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一: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汉)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

1.D2.A3.B4.(1)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他自己也感到是一种羞耻。  (2)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3)珠玉不生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何况贤士们生了脚呢!  (意对即可)

二:《与曹操论盛孝章书》赏析 急急急!

论盛孝章书

〔东汉〕孔融

【作者小传】孔融(153—208),字文举,汉末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人。历任北海相、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为人秉性刚直,先后触犯何进、董卓等权臣,受到他们的排挤。后因屡次讥讽曹操,被杀害。他好学博览,是汉末有名文士,为“建安七子”之一。其散文议论尖锐,富有气势,表现出鲜明个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他的文章“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有《孔少府集》。

【题解】这是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孔融任少府时向曹操推荐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名宪,会稽人,也是汉末名士。曾任吴郡太守,因病辞官家居。孙策平吴后,对当时名士深为忌恨,孝章因此曾外出避祸。策死后,孙权继续对其进行迫害。孔融与孝章友善,知道他处境危急,所以特地写了这封信,向当时任司空兼车骑将军的曹操救援。曹操接信后,即征孝章为都尉,征命未至,孝章已为孙权所害。文章叙述了孝章所处的艰难处境,并引用历史上重用贤才的故事,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要来打动对方,辞意恳切,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量。

岁月不居〔1〕,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2〕,融又过二〔3〕。海内知识,零落殆尽〔4〕,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5〕,妻孥湮没〔6〕,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7〕!

《春秋传》曰〔8〕:“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9〕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10〕,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执〔11〕,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12〕,而朱穆所以绝交也〔13〕。公诚能驰一介之使〔14〕,加咫尺之书〔15〕,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16〕,九牧之民所共称叹〔17〕。燕君市骏马之骨〔18〕,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19〕。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20〕,又能正之〔21〕。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22〕,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23〕,隗虽小才,而逢大遇〔24〕,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王〔25〕,剧辛自赵往〔26〕,邹衍自齐往〔27〕。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28〕,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29〕。凡所称引〔30〕,自公所知〔31〕,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32〕。因表不悉〔33〕。

——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

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他受到东吴孙氏政权的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单无助的一个人,处境非常危险,心情十分痛苦。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

《春秋公羊传》里说:“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种羞耻。”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末孔子就不应该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也无怪朱穆所以要写他的《绝交论》了。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天下要安定,关键在于得到贤......余下全文>>

三:古代诗歌风与骚的区别 时代 地域 流派

古典诗词流派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十大流派一说。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 王维 孟浩然

代表作品——王《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孟 《春晓》《过故人庄》有《孟浩然集》创作风格——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 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韩孟诗派--代表人是韩愈 孟郊

代表作品:韩《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集》

孟:《感怀》 《游子吟》创作风格——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新格,另辟蹊径,“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而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元白诗派--代表人—— 元稹 白居易

代表作品:——元《连昌宫词》白:《卖炭翁》《 宿紫阁山北村》 《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长恨歌》创作风格——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江西诗派--代表人: 黄庭坚

代表作:《诸上座》《李白忆月游》《花气诗》创作风格——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依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宋代四大家--分豪放派的 苏轼 辛弃疾和婉约派的 柳永 李清照 代表作品: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南乡子》《青玉案》 柳:《雨霖铃》 《蝶恋花 》《望海潮》

李:《如梦令》《 声声慢 》《点绛唇 》《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 》《蝶恋花 》

公安竟陵诗派--代表人 钟惺 谭元春 代表作 钟:《浣花溪记》《隐秀轩文》 谭: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

江左三大家与神韵派--代表人 王士祯 代表作:《秋柳诗》

建安邺下文人集团--代表 三曹 七子 蔡琰 三曹指

曹操《薤露行》《蒿里行》《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送应氏》《泰山梁甫吟》《白马篇》 七子指

王粲《七哀诗》《登楼赋》

孔融《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杂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

徐干《中论》《室思》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赠从弟》

蔡琰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汉魏六朝诗派--王闿运

代表作 《湘军志》《湘绮楼日记》《道咸所见录》《独行谣》《圆明园词》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 王昌龄 岑参 高适 王之涣 李颀 代表作:王昌龄 《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 《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 王之涣 《凉州词》《登鹳雀楼》

李颀 《古从军行》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第二种是两大派系。

1、现实主义派流。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余下全文>>

四:曹公和子建的带动下,产生了什么文学

建安文学

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

概况

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

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因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兴盛原因

建安文学之所以兴盛,与其时代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祸延绵,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或死於乱军之中,或死於饥荒疠疫。建安文人生活於这个巨变的年代,目击种种社会的惨状,极有切身的感受。故当时的文学作品,多有反映现实的主题,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渴望国家统一的作品大量产生。可见时代环境的刺激对建安文学的兴盛是有重大影响。

儒学的衰微亦助长建安文学的兴盛。自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在思想上占据著统治的地位。儒学传统的文学观点乃是原道宗经,文学一直只是经学的附庸,窒碍了文学的自由发展。东汉倾颓,传统的儒学已失去了统治地位和支配思想的力量,故此文学开始摆脱了经学的束缚。很多的作家都具有反传统的思想,尤以曹操、曹植父子最为明显。他们不再将文学视为阐发经义的工具,而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学的道路更为开阔。

另外,文学批评的盛行和发展也带动了建安文学的兴盛。正由於社会纷乱,儒学式微,建安文人对文学的价值和作用,有更深刻的反思,对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的风格与作者的关系等也有更深入的研究,文人亦经常相互探讨批评,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当时最举足轻重的一篇文学批评之作,可知建安文学的发展与文学批评不无关系。

当时领袖的提倡,也使建安文学更为兴盛。曹操父子不单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更是政治的领袖人物,「奉天子以令不臣」。他们爱好文学,广招人材,曹操下令「唯才是举」,促成了一群有水准的文人共同创作,建......余下全文>>

五:建安七子——励志篇 作文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 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在汉唐等时期,我们祖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近代国家政治腐败,闭关自守,导致了国家国力衰微。1949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建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祖国变得更美好!

当日本在战争中遗留的毒气依旧杀伤我国人民的时候。而在日本学生的历史书上却没有一点有关侵略战争的事件,可以说多数的现代日本学生已经忘记了那段他们祖辈犯下的罪行。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如果不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战线拉的过长,如果日本没有威胁到苏联的利益。那么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做了不爱国的事。很多同学都看过很多拿英雄人物开玩笑的信息。当我们看见这些信息一笑而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用生命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幸福和平的生活?......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