍着他们今后的社会活动。

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与实践,通过创设更多交往机会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正文:

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以提高 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游戏又贯穿于幼儿生活的一日各个环节,而游戏又正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需要的,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应当为幼儿创设各种环境,并利用这一资源,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交往的意识,学习交往的方法,掌握交往的技能。

一、努力为幼儿创设可充分自由交往的环境和条件。

幼儿学习、掌握交往技能需要在宽松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充分的尝试与练习。

首先,建立促进各区幼儿间合作的良好常规。以前区域游戏中幼儿交往仅限于本区范围内。有一次娃娃家里的石泽对我说:“老师,我想带孩子到理发店理发。”“好吧!”石泽高兴地走到理发区,说:“我带孩子来理发,可以吗?”正在理发的小雨和浩浩愣了愣,转头看着。我向她们点了点头,小雨马上笑着搬过一把椅子,拉着石泽说:“好吧,你抱着娃娃坐在这儿我马上给你们理发。”理完发石泽说:“现在娃娃困了,我带他回家睡觉,谢谢你们,再见!”以上事例表明,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各区游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有利于拓宽幼儿交往的空间,增强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其次,教师鼓励、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幼儿喜欢游戏,但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冲突。幼儿面对矛盾冲突,她们往往喜欢请老师替他们解决问题。但幼儿应逐渐形成勇于自己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时,就因为一个灶具,孩子们发生了激励的争吵。这时,欣悦很生气的告诉我,“老师,你看!明明又抢我家的煤气灶了!”这时的我连忙说:“欣悦,你看怎么办?”欣悦还是生气的说:“让他还给我!”我又找到明明,“明明,你看欣悦生气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明明不好意思的说:“欣悦,别生气了!我把玩具还给你!”欣悦这时也高兴的说:“你先玩一会儿,等会儿再还给我吧!”这时她们又开心的去玩了。

最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引导幼儿互帮互助,增加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活动区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有效场所,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陈鹤琴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强调“儿童教儿童”。有一次,我与浩南在玩颜色识别游戏,静静走过来,说:“老师我也想玩!”“好吧,你们俩玩。但是静静应该象老师那样边帮助浩南玩,好吗?”“好!”静静高......余下全文>>

六:幼儿园公交车站区域活动游戏规则

没有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你可以在中国幼儿教育网站进行查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