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

一:什么食品添加剂不能吃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目前我国有23类、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

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如日落黄、胭脂红和焦糖色素是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色素。

非食品类添加物

和食品添加剂完全是两个概念。最近9部委联合公布的“17种非法添加的非食品类添加物”,如吊白块(面粉、粉丝增白防腐)、苏丹红(辣椒粉着色)、蛋白精(即三聚氰胺,乳及乳制品虚高蛋白含量)、美术绿(即铅铬绿,茶叶着色)、工业硫磺(蜜饯、银耳防腐增白)、罂粟壳(火锅)等,加入到食品中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无与伦比的松脆”、“丝一般顺滑”、“松软有弹性”,诱人的广告语将消费者的口味越提越高。三聚氰胺事件牵连到食品添加剂,又让很多人将“非食品类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部分常见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主要用于碳酸饮料、果泥、果酱、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肉、鱼、蛋、禽类食品等;常用的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等。

漂白剂 氧化漂白剂可使食品的营养成分遭到氧化破坏。消费者在购买时要认清“原色”食品再购买。

着色剂 主要用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类、配制酒、糕点上的彩装、糖果、山楂制品、腌制小菜、冰淇淋、果冻、巧克力、奶油、速溶咖啡等各类食品等。常使用的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焦糖色素等人工合成色素。像叶绿素铜钠盐等一些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是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但它们的色素含量及稳定性一般不如人工合成的色素,另外还有天然等同色素。

甜味剂 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添加剂。常用的有糖精钠 (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使用甜味剂的食品有很多,比如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糕、蜜饯、糖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几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都会加用不同种类的甜味剂。

香料 糖果与巧克力中一般有香精油、香精、粉体香料浸膏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有无数品种,如在糖果与巧克力中,按香型可分为果香型、果仁香型、乳香型、花香型、酒香型等不同品种。

膨松剂 常用于部分糖果和巧克力制品,以及一些油炸制品、膨化食品、发酵面制品等。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酸度调节剂 具有增进食品质量的功能,更普遍用于各类食品中。相当一部分糖果与巧克力制品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尤其是水果型的制品。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

火腿肠270g(9支装)水分保持剂、D—异抗坏血酸钠、增稠剂、山梨酸钾。

夹心水果糖 胶糖 (香蕉、草莓、桃子)、甜味剂、水果香料、柠檬酸。

夹心巧克力饼干(清甜夹心)(150g)食用香精,膨松剂等。

绿茶 柠檬酸钠、六偏硫酸钠、食用香精。

方便面 面质改良剂(食品级碳酸钾、碳酸钠、重合磷酸盐)、维生素E(天然抗氧化剂)。

优酸乳(乳饮料)250ml柠檬酸钠、增稠剂、酪蛋白磷酸肽、甜蜜素、安赛蜜、食用香料。

蛋黄派 鸡蛋、小麦(1973,-11.00,-0.55%)粉、白砂糖(3482,29.00,0.84%)、食用植物油、起酥油、山梨糖醇液、麦芽糖浆、低聚异麦芽糖、乳化剂、全脂乳粉、鸡蛋黄粉、麦芽糊精、食用酒精、碳酸钙、食用盐、膨松剂、食用香料、黄原胶、食用明胶、奶油、β—胡萝卜素。...余下全文>>

二:食品添加剂怎么分类?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

(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简单地说,按常用添加剂的功能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

(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3)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

(4)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三:食品添加剂的坏处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添加到食品中人工合成和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也包括在内。

至于它的害处嘛,没有明确定义。一般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都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比如火腿肠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都是剧毒物质,但是只要控制在0.5g/Kg就不会有危害,但是如果超量超范围使用则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高使用限量都比国外要高,在很多方面我们都需要很大的改进。

四:对食品添加剂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对人类无毒无害,其次才是它对食品色、香、味等性质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一般要求为:1.食品添加剂就进行充分的毒理学鉴定,保证在允许使用的范围内长期摄人而对人体无害。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应能参与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或能被正常的解毒过程解毒后完全排出体外或因不被消化吸收而完全排出体外,而不在人体内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2.对食品的营养物质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影响食品的质量及风味。3.食品添加剂应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及贮运过程,具有保持食品营养价值,防止腐败变质,增强感官性能及提高产品质量等作用,并应在较低的使用量下具有显著效果,而不得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等缺陷。4.食品添加剂最好在达到使用效果后除去而不进入人体。5.食品添加剂添加于食品后应能被分析鉴定出来。6.价格低廉,原料来源丰富,使用方便,易于贮运管理。

五:我国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按功能分成21类: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胀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加工助剂.

按来源:天然提取、发酵、化学合成三类

六: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是多少?

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目前最新的版本号是GB 2760-2014,文件是在2014-12-24发布,2015-05-24实施。文件有7个分类,6个附录,10张表。概括如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铅、镉、汞、砷、锡、镍、铬、硝酸盐、亚硝酸盐、苯并芘、N-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的限量指标。

指标要求

1 铅

表1铅限量指标

食品类别/唬称 限量(MLs)/(mg/kg) 检验方法

谷类及其制品(麦片、淀粉类制品、面筋除外) 0.2 GB5009.12

麦片、淀粉类制品、面筋 0.5

蔬菜及其制品 GB5009.12

蔬菜(球茎蔬菜、叶菜蔬菜、豆类蔬菜除外) 0.1

球茎蔬菜、叶菜蔬菜 0.3

豆类蔬菜 0.2

蔬菜制品 1.0

水果及其制品

水果(浆果、葡萄除外) 0.1

浆果、葡萄 0.2

水果制品 1.0

食用菌类

食用菌 1.0

食用菌制品(干制食用菌除外) 1.0

干制食用菌 2.0

豆类及其制品

干豆、豆粉 0.2

豆类制品(豆浆除外) 0.5

豆浆 0.05

薯类及其制品

薯类 0.2

薯类制品 0.5

藻类 1.0(干重计)

坚果及籽类 0.2

肉及肉制品

肉类 0.2

肉制品 0.5

内脏及其制品 0.5

水产品及其制品

鱼类、甲壳类 0.5

贝类、头足类及其他水产品 1.0 GB5009.12

水产品制品(干制海蜇、干制贝类除外) 1.0

干制海蜇、干制贝类 2.0

乳及乳制品

液态乳(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调制乳等)、奶油 0.05

乳粉、非脱盐乳清粉 0.5

其他乳制品 0.3

蛋及蛋制品(皮蛋除外) 0.2

皮蛋 2.0

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 0.1

调味品(食用盐除外) 1.0

食用盐 2.0

甜味料

食糖、淀粉糖 0.5

花粉 0.5

蜂蜜 1.0

焙烤食品 0.5

饮料类

包装饮用水 0.01mg/L

果蔬汁(浓缩果蔬汁(浆)除外) 0.05mg/L

浓缩果蔬汁(浆) 0.5mg/L

碳酸饮料、茶饮料 0.3mg/L

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 0.05mg/L

固体饮料 1.0

其他饮料 0.3mg/L

酒类 0.2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 1.0

冷冻饮品 0.3 GB5009.12

特殊营养用食品

婴儿配方食品 0.15(以粉状产品计)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添加藻类的产品除外) 0.2

添加藻类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0.3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以水产及动物肝脏为原料的产品除外) 0.25

以水产及动物肝脏为原料的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0.3

其他类

膨化食品 0.5

咖啡 0.5

茶叶 5.0

果冻 0.5

2 镉

食品中镉限量指标见表2。

表2镉限量指标

食品类别/名称 限量(MLs)/(mg/kg) 检验方法

谷类及其制品(稻谷、大米除外) 0.1 GB/T5009.15

稻谷、大米 0.2

蔬菜(叶菜蔬菜、豆类蔬菜、根茎类蔬菜除外) 0.05

叶菜蔬菜 0.2

豆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芹菜除外) 0.1

芹菜 0.2

水果 0.05

食用菌类

食用菌 0.2

干制食用菌 1.0

豆类 0.2

薯类 0.1 GB/T5009.15

坚果及籽类 0.5

肉及肉制品(肝脏、肾脏除外) 0.1

肝脏 0.5

肾脏 1.0

水产品及其制品

鱼类及其制品(鱼罐头除外) 0.1

鱼罐头 0.2

甲壳类 0.5

贝类及头足类 2.0

蛋及蛋制品 0.05

调味品......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